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辣评】舌虽无骨,亦能杀人;文不能言,字字诛心!
祖庆说陪你走过第1993天
近日,看到冬奥会归国花滑女运动员朱易被网暴的报道。面对着网络里铺天盖地都是赞美谷爱凌的文章,同时归国的朱易因比赛的失利更显得暗淡无光。
谷爱凌的优秀和勤奋毋庸置疑,但朱易的失败却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常态。胜利者拥有鲜花和掌声,失败者面对指责和唾骂,甚至还有很多“阴谋论”的持续发酵,让这个年轻的女孩子流汗流血还要流泪。
苏格拉底说过:“文字本身并不知道如何与正直的人说话,也不知道如何不与邪恶的人不说话,因为文字没有自卫或者自救的能力。”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网络,所有人都是一丝不挂的,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网暴狂欢的对象是谁?也许是你,也许是我......
舌虽无骨,亦能杀人;文不能言,字字诛心。
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媒介三部曲”(《技术垄断》《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中提到过,印刷机文化是精英的,也就是少数人说多数人听;而互联网是民主的,也就是所有人说所有人听。这造成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史特金定律”。
史特金是个科幻小说家,他说,“不光是科幻小说,其实任何话题的内容,90%都是垃圾”。他说这话的时候还是精英的印刷机时代。到了互联网时代,垃圾的比例可就远远不止90%了。
人们集体失智的一个原因是网络里充斥着太多错误的、肤浅的、片面的信息,没有人能够在垃圾信息的饱合攻击下幸存。谎言、错误的信息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美剧《切尔诺贝利》一开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谎言的代价并不是它会被错当成真相。真正的危险在于,如果听了太多的谎言,我们就失去了识别真相的能力。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在乎什么是真相了,而只能满足于编造的故事……”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好比我们没饭吃,只能捏着鼻子去别人的垃圾里找没吃完的剩饭。这么找啊找,用不了多久,我们不仅变成了吃垃圾的物种,一边吃还一边吧嗒嘴巴。
网络让人失智的第二个原因是,它造成了我比专家厉害的幻觉。现在的社会“专家”泛滥,为博人眼球,吸引流量是各出奇招,奇葩言论层出不穷,导致了大众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抵制和轻视。再加之网上图书馆和线上课程的飞速发展,想要什么知识通过搜索和付费便能轻轻松松获取,还有专家们的啥事!
而在网上,各种内容是极度过剩的,稀缺的却是眼球。虽然我们普罗大众是些平常人,如果你是个名人,但我关注你了,那就是我对你莫大的恩惠。
但是,说一个平常人比一个专家厉害,这个连我们自己也不相信。怎么办呢?于是,“键盘侠”、“喷子”们就聚集起来,形成了“蝗虫效应”。
《乌合之众》一书中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诱惑,也很容易抵制。但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
于是隔三差五的,帝吧出征了、某个明星的粉丝又去把谁灭了、毫无底线的人肉搜索、三观碎地的网络骂战,“伸张正义”的网暴狂欢……网络“蝗虫们”就是这么的所向披靡,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网络让人失智的第三个原因是大数据。大数据具有很强的驯化作用,你的每一次点击行为都在提高算法给你下套的精准性,关键是这样的套路让你很受用,可能很难感受到套路的存在。
即使我们不刻意去屏蔽我们讨厌的东西,网站也会根据点击记录主动推送我们喜欢的东西。我们喜欢什么?当然是和我们观点一致的人啊!就这样,每一个在网络里失去判断能力的人都能在推送里找到同伴,互相打气,比剪刀手喊“哦耶”,以为自己是天下无敌……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文都是“标题党”,三观破碎的各种标题让人浑身难受。某条、热点、公众号上每天都是相同的信息和报道轮番轰炸,这些信息真的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益吗?
今天看到网友评论说得到位,要想日子过得好,卸载某微博和某条。
面对各种网络信息和报道,我们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来审视和反省,这不是说对信息本身或受害人采取沉默或是冷漠无视的态度,而是冷静地让“子弹再飞一会”,等待事情真相的水落石出,而不是盲目地随人群振臂一呼,群起而攻。
为正义发声,为善良高歌,都是建立在冷静克制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所有的观点都是可以见仁见智的、所有的立场都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无法分出对错的。这就是网络三原则。
可是,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仅有的智力全部用于维护自己的愚蠢上。每念及此,都让我想起朋霍费尔的名言:愚蠢并不是一种智力缺陷,而是一种道德缺陷。
胜利者值得最好的祝福和赞美,失败者也同样可敬,在努力和汗水面前,人人平等。
愿我们都拥有一颗宽容睿智的心,明白网络只是我们的工具,不能让它主宰我们的思维和人生,更不能成为指向无辜之人的利剑。(作者:姚 青)
近日,看到冬奥会归国花滑女运动员朱易被网暴的报道。面对着网络里铺天盖地都是赞美谷爱凌的文章,同时归国的朱易因比赛的失利更显得暗淡无光。
谷爱凌的优秀和勤奋毋庸置疑,但朱易的失败却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常态。胜利者拥有鲜花和掌声,失败者面对指责和唾骂,甚至还有很多“阴谋论”的持续发酵,让这个年轻的女孩子流汗流血还要流泪。
苏格拉底说过:“文字本身并不知道如何与正直的人说话,也不知道如何不与邪恶的人不说话,因为文字没有自卫或者自救的能力。”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网络,所有人都是一丝不挂的,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网暴狂欢的对象是谁?也许是你,也许是我......
