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前沿|最新科研进展
栏目介绍
《最新科研进展》主要向您报道上一个月的药大最新科研进展。希望能方便广大CPUer更多了解药大科研情况。科技创新,砥砺前行。(以下文章按照影响因子排序。)
1
Adv Mater | 张灿、苏志桂团队报道光热疗法协同细胞载药抗肿瘤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灿教授团队在材料学领域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 21.950)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Transforming Weakness into Strength: Photothermal‐Therapy‐Induced Inflammation Enhanced Cytopharmaceutical Chemotherapy as a Combination Anticancer Treatment。张蕾和张荧同学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张灿教授和苏志桂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近年来,张灿教授团队在以细胞作为载体的药物高效递送技术及细胞载药治疗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细胞载药平台,其中代表作包括Nat Nanotechnol. 2017 Jul;12(7):692-700。在此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将光热治疗(PTT)与中性粒细胞化疗药物递送系统相结合。由于光热疗法在杀伤肿瘤细胞后会导致肿瘤部位的炎症反应,从而招募炎症细胞。利用这一特点,张灿教授团队将肿瘤小鼠中性粒细胞提取出来后,将化疗药物紫杉醇装在到中性粒细胞上,再重新注射回小鼠体内。在PTT治疗后,肿瘤部位发生炎症反应,招募载有化疗药物的中性粒细胞,实现炎症介导的主动靶向(IMAT)到达肿瘤部位从而增强抗肿瘤药效并且降低整体的毒副作用。
此项工作将PTT与IMAT有机地结合,丰富和拓展了细胞作为载体的药物高效递送技术及细胞载药治疗的应用。
2
JACS | 彭玲、刘潇璇团队报道树形分子递送siRNA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药大客座教授”彭玲教授、“青年千人”刘潇璇教授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影响因子 14.357)报道研究团队最近科研成果——A dual targeting dendrimer-mediated siRNA delivery system for effective gene silencing in cancer therapy。博士研究生董怡文同学是本文的第一作者,彭玲教授、刘潇璇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小干扰RNA(siRNA)作为重要的治疗策略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由于siRNA非常容易降解,所以发展新的递送策略尤为重要。彭玲教授、刘潇璇教授团队多年来在树形分子药物递送系统领域建树颇丰。此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两亲树形分子,一方面引入RGDK弹头,另一方面可以负载siRNA。通过这一策略,既可以有效地递送siRNA,又可以通过RGDK与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发现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靶向肿瘤细胞递送siRNA。体内外实验结果都表明,这一递送策略是可以有效实现抗肿瘤。
此项工作进一步拓展了树形分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为个体化抗肿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
J Med Chem | 尤启冬教授团队报道Grp94选择性抑制剂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近日,药物化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影响因子 6.253)在线发表了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尤启冬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Discovery of a Potent Grp94 Selective Inhibitor with Anti-inflammatory Efficacy in a Mouse Model of Ulcerative Colitis。姜奋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尤启冬教授和徐晓莉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此项工作运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不断优化得到了一个具有活性好、选择性高的Grp94抑制剂,这为后续的基础医学研究和药物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J Med Chem | 张晓进、尤启冬报道基于ROS策略的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
近日,药物化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IF: 6.253)在线发表了中国药科大学张晓进副教授、尤启冬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Discovery of Non-Quinone Substrates for 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 (NQO1) as Effective Intracellular ROS Genera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Drug-Resis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理学院化学系博士生吴杏森同学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张晓进副教授和尤启冬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常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 目前基于化学药物的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耐药性等)。在此项工作中,该研究团队聚焦于癌细胞中NQO1介导的氧化应激和ROS策略,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3-二氰基茚并嗪酮非醌NQO1底物。通过体外活性和氧化还原电位分析,其中化合物20k表现出最优活性。接着,对化合物20k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NQO1高表达和紫杉醇耐药的A549细胞中,20k表现出了选择性的抗增殖活性。此外,药理研究表明,20k通过NQO1介导的氧化还原循环显著提高肿瘤细胞内ROS水平,诱导PARP-1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20k显著地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并且未观察到明显毒性。
此项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5
PLoS Pathog | 王琛、陈正军合作报道抗病毒信号通路研究新进展
近日,病毒学领域知名期刊PLoS Pathogens(影响因子 6.158)在线发表了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琛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正军研究员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The deubiquitinase CYLD is a specific checkpoint of the STING antiviral signaling pathway。王琛教授与陈正军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STING是维持免疫稳态精准调控的关键性分子,不同类型的泛素化共价修饰直接影响了STING的活性从而实现精准调控。此项研究中,合作团队报道了cGAS-STING抗病毒信号通路中的特异性检查点——去泛素化酶CYLD。通过CYLD的去泛素化酶活性,STING的K48位置的泛素化侧链可以被特异性去除,从而促进机体的抗病毒响应。CYLD敲除的小鼠对HSV-1感染更为敏感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CYLD在cGAS-STING通路中的重要角色,为STING活性动态精准调控的研究开拓了新方向。
6
Nanomedicine: NBM | 尹莉芳、何伟团队报道基于DDD策略的最新成果
尹莉芳教授、何伟副教授团队在联合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A drug-delivering-drug strategy for combined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为题,于2018年11月正式在Nanomedicine: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发表。该工作主要由课题组硕士研究生肖青青等完成。
前期设计的药物-递送-药物(drug-delivering-drug,DDD)平台能以非溶酶体方式递送大分子药物入胞(AdvancedScience, 2017 Sep 5;4(11):1700324;Theranostics2018; 8(13):3474-3489),显著地提高大分子药物的递送效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DDD平台也能有效递送小分子药物,实现联合治疗(Nanomedicine:NBM 2018, 14(8):2678-2688;PharmRes 2018, 35:77)。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种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关系密切的酶类,使用该酶的广谱抑制剂马立马司他(MATT)能有效抑制肿瘤的转移,与化疗药物联用有望高效治疗转移性肿瘤。该研究中,首先使用酪蛋白(β-C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ATT)形成复合物,采用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纳米晶体递送该复合物。在MMP酶的作用下,β-CN被水解,释放MATT于肿瘤微环境中,抑制MMP酶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PTX纳米晶则内吞进入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该DDD体系在体内外均具备良好的抗转移作用,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为转移性乳腺癌及其他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通过这项工作进一步表明DDD体系能有效实现疾病的联合治疗,后续的系列成果在整理发表中。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3377,81473152,81402869, 81872823、81871477)以及科技部重大专项(2017ZX09101001-004)等的资助。
帮推须知
《最新科研进展》栏目旨在整理药大最新科研进展报道。诚挚希望各位老师如有新的信息可以于每月月底前将本月的科研进展发送至官微邮箱cpuweixin@163.com
药大人都在看
▲▲▲
我药干部师生集中收看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中国药科大学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公众号PharmHighlight
编辑|阚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