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师备课|杨修宝:“读”辟蹊径“读”具匠心——以《短诗三首》教学设计为例

祖庆说 2024-01-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 Author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


祖庆说陪你走过第2043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酷爱阅读,更喜欢朗读,潜心钻研朗读教学,研究总结了“朗读教学策略十二法”。拿到一篇课文,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读什么?怎么读?怎么引导学生读?


一、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剂良方


捧读冰心先生的《短诗三首》,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反复诵读,心中不自觉就升腾起做教学设计的冲动。设计前要想好几个问题,做好备课准备。


彰显文体意识。


《短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现代诗单元”。现代诗,顾名思义,是相较古诗而言,是现代人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现代诗是语言的艺术,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具有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特点。体验现代诗的美感,是教学的难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彰显文体意识,用什么策略好呢?辨词析句?肢解了现代诗的“美”。媒体创境?破坏了现代诗的“美”。唯有“朗读”,不二之策略。


落实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富于想象,语言表达独特;饱含真挚的情感”这些现代诗的特点。这些特点,怎么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师教学用书》里明确建议“五个不要”:不要对诗歌中的意象过度解读,不要过多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不要过度拓展诗歌的知识,不要过多分析理解诗歌的独特语言表达,不要出现过于学术化、成人化的讲解评析。那怎么办?要素要落实,不能分析,不能讲解,唯有运用朗读策略,独具匠心地设计朗读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在读中习得。


突破朗读窠臼。


诗歌教学常入误区是,虽然也运用了朗读策略,但有明显的问题。一是“浅读”,读得浮浅不够深入,虽书声琅琅,但浮于表面,浅尝辄止,不能深入理解诗歌的韵味、情感等;一是“僵读”,僵滞机械,死气沉沉,没有生气,朗读教学套路化、陈旧化,解释字意读一读,理解句意读一读。方式不转变,朗读不得法,教学无效果。跳出朗读教学的固定套路,设计新颖灵活、层层深入的朗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深入理解、深刻体会、深度体验,让诗歌教学充满灵动、彰显灵气、触及灵魂。


二、朗读,要让学生从能读到会读


朗读最忌拿腔拿调,课堂上经常听到念书腔,唱书调,不管什么体裁、什么内容,都读成一个腔调。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没有指导到位,学生只是在为读而读。没有掌握朗读方法,自然就不会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1.教“规律”,让学生学会读


朗读要呈现文章的音韵之美,让“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交响”,就要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朗读时节奏、语气、语调的规律。现代诗极富音乐美、建筑美、形式美,其语音特点,或响亮明朗,或低沉凝重,或和谐悦耳,或恬淡轻快。朗读时,着重把握韵律与节奏的规律,遵循“气为源,声为形,情为本”的原则,体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动态旋律样式。


《短诗三首》中的每节小诗,都独具特点。朗读教学要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把握规律来设计。如《繁星(一三一)》第2、第3、第5行,最后一个字分别是“光、香、响”,形成押韵,押“江阳辙”,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根据《十五韵辙分辨歌》:“江阳”辙,后鼻音,声靠上,表现激情声洪亮。教学时要让学生圈画出这几个字,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张开嘴,声音洪亮地读出来,读出节奏感。


2.教“符号”,让学生会朗读


朗读看似简单,张嘴就来,实则读好不易。学生之所以读不出意思、读不出韵味、读不出情感,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读,用什么方法读,不知道读成什么样子。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先读出“形”,再读出“意”和“情”。因此,学生朗读需要支架、需要辅助。教学时引导学生标记朗读符号,朗读时借助朗读符号,读好诗句,读出韵味。


《繁星(七一)》紧扣“永不漫灭的回忆”展开画面。“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三行诗运用结构相同的“的”字短语,将回忆场景情景化、具体化。怎么读出回忆的味道呢?怎么通过朗读呈现回忆的画面呢?首先,要读得慢一点,读出回忆的思绪悠长。这三行诗句最后的“中、下、上”这三个字,读时要延长声音,沉浸在回忆的情境和情感里。教学时让学生在这三个字后面标注声音延长符号“~~~”,学生看到符号,就知道这几个字要拖长音。指导朗读时要明确,最后两个字要逐渐拉长,呈渐终止形。需要注意的是,后面的字声音延长,前面的一定要慢一点读,切忌前面语速快,后面的突然慢下来并延长音节,会很突兀。


《繁星(一三一)》,诗人由大海产生联想,用三个反问句体现诗人对大海的真挚情感。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这首诗从深情呼唤到连续反问的语气变化呢?虽然从低年级开始,教材就引导学生读好问句,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读得并不理想。不是声调突然上扬,就是疑问语气不够。因此,指导学生标记声调上扬符号,学生借助声调上扬符号,从“没有”这两个字开始,声调上扬,感觉声音从眉心处发出,疑问的语气自然就出来了。


