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水文化】伴随悠悠长水,它们穿越百年而来......
悠悠长水,流淌千年
见证历史,历经变迁
深圳的许多文化遗迹
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或因水得名、因水闻名
或因水而生、依水而兴
反映着不同的水文化内涵
今日起
我们不妨一起来探寻
深圳的水文化魅力
永兴桥
是深圳仅存的一座
古代三孔石拱桥
位于宝安区清平古墟内
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永兴桥全长50米,面宽3.4米。桥身全用花岗岩条石砌成,桥头的望柱上雕刻有小石狮,桥面正中间的栏板上刻有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的浅浮雕图案,结构严谨,造型美观。
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新安县监生曾桥川修建了此桥,并命名为“永兴”,寓意永远兴旺。后因永兴桥“日久倾颓”,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新安县武生曾大雄、钦赐翰林曾联魁等倡捐重修。
清嘉庆版《新安县志》记载:“永兴桥,在新桥村之西,锁前溪而跨两岸,当往来要冲,东接黄松岗、乌石岩诸路,西连云林、茅州诸墟。”永兴桥下,新桥河与茅洲河汇合注入珠江,因地理位置特殊,永兴桥曾在这一带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清嘉庆年间,永兴桥东岸建立了清平古墟,又称清平街、桥头村;清末,一座高大的炮楼在永兴桥东侧拔地而起,它便是广安当铺,后被改建为新桥粮仓……
1984年,永兴桥被公布为第四批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再次修葺。自2019年起,清平古墟逐步搭建起来了各式各样的品牌活动,比如清平墟市、迷影社、民俗文化节等......这些丰富的新内容注入进来后,永兴桥也迎来它的发展新阶段。
位于观澜河东岸的观澜古墟
也被称为观澜老街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被誉为深圳“四大古墟”之一
曾经的观澜古墟,集居住、商业、防御功能于一体,是客家经济社会、传统文化、民间信仰和风俗风情代表性街区,由观澜大街、东门街、新东街、卖布街、龙岗顶街等十几条街道与巷道,以及数座碉楼组成。古墟河堤上有一株约150年的大榕树,榕树旁建有一座观澜古寺,榕树下原为观澜河码头,商业经贸十分发达,繁盛时期曾有“小香港”美誉。
观澜古墟因水而生,起源于清朝中期,兴盛于清末民初。因水网密集,交通便利,当年这里一度繁华似锦,是外国商品进入宝安、惠阳、粤北地区,以及内地商品出口国外的中转站,每逢农历的一、四、七都有集会,且为期一天,货品繁多,引领潮流,承载着观澜乃至深圳的历史记忆。
▲ 旧时的观澜古墟(历史照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百年风雨侵蚀的观澜古墟逐渐衰败,过去的繁华地带已成为宁静的墟中巷道。2019年,为恢复观澜古墟曾经的繁荣,向民众展示近代深圳地区金融商贸、客家传统民俗风情及岭南客家老墟市建筑样式,龙华区决定对观澜古墟-贵湖塘老围片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023年3月,全市“水文化地图”发布,观澜古墟被列为龙华“观古通澜”线上的一站。
随着今年5月坪山区
“520河你一起·打卡大山陂水”
活动的开展
又一件承载水文化历史的文物
走入大众的视野
它就是沙墩陂
沙墩陂位于距大万世居约170米的大山陂河流上,始建年代不详。据考证,大万世居为曾氏家族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所建,坐东面西。传说1763年,当传公(端义公的后代)决定在此立祠和建筑世居时,便请来风水先生对这片地方作风水鉴定,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理由是:东有沙墩陂,水流汩汩;南有青龙白虎山;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土地肥沃,正是开垦良田、勤劳致富的宝地。这便是沙墩陂最早的记录。
沙墩陂为土石坝,坝体分两段,总长53米,高度约 5-8 米,厚度约9.6米。沙墩陂水利工程的功能集蓄水、灌溉、防洪三位一体,最初是大万世居月池的补给水源。其作为大万世居客家围屋的附属历史遗存,1984年一并被列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提升前
▲ 提升后
走进罗湖口岸
在广(州)深(圳)铁路东端
有一座饱经沧桑的铁架桥
它一头连着深圳,一头连着香港
是深圳最古老的桥
也是中国第一条通往世界各地的桥
——罗湖桥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深圳河上就有一座石板桥,到清朝变成了木桥。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正月,广九铁路开工时,中英双方商定修建三孔的罗湖桥,到了1911年底,中英两段铁路接轨联通,从此,罗湖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罗湖桥可谓是“历经磨难”,抗日战争期间两次被拆毁,直到1949年10月19日,随着深圳解放,罗湖桥才再一次回到人民的怀中。
▲1978年的罗湖桥。何煌友/摄
▲1984年的罗湖桥。何煌友/摄
当时的罗湖桥桥面狭窄,只能走火车,桥上也没有顶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多次对罗湖桥进行改扩建。今天的罗湖桥双层人行桥竣工于1985年5月,而现在的铁路桥建于2003年9月,出于防洪需要,桥的跨度增加了8米,而百年历史的铁路老桥被整体平移到香港,作为文物被永久安置。
当年,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奠基人邓稼先、郭永怀、钱学森,以及李四光、华罗庚等一大批科学家和各界名人,从海外归来建设新中国时,都是从罗湖桥入境的。上世纪60年代初开通的,专门为香港同胞供应生活物资的“三趟快车”,也是从罗湖桥上过去的。
早年,罗湖桥因环境脏乱,河水黑臭,严重影响了口岸形象。经过治理,如今的罗湖桥水环境面貌焕新,这里腥臭全无,河岸空气爽朗,河水缓缓流动,浅岸鱼游。
鹏城的水
不仅有杏花春雨的浪漫
还有历史兴替的见证
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滋养着生命,孕育着文明
深圳还有哪些与水文化有关的事物
我们下期再叙
来源:清平古墟影视小镇、i深圳、深圳百事通、深圳龙华、罗湖发布、晶报等
深圳市水务局整理发布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往期推荐
热҈ 热҈҈ 热҈҈ 雨҈ 雨҈ 雨҈ ......“龙舟水”模式开启
揭秘!速速围观这五条获住建部表扬的治水“秘籍”
炎炎夏日来了,这件事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