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7年4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台湾民主化的历程

2017-04-01 自由观察社


一、准备阶段(preparatory phase)──民主起步时期

(一)自由空间的扩大、有限度的民主

国民党政府自 1949 年 12 月撤守台湾﹐面对中G无时无刻企望解放台湾的野心﹐以及二二八事件所造成的影响﹐为了巩固领导中心﹐遂宣布进入戒严时期。在白色恐怖的统治下﹐人民的尊严被践踏、无辜受牵连者众﹐其罪名包括﹕「思想通匪」、「为匪宣传」、「参加叛乱组织」、「意图以非法手段颠F政府」等﹐许多人因而被处死刑或囚禁。1950 年代初期的台湾第一波自由思想运动﹐以雷震、殷海光的《自由中国》为代表﹐参与者主要是外省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该社成员除宣扬自由民主思想、批判共产主义集权外﹐更将评议权威的箭头转向统治当局与检讨国政﹐最后却因社论切中当局时弊﹐造成国民党保守人士的口诛笔伐。1964 年 9 月台湾大学教授彭明敏、谢聪敏、魏廷朝等在台北共同起草〈台湾人民自救运动宣言〉﹐第二代台湾本土自由民主力量随后终于破茧而出。但在当时的戒严环境下﹐主事者仍被控「以非法方式图谋推翻政府」的罪名而入狱。此事件象征台湾本土的反对运动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再度沉寂并移向海外。

1970 年代初期﹐由于美国政府改变对中国的态度﹐实行「联中制俄」的政策﹐使得国际情势不利于台湾。1971 年 12 月台湾基督长老教会遂于尼克松访问中国前发表〈对国事的声明与建议〉﹐促进台湾本土的反对运动重新崛起。1977 年 11 月的五项地方选举﹐国民党遭到迁台以来最大的选举挫折﹐并在选举期间爆发中坜事件﹐彻底暴露出国民党统治权威的危机。然而到了 1978 年 12 月美国政府与中国建交﹐国民政府为因应政局﹐宣布中央民代选举延期﹔党外人士随即指出﹕「维护宪法体制﹐全面实行民主﹐才能使中华民国转危为安」﹐并揭露当局「军事与特务统治」、「政治迫害」。1979 年 8 月《美丽岛》杂志刊登抨击政府的文章并举办座谈会﹐政府因而进行严密的监控﹔后来决定于 12 月〈国际人权日〉在高雄召开人权大会﹐但因集会申请未获批准而引发「美丽岛事件」。不但造成警察与群众的严重冲突﹐数日后陆续逮捕煽动者。并于 1980 年 3 月进行「美丽岛大审」判处被告们无期徒刑或不等的有期徒刑﹐但其所坚持的理想成为台湾人民继续努力的目标。1983 年 5 月﹐蒋经国解除鹰派将领王升的重要职位﹐代表军方与情治部门势力的衰落﹐而他在 1984 年 3 月提名李登辉为副总统候选人﹐则加速国民党中央政治领导结构的本土化与文人化。在戒严法的实行统治下﹐政府强力镇压反对派的政治活动﹐人民基本的结社、言论、集会、游行、媒体传播…等自由、权利受到限制﹔台湾政府镇压反对派政治活动﹐一贯采取的态度是容许人民其他的自由﹐但不容许人民对当局政策的挑衅。因此﹐在禁止反对党的竞争下﹐台湾当时实施「有限度的民主」﹔在 1986 年以前﹐学者若林正丈仅以扩大的「自由空间」来形容。

(二)自由化的开展

台湾自由化的关键事件和明显历程分别是 1986 年 9 月民主进步党的成立﹐以及始于 1987 年 7 月以来的解严、解禁。一方面﹐反对运动的突破党,-禁﹐使得执政者开始认真考虑进行改革的可能性﹔随着日益升高的镇压成本﹐促使当局进一步思考政治自由化的重要因素。另方面﹐戒严令的解除﹐被视为专制政权宣告修改原有的政治法则﹐以开放更大的空间﹐供给个人与团体﹐行使公民与政治的权利。这也就表示开启了未来政权推行自由化的工作﹐主要措施包括﹕(1)放松成立新报纸及杂志的限制﹔(2)起草管理政治活动的法律﹐如制订集会游行法、选举罢免法、人民团体组织法等。虽然戒严令解除后﹐自由化仍有一些限制﹐包括制订「不得违反宪法、不得主张分裂国土」的国家安全法﹐保留有关煽动叛乱的法令﹐以及对于传播媒体的控制。此外﹐民进党的出现显示台湾民主已逐渐走向多元政党竞争的阶段﹐象征着台湾政治已不可能再出现强权的统治。在 1988 年 1 月蒋经国逝世的危机时刻﹐李登辉依宪法继任总统﹐也是台湾人第一位担任国家元首职位﹐意涵着台湾政治走向自主发展。不过﹐民众对政府的态度亦在此时起了变化﹐除传统的要求政府维持政治稳定、经济成长和国家安全之外﹐更应该开始重视一些新兴的社会问题﹐如公共治安、环境质量、经济犯罪、所得分配等。亦即政府的角色从过去的政治与经济任务的执行﹐转变到社会任务的达成。30(彭在自由化的进展过程中﹐还发生了 1989 年 4 月坚持主张台湾独立者郑南榕﹐为了争取「百分之百的言论自由」而宁可引火自焚不愿被逮捕的事件。至此以后﹐海外黑名单异议人士纷纷闯关回台﹐并开启以台湾为主体的独立运动﹐且带给人民思索国会层次的政治改革机会。1990 年 2 月﹐国民党高层为总统选举爆发「主流」与「非主流」的斗争﹐带给社会很大的冲击。3 月数万名学生群聚中正纪念堂抗议扩权谋私利的「老贼」(万年国代)﹐提出四项要求﹕(1)废止临时条款﹔(2)解散国民大会﹔(3)召开国是会议﹔(4)提出政治改革时间表。除了第二项以外﹐其余皆为李登辉总统所采纳。7 月举行的国是会议﹐透过沟通与协商的过程﹐国民党与民进党虽对于一些宪政体制仍有许多不同的意见﹐但大体上同意民主化的全部程序﹐有益于渐进民主化的过程。且大法官会议亦适时地提出解释﹐所有于1947-1948 年选出的资深代表必须于 1991 年底以前退休。国是会议的重要共识包括总统直选、国会全面改选、省市长民选以及修宪。一但选举的时间设定了﹐随后的民主化就很难再被逆转﹕因为政党的心思与社会的期待非常迅速地皆移转到选举上。

