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冷玉斌:“跨界阅读”对教师的意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教文化乐读 Author 冷玉斌
前些时,翻阅一本叫作《通胀螺旋》的书,经济学者张嘉璈先生在书中以自身经历,全貌地记录了中国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9年间的通货膨胀发展过程。读到最后几页,有一段话很是引人思考,意思是说,现代经济生活的复杂性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把握的,尤其是专注于许多其他责任的政治领袖,允许一个人绝对和任意地控制,就是在制造灾难。一读到这里,我就想,课堂上不也是如此?教育教学始终是复杂的,当教室里只有教师是唯一的主导,那情况肯定也不妙。作为经济学门外汉,从一本经济史著作得到这样的启发,实在愉快,不仅在于阅读的内容,更有打破了界限的阅读带给我的辽阔与瞻望。果然,书非“跨界”不能读也。
“跨界阅读”,在我看来,指向的就是阅读最本真的意义:跨越边界,理解世界,万物互联——世界从来不是一个角落,也不止一个角度,跨界阅读,正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阅读生活。
那么,对于教师而言,什么样的阅读可称为跨界阅读呢?
跨专业阅读 |
教师从事着自己的专业教学,但应时刻不忘,从专业角度再往上多看一点儿,多读一些。想起前一阵子,天文学家公布拍摄到的黑洞照片,我想,不管哪个学科的老师,点开图片或文章看一看,对图片中的黑洞凝视几眼,都是好的,至少在那一刻,内心为黑洞所吸引,感慨世界真奇妙,猜想宇宙万物不可测,这就是一种跨专业的阅读了。
跨领域阅读 |
作为教师,深耕教育领域是本分,但是否意味着只能在此中观望?非也。
我们可以从教育领域延伸到其他领域,或回过头来审视教育,或是将不同的领域联系起来。举个例子,许多人向来认同一句话:教育有问题,但往往不是教育自身的问题。由此,我有时会觉得,另外一句话可能不太对,即近来常有人指出的“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不读书”。教师不读书不行,这是个突出问题,但它是否构成“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假设现在全部的老师都是读书人,爱读书,读好书,会不会迅速扭转我们当下的教育生态?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未必如此。
我以为,对当下教育的思考,很多情况下要换一种思维方式,这当中最便捷的就是借助跨领域阅读,不仅是教育学,还可以是政治学、社会学,乃至人类学、生物学,这样一来,教师思想的路径、思考的深度,得到的思维的乐趣,都将不一样,说到底,这也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跨 身 份 阅 读 |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止一种身份,教师也是如此。我是教师,同时我也是家长,我还是本地文学沙龙的业余作者。那么,我的阅读就不能局限于某一种身份,每一种身份都可以通向一种有意义的阅读。
作为家长,我喜欢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不得不说,很多家教书同样会促进教师的教育生活质量提升。这两年,我还读了不少与医学有关的书,有一些直接就是医生写的,像今年被极力推荐的《打开一颗心》,我不是医生,但这样一种身份跨越之下的阅读,会给我更多对生命的理解和接纳,某种意义上,医生比教师更直接面对活生生的人,书中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反过来刺激了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对儿童生命的守护。
再说一个跨身份的,我是教师,但要做一个好教师,就得懂孩子,跟孩子们站在一起,那自然就会关注到孩子的阅读,以一个陪伴者的身份,跟他们一起阅读童书,是发现孩子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的过程。所以,就跨身份阅读,我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对个人标签的超越,首先不轻易给自己贴上标签,其次不轻易被身份标签约束。
跨媒介阅读 |
这一点,更多是指跨越“纸书”,虽然很多人对电子阅读略有微词,但在我看来,聂震宁先生“闲时读书,忙时读屏”一言值得借鉴,电子阅读绝非洪水猛兽,要义在于如何运用。
如今出门,我总是随身带着Kindle,电子书伴我行程,阅读始终在路上。自从有了公众号,每天读一读公号推文,这也是跨媒介阅读。视野再开拓一些,生活就是阅读,读天读地读山读水读你读他,有字书无字书……这些,都是跨媒介阅读吧。
