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云上见——生科院五招抓好“云端课堂”质量
新学期“云端开学”以来,面对史上首次如此大规模、异地、互动、分散的在线教学模式,面对“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教学要求,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生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努力通过“云指南”、“云讲解”、“云讨论”、“云督促”、“云思政”等多个线上互动方式,提升“云端课堂”的授课质量,充分展示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重教学质量与知识分享的精神风貌。
01
云指南:步骤清晰、方便高效
潘怡老师开设的《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并且面向生物制药、生物制药卓工班、海洋药学等专业共9个班级,涉及专业广、学生多。为了更好地提升授课效果,她每周制作学习指南,公布详细的包括预习教材、观看视频、熟悉课件、开展测验、答疑解惑等在内的学习流程和学习内容。这样一来,面对指南中清晰的步骤,同学们只需要按照流程开展每周学习,即可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既富有可操作性,又方便高效。
《生物化学》SPOC课程
02
云讲解: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同样开设《生物化学》课程的刘煜老师则通过将每次课程重难点内容,课后在教学QQ群里以分段的语音留言方式给予详细的精讲,这样既能提纲挈领地对课件、视频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凝练和说明,又能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回听学习,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刘煜老师线上通知答疑
潘怡老师汇总统计同学们每次课程后集中提出的若干问题,以PPT的形式公布、记载对所有问题的讲解和答疑,并上传至教学QQ群,供同学们下载学习。
潘怡老师发布课件
03
云讨论:互动踊跃、气氛热烈
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讨论在“云端课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微生物学》的马爱芝老师在每次课后通过QQ群和微信群开展讨论,针对某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师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发言,将问题辩明阐透。
马爱芝老师在线答疑
为了开展好课程讨论,《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的老师们还结合当前战“疫”现状和药学生的责任担当,设计拟定了与当前抗“疫”形势密切相关的研讨主题作为在线课堂讨论话题。如首次课程讨论的主题就定为“可以在哪些方面着手,去研究和发现抗新型肺炎的药物?”,引导和启迪学生们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相关思考。
04
云督促:实时检查、适时引导
在王铮老师的《免疫学》课程上,超星学习平台上每个视频点和测验点完成学生数的统计情况每次课后被实时公布在QQ群和微信群里,通过这种不点名方式对尚未完成相关课程学习的同学进行追踪和督促。
王铮老师统计学习情况
为保证教学效果,《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的老师们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安排了丰富的随堂练习和测验,通过“学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全面地总结教学视频、教材及课件中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考核、引导和督促同学们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物制药工艺学》线上课程
05
云思政:结合实际、不忘育人
面对“云端课堂”,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老师们坚持,线上教学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上,教师们在授课中结合当前疫情,论述了一些药物相关的生化机制,并借此引导同学们思考作为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当前和未来的责任、担当。
要“教书”更要“育人”
刘煜老师在授课中结合当前疫情,布置了与新冠肺炎内容相关的作业,通过作业让学生了解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的应对手段和必要措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国家现行的抗击疫情的相关政策和做法。在最近的一次作业中,刘煜老师让同学们叙述一个自己身边发生的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故事,好几个同学讲述了身边亲朋或支持或参与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令师生动容。
学生线上大讨论
从教室到云端,如何在线上把课上起来、上好、上出实效,如何更好地发挥线上教学的互动机制,如何让“看得见摸不着”的课程更具有吸引力,如何在特殊时期坚守和践行育人初心,面对一个个严峻的问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师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优异的解答。
药大人都在看
▲▲▲
中国药科大学交响乐团同南京武汉11所高校大学生乐团“云上合奏”两地经典
中国药科大学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字|刘华
编辑|石中天
指导|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