《繁星(一五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小鸟,把母亲的怀抱比作鸟巢,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说明母亲永远是自己心灵的温暖港湾。诗歌中重复的词语往往是重点,这首诗中重复的词语“风雨”“躲到”都要重音重读,教学生标记重音符号“·”,学生借助重音符号,抓住“天上的风雨”“心中的风雨”这两个逻辑重音,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但是,在朗读最后一行诗“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时要重音轻读,才能感受诗人对母亲的依恋与赞颂。


三、朗读,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感受


朗读教学若只停留在怎样读得“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技术层面上,就会导致学生只是在浅层次地“模仿”读,没有走进文本,没有深入的理解,没有深刻的感悟,没有深度的体验。朗读教学在指导方法的基础上,一定要设计形式丰富的朗读活动,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学生在朗读活动中,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获得真实而深刻的体验。但活动设计不能泛泛,单一的朗读教学形式,如小组读、开火车读等,会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肤浅,枯燥无味,无法促使学生情趣盎然地体验文字蕴含的情感。


学诗要抓住诗眼。


《短诗三首》中的“回忆”“思潮”“风雨”分别是三首诗的诗眼。其中《繁星(一三一)》的诗眼“思潮”不好理解。“思潮”在这首诗中的意思是“脑海里涌现的念头”。如果单纯地分析词义,让学生查词典理解,学生真的能懂吗?学生能体会作者站在海边产生的一系列思考时的感受吗?能感受作者对大海的依恋热爱,以及大海对她的影响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如何通过朗读活动突破这一难点呢?为了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我设计了“连读”的朗读活动,即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我读第一行,第二、三、四、五行诗分别由学生四个小组紧跟着读。如此朗读,学生的声音就像是波浪一样,一层一层铺展开,就如思考的潮水一样涌过来,学生切实体会到思潮之一 ——“有序的思考”。为了让学生体会混乱的思绪,我设计了“接读”,即我读第一行,第一组读第二行“哪一颗星没有光?”,当第一组读到“星”时,第二组就开始读“哪一朵花没有香?”,当听到“花”时,第三组就开始读“哪一次我的思潮里”,第三组读到“我”这个字时,第四组读最后一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样的朗读活动设计,让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全神贯注地读。


但是,读出来的声音,混乱一片。学生体验到“思潮”的另一种形式——错乱的思绪抑或胡思乱想。这样的朗读活动,让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理解了“思潮”的意思,更是在情境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感受。


教学《繁星(七一)》,要关注课后习题第二题:“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怎么让学生通过读诗,读得感同身受,读出自己儿时的回忆呢?学生在反复朗读之后,这首诗基本都背诵下来了。于是,我让学生伸出右手,拖住自己的脸颊,抬头望向左上方,做出回忆状,想象那温馨恬静的夜晚,一边回想着自己的童年,一边背诵这几行诗。


学生不自觉就沉浸在“永不漫灭”的回忆之中,体会到童年的美好、母亲的慈爱以及对母亲的依恋。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中,回忆被唤起,情感被激活,从诗中读出自己,读出画面,读出亲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写这首诗,情感喷薄而出,情动辞发。


如此设计朗读教学,既深刻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到诗歌表达的情感,而且也初步了解了现代诗“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富于想象,语言表达独特;饱含真挚的情感”的基本特点,这就是“用诗歌了解文体特点,用文体特点理解诗歌”。


四、朗读,让童心浸润在情韵之中


朗读本质上是一种对话、一种体验、一种交流、一种表达、一种沟通。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朗读,能让学生用心灵触摸文字,让心灵浸润在情韵之中,感知作者表达的深刻意蕴和浓烈的思想情感。


《繁星(七一)》《繁星(一五九)》这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赞颂。这伟大的情感若条分缕析地分析,细致入微地阐述,就破坏了颂扬母爱的意境。如何让学生用心灵去触摸文字,让童心浸润在文字的情韵之中呢?只是理解这几行诗句是不够的,而要借助资料,将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幻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画面,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力量,让情感撞击心灵。


学习《繁星(一五九)》,比较两个“风雨”的不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心中的风雨”,我引用《寄小读者》中的文字,用回忆的画面,诠释作者儿时遇到的“风雨”。我每引读一段,就让学生诵读一遍这首诗。在复沓诵读中,课堂上弥漫着浓浓的母爱,学生沉浸在赞颂母爱的情韵之中,对现代诗表达情感的特点的体会,水到渠成。


