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药大这十年丨十年磨剑,铸就国家生物医药战略人才高地

新媒体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 2023-02-21

+

+

编者按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强国之本、兴邦大计。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战略命题。对高校而言,人才不仅是核心资源,也是决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药科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形成了系统的人事人才体制机制。上一期“药大这十年”专栏,我们一同走进科学攻坚的战场,感受科研的魅力。这一期我们推出“药大这十年”系列报道之八,且看弘扬神农伟业的“先行军”如何铸就。

中国药科大学隆重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设立‘人才特区’,人才评价破除‘五唯’,开通人才成长发展绿色通道,实施潜心研究长周期考核……”2022年1月17日,在中国药科大学人才工作大会上,分管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时任副校长郝海平教授现场解读学校“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中的系列新举措,擘画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药科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以革故鼎新的闯劲、开拓进取的热情进行融冰破土的系列改革,逐步完善优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十年磨剑,铸就药学人才高地。

人才引得进

新时代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开拓引才新途径、如何厚植成长成才沃土,是学校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始终关心的课题。
十年来,学校不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先后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专家咨询小组、人才工作服务小组,明确各小组主要职责与工作机制,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和编制,逐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学院主体落实、师生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十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校领导多次挂帅出征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宣讲招聘;实施“预聘—长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岗位体系,逐步提升薪酬待遇;设立“伯乐奖”,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挖掘和推荐高层次人才积极性,形成爱才重才惜才的氛围,筑就引才招才的“强磁场”。
十年来,学校不断开拓人才引进渠道。举办“兴药”系列高端论坛,吸引30.54万人次海内外共同线上观看,向海内外人才推介学校人才政策,创新了以学术交流促人才引进新模式;面向海内外“柔性引进”一批知名专家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吸引校外杰出人才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学术交流工作,并带动学科队伍建设和青年人才发展。

2018年,杨鹏从美国匹兹堡大学入职我校。四年来,他先后获得各类项目支持逾千万元,现已组建了一个拥有26名成员的团队。无论寒暑,他几乎每天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目前,他研发的专利转让费用超亿元。培养的博士后袁凯已有8个授权专利、一个PCT专利申请,获得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入选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一贤用而群贤至”,人才的引进、青年人才的成长极具示范效应。

人才育得强

发轫之始,致知而力行。为更好地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学校科学规划、精准部署,持续在人才培育上发力。
十年来,学校不断推进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2015年,学校实施“杰出学者发展计划”,设立“人才特区”,面向海内外选聘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学术发展潜力的青年英才,对入选人才实行“按需设岗、明确目标、择优支持、聘约管理、动态调整”的管理模式。2020年,为适应新时代药学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学校启动“兴药领军学者”“兴药青创学者”培育计划,通过接续探索、逐步完善,构建完善了以兴药顶尖科学家、兴药杰出科学家、兴药学术带头人、兴药领军学者、兴药青创学者等五个层次的“兴药学者”人才体系。围绕 “双一流”建设目标,重点培育一批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投身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工作的领衔科学家。

团队既是科研攻关的队伍,也是学术传承的载体。团队的建设映照学校人才梯队建设。2013年,王广基教授以其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细胞药代动力学以及创新药物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院士以人格风范引领团队成员和学生成长成才。其团队有4人进入“兴药学者”人才体系,涵盖三个层次。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省杰青2人。团队成员半数以上具有海内外博士后科研工作经历。团队结构优势显著,梯队优势突出,呈现出强劲的科研发展态势。截止目前,团队共培养了高级专业人才300余人、博士研究生140余人。其中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培养的人才成为我国药代动力学领域的中坚力量。

十年来,学校不断推进博士后队伍培养。十年前,博士后群体在高校的关注度并不高。我校抢抓先机,大力推进博士后建设,持续优化完善队伍管理、留校晋升、薪资待遇、医疗、考核等政策,保障博士后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博士后在站人数增长20倍,博士后队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在PNASJAC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数十篇高质量论文,获得各类基金资助额超5000万元,充分发挥博士后队伍作为学校师资补充的蓄水池功能,高层次人才的预备队功能。

十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稳步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专任教师人数由832人增长到11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由43.4%增至79.1%人才队伍国际化特征突出。选派中青年教师赴海外访学研修221人,具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人员比例从4.8%增至39.3%,增长34.5个百分点。药大也已成为我国药学人才汇聚的高地。

药大正流传着“一门师徒六英杰”的传奇故事:“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李萍教授是国家高层次计划入选者。十年间在其负责的生药学教学团队中先后涌现出齐炼文、李会军、杨华、刘鄂湖、李彬等五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齐炼文教授于2018年进入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这是药大师资队伍薪火的传承,也是学校人才队伍培育的成果缩影。

