做父母最失败的事,是孩子不敢对你说真话
文章授权转自:钱志亮工作室
前几天看到一则微博,感触颇深:
我相信在生活中,相当多的孩子做错事后的第一反应是前者,他们可以跟无数人坦白,可就是不敢跟自己的父母说真话,怕他们生气,怕挨批评。
成绩考差了不敢说,受了委屈不敢说,甚至外面受了伤也不敢让父母知道......
今年年初有则新闻,河南有个9岁的男孩曾被小狗抓伤过,因为害怕被爸妈打骂,没有告诉父母。
过段时间,和家里的小狗玩耍时,又被狗舔了舔刚好有个伤口的食指,这一次他也没有及时告诉父母。
结果不幸患上了狂犬病,送到医院时,已经来不及了。
很难相信,我们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宁可自己一个人忍着扛着,也不愿意求助父母。
他们不对大人说实话,大人是无论如何也帮不了他的,这是为人父母无奈又悲哀的一件事。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敢对你说真话?
我想应该是,在最开始孩子想要和父母倾诉的时候,他都是被父母打击、嘲讽、甚至是伤害,次数多了,他就长记性了:
他们不敢说真话,是因为恐惧。毕竟说出来的代价太大了,会被骂、被批评、不被爱、不被理解,所以他们干脆就不说了。
正如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诚实不了,那就沉默。
父母本该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但你的态度常常让他没勇气说真话。
还记得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吗?
一个九岁男孩因为打坏了学校的玻璃,害怕奶奶惩罚他,留下写着拼音的遗书就跳楼自杀了。
连死都不怕的孩子,却害怕大人知道真相,惩罚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艾琳·卡瑟说:“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怕大人怕到这个地步,说明这孩子心里是很没有安全感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们逼孩子不愿和大人说真话的。
很多父母为了建立威信,想尽办法让孩子怕自己:“家里总得有人要震得住孩子。”
但有威严绝不是孩子怕你怕到不敢说话,看见你就想逃,这是很糟糕的。
2003年的江苏泰州,一个稚气未脱的15岁少年溜出学校,走到网吧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够上网的钱。
在路过一户人家的时候,突然产生了盗窃的冲动。当他翻墙进院后,却被女主人撞个正着,在女主人叫喊声,他慌乱无措,举起了平时跟同学耍酷用的弹簧刀,将女主人捅死。
14年后,少年终于落网,他在审讯室冷静地说起自己的杀人动机:
在他的记忆中,每次做错事,他不是挨打,就是要听父亲讲“至少两个小时不重样的道理”。
他想和父亲亲近,“但不知怎么亲近”。他几乎没有和父亲有过任何双向的“交流”。
对父亲权威的恐惧、还有害怕让父亲失望的压力,逐渐成为他失足的隐形动力。
虽然这是个极端个例,但也暴露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严厉程度非常影响孩子的倾诉意愿。
一般来说,越严厉的家庭,孩子越爱隐瞒自己在外的遭遇,撒谎反而是最省事的选择。
我始终认为,父母要有威信没错,但“威”并不是“畏”。
威信不是靠吓孩子树立起来的,而是靠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赢得孩子的爱与信任、尊重与崇拜。
让孩子畏惧你,在他小时候可能会给你的管教省了很多事,但一旦长大,进入青春期,从前积累的反抗一下子就会爆发:遇事不和父母沟通、沉迷网络、早恋......
到了这个时候,你就很难从孩子那听到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布伦达·尤林说过:当你需要咨询时,你去找谁呢?
不是去找那些一五一十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人,你会去找一个聆听者。那个你认识最善良、最宽容、最不想控制你的人。
孩子不敢对你说真话,说到底还是你们的关系出了问题。
而维持好的亲子关系,“听”比“说”重要得多,懂得倾听、懂得爱的父母才有可能获得孩子的信赖。
想让孩子始终对你打开心扉,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可以说真话、可以诚实的空间,即使孩子说了真话不会受惩罚。
不管孩子说什么,放下手机,不要用嗯、啊、哦应付糊弄孩子,尽量认真、耐心地听完。
孩子闯祸了,也尽量克制好脾气,问清楚前因后果,帮助孩子弥补和改正才是最重要的。
一定要孩子明白,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么,父母都会接住他。
任何事情无需说谎,只要说出来,父母都可以陪伴并帮助他面对,这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源泉。
多倾听,少评价,别在一开始,就逼得孩子再也不愿对你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