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4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她是中共最高领导人之妻,却从不以第一夫人身份出国访问,死后和丈夫一起合葬在共青城而不是八宝山!

2018-03-29 历史on


 往期精彩导读:

 “铁饭碗”是社会主义的标志!

 老毕之后,赵忠祥谈毛主席(很震惊)

 1967年一号绝密!知青下乡的真实内幕!
 养老金不能并轨原因终于找到...8900万人彻底愤怒!
 世界垃圾的去向竟然是中国,看完让无数人吃不下饭!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联系邮箱694731601@qq.com

有人说她是红军老战士、双枪女英雄;还有的说她是李鸿章的孙女,曾留洋美国,见过大世面,是学纺织的服装专家等。

这些关于她的各样故事被传得活灵活现,很多人信以为真。

其实不然,她叫李昭,原名李淑秀,乳名阿凤,1921年12月20日出生在安徽省宿县城里的高公馆。

她是一位无愧于“勿忘人民”的部级领导,以及曾经最高领导人的夫人。

是人民心中“一位楷模、一位良知的象征。”

李昭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还在牙牙学语的孩提年岁,母亲就和父亲离异了。从小失去母爱,她由父亲一手带大。

父亲带她离开故乡,辗转来到安徽省宿县,她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初中。

她聪慧好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又尊敬师长,团结学友,老师同学都喜欢她,称她是“小天使”。

1937年,李昭年方16,正念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神州大地,燃烧起抗日的烽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巾帼不让须眉。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当时只有16岁的李昭看到了神州大地满目疮痍的惨状,为此燃起了她心中抗日救国的志向。

李昭爱国心切,毅然放弃学业,投身宿县战地服务团,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一名宣传抗战爱国的宣传员。或上街演出,或张贴抗日标语,积极宣传抗战爱国思想。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耳闻目睹,李昭感到真正的民族救星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

于是她于1939年元宵佳节这一天,毅然离开宿县,冲破层层险阻,奔赴延安,进入中国女子大学深造。这时,她将原名李淑秀改为李昭。

在大学里,她刻苦上进,各方面都表现优异,一年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她转入延安大学学习俄语。延大的对面,就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王家坪。

当时,耀邦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常来延大作报告,参加学员的一些社会活动,一来二往的,他俩从此相识了。

胡耀邦和李昭认识后,共同的革命理想和追求,像一根无形的纽带,把他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胡耀邦)

每次相见,他们相互倾谈对革命的认识,对人生的见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情深意笃,心心相印,真诚相爱。

在他俩看来,相爱,意味着随时可以进行感情、精神上的互补和内心秘密的相互托付,意味着随时可以卸下心灵的重负,因而激起双方生活的勇气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在婚前他们曾有过约法三章:志同道合的朋友,终身的伴侣 ,不忘共同的事业,不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大方向,能一起经历各种磨难,并肩携手,相互鼓励。

这些约定并不是空口白话,而是经历了48年的考验。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携手并肩,共同实践着“万水千山走过,挚爱之情不改”的誓言。

结婚的时候,她反复向胡耀邦表明:“我没有想到会找了你这样一个大干部,”然后,她立志:“不过,我决不沾你的光。”

再然后,她说到做到。结婚以后,胡耀邦吃小灶,李昭吃大灶,各吃各的,泾渭分明。

小灶和大灶的区分就是小灶有一点油水,大灶做菜是一滴油也不放的。

初到胡耀邦身边工作的张成海看到李昭要给小孩哺乳,就专门把从小灶打来的菜拿给李昭吃。

而她坚决不吃,坚持吃小米饭,熬土豆下饭,这种坚持竟到了执拗的地步。

胡耀邦知道了,也告诉张成海,让他严格遵守条令规定。

组织上为了照顾产后身体虚弱的李昭,出发前分配给她一匹骡子,胡耀邦也从集市上买了些鸡蛋,准备在路上给她补补身子。

李昭却坚持走路,把骡子让给年纪大的有病的同志骑,把鸡蛋分给体弱的同志吃。

胡耀邦佩服她坚强的意志,既称赞她的模范行动,又担心她的身体,私下问她:“怎么样?吃得消吗?注意,不要硬撑,该骑马的时候就骑马,路还长着哩……”

李昭说:“我挺得住,垮不了,看着那些年老体迈的在地上艰难的走,我在这上面坐的实在难受。”

