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在反思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教学反思的四重境界,您在哪一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教育 Author 曾佑惠
小编说
叶澜老师曾经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最有效的要素。但教学反思怎么做?在实践中,教学反思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又该如何养成反思习惯,在成就每一个孩子的同时,成就最好的自己?一起来看!
“对教师成长最有效的要素是什么?”日本学者佐藤学多次对这个难题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结果中排第一位的都是“自己对教学的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提出了教师耳熟能详的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何写反思?
我写了近30年教学反思,总结下来,教学反思可以分为四重境界。
01
第一重境界:记录教育教学案例,一事一议
《大家一起来》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堂上设计的游戏“荒岛求生”创设了这样一个合作情境:6个孩子出去游玩,船快沉了,这时从远处漂来一只竹筏,问他们怎么办。当学生一窝蜂地上台要表达自己的求生观点时,场面一时失控。我发现,出问题了。
荒岛求生游戏远离学生的生活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导致他们不太清楚“荒岛”“竹排”等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我们应关注学生每天的生活,随时记录他们生活中的事例,并纳入教学内容……
这是我主持的工作室刚刚成立时一位学员的反思,这位学员刚刚入职一年。像这样的教学反思,主要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案例,以叙事为主,一事一议,总结得失,获得启发,我称之为“叙事型”或“陈述型”反思,这是反思的第一重境界。
这种教学反思写作简单,可以及时完成,教师愿意写、乐意写,大多数也会写,也是职初教师最青睐、最容易入手的反思方式。
02
第二重境界:从教育故事中反思策略、方法或路径
听了这堂课,我也写了一篇反思,我把反思的重心放在“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学生发展立场”上。具体从学生的生活、学情、主体三方面进行反思。
第一,学生生活经验意识缺失。“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领悟”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最主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向生活学习,包括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未来的生活。向过去学习,也是要服务于当下的释疑解惑和当下生活的指导。用游戏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合作的兴趣是非常好的活动设计,但用远离学生生活的“荒岛求生”游戏进行6人合作,跟许多学生的当下生活距离太远,多数人也许一辈子都体验不到,用一张容不下6双脚的纸代表竹筏,学生依然难以感受到求生的渴望。
第二,学情意识缺失。虽然这堂课面对的是一年级学生,但是围绕“合作”,学生的经验不是零,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了一些与他人合作的经历。只是学生需要去发现还有许多事情是可以有伙伴参与的,合作会使哪些事情完成得更快,从而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
第三,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缺失。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这节课更多在关注教学内容,关注如何把握进度和精彩程度等。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围绕“把‘心中有学生’融入备课中”来思考,观察学生在生活合作情境中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难在哪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再基于学生具体的学习难点和障碍点进行备课和上课。“依做而学,依学而教”,才是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央,课堂生成才值得期待。
从教育故事或者案例中反思改进的策略、方法或路径,这种反思属于“经验型”,是反思的第二重境界。
03
第三重境界:挖掘实践背后的理论支撑和事物发展规律
反思的第三重境界是走向“理论型”或“规律型”。这类反思不重在叙事,也不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上,而是挖掘实践背后的理论支撑,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卓越教师的思维常态。因为这样的反思难度比较大,而实践缺深度、理论欠高度、提炼有难度又是基层教师较为普遍的痛点问题,所以大多数基层教师的反思很难触及。
两年前,针对《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报道:因为给600位家长发短信仅2人回复,杭州市东园小学副校长吴海燕成了“网红”,被称为“最郁闷校长”。我围绕“关怀哲学”写了一篇反思,反思中首先对“吴海燕校长因下雨短信提醒家长不要为孩子撑伞、背书包、换鞋,让孩子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的事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分析,总结了吴海燕校长“问题导向、目标明确、执行有力”的亮点,也提出吴海燕校长走出郁闷的一条路径——建立关怀哲学,并结合另外一位校长的案例进行类比,从而获得启发:那位校长蹲下身,采访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是否喜欢班主任,孩子环视四周激动地说不喜欢,因为他跟老师打招呼,而老师从来不理他。
采访后,校长让全校教师每天都必须做一件让孩子感受到喜欢他的事。学校一年级班主任每天放学后都留两三分钟专门检查孩子的书包是否整理有序,孩子的小脸小手是不是干净,红领巾、衣服、鞋帽是否穿戴整齐,确保每一个孩子都做好后整队集合,牵着第一个孩子的手走向校门口,把孩子一个一个交给家长,并分别拥抱。一周以后孩子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一个月以后家长对学校的支持率直线上升,愿意参加学校的活动了,家校联系密切了,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利用关怀哲学,我分析了“榜样示范、对话、实践、认可”四个启示。从而提出吴海燕校长需要改进的四个策略:
一是在提出要求前先树立榜样,让家长和孩子从中感受到学校的真心关怀,能够从心理上接受;
二是展开多元对话,与班主任、家长、孩子一起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径把孩子成长、家长需求、班级管理和学校要求对接起来,把学校的要求转化为家长和孩子的需求,既能减轻家长负担,又能培养孩子能力,形成无声育人的合力;
三是把路径在部分年级、部分班级和部分家长中进行试点、实践,不断反思、总结,随时分享好经验,让家长、孩子感受到关怀并用行动教孩子怎么去关怀;
四是让部分家长、孩子、班级参与不送进校园的实践,演示成长,以点带面,就有望建立稳固持久的关怀关系,“雨天不送进校园”的学校要求就不再高高在上,而会很快变成扎根于行动的全校习惯了。
04
第四重境界:探索实践背后的内涵或价值
反思的第四重境界是“价值型”,知其所以然后还要探索实践背后的意义、内涵或价值,这是专家型教师的反思习惯。
重庆市的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有一个项目是案例展示,需要展示“案例主题”“案例背景”“案例过程”和“案例价值”等内容,其中“案例价值”难倒了一大片班主任,不知道价值是什么、如何挖掘。王薇老师针对高中三年的系列礼仪教育班会这个案例,总结出以下三点价值:
第一,搭建平台,互助成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思维碰撞、自我对话、自我建构,在合作践行中让“礼”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第二,班级共融,协同育人。在班主任引导、教师融入、家长参与下,班级共同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反过来每个人从活动中通过多维思考实现育人育己、共生共长,使班级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第三,课程系统,价值引领。通过高一“入学礼”(意在规范行为)、高二“社交礼”(意在融入职业生涯教育)、高三“成人礼”(意在引导价值取向),她的微班会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出发,经过“个人礼——社会礼——价值礼”的层层升华,成为学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反思的四重境界受教师的反思习惯、阅读积累、经历沉淀以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实,反思写什么和怎么写都不重要,以实践为基础、阅读做铺垫、思考为核心、坚持来支撑,哪怕从一句话开始,只要写起来就有收获,日积月累下来就有成长、有提升,就会进入终身成长的最高境界。养成反思习惯,遵循教育规律,成就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所有境界反思的最高价值。
防失联,扫一扫,可加祖庆微信小号
● 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3条建议,语文老师应收藏!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