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PU前沿|最新科研进展

新媒体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 2022-06-23


栏目介绍

  《最新科研进展》主要向您报道近期药大最新科研进展。希望能方便广大CPUer更多了解药大科研情况。科技创新,砥砺前行。



1



我校研发的化药Ⅰ类抗肝癌原创新药CPU-118片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

  近日,由我校郭青龙、李志裕教授团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Ⅰ类抗晚期肝癌原创新药CPU-118片,历时十二年的艰苦努力,顺利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审批,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这是我校在原创新药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CPU-118是中药的有效活性单体,由化学全合成方法制备而得。临床前体内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PU-118抗肿瘤活性强,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其抗肝癌活性最强,并通过人肝癌样本构建的PDX模型进一步验证了CPU-118对肝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CPU-118能显著提高低剂量索拉菲尼的抗肝癌效果,降低单用索拉菲尼的副作用。研究还发现,CPU-118能选择性杀死肝癌细胞,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无影响,并对神经、肺、心脏、血管等正常组织有神奇的保护作用,这是目前化疗药物所不具备的。初步机制研究表明,CPU-118能靶向甲胎蛋白AFP,抑制肝癌细胞中AFP的表达及其与抑癌蛋白PTEN的结合,从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上市,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可选药物。

  CPU-118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我校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科技部恶性肿瘤药效学评价平台上完成。该项目得到“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学校“双一流”新药研发专项基金的支持。




2



我校张陆勇、江振洲团队在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0年8月31日,药物科学研究院张陆勇教授和江振洲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老年病学与肌少症领域排名第一,IF 9.802)在线发表题为“A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catalpol in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revealed by binding with TAK1”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梓醇经TAK1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分子机制。博士生徐登球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张陆勇教授、江振洲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李西华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肌肉疾病。发病率在男婴中高达1/3500,患儿通常在10-12岁逐渐丧失行走能力,20-30岁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DMD是一种罕见病,尚未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该研究首次报道梓醇具有治疗DMD的作用。在DMD基因缺失小鼠上,梓醇能明显改善骨骼肌纤维化,促进骨骼肌再生,提高骨骼肌功能。在DMD患者的原代成肌细胞上,梓醇能够抑制TAK1介导的成肌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型。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梓醇结合到TAK1 蛋白的 Asp-206, Thr-208, Asn-211, Glu-297, Lys-294, Tyr-293 氨基酸位点,阻碍了TAK1(Thr-187)的磷酸化,从而抑制成肌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型。该研究为梓醇治疗DMD提供了临床前的研究基础,揭示了TAK1可能成为治疗DMD的药物靶点。

梓醇治疗DMD的分子机制示意图

  该工作受到了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项目、学校“双一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等的资助。

  DOI: 10.1002/jcsm.12581




3



奚涛课题组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上连续发表2篇综述文章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奚涛教授、郑禄枫副研究员团队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IF 11.05)上发表了题为“Emerging agents that target signaling pathways in cancer stem cells”的文章(全文链接: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0-00901-6)。肿瘤干细胞已被证实是肿瘤发生、复发、转移和耐药的原因之一,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仍没有靶向肿瘤干细胞的药物。小分子药物的结构表现出良好的空间分散性,且具有良好的成药性,在药物开发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在市场上日益流行。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靶向肿瘤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的小分子化合物,并重点介绍了一些临床在用或者在研的药物,为靶向肿瘤干细胞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思路和理论依据。研究生杨月为本文第一作者,奚涛教授和郑禄枫副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

  此外,该团队还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IF 11.05)上发表了题为“RNA-binding proteins in tumor progression”的文章(全文链接: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0-00927-w)。RNA结合蛋白(RBP)具有高度动态的时空调节性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参与调控RNA整个生命历程,包括调节RNA剪接、聚腺苷酸化、mRNA稳定性、定位和翻译等。每个过程的改变都会影响RNA的生命周期,产生异常的蛋白质表型,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了解RBP发挥功能的作用机制以及被调控机制可以更好的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该文章主要综述了RBP在各种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相关机制,及其被调控的机制,并介绍了以RBP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现状及临床应用。本文为基于RBP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参考靶点。研究生覃海和倪海威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奚涛教授和郑禄枫副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



帮推须知


  《最新科研进展》栏目旨在整理药大最新科研进展报道。诚挚希望各位老师如有新的信息可以于每月月底前将本月的科研进展发送至官微邮箱cpuweixin@163.com


新媒体中心

可盐可甜不可“媒”你

点击下方链接

或文末阅读原文

报名加入我们吧

https://www.wjx.cn/jq/88786826.aspx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药大新媒体中心迎新群,有学长学姐实时为你答疑解惑!(群聊号码:325679655 或 扫描上方二维码)


>> 药大人都在看 <<

@2020CPUers,你们的辅导员集体亮相,快来认领吧!

邀您关注!中国药科大学@中国教育发布!

萌新首秀|你与药大录取通知书合照的样子真美!

75年了,药大人从未忘记!



来源|中国药科大学新闻网

编辑|李敏枫

指导|王琳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