不多久,她和胡耀邦为了上前线打仗,忍痛把刚出生没多久的二儿子送了人,而大儿子飞飞则托付给了胡耀邦曾经的警卫员。

送走二儿子的时候,站在一旁的李昭紧紧地抱着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儿子的小脸,他在酣睡,妈妈的一滴晶莹泪水掉在孩子那红扑扑的脸上,受惊的孩子小嘴抽动了一下。李昭心里如刀绞一般疼痛。

胡耀邦以开明的作风,虚怀若谷的心态被誉为“共产党员的良心”,这个称号表明了人民对他的高度认可。

而作为胡耀邦的妻子,“她的平易谦和也是有口皆碑的,胡耀邦在位时,她从不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出现在公共场合,也从未对任何人颐指气使过。”

这是来自凤凰网播出一则纪录片“胡耀邦夫人李昭为什么从不随丈夫一同出访”的开篇词。

尽管她从不出头,默默无闻,但她一生所做的贡献同样被世人所铭记。

李昭在北京国棉一厂任副厂长时,看到那么多青年工人文化水平不高,她便决定办起了“业余职工学校”,行政部门增设了教育科。

1969年,李昭成为北京纺织局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不久担任了生产组副组长、副书记的职务。

她工作的劲头和以前一样,干脆利落,敢做敢为。

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

而纺织系统内则给170多名知识分子平反了冤假错案,提拔了580多名知识分子担任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全系统落实冤假错案共1600多件,补发了1400多人被错误停发的工资。

还有,系统内23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套改了技术职称,1500多名知识分子晋升了技术职称。

从1981年起,胡耀邦任中共中央主席、总书记达6年之久,李昭始终没有“第一夫人”的颐指气使,她也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只默默干着自己的工作。

对她而言:“夫人外交”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不过作为一个政治家,有一样东西是不能少的,那就是要“心里要装着人民”,只要你心里装着人民,你才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在纺织系统工作期间,李昭始终坚定认为要向纺织原料的化纤混纺方向发展。因为她有一种信念,人民服装的原料,应尽量少占良田,逐渐减少棉田。

为此,李昭大力推动北京化纤工业基地的建设,以解决无米之炊的原料问题。因为她工作的努力和执着,大家不无尊敬地称她为“化纤局长”。

北京门头沟以及昌平、密云、怀柔等县的农民比城里人还熟悉李昭。

从1985年开始,她经常下乡,帮助这些地方发展养羊、养兔、养蚕。农民们为卖羊绒、兔毛、蚕茧赚回大把钞票开心,李昭则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如此发展下去,北京的纺织业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天然纤维原料。

当时,最有名的“天坛”牌衬衫就是“的确良”面料做成的。北京纺织系统还打造出雪莲牌羊绒衫、双鹿牌毛线、双羊牌毛毯等全国驰名的纺织品品牌。

从1976-1985年,累计化纤工业产量为18.4万吨,相当于1800万亩棉田一年的产量,累计利税2.45亿元。

这些数字现在看来并不显眼,但却反映了我国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化工纺织产业的真实情况。

谁会想到,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第一批大规模引进的国外成套项目中,化纤生产的地位获得了空前提高。

如新建的江苏仪征化纤、扬子乙烯。我国混纺化纤产业由此奠定了不可撼动的雄厚基础。

李昭于胡耀邦逝世前6年就已从北京纺织局的领导岗位上离休。

但她并没有把自己关在那座四合院里,她比过去更多地出现在一些社交场合,尤其与时装有关的社会活动,她立志要把中国的妇女打扮得更漂亮。

1984年,李昭出任北京服装协会的会长。自1984-1994年的10年中,李昭以北京服装协会会长的身份,先后会见了日本、法国、比利时、英国、美国等国家来华交流团体。

参与了30多次国际服装交流活动,还和这些国家的服装设计师建立了友好的业务往来。

1986年,李昭提出举办T台模特表演的设想,并和北京服装开发公司于1987年试办成功。

北京市先后办了12所服装职业学校,6所高等院校开办了服装专业,以后国家纺织工业部又把“北京化纤学院”改办成“北京服装学院”。

在北京和外地兄弟协会在关系处理上,李昭提出了“北京不牵头,不出头,轮流坐庄”的工作意见。

各地服装业的兴起发展,群众衣着时尚的打扮和春夏秋冬多样化的男女服装,自然而然地把什么“奇装异服”、“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等等论调,消弭于无形之中。

