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上习作单元:《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与素材

祖庆说 2024-01-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丁丁de笔记 Author 丁素芬


祖庆说陪你走过第2252


五上习作单元

 力             匕

《介绍一种事物》教学设计与素材

执教:曾娇兰

 阝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导语对习作能力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围绕这个关键能力点,依次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等内容。“精读课文”指向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交流平台”是对说明方法的梳理和归纳;“习作例文”通过批注的方法进一步明示写作说明文的方法。单元组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对五年级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能起到示范作用。

“习作”部分安排了三个板块。一是用表格分类列举部分说明文的题目,提示思路,启发选材。以“感兴趣”为前提,引导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等角度选择写作内容。二是写作提示: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三是同伴分享,相互学习,体验成功。

从单元组文和习作提示看,本单元说明文材料选择多样,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有很强的指导性,让每个学生有内容可写。小学里的习作,以写人记事为主,学生写说明文的经历不多,写作有一定难度。精读课文与例文中有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具体描述等,阅读教学中琢磨体会,习作指导中再作一些梳理,让学生明白介绍不同的事物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感受它们在说明文中的妙处。


【教学目标】

1. 结合本单元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了解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

2. 通过“初试身手”的尝试性习作,体会两个版本《白鹭》(原文与说明文)的不同表达,进一步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

3. 选择熟悉或感兴趣的一种事物,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它介绍清楚,分享交流,修改完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提前学习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交流平台。根据“初显身手”的要求,完成尝试性习作,把《白鹭》改成说明文。 

教师准备:教学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选材与习作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主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习作单元——《介绍一种事物》。(板书)

二、回顾课文片段,提炼方法

1. 复习交流《太阳》《松鼠》《风向袋的制作》三篇课文片段:

片段一: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片段二: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抗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片段三:

第一,准备竹竿、细铁丝、粗铁丝、尖嘴钳、尼龙纱巾或其他较轻的纺织品、塑料袋、针线等材料和工具。


第二,缝制口袋。用尼龙纱巾缝一个圆锥形口袋,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用细铁丝做一个和袋口一样大小的圆圈,用针线把细铁丝固定在袋口处,把袋口撑开。


……

(1)分别出示课文片段,还记得它们的题目吗?

(2)三段话,都是这个单元学过的说明文,你喜欢哪一个?说一说。

图示

《太阳》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太阳的“大”;《松鼠》用摹状貌的方法写出松鼠可爱的样子;《风向袋的制作》用分步骤的方法写出了风向袋的制作过程。(都运用了相关图片)


2. 总结:你看,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说明文可以采用不同的写法,可以用平实的语言,也可以生动地描摹,还可以分步骤来介绍。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写清楚。
(板书:恰当的说明方法       把事物介绍清楚)

三、反馈“初试身手”,交流提升

1. 反馈“初试身手”的尝试性习作。

“初试身手”:如果将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章,会变得怎样呢?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改写成说明文,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

展示学生尝试性习作,互评:
(1)对比阅读,这些改写片段更接近于哪一种?
(2)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你觉得谁做得好? 
(3)如果再加上一条“让别人对你的介绍产生兴趣”,你更欣赏哪一个?


2. 小结:介绍一种事物,要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说明白了,还要让别人对你的介绍有兴趣,读有所获,这才算成功。

题问

这么多的事物,写哪一个呢?选择哪些方面来介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先自由交流,再以《鲸》为例,拟框架)

四、以《鲸》为范例,拟定习作框架

1. 回顾《鲸》的写作框架。


2. 选择想要介绍的事物,在习作卡上完成习作框架,勾选主要说明方法。

(可以选择表格中的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介绍一种事物)


