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迄今最详尽胡舒立背景大起底

2017-05-02 自由观察社

邢小群在《关于小说<刘志丹>写作的前前后后》中回忆:“给我分配了工作,但没有给我恢复党籍。那还是一九五三年,支部组织委员胡令升(胡舒立的妈妈)对我说”。这里可以知道。邢小群当时在工人出版社文艺组,这里至少可以知道胡令升在工人出版社工作,同时,最低也是工人出版社文艺组支部组织委员。后来胡舒立在工人日报工作,应该也是母亲的关系。

在2010年的上虞新闻网中可以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胡令升曾任《工人日报》编委,因癌症早逝。留下两个女儿:长女曹佐雅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她姐姐姓曹,胡舒立也本是性曹)。次女胡舒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任《财经杂志》主编。

父亲 曹奇峰

曹奇峰的资料很少,隐约可见可能在全总劳动保护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过。一本叫大河汤汤的书的简介中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曹奇峰出生在南京市燕子矶镇的一户书香世家,自幼识文断墨,知书答礼.后在五十年代,曹奇峰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在大学执教.十年浩劫时期,他不幸蒙冤入狱,落魄江湖数十年.以及日后平反后的沉浮经历。不知此曹奇峰是否是胡舒立的父亲曹奇峰。

网上有人曾说:2010年4月1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局级离休干部曹奇峰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未能确定此曹奇峰是否是胡舒立父亲。

关于胡舒立父亲的资料非常之少,不知道是否隐藏了什么秘密。

丈夫 苗棣

苗棣,男,1951年9月19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曾任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电影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视、电影艺术及电视文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并参加过多种电视节目的创作活动。近年来发表过有关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方面的著作主要包括:《论通俗文化——美国电视剧类型分析》、《大众文化与审美》、《解读电视——苗棣自选集》《中美电视艺术比较》《脱口成秀》《美国经典电视栏目》《美国有线电视网》等。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及电视文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并注重中西电视艺术、电视文化比较领域的研究。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电视传播实践,参加过多层次的电视评奖、电视万里和电视节目策划与评价、媒体总体设计等活动。

姐姐 曹佐雅

曹佐雅在美国获博士学位,今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讲授中文和中国文学。

外公 曹杰

比起胡舒立的父亲,他的爷爷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

曹杰教授又名曹士彬,1896年生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县阳湖镇。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湖北汉口、浙江金华、山东济南等法院任推事、民庭之长。1933年9月开始先后在上海复旦大学、政法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任教授。1934年9月即被东吴大学法学院聘为专任民法教授,直至1949年11

月调至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任司长,才离开东吴法学院。

曹杰教授是一名学者,在政治上是支持民主运动的。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是中国国民党“一大”、“三大”代表。解放战争时期,他拥护共产党,参加了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大学教授联会”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发对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

当时曹杰教授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后排的家属宿舍区,曹杰的儿子曹奇峰、儿媳胡令升和曹杰夫人的侄女马问清都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因此常在曹杰家秘密开会。曹杰夫妇都精心安排,并招待吃饭。

1948年,东吴大学法学院地下党员佘贵林,负责出版进步刊物。国民党特务有天来学校,要抓捕佘贵林,佘闻讯当即逃至曹杰家躲藏,后从曹杰家至苏北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1949年11月曹杰被调至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历任第二司司长、公证律师司司长、

法律宣传司司长、法律编纂司司长等职。参加民主同盟,为民盟北京市委员。

1959年8月任国务院院参事。9月6日周总理在北京饭店接见阿富汗副首相,曹杰和其他三位参事参加奉陪。六十年代,曹杰曾同其他参事一起,先后到河南、上海等地参观视察,并在会上汇报视察情况。曹杰精通英语、日语,在北京这段时间,还自学俄文七年,后能从事翻译,有一定成就 。

1995年1月15日,曹杰去世,享年九十九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大舅胡旭介

胡仲持生一子胡序介,两女胡德华(序昭)、胡令升(序高)。胡序介曾在国家出版总署干了两年多的秘书工作,后工作于天津南开大学。

大姨胡德华

胡德华(序昭)、胡令升(序高)姐妹二人,在抗战期间在宁波四明山区参加过新四军三五支队的工作,后被派遣至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胡德华曾历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团中央书记、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等职。

大外公胡愈之

胡愈之(1896年-1986年),原名学愚,字子如,笔名胡芋之、化鲁、沙平、伏生、说难等,绍兴上虞丰惠镇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具有多方面卓著成就的革命学者,一生集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学识渊博,是新闻出版界少有的“全才”。 早年创建世界语学会与沈雁冰等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初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后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运动,为救国会发起人之一。抗战胜利后,在海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国后,曾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曾任新中国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常委。

胡舒立,女,1953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2009年11月辞去《财经》杂志主编,就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担任院长。胡舒立女士现任财新传媒总发行人兼总编辑、财新《新世纪》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物关系:祖父曹杰,父亲曹奇峰,母亲胡令升,姐姐曹佐雅,丈夫苗棣。外公胡仲持,舅舅胡序介,姨妈胡德华。大外公胡愈之。

胡舒立四舅父之子胡序威撰文回忆:

二爹胡仲持的女儿胡德华(序昭)曾在1938年就读于春晖中学,因战事逼近而辍学。短暂的白马湖学习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其妹胡令升(序高)曾于1944年就读于上虞南乡泰岳寺春晖中学。她们姐妹两人抗战期间曾进入四明山区新四军三五支队工作。后来受党的派遣,先后回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建国后,胡德华历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团中央书记、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等职。胡令升曾任《工人日报》编委,因癌症早逝。留下两个女儿:长女曹佐雅在美国获博士学位,今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讲授中文和中国文学;次女胡舒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任《财经杂志》主编。

令见新闻报道中提及:

家族的血脉给胡舒立注入了新闻的基因。其大外公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中国新闻出版界的开拓者。外公胡仲持也是新闻出版的老前辈,中国近代名报《申报》的编辑及翻译。母亲胡令升则是《工人日报》的编辑。尽管有消息说胡舒立对这样的血脉不以为然,但确实使她获益良多。在一段见诸James McGregor所著的《十亿消费者》的描述中,1953年出生的胡舒立在19岁时敲响了一扇影响她日后一生的门——江苏阜宁图书馆管理员、中国著名战地记者恽逸群的房门,在“文革”中被贬的恽逸群“像快要淹死的人突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欢迎胡舒立,不仅倾囊而授自己多年的知识,还把对中国政治、官僚系统的了解详细解释给她,为困惑的胡舒立指引方向。胡舒立的职业征程始于体制内的《工人日报》。

1983年后,她因一组关于华北油田的揭露性报道初露头角。1992年,在第一份全国性商业报纸《中华工商时报》担任国际版编辑。

1998年,王波明决意创建一个更面向大众的财经媒体,他找到了当时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财经记者的胡舒立,后者提出了直至今日都是中国媒体环境下的超前要求——每年近两百万元的记者工资以确保记者诚实,全权负责所有内容,采编独立不受广告经营影响。王波明以罕见的气度全部答应。《财经》就此诞生。

更有网文称胡舒立是老舍之女,由于无可取证,仅供参考,不予取信,有兴趣的自行搜索《清明时节宿命轮回祭 胡舒立遭遇“桃花劫”》

点击菜单,可查看推荐图书

防失联,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加微信号:ningju2213

推荐精品原创号:博轩社

读了太多阉割版名著,真正的完整版你敢看吗?世界十大经典名著(10册)详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