中国的服装业兴起以后,服装市场造就了我们自己的服装设计师、高级服装设计师、服装工艺师、高级服装工艺师和众多的讲师、教授。各地开展了服装设计群星比赛,给那些有手艺的工匠师傅授以相应的职称。

1986年7月,李昭响应北京市政府“为把首都建成时装中心”的号召,她产生了一个新的设想,即要办一张服装专业性的报纸。

终于在1994年,全国第一家彩印的《服装时报》创刊了,发行量达20万份。

李昭不管在职还是离职,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奉献自己的力量。

自从投身于她认可的崇高事业以后,每个人生阶段她都有自己清楚的工作日记,都能交出一份工作功过账目的明细单。

1977年,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主持平反冤假错案,很多人向胡耀邦申诉冤情,递交材料的时候,都会受到女主人热情的接待。

那些去胡耀邦家,第一次见到李昭的人,都没有想到她那么谦逊、随和、平易近人,那么坦诚,那么富有同情心。

从富强胡同到东单三条坐公交车上下班路上,总有人把信和材料塞给她,很多人直接把信寄到李昭的工作单位,当时有人戏称其工作单位纺织工业局是“中央办公厅第二信访局”。

信件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到将近三百件,寄信人有的把李昭写成李姣、李超、李照、李招,李昭都不在乎,她理解写信人急切的心情和期盼。

她要求帮助她处理信件的纺织局秘书杜玉芬、北京服装协会副秘书长冯卫国把属于她个人的信件交给她,其余的信件分门别类转到有关单位,一定要做到件件有着落、有回执。

胡耀帮当时是最高的领导人之一,人们不是送钱,送礼给他的夫人,而是送信,送材料给他的夫人,这充分说明了胡耀邦、李昭这对夫妻两颗透明诚挚的爱民之心,和高尚美好的情操和德行。

如此谦逊随和的李昭,在1989年4月胡耀邦的追悼会上,邓小平伸出手去,想跟李握手时,但她却拒绝了。

也许在丈夫胡耀邦的问题上,李还是有些难言之隐。


2017年3月11日下午,李昭在京因病去世。据悉,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各界人士2000约余人。人们神情肃穆,有的在遗体前长跪不起,有的泣涕满面,他们感叹失去了一位楷模、一位良知的象征。

不少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现场吊唁,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以及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吴邦国、温家宝、还有习主席母亲齐心等都献上了花圈,可见党对她的肯定。

一位吊唁者手捧李昭遗像,遗像两旁书写挽联:“披荆斩棘追随光明肝胆赴国难,力挽狂澜匡扶正义龙凤楚天昭”;

另一位吊唁者将李昭妈妈当年怀念耀邦同志的诗作工工整整抄写在宣纸上:

“独秀红梅随冬去,落絮细雨泪无声。人生自古谁无死,忠魂丹心慰后人。”这首诗正是胡耀邦和李昭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告别人群中,记者发现一群由中老年人组成的队伍,他们举着的横幅上书写:“悼念李昭阿姨缅怀耀邦伯伯”。

队伍中一位夏姓男士表示,他们都是小时候一起在团中央大院长大的伙伴,来了有一百多人。

他表示:“很怀念耀邦伯伯和李阿姨对我们的教诲”。

2017年4月15日,按照李昭女士的生前遗愿将其和胡耀邦合葬在了江西共青城的胡耀邦陵园,李昭对胡耀邦一生忠贞可见,夫妻感情深厚,让人为之感动。

她生平中的感人细节,读之动容。这样一位无愧于“勿忘人民”的部级领导,以及曾经最高领导人的夫人。李昭曾说自己钦佩胡耀邦的人品和气魄,感谢胡耀邦在最困难的时候给自己勇气与力量。其实李昭何尝不是一样。

作为一位妻子,李昭了解自己的丈夫,信任自己的丈夫,无论任何困难,李昭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关心他、支持他、体贴他,默默地承担着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务。

他们的4个子女,如今个个成就非凡,毫无疑问,这是跟胡耀邦与李昭的教育和家风是离不开的。

长子胡德平,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次子刘湖,华润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

三子胡德华,上世纪90年代从中科院软件中心下海,投资项目囊括科技开发、植树造林、填海造地;小女李恒(满妹),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某外企高管。

如今胡耀邦、李昭已经永远的离我们而去,在李昭逝世一周年之际,在我们在仰视这对革命伉俪的丰功伟绩、缅怀他们的崇高品质的同时,也由衷地道一声:耀邦千古流芳,李昭一路走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