学习《繁星(七一)》,引导学生通过读诗,想起自己儿时“永不漫灭的回忆”,对学生而言会有些距离和困难,于是,我引用了《寄小读者》中冰心告诉小朋友怎样让妈妈下班回家后给自己讲儿时的情景的语段。学生读着文字,在会心的微笑中,学会了怎么做,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母爱”和“爱母”的情思。于是,再诵读这首诗,学生很快就被拉回到回忆中,深藏在记忆中的那些画面逐渐浮现在眼前,心灵沉浸在情韵之中。情意绵长,久久挥之不去,在仿写这首小诗中情感自然流泻。


《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两个字,会写“繁”“漫”“灭”等8个字,理解“永不漫灭”“思潮”“风雨”的意思。


2.朗读背诵三首短诗,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3.体会诗歌的情感,联系自己的感受,练习写诗句。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读诗学词

1.复习导入,对比区别。

谈话交流:本学期第一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请同学们一起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这节课我们学习《短诗三首》,这三首短诗,不是古诗,而是现代诗,现代诗是怎样的格式,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你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三首短诗。


2.朗读诗题,初步感受。


(1)这三首现代诗的题目都是“繁星”,齐读课题。


(2)引导理解“繁”的意思,读出多而密的画面。


3.介绍作者及诗集《繁星》。


学生简单介绍后,出示介绍资料(略),请学生朗读。


教师引导:读过介绍之后,你发现文中的三首诗是否就是诗集《繁星》这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请你再来读一遍这三首短诗,体会一下。


4.学习生词。


(1)认读生词并理解。

永不漫灭   波涛  

作者永远不会忘记什么呢?再来读一读第一首诗。


(2)读准“啊”的音变。


大海啊(yɑ)   母亲啊(nɑ)

再来读一读第二首诗和第三首诗。


5.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繁”“藤”“膝”这几个笔画比较多的字。


学习活动二:读出节奏


1.合作学习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1)教师引导,启发思考: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三首诗,我们称之为“现代诗”。读过之后,你发现它们和我们学习的古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反复读三首现代诗,在反复朗读中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小组同学交流,梳理出现代诗的几个特点,并用简单的词语概括。


把小组发现的特点,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学生朗读,小组讨论。


(4)教师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师追问:哪一首诗有明显的押韵?


(2)师追问:怎么读能把押韵读出来?怎样读出节奏呢?请同学们试着自己练习朗读。


师指导:整齐的句式,一致的声调,这就是诗歌的节奏,朱光潜先生说: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怎么才能读出节奏呢?我们先把“光、香、响”这几个字读得声音洪亮,再把问句读好,节奏基本就读出来了。


学生尝试朗读问句。


(3)师指导:要读好这几个问句,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朗读符号——升调符号,标记上这个符号(向上的弧形箭头),就能读好。画的时候,从“没有”这两个字起,到“光”字止。朗读的时候,从“没有”这两个字开始就得逐渐提高声调。


(4)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师相机指导。


3.变换朗读形式,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师谈话:作者面对大海有这么多思考,像潮水一样在脑海中涌动,诗中用哪个词形容这个意思?(预设:思潮。)追问:你知道中国近代作家中谁最爱海吗?(预设:冰心。)


指导朗读。

冰心自己也说,自己拿起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请想象一下作者面对着大海时的情景,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的“思潮”。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小组“连读”。老师读第一句“大海啊!”,接着第一组读“哪一颗星没有光”;当第一组读完“光”时,第二组马上接着读“哪一朵花没有香”;当读完最后一个字“香”时,第三组马上接着读“哪一次我的思潮里”;当读完最后一个字“里”时,第四组马上接着读“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教师承接交流:想完一个问题,又想另一个问题,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这就是思潮。可是有时思潮是起伏不平的,这个问题还没有想清楚,那个问题又来了,怎么读呢?我们来练习“接读”。每个组还读刚才的句子,当第一组读到“哪一颗星”的“星”时,第二组马上接着读第三句话,当读到“哪一朵花”的“花”时,第三组接着读第四句诗,当读到“哪一次我”的“我”时,第四组读最后一句。


师总结:同学们,这就是思潮啊,有时接二连三,有时起伏不平。


学习活动三:读出情感


1.读出重音,读出节奏。


(1)提问:你还发现哪一首诗也有押韵,也有这样的节奏?


(2)指导学生朗读第三首诗。


(3)除了读出押韵之外,怎么读才能更好地读出节奏呢?老师教大家读好重音。你看看这首诗中哪个词可以重读?