二、决定阶段(decision phase)──民主转型时期

(一)自由化的接续

台湾自由化的发展到此时期﹐已经可说是渐趋理性与成熟﹔政府当局对于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声音﹐开始以人民权利为主体思考。1991 年 5月四名涉案者被控接受住在东京的台独运动家史明创设的「独立台湾会」的资金及文献﹐而以「惩治叛乱条例」及刑法第一百条(普通内乱罪)被检举与起诉。此事件引来学生、教授、知识界的强烈反弹﹐进行示威、抗议、游行、罢课等活动﹐逼使立法院决议废止「惩治叛乱条例」﹐后来(1992年 5 月)更修正刑法第 100 条﹐终使得台湾人民享有百分之百言论自由的最后障碍获得解除。人民公开讨论台湾独立不再是犯罪。

再者﹐国民党对于媒体的控制﹐早期由党、政、军监视三家电视台﹐以及许多的电台与报纸。除了前述随着解严而开放报,-禁﹐1993 年 2 月释放一些电台频道供民间申请使用﹐紧接着有线电视网纷纷设立﹐并积极由反对党人士筹办第四家无线电视台。经过在野人士与执政当局的大力抗争﹐新闻局与交通部在评估之后﹐终于在 1994 年 1 月宣布﹐开放设置第四家全国性无线频道网﹐最后并由民视于 1995 年 6 月取得执照。1993 年 5 月全省一万五千名农民北上发动「五二 O 农民游行」﹐抗议政府被迫向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且与当局持续争取生存自主性的大规模街头冲突事件。1994 年 4 月国民党第十四届临全会通过总统直选修宪案﹐并于同年 7 月国大临时会通过修宪案﹐总统、副总统自第九任起改为公民直选。1995 年 2 月李登辉总统出席二二八纪念碑落成典礼﹐首度以国家元首身分致歉﹐象征着人民自由程度获得政府的重视。

(二)民主化的实践

台湾民主化的指标乃视「国会全面改选」与「总统直接民选」而定。

1991年5月正式结束「动员勘乱时期」﹐同时公布「增修条文」。在法律上﹐「中华民国」方面终于结束国共内战﹐而废除临时条款以后﹐才有1991年第二届国大代表的全面选举。尽管有些观察家视这次国代选举不是非常地重要(因为国民大会的职权有限)﹐但它至少具有二项重大意义﹕(1)朝向民主化过程中的一个大步骤﹔(2)国民大会具有修宪权﹐包括决定如何选举总统、副总统﹐以及决定台湾到底是总统制或内阁制。至于1992年12月立法委员全面改选的重要意义﹐乃是国民党第一次允许政权公开的民主竞争﹐亦即反对党第一次有机会变成执政党。因此﹐大多数观察家视此次选举为进一步民主化的最大贡献。

直接的全民普选总统﹐才能确保政府几乎在所有国家事务上对选民全权负责。而 Constance S. Meaney 亦特别将总统间接选举列入台湾自由化与民主化的反面指标。1991、1992 年台湾国会全面改选以后﹐虽又历经 1995 年立法委员第二次全面改选﹐但一直要到 1996 年 3 月举行总统直接民选以后﹐台湾才正式完全被列入民主国家的行列。民主政治的精髓在于人民有权利﹐透过定期、公开、公平与自由的全国性大选﹐选择统治者。所以﹐此次中华民国在台湾所完成的总统直选﹐不但是民主化的关键﹐也是民主政治最重要的里程碑。

三、巩固阶段(consolidated phase)──民主巩固时期

1996 年 3 月李登辉先生当选中华民国首届民选总统﹐完成了台湾由威权体制转型至民主体制﹐台湾人民能够以民主方式变更他们的政府﹐美国「自由之家」特别在 1996 年世界各国自由报告中提出评论﹕台湾成功地完成民主转型﹐亦即以自由与公平的竞争性多党体系完成总统直选﹐呈现政治多元主义﹔因此正式将台湾列为既是「选举的民主」﹐也是「自由的民主」国家。

                                                                            来源: 弔民伐罪

点击菜单,可查看推荐图书

防失联,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加刘德注助手微信号:ningju2213


推荐精彩公众号:刘德注评论

详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