跨专业、跨领域、跨身份、跨媒介,这是我对跨界阅读的粗浅理解,肯定不止这四个“跨”,总而言之,跨出去的是界限;跨进去的,可能是之前没有打开过的一个美好世界。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人,亚马逊总裁杰夫·贝佐斯。作为商业巨头,他名闻世界,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跨界阅读”达人,这一点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业。除了亚马逊,贝佐斯还创办了一家太空探索公司,叫作“蓝色起源”,这一点与他少年时期的阅读紧密相关。他在高中时参加NASA的征文比赛,得了奖,被邀请到航天中心参观,他非常激动,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未来的梦想,他说是在太空中建立太空饭店主题乐园以及太空轨道的游艇,五十年过去了,他仍然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这些年,从事商业的贝佐斯一直坚持跨界阅读,如《长日留痕》《人月神话》《黑天鹅》……这些书都通向他最初的梦想。因此,有人说,正是读书跨界使得贝佐斯一路有了一些很不一样的成长,没有把自己框定在某一个领域,而是在自己的兴趣当中,既能够有梦想的开掘,又能够有自我的坚持。阅读和梦想就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或许,从杰夫·贝佐斯身上,能更深一点看到“跨界阅读”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那就是:跨界阅读,不只是专业的连接与跨越,从本质上说,更是对未知的追求,对人生的热爱,是对我们所不知道的那一面不懈的探问,对我们仅有的这一生,我们愿意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爱它,去好好地活。
如何跨界
阅读,有各种存在的理由,有各种可能的意义,“跨界阅读”也许是最幸福、作用也最大的。退一步说,任何阅读,都不是朝着某一个作用出发的,或者说所有的作用都蕴藏在阅读之中,是额外的奖赏,那为什么说它是最幸福、作用也最大呢?“Read the Word,Read the World”,当每个人跨出了自我设定的阅读界限,那么一扇新的门,可能是学问的门,可能是人际的门,也可能是人生的门、生活的门,就会经我们自己的手轻轻地打开,慢慢地敞开来,我们每个人就会向一个完整、更好的自己出发,阅读与生活、与梦想会更加靠近,最终会结合在一起。如果在阅读生活中,只限于专业、限于身份,只限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即使能够涉足一片小小的天地,也必定会失去更辽阔、更美好的世界。
只是,细细推究起来,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影响着教师的“跨界阅读”。第一,分工、分科的影响。教了小学语文,教了小学数学,对别的领域与专业,就没兴趣了。第二,时间与精力的问题。日常工作辛苦,本专业的阅读与学习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没有办法进一步跨界了。第三,效率主义。总以为读书要有个现成的用处,没有用就不想读。但是,倘若总以有没有用来衡量读书,那天下就无书可读,没有哪本书会把现成的作用摆在那里。第四,胃口被败坏。这一点,甚至不止于跨界阅读,而是关乎整体的阅读。换句话说,不是教师不跨界阅读,而是根本就不阅读。原因是多方面的,至少有一点,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就跟他所教的学生一样,阅读的胃口被败坏了,在最该读书的时候,却把大量珍贵的时间花在那些死知识的识记上,也没有人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叫读书。
就我而言,已经有一阵子,努力做一名跨界阅读者,主动阅读,指向理解,达到一种如鲁迅先生所说“嗜好地读书”,不敢说完全做到,至少心向往之。常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跨界的呢?我想来想去,无非是好奇心、问题意识、实践需要。学者朱正琳说“读书是私事”,到底怎么读,怎么跨界读,各人情况不同,读法不能照搬。只有在自己想读书、主动读的基础上,试着去浅尝、去吞食、去咀嚼消化,那么读史也好,读诗也好,哲学也好,数学也好,科学也好,自然会随着各人的好奇心,随着兴趣、随着问题、随着实践、随着生活,出现更多等待跨越的全新界面。
著名出版人郝明义曾提出“阅读的七道阶梯”,我以为是对“跨界阅读”层次的极好描述,这七道阶梯指向了由浅入深的阅读进阶,分别是:
你关心、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更美好;
你开始关心、思考如何让自己与所爱的人,共同更美好;
你开始学习欣赏一切抽象的美好;
你开始学习欣赏社会制度之美好;
你开始学习欣赏与自己相异之行为的美好;
你开始学习体会多元知识激荡之美好;
你学习体会宇宙的智慧之美。
仔细读这七句话,不由令我感叹,阅读源于生活,而跨界阅读,会让生活更有内涵。话说回来,“阶梯”一词,也给我启发,那就是在“跨界”之前,要有个脚踏实地的积累过程,到了一定程度,再有一些合适的时机,作为读者的我们就会与“跨越”不期而遇。这就需要我们不间断地阅读,并且能够由博而约,既有阅读面的辐射,也有实践点的专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教师总归是事上磨炼,在教育生涯里见得真章。
无论如何,“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即使爱情,也没法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越界之举可以如此新奇”。(郝明义)
跨界阅读的美妙就在这里,今天的教师,生活在书籍的丛林里,不能居于丰饶却饥饿致死,必须跃出莽林,像高明的猎人一样,专注、勇敢,不拘泥。是啊,阅读也是一种狩猎,当更多的“猎物”被捕获,随之而来的,正是属于你的幸福完整的阅读生活。
(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END—编辑 | 子柒 审核 | 种豆南山下
●关注|开学时间定了,教师即将面临九大“ 超难考题”!
●从线上到线下,这课到底咋衔接?这位老师的对策可参考!●北京明确规定不占用暑假及双休日补课,其他省呢?您随手点个“在看”,我的心中一片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