舌虽无骨,亦能杀人;文不能言,字字诛心。
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媒介三部曲”(《技术垄断》《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中提到过,印刷机文化是精英的,也就是少数人说多数人听;而互联网是民主的,也就是所有人说所有人听。这造成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史特金定律”。
史特金是个科幻小说家,他说,“不光是科幻小说,其实任何话题的内容,90%都是垃圾”。他说这话的时候还是精英的印刷机时代。到了互联网时代,垃圾的比例可就远远不止90%了。
人们集体失智的一个原因是网络里充斥着太多错误的、肤浅的、片面的信息,没有人能够在垃圾信息的饱合攻击下幸存。谎言、错误的信息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美剧《切尔诺贝利》一开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谎言的代价并不是它会被错当成真相。真正的危险在于,如果听了太多的谎言,我们就失去了识别真相的能力。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在乎什么是真相了,而只能满足于编造的故事……”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好比我们没饭吃,只能捏着鼻子去别人的垃圾里找没吃完的剩饭。这么找啊找,用不了多久,我们不仅变成了吃垃圾的物种,一边吃还一边吧嗒嘴巴。
网络让人失智的第二个原因是,它造成了我比专家厉害的幻觉。现在的社会“专家”泛滥,为博人眼球,吸引流量是各出奇招,奇葩言论层出不穷,导致了大众对专家和知识分子的抵制和轻视。再加之网上图书馆和线上课程的飞速发展,想要什么知识通过搜索和付费便能轻轻松松获取,还有专家们的啥事!
而在网上,各种内容是极度过剩的,稀缺的却是眼球。虽然我们普罗大众是些平常人,如果你是个名人,但我关注你了,那就是我对你莫大的恩惠。
但是,说一个平常人比一个专家厉害,这个连我们自己也不相信。怎么办呢?于是,“键盘侠”、“喷子”们就聚集起来,形成了“蝗虫效应”。
《乌合之众》一书中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诱惑,也很容易抵制。但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
于是隔三差五的,帝吧出征了、某个明星的粉丝又去把谁灭了、毫无底线的人肉搜索、三观碎地的网络骂战,“伸张正义”的网暴狂欢……网络“蝗虫们”就是这么的所向披靡,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网络让人失智的第三个原因是大数据。大数据具有很强的驯化作用,你的每一次点击行为都在提高算法给你下套的精准性,关键是这样的套路让你很受用,可能很难感受到套路的存在。
即使我们不刻意去屏蔽我们讨厌的东西,网站也会根据点击记录主动推送我们喜欢的东西。我们喜欢什么?当然是和我们观点一致的人啊!就这样,每一个在网络里失去判断能力的人都能在推送里找到同伴,互相打气,比剪刀手喊“哦耶”,以为自己是天下无敌……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文都是“标题党”,三观破碎的各种标题让人浑身难受。某条、热点、公众号上每天都是相同的信息和报道轮番轰炸,这些信息真的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益吗?
今天看到网友评论说得到位,要想日子过得好,卸载某微博和某条。
面对各种网络信息和报道,我们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来审视和反省,这不是说对信息本身或受害人采取沉默或是冷漠无视的态度,而是冷静地让“子弹再飞一会”,等待事情真相的水落石出,而不是盲目地随人群振臂一呼,群起而攻。
为正义发声,为善良高歌,都是建立在冷静克制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所有的观点都是可以见仁见智的、所有的立场都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无法分出对错的。这就是网络三原则。
可是,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仅有的智力全部用于维护自己的愚蠢上。每念及此,都让我想起朋霍费尔的名言:愚蠢并不是一种智力缺陷,而是一种道德缺陷。
胜利者值得最好的祝福和赞美,失败者也同样可敬,在努力和汗水面前,人人平等。
愿我们都拥有一颗宽容睿智的心,明白网络只是我们的工具,不能让它主宰我们的思维和人生,更不能成为指向无辜之人的利剑。(作者:姚 青)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