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眼看过去了一半,父母与孩子已经从一开始欢欣雀跃到如今的“相看两厌”。
因为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不配合,很多家里每天都上演着鸡飞狗跳的亲子大战:
暑期日程表安排满满,到现在没有一项顺利完成;
拿出课本写作业,又以各种借口磨洋工和拖延;
起床、睡觉催了千百遍,孩子还是慢吞吞......
一个暑假过去了,孩子时间玩掉了,学习也荒废了。
诸如此类的拖延、磨蹭、懒惰小问题让父母焦头烂额,我们习惯把这些表现归结为孩子的自控力太差,其实背后主要根源之一是孩子对时间的认识不够,不懂得正确管理时间。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从时间管理的角度出发,为大家提供如何解决孩子拖拉问题的新视角。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才2、3岁,已经可以通过日常的对话来教孩子认识时间,最简单的就是从“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些宽泛的时间开始,形成对时间和时间顺序的大概认识。经常和孩子聊聊今天做了什么,比如上午和奶奶出去买菜了、下午看了动画片、晚上和妈妈逛超市,用日常的交谈来提高孩子的时间敏感度。
给孩子准备一些沙漏计时器,给孩子明白很多事情都是有规定时限的,比如孩子想看电视,告诉他,等待沙漏结束才能看,再小的孩子都能感受时间的流逝。
5、6岁的孩子,我们还可以送他一个闹钟,学习认识钟表。
认识时间小孩子来说可能有些抽象,不妨借助玩具或绘本,比如《时钟的书》、《你好时间》、《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等等。
不管大事小事,父母都需要帮助孩子制定出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这是一种督促。
这种提醒的方式看似简单,其实也最有效,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接下来某段时间需要做些什么,孩子也知道如何执行。
至于期限的长短,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像作业这种有明确时间限制的任务外,其他事情可以多留给孩子一些反应和缓冲时间。
重点是让孩子知道,想要完成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紧迫性。
我身边有一些孩子,暑假制定的计划表是以小时甚至是分钟做为间隔的,几点几分做什么写得清清楚楚。
因为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写作业有道题卡壳了,耽误很长时间;昨晚家庭聚餐导致早上起床迟了;看书的时候奶奶来家里了......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孩子在这种变化中很容易放弃,做不完表上的事情还容易产生挫败感。
孩子毕竟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每个环节都要求精准,没有误差。所以孩子初期计划应该是弹性制的,不能过于僵化。
有的任务可以以周、日为单位,日计划可以以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这种整段时间划分,有弹性时间,会更加方便调整。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高中班主任发现班上几个男生经常快上课才慢慢悠悠地走进教室,偶尔还会迟到1-2分钟,老师批评他们,他们反而理所当然地说:“我上厕所去了。”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体现出来的却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为不守时找借口、找理由,他们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时间,也不尊重其他人的时间。
培养守时的习惯,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这些小细节,让孩子学会了用主动的方式掌握时间,有计划、不慌乱地面对所有事情。
比如孩子上课提前10分钟进教室,这个时间里,他可以整理好课本,更快地进入上课状态。享受守时带来的从容,孩子潜移默化地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
反复催促孩子是一个常见的误区,重复又充满焦虑的声音,让孩子逐渐习惯逃避,更加拖延。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上学前,家长总是东一句、西一句催促孩子穿衣服、背书包,又担心孩子东西少带了,再三确认。
第一,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紧张、焦虑,同时也看到自己无能;第三,让孩子失去责任心,大人不提醒,就不会主动记得该做的事情。
想让孩子自觉地做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帮孩子找回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催促在慢慢地破坏孩子的主动性。
为了避免这种重复的催促,我们需要提前给孩子多点一些时间去做准备。
比如出门这件事,你可以对孩子说:“15分钟后就要出门啦,你准备好了吗?”而不是快要出门才开始大吼大叫,传递焦虑情绪。
扎克伯格曾经给出26条时间管理建议,最后一条就是劝大家:休息一下。
相信很多小孩都把这当成最简单的的事情,玩游戏玩一天、熬夜看电视、睡懒觉,把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了短视频、动画片、游戏。
等到休息结束,丝毫没有充满电的饱满精神,反而浑浑噩噩,无精打采。
虽然身体在家里休息着,精神却沉迷在无节制的感官刺激中,让自己越来越疲倦。所以,要想休息的好,就要避免单一的休息方式,比如天天躺在床上睡觉,天天玩手机等,要教孩子丰富娱乐的形式,出门散散步、和同学约好去逛书店、去体育馆运动运动等等。把精力和时间分散到其他事情上,才不会被“垃圾快乐”偷走全部的时间,才能得到更好休息。推广合作 | 木子(微信)lixin13551044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