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临汾17县市区名字的由来,看看你老家怎么来的?

2018-02-25 临汾广播电视台


临汾各县名字的来历

临汾:

北魏时在今临汾市区建“白马城”,移平阳县于此。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嫌“平阳”与“平杨”谐音,改平阳县为临汾县,取“滨临汾河”之意。1971年在此设临汾市,2001年设地级临汾市。辖一区两市十四县。

尧都区:

尧都区相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帝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春秋时期晋国置平阳县,历秦、汉、魏、晋不改。2001年设地级临汾市时,改县级临汾市为尧都区,以纪念“尧都平阳”之历史。

侯马市:

古称“新田”,春秋时为晋国都城。秦、汉置绛县,刘邦封周勃为绛侯于此。东汉、魏、两晋置绛邑县。明洪武八年(1375年)绛州金台驿迁“下马里”为驿站时,因忌讳“下马”二字,而“下”在当时地方言中读如“侯”,故将驿站登记为“侯马驿”,侯马从此成为正式地名。1958年,曲沃、新绛、汾城合并建侯马市。1962年去市复设曲沃县。1971年,复置侯马市。

霍州市: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霍邑县,金贞祐三年(1215年)置霍州,因境内有霍太山得名。1912年绛州为县,始称霍县。1990年撤县建市,名为霍州市。

曲沃县:

曲沃之名,始于西周初期,原出自“沃泉”(即今景明瀑布),九曲而北入于浍,萦回盘旋,西流入汾,得名曲沃。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成师(桓叔)于此,号“沃国”。西汉置绛县,东汉改称绛邑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废绛邑县置曲沃县。

翼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古翼城为名。古翼城在今南梁翔翱山之下故城村,因山形如鸟舒翼,故名。

浮山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浮山县,相传尧舜时,洪水横流,其山随水高低,其形若浮,因名“浮山”。

襄汾县:

由襄陵、汾城两县于1954年9月合并而成襄汾县。原襄陵县因境内有晋襄公陵墓而得名,汾城因作为汾河岸边的城邑得名。

洪洞县:

原为春秋时期晋国所置杨氏县,后改为杨县。隋义宁元年(617年)李渊掌握隋朝大权后,因恶隋帝“杨“姓,遂改杨县为洪洞县。县志记载,因城南有上古传说中的仙人洪崖所居住的”洪崖古洞“而得名。

安泽县:

西汉名陭(yi)氏县,东汉改猗氏。北魏建义元年(528年)改猗氏为冀氏,于西部(今古县境)置安泽县,因当时县址位于安吉、泽泉之间,取两地之首字而得名。

古县:

古县即古之岳阳。原为北魏建义元年(526年)所置的安泽县。隋大业二年改成岳阳县,1914年改岳阳县为安泽县。1971年,割安泽县境西部7公社和浮山县北部3公社建县,因不能复“岳阳”县名(湖南已有岳阳市)遂名古县。

汾西县:

北齐在此置汾西郡及临汾县,不久废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临汾县为汾西县,以在汾河之西而得名。

蒲县:

古称蒲子国,因唐帝尧的太师蒲伊子隐居于此而得名。殷商称“基方侯国”,春秋属晋国蒲邑。汉为蒲子县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置定阳县。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改定阳县为石城县,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复称蒲子县。隋大业元年(605年)改为蒲县。

乡宁县:

北魏设昌宁县、平昌县、唐时并平昌入昌宁。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因避讳唐庄宗李存勖祖父李国昌,改昌宁县为乡宁县。

吉县:

春秋时为晋国之屈邑,又称北屈。秦置北居县。北魏在此置定阳县为定阳郡。隋朝杨坚恶“定阳”与定杨“谐音,遂改定阳郡为文城郡,定阳县为吉昌县。金改吉昌县为吉州。1912年,废州置吉县。

大宁县:

古称涑水县。当地府尹为避免与归化县(今永和县)因地界之争而发生械斗,望两县永远安宁和好,改涑水县为大宁县。

隰县:

隋开皇五年(585年)称隰州,唐《元和郡县志》记载:“《尔雅·释地》曰:‘下湿为隰’。以州带泉泊下湿,故以隰为名”1912年降隰州为隰县。

永和县:

古称归化县。当地府尹为避免与涑水县(今大宁县)因地界之争而发生械斗,望两县永远安宁和好,改归化县为永和县。

新媒体编辑:甲记

特别推荐

【聚焦】临汾公交:打造优质公交 方便群众出行

【公示】吉县、中阳、右玉3个县拟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闹春”“游春”……您还打call了哪些春节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