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莲:大寨“铁姑娘”的艰难转身

2017-12-30 历史on 历史on

点击上面  爱阅读的人都关注了我!

免费关注并点击标题即可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1 ] 中国“最牛”女将军曝光!一个人能顶几个导弹旅!

[ 2 ] 毛泽东临终为何将军权交给陈锡联
他被称为毛主席的左右手,一生未被授衔,晚年生病时仍在吃窝头
4 ] 毛主席灵堂上的外国花圈,早已让“闭关锁国”的诬蔑不攻自破!
5 ] 跟自己的国家比,中国安全吗?老外的回答亮了



提起郭凤莲,人们便会想到大寨,想到那个战天斗地、改造家乡落后面貌的年代。半个世纪之后,当年的“铁姑娘”仍掌管着大寨十余家企业、上亿元资产……


纯真年代

1946年,郭凤莲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离大寨不远的武家坪村。她3岁时失去母亲,此后便在大寨村的姥姥家长大。小学毕业后,她就在大寨务农。

1963年,大寨遭受特大洪水,当时,村子大部分被水冲毁,只剩下9户窑洞。大寨人没有接受国家的任何救济,而是展开了自救。这年,郭凤莲参加了大寨的抗灾自救。次年,不满18岁的郭凤莲成为大寨“铁姑娘队”队长。

“铁姑娘队”的22名成员中,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不过18岁。就是她们,在一场罕见的洪水冲毁了大寨的田地和房屋之后,和男人们一样用自己的肩膀扛起灾难。这些和男人们一样战天斗地、承受苦难和繁重劳动的少女们,也因此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人们用“铁姑娘”来为她们命名。

对郭凤莲来说,最快乐的时刻是在参加劳动的一年之后。那个秋天,郭凤莲看着在废墟上重建的新居和40万斤粮食,激动不已。她第一次感受到智慧和勤劳具有多么大的力量,并深深沉醉于艰苦创业带来的成就感之中。

1964年3月28日,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茄向毛泽东汇报大寨事迹。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1964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表扬了一个小小的村庄——大寨,他把大寨精神总结为8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一切,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村领头人陈永贵也因此当上了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农业学大寨”期间,周恩来总理曾3次陪同外宾前往大寨,多次接见过郭凤莲。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兴起,郭凤莲在媒体上的曝光频率迅速飙升,也日益为人们所熟知。


艰难的转身

1978年12月18日,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作为中央候补委员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时她并不知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已签订“秘密协议”,搞起了大包干。由此开始,中国农民选择了与大寨全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1980年6月,社会舆论对大寨攻讦正酣之时,郭凤莲趁赴京出席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之机,去找邓小平诉苦。据媒体报道,邓小平听完郭凤莲哭诉后,除安慰外,还讲了一段话,大意是:一、大寨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应该学;二、“全国学大寨”学走了样,走了极端;三、大寨自身也走了极端。

三个月后,郭凤莲收到了一份意外的通知,这份来自昔阳县委组织部的通知说:即日起你调离大寨村,工资定为行政24级,工龄从今天算起。不久,郭凤莲被调离大寨,安排到晋中市果树研究所,当了一名无所事事的副所长。5年后,在她的要求下,又调回老家,任昔阳公路段党支部书记。

郭凤莲被调离后第二年,大寨村才开始试行生产责任制,但是由于一部分党员群众的反对,1982年又走了回头路。直到1983年,大寨村才下放了自留地,比起其他地方整整晚了两年的时间。此时,大寨村没有了排成长队来参观学习的人群,郭凤莲这个名字,也从人们的视野中长久地消失了。

与此同时,大寨村换了4任支书。虽然日子要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宽裕一些,但不论人们怎样努力,却无法再使大寨勇立潮头。大寨人怀念光辉岁月中的郭凤莲,希望她能够重新带领大寨人走出新的精彩。

1991年11月15日,离开了11年的郭凤莲被任命为大寨村第8任党支部书记,再次回来的她已经45岁,心里头憋着一股劲儿。

郭凤莲多年后回忆道:“我是给大寨人拉马车的。说实在话,这个车上就座的是大寨人,那么我这个车,究竟要把他们拉到哪里去?究竟他们应该怎么活?让大寨人思想怎么转换过来?一大堆的问题都摆在面前。当时对于我来说,就是又苦又辣。”