3. 交流,简评。

五、动笔习作,交流分享

1. 在习作框架中选择一个准备详细介绍的方面,对照本次习作要求,先写下来。10—12分钟完成。

要求

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让别人对你的介绍有兴趣。


2. 展示习作,自评互评。

选读习作片段,结合本次习作要求,星级评价。


3. 点评、修改、完善。

六、结课,指导下节课完成整篇

师展示完整习作样貌,指导第二节课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介绍一种事物

素材1:习作微课

插入微课

素材2:事物小百科

素材3:精彩教学片段与点评

生:我觉得这些菊花有点像丝线,很细。而且它非常洁白,有点像放大的蒲公英。师:乍一看还真的有点像。说的很好,说到了颜色,说到了花瓣的样子,甚至还打了一个比方。不足的是什么呢?如果你能话说得更加流畅一点,更加规整一些,就好了。谁还能说说看?生:看到这几朵菊花,我也想打个比方:它从花芯里面伸出无数只小手,像千手观音一样。并且,它是往下垂的,很像“海底捞月”。这朵菊花绿中带白,让人想到了一股清香的,清雅的,秀丽的景象。师:这个孩子,真聪明。同样是用打比方,他想到了千手观音、海底捞月,还能从它的颜色联想到它的气味,真厉害!生:这菊花长满了花瓣,就像一个女孩美丽的长头发一样,自然下垂,让人不禁啧啧赞叹。师:这次你表达得很规范。把菊花和自己(女孩子)的性别也联系了起来。再换一个给我们看看。有人悄声说这种菊花和刚才的不一样啊。对,是雏菊,谁能够描述一下?生:我觉得这个小雏菊中央的部分像个小太阳一样,而且我觉得它中间……师:不要说中央的部分,实际上就是他的花蕊,这就说就更明确了。生:它洁白无瑕的花瓣和中心橘红色的的花蕊,莫名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师:莫名两个字不要,再说一遍。生:她那洁白无暇的花瓣和中心橘红色的花蕊,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师:中心也不要。花蕊一般都是在中心的,再来一次。生:她那洁白无暇的花瓣和橘红色的花蕊,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师:掌声送给她!现在女孩子发力了,全是女孩子举手。生:我感觉她的花瓣和她的花蕊,就像一个长着白毛的狮子。因为我看那个雄狮的毛都是蓬松的。它的花瓣长得看似很随意,其实是很有规律的,就像一头雄狮,很威风的毛发。师:哇,掌声送给她。这种奇特的联想,我是无论如何想不出来的。我估计你看了很多绘本,在绘本里,经常有一些很奇特的图案。她能够把它想成一头雄狮,白毛雄师,非常厉害,我们就需要有自由的联想。还有吗?生:……而这个菊花是盛开的,是完整的。 师:像一颗太阳,一颗正在上升的太阳,只不过她的光芒是白色的,你的想象也是蛮奇特的。好,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刚才好多同学说的句子,特别是让我们觉得眼睛一亮,脑海里一下子豁然开朗的句子,给我们很多启发。是不是会觉得,哎呀,我怎么没想到?怎么那么新奇!能用上这些句子,菊花的样子就说清楚了,而且,还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PPT出示

金黄色,初中开心少许黄绿色。中管瓣及细管匙瓣。管瓣先端有匙钩、匙环,匙钩环内色略深。管瓣上、匙钩环及匙瓣上稍有浅淡晕染样紫红色或条丝,并有浅条钩。大轮花,花径30——35厘米、开足中有极少心。正叶,边缘有锯齿;叶片深裂,中叶柄,基部无托叶。茎梗青绿色。

师:谁告诉我,这段话难在哪里?生:这段话的描写是用了专业的词语,很规范的感觉。师:你说得很对,这叫做术语,这里用了很多专业的术语。有的同学在找资料的时候就找到了这样的文字,建议大家,如果你能读得懂,你就采用它,摘录一些放到自己的文章里,如果你自己读不懂那你就不要用它。生:在说明文里常常这样用。师:是的,我们要写一篇说明文,而且非常强调事物的特点,那你可以去用一些。好,同学们,现在我们发现,原来写菊花真的有好多东西可以写。这些都和它的外形有关系,还可以写写菊花的习性、种类等。写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注意方法的变换。当然,说明文也可以活泼一些,可以加上一些你的感受。——朱煜《菊花》教学片段

【评点】

写好一种植物,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菊花姿态万千,却难以恰当描述。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针对菊花的形态之美作了精准而丰富的指导。写菊花的范文很多,“打比方”容易格式化。朱老师巧妙地化解了“打比方”的共性问题,以一朵菊为例,在一个点上作丰富的展开,引导学生说不同的句子,呈现了一朵花的不同精彩。老师不止一次地指导学生把话说规范,说准确,把菊花的不一样的美描述出来,学生表达有明显的现场生长感。对于资料的运用,老师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于专业术语,如果自己能读得懂,如果特别需要强调事物的特点,就可以用。本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中就提出“查找资料”的能力要求,在说明类习作中可有充分地运用。(丁素芬)



素材4:名家名篇

纤维和纸的故事

作者:高士其

我们的名字叫做“纤维”,我们生长在植物身上。地球上所有的木材、竹片、棉、麻、稻草、麦秆和芦苇都是我们的家。

我们有很多的用处,其中最大的一个用处,就是我们能造纸。

这个秘密,在1800多年以前,就被中国的古人知道了,这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在这以前,人们记载文字,有的是刻在石头上,有的是刻在竹筒上,有的是刻在木片上,有的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有的是铸造在钟鼎彝器上。这些做法,都是很笨的呀!

