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博“文物寻踪”研学活动开始啦!
经过前期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深入研究
厦门市博物馆第一期
“文物寻踪”研学活动
拉开序幕
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二年
和厦门双十中学高三年部分学生
分别于12月18日和19日体验研学活动
成为首批“文物观察员”
“文物寻踪”研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根据量身定做的研学记录表,打卡重点文物,结合历史课本相关知识点,最终选择自己心仪的一件文物将参观感悟记录下来,完成一部“文物观察员”养成记。在“双减”政策下,学生有更多时间能走进博物馆,汲取文化滋养、体验文物魅力。而作为博物馆,也将为学生开发丰富的研学课程,利用馆藏资源持续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
本期活动中,学生跟随讲解员分别参观《厦门历史陈列》和《厦门红色记忆》,感受厦门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和厦门革命道路的激昂岁月。参观结束后,学生分组探索重点文物的奥秘,他们有的被明代画家尤求的作品《饮中八仙图卷》深深吸引、有的折服于南宋同安窑“珠光青瓷”背后那段漂洋过海的外销故事、还有的惊叹于唐代鎏金摩羯纹多曲银碗的精湛工艺。经过一上午的文化洗礼,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大家将带回这份对文物探索的记忆,并更加热爱学习历史、继续走进博物馆。
▲参观《厦门历史陈列》
▲参观《厦门红色记忆》
▲现场写下感悟
此外,双十中学高三年学生还针对疫情防控要求,在研学活动结束后主动承担厦博志愿者的岗位,疏导入馆观众、指导预约和健康码操作,体验了一番博物馆的工作。
感悟分享
我最喜欢的是:
明代 尤求 《饮中八仙图卷》
我的感悟是:
思我泱泱中华,群贤聚首,共饮良酒之风渊远流长。《饮中八仙图卷》不仅仅是对想象中场景的描绘,更是当时人们对天上生活的向往。精巧的画功之下不仅仅是画师的技艺,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仰与宁静。中国人自古就会将自己向往的东西寄托到画作上,寄托在“仙境”中。亦实亦虚、亦真亦假之中,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优雅与静谧。
“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几百年后,加缪的话语穿越时空、越过海洋,似乎在这张图上也能寻到些许影子。身处逆境而依旧心向桃源,我想,这正是一张群贤仙境图带给我们的东西。
▲厦门双十中学学生完成研学活动任务
我最喜欢的是:
厦门儿童救亡剧团肩章
我的感悟是:
当我看到厦门儿童救亡剧团的肩章时,内心深处波澜涌动,小小肩章承载着少年们对苦难中国的责任和担当。令我震撼的是,其成员们最小的七岁,最大的不过十七岁,和我年龄相仿。而小小年纪的他们在困难当头毅然决然地走出家门,不怕艰苦,千里迢迢走向海外,为祖国抗日募捐。看到他们的肩章,让我想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厦儿团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最亮丽的一个团体,值得我们的怀念和敬仰!
▲厦门外国语学校学生完成研学任务
我最喜欢的是:
唐代 鎏金摩羯纹多曲银碗
我的感悟是:
作为一件名贵的随葬品,这只碗有着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外形如一朵绽开的花,令人不由得联想到大唐盛世的繁荣。碗底铸有栩栩如生的图案,从其描绘的内容不难看出,这是大唐吸收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的结晶,也是大唐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体现,堪称中外文化的绝妙结合。当我看到这只碗,脑海中便浮现出那个歌舞升平的盛唐模样。我之所以最喜欢这只碗,因为它带我梦回了唐的繁华。
▲厦门外国语学校学生打卡文物
▲第一期“文物寻踪”研学活动圆满结束
我们的地址
厦门市博物馆(主馆)思明区体育路95号
郑成功纪念馆思明区鼓浪屿永春路73号
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湖里区兴隆路23号
我们的位置在这里 ↓点击可看大图
丨厦博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