在30多年前,人们不会想到,大寨这个地方有一天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对于大多数大寨人来说,这个转变起自1992年,郭凤莲回到大寨的第二年。从那时起,郭凤莲开始带领大寨进行第二次创业。

不过,此时的郭凤莲心里还多少有些矛盾和难堪,她既害怕别人认识自己,又害怕别人不认识自己,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透着几许苍凉。外出开会,她进了房间就不愿意再出来了,甚至不愿意出来吃饭,买包方便面泡泡,办完事马上离开。生怕人家说:“改革开放多少年了,农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郭凤莲还像个要饭的一祥。”她更怕让人笑话大寨,使整体形象受损。

1992年春,郭凤莲和老劳模宋立英乘坐火车前往上海。在这个即将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领跑者的城市,郭凤莲了解着一切新鲜事物,包括卡拉OK和咖啡。她对着麦克风唱起了曾经在虎头山上唱过无数次的《人说山西好风光》。那一夜,郭凤莲无法入睡,不仅是因为咖啡,更是因为憧憬大寨新的风光。

此时,人们已经将“天下第一村”的名号赠给了华西村,因为它的工农业产值早在4年前就已过亿了。邓小平南方讲话的时候,华西村已经形成了棉纺、发电、锻造、化工等六大生产系列,工业化在这个村庄里已初步完成。

这一切让郭凤莲心向往之,她去过华西,也去过大邱庄,她从这些村庄里学到了改革开放的经验。


重塑辉煌

1992年11月28日,北京首都宾馆迎来了一位熟人——郭凤莲。那天的主题是为刚成立的大寨羊毛衫厂举行新闻发布会,这也是郭凤莲和大寨从公众视线中消失12年后的第一次亮相。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和纺织部部长吴文英出席了这个小小的乡镇企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对于大寨,人们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人们不希望看到这个曾经的中国农村典范一直沉沦下去。

创业难,二次创业更难,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市场经济中二次创业难上加难。但曾经战天斗地的郭凤莲扛得起任何艰难。她走南闯北,卖煤炭、办水泥厂、请专家,学着经营,学着商业谈判,甚至学着陪笑脸求人,学着喝酒。有一年,为了销售煤炭,郭凤莲陪客户饮酒,盛情难却之下,喝酒喝到麻木,吐都吐不出来……

走过了一段五味杂陈的创业路之后,郭凤莲在市场经济中锻炼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又先后兴办了服装、水泥、运输、饮品、旅游等十几家企业。她甚至学会了品牌的有效扩张,在3家与外地的合资企业中,光是“大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就占有25%的股份。也许是因为她的真诚和诚信,大寨渐渐拥有了自己的市场和人脉。

2007年,大寨村经济总收入l.2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600倍,在郭凤莲的手上,大寨完成了从昔日“政治品牌”到今朝“经济品牌”的转身。

“大寨”就是品牌,品牌就会产生效益。于是,“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应运而生,郭凤莲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她的精心运作下,煤炭业、旅游业成了大寨的支柱产业,大寨水泥、大寨核桃露、大寨酒、大寨醋、大寨面粉、大寨衬衣、大寨铝塑管、大寨杂粮……仅“大寨核桃露”一个品牌,每年就会让大寨坐收60万元红利;大寨核桃露公司开发的万亩核桃基地,可让当地种植农户每户年均收入净增5000元。

如今,大寨将所有的产业分为农工贸和旅游四大板块,农业生产主要由大寨农业组承担,从乡镇企业中产生的利润,反哺给了大寨的公共建设。

郭凤莲制定了一系列的养老政策,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金额从1992年的每月40元调整到了现在的200元。

郭凤莲也没有忘记村里的下一代,她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了最漂亮、最气派、已成为县重点学校的“大寨小学”。而且,大寨从1994年开始,幼儿园到小学已经免除了一切学杂费;考入大学的,村里每年发放800到1000元的奖学金;村民全部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投资100万元打了一口600多米的深水井,让自来水流进了每家每户。如今大寨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已住进至少165平方米的别墅式楼房中……

在郭凤莲60余年的岁月里,几番逐浪沉浮,几度随花开谢。她曾经荣耀地站在虎头山上放声高歌,也曾经失意地待在家中闭门苦思。如今她正沉着练达地驰骋于商海。

郭凤莲说:“人不能和历史赌气。”这是60年人生阅历教给这个农村女子的智慧。

(据《四分之一的世界在他们手中》 黄友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