人才留得住

近年来,在全国教育系统破五唯的背景下,我校率先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引起广泛关注,先后被多家媒体连续报道。20211214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宋德民,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保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斌柏,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来我校开展教育评价改革专题调研,对我校破五唯,改革率先突破的工作予以肯定。

十年来,学校不断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学校深入推进教师职称评价制度改革,致力于探索量性兼具、更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制度将师德评价作为第一标准,结合分类评价,教、研、服综合评价,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构建五位一体、动静衔接的全过程评价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人生绽放的广阔舞台。学校提出新思路、推行新举措,在推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激发了学校整个队伍的新活力。
十年来,学校不断推进激励机制创新。“我来药大做的最大一件事情,就是营造‘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氛围,并取得一定理念共识,全体教职工都想把事情做好,把人才培养好,把学校发展好。”20211113日,时任中国药科大学校长的来茂德教授在接受《瞭望》记者专访时表示。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专访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校聚焦高质量和强贡献,对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攻关行业关键技术、实现基础理论01突破等重大标志性成果、开通职称晋升、长周期考核以及免考核等人才成长发展绿色通道。同时通过实施标志性成果奖,加大资金扶持、政策倾斜、平台支持等措施,正向激励高质量成果。十年间,学校的高质量论文数、专利数、高被引学者数等可比性指标均实现大幅度递增,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扩大。
十年来,学校不断提升教师幸福感。学校持续开展教师节庆祝大会,设立国邦卓越奖教金豪森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奖,选树宣传教师先进事迹。2018年以来,累计为137名退休教师和435名从事教育工作满三十年教师举办荣休荣教仪式。学校为倾心一线教学的教师设立教学型特聘教授岗位,让教学效果优异的教师通过该渠道晋升教授职务,为各类人才提供人生绽放的广阔舞台。构建校、院、系三级联动人才服务机制,积极做好人才日常服务保障。每逢传统佳节,学校为教职工呈送暖心的节日祝福,情真意切的话儿,情牵着每一位奋斗在各条线上的老师们。让身在药大的老师,心在药大,情在药大。

人才用得好

学校深耕生物医药领域,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重视培育崇尚创新、鼓励争先,相互欣赏、包容失败的学术文化,培养了一批批药学大师和教学名家。他们躬身于科研一线,治学严谨,孜孜以求,著作等身。十年间,获批新药临床批件18个,连续五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成功研发银杏二萜内脂类药物、小分子化药FN-1501、伊立替康注射液等,肩负起研发普惠良药、贡献幸福生活的使命。

们立德树人修身,传承薪火,春风化雨,培桃育李,十年来,多位教师荣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全国教学名师”“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先后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400余人次。他们接续践行“培育药界精英”的庄严承诺。

孔令义教授获评““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岁月铭刻了药大万里足迹,时光闪耀着发展脚步。十年来,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通力支持中,师资队伍活力迸发,科教成果喷涌。人才队伍建设凝结成一串串金灿灿的果实。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药科大学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牢固树立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人才队伍的理念,扎实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打造药学人才队伍新高地,努力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出药大贡献

数说十年

【教育部报道】
教育部简报1篇:
《中国药科大学探索完善“五类评价”深入推进教师职称评审改革》(教育部简报〔2021〕第24期)
教育部通讯4篇:
《中国药科大学大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2014年
《中国药科大学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18年
《中国药科大学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加强药学师资队伍建设》,2021年
《中国药科大学坚持“四类评价”导向深化教师职称评审改革》,2021年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由832人增长至1117人,增幅达34.5%;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由43.4%增至79.1%;
具有正高职称教师占比由13.7%增长至22.8%;
具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教师占比由4.8%增至39.3%;
在站博士后规模由7人增长至151人,增幅达2015.7%。
【人才引育】
新增发达国家院士1人;
新增中国两院院士1人;
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9人次;
新增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34人次;
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人;
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
新增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
新增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4人;
新增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6人次;
新增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64人次;
新增江苏特聘教授19人;
新增江苏省“双创人才”16人;
新增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7人;
新增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5人;
新增全国“博新计划”入选者4人。
【团队建设】
新增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
新增江苏省“双创团队”6个;
新增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
新增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
【平台建设】
新增江苏省“十四五”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


药大人都在看



























药大这十年|把保健民族

的重任扛在肩上 

倒计时三天|以青春之

名,跃动向未来


青黄尽染,“银”接药大的

第八十六个秋天~




来源|人事处

文字|谢滨新

图片|人事处 往期推送

编辑|王琳琳 赖晓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