(4)生读诗找词。


(5)老师教大家一个朗读符


号——重音符号,把要重读的词语下面画上重音符号“·”。


预设:风雨   巢里    风雨    怀里


(6)指导学生朗读第三首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怀里”也重读,就不好听,也破坏了诗的意境。老师再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怀里”这个词要重音轻读。


(7)生练习朗读,师恰当指导。


2.体会风雨,读出情感。


提问: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3.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心中的风雨。教师引用《寄小读者》中的语段,创设情境后指导学生复沓朗读这首诗。


师引读:“我常喜欢挨坐在母亲的旁边,挽住她的衣袖,央求她述说我幼年的事。母亲凝想地,含笑地,低低地说:‘不过有三个月罢了,偏已是这般多病。听见端药杯的人的脚步声,已知道惊怕啼哭。许多人围在床前,乞怜的眼光,不望着别人,只向着我,似乎已经从人群里认识了你的母亲!’”于是,诗人在诗集《繁星》中这样写——(出示整首诗,生齐读。)


师引读:“有一次你病得重极了。地上铺着席子,我抱着你在上面膝行。正是暑月,你父亲又不在家。……忽然一阵大风雨,深忧的我,重病的你,和你疲乏的乳母,都沉沉的睡了一大觉。这一番风雨,把你又从死神的怀抱里,接了过来。” 于是,诗人在诗集《繁星》中这样写——(出示一部分诗,学生读背整首诗。)


师引读: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课件出示第一句,学生背诵整首诗。)


4.师总结:在这首诗中,我们除了发现节奏,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真挚的情感——母亲的深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挚爱。


学习活动四:读出想象


1.读出节奏,读出想象。


(1)提问:请同学们读第一首诗,我们发现这首诗没有韵脚,没有押韵的字,怎么读出节奏呢?


(2)生读诗。


(3)引导学生交流,虽然这首诗没有押韵的字,但是句式整齐,都是“的”字短语,最后一个字都是方位词。像第二、第三首诗一样,格式一致,句式整齐,也能读出节奏。


(4)生练习朗读。


(5)师交流引导:这首诗中不但有明显的节奏,强烈的情感,还有什么呢?老师朗读这首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师范读,生聆听,想象画面。


(7)引导学生汇报:看到了什么画面?


(8)师总结:现代诗中不单有鲜明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更有浓厚的情感,读时温润心田;还有丰富的想象,仿佛看到画面。


(9)朗读指导:要读好永不漫灭的回忆,读出想象的味道,老师再教给大家一个朗读符号——延长音节号“~~~”,读这首诗语速要慢一点,画有这个符号的诗句后两个字或三个字要声音延长。请同学们把这个符号分别画在这首诗第三、四、五句的后面。再练习朗读。


(10)生练读,汇报,师指导。


2.请同学们用右手托起自己的脸颊,眼睛望向左上方,读背这首诗,回忆这些永不漫灭的美好……


3.指导写话:在读背这首诗的过程中,是否唤起了自己的亲身感受?自己儿时的一些回忆、一些温暖的画面,是否在你眼前划过,心头闪过?如果还没有,请你读读《寄小读者》中的这段话,回家后你也照着做吧!(出示)


小朋友!我教给你,你看完了这一封信,放下报纸,就快快跑去找你的母亲——若是她出去了,就去坐在门槛上,静静的等她回来——不论在屋里或是院中,把她寻见了,你便上去攀住她,左右亲她的脸,你说:“母亲!若是你有工夫,请你将我小时候的事情,说给我听!”等她坐下了,你便坐在她的膝上,倚在她的胸前,你听得见她心脉和缓的跳动,你仰着脸,会有无数关于你的,你所不知道的美妙的故事,从她口里天乐一般的唱将出来!


4.相信此刻,你也沉浸在儿时的回忆中了吧?请你拿起笔,仿照这首诗,在学习单上写下你自己永不漫灭的回忆。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5.生写好后汇报交流,师相机评点。


6.师总结、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三首短诗,初步了解了现代诗的特点:有节奏、有想象、有情感。请大家课下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抄在积累本上,标清楚作者及出处。同学们积累好后,我们开一个诗歌欣赏会。


(作者单位: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22年第4期“名师备课”栏目)





—END—
来源 |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  编辑 | 书生
主编 | 卓雅  终审 | 种豆南山
推广合作 | 木子(微信)lixin13551044584
常年法律顾问 | 浙江铭广律师事务所 王婷● 倡议|设立“专职班主任”,让老师安安静静教书! 写好《奇妙的想象》,奥秘就在这两个字里! 人民日报总结:适合中小学生的高效学习法,建议所有家长收藏
步骤   成为谷里推广员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谷里书生中心推广商品—生成专属海报—长按保存后推广邀请好友(下级推广员)—长按保存发出邀请自动结算,推广无忧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