到了东汉时代(公元105年),就有一位聪明的人,名叫蔡伦,他聚集了那时候劳动人民丰富的经验,发明了造纸的方法。和过去那些办法相比,用纸来记载文字就便当多了。

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鱼网作原料,这些原料里面都有我们存在。他把这些原料放在石臼里舂烂,再和上水就变成了浆。他又用丝线织成网,用竹竿做成筐,做成造纸的模型。他把浆倒在模型里,不断地摇动,使得那些原料变成了一张席,等水都从网里逃光了,就变成了一张纸,再小心地把它拉下,铺在板上,放在太阳光下晒干,或者把它焙干,就成了干的纸张。这就是中国手工造纸的老方法。

纸在中国发明以后,又过了1000多年,才由阿拉伯人把它带到欧洲各国去旅行。它到过西西里、西班牙、叙利亚、意大利和俄罗斯,差不多游遍了全世界。造纸的原料沿路都有改变。

普通造纸的方法,都是用木材或破布等作原料。

这些原料里面,都少不了我们,我们是造纸的主要分子。拿一根折断的火柴,再从破布里抽出一根纱,放在放大镜下面看一看,你就可以看出火柴和纱都是我们组织成的。纸就是由我们造成的。你只要撕一片纸,在光亮处细看那毛边,就很容易看出我们的形状。

素材5:同伴佳作

蟹黄汤包

哇!多么美味的蟹黄汤包呀!即使已进下肚,这味道还回荡在我的舌尖,比直接吃只螃蟹还要过瘾,不愧是六合龙袍的美食一绝!

蟹黄汤包的外形十分华丽,就像将秋天包在其中,裂开嘴如秋菊吐艳。那薄皮是半透明的,弹性十足,说它一吹即破,毫不夸张。

好吃又华丽的蟹黄汤包,做法当然讲究。

美味的食物,材料十分关键,首先就要请出红太阳般的大闸蟹登场,取出肉与蟹黄,加入秘料一同入锅,打去浮沫后淋香醋。汤包汤包,汤汁很重要!必须要用鸡汤,猪皮蓉和虾子也必不可少。起锅后趁热过滤在盘中不停搅拌,待汤汁冷却凝固后捏成皮冻馅。最终,要用高筋粉做面皮,每25克一个,直径16厘米,中间厚,四边薄,在里面放入由皮冻馅和蟹黄的混合体,捏紧,一个包子就出来了。我要提醒一下,馅儿不能放过多,不然一加热,汤包就爆炸开来,痛失美味,那就太可惜了。

很快,蟹黄汤包上桌了。别急,汤包的吃法可谓别具一格。看见那根吸管了吗?拿着它向汤包上一扎,只见蟹黄汁像一汪喷泉,直接向上冒,不容等待,我将嘴靠上去一吸,好喝!蟹黄的味道纯香浓郁,还有鲜美的鸡汤。不只这些,还有蟹肉、鸡肉与猪皮蓉,吃的我满嘴流油。几个汤包下肚,我咂咂嘴,余味无穷。只可惜肚子的容量不争气,不然我还要再吃几个过过瘾。

汤包的由来,有个典故。据说三国末期,诸葛亮去祭奠因思刘备投江而死的孙尚香,他用猪肉末与蟹肉蟹黄做成了肉包子,寄托心意。这肉包子,就是今天的淮扬美食——蟹黄汤包。

汤包好吃,营养价值也不低,可活血、归肝、解毒,有冶耳鸣,养心除热等功效。

蟹黄汤包,汤包中的精华,你也来尝一尝吧! 

—END—
来源 | 丁丁de笔记  编辑 | 书生
主编 | 卓雅  终审 | 种豆南山
推广合作 | 木子(微信)lixin13551044584
常年法律顾问 | 浙江铭广律师事务所 王婷● 电话手表,孩子到底用来干什么了? “练写比喻句”,能不能别再让孩子做了? 一面“夸夸墙”和一只“夸夸箱”的神奇魔力
步骤   成为谷里推广员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谷里书生中心推广商品—生成专属海报—长按保存后推广邀请好友(下级推广员)—长按保存发出邀请自动结算,推广无忧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点击“设为星标”(或在右下点个“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