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快过年了,当心这5种中国式“礼貌”伤害孩子!

2018-02-10 小学奥数网

中国是礼仪之邦,与人来往之间非常注重礼节。从小听的最多的话,除了好好学习、听话以外,估计就是要懂礼貌了。


不过,教孩子礼貌是好事,强迫式的礼貌,却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5大最伤孩子的“中国式礼貌”,以及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讲礼貌。


一.强迫谦让

——大的应该让着小的,别和弟弟抢


王小姐家中有两个孩子,哥哥6岁,弟弟4岁。平时经常会为一些小事争吵,比如,玩玩具、吃零食等。遇到这种情况,王小姐会告诉哥哥:“你大些,你要让着弟弟,不要跟他争。”哥哥虽然会听话,但也能感觉出来他的不情愿、不高兴。


虽然谦让是一种传统美德,但不能因此压制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不谦让就批评孩子。如果孩子愿意谦让,说明他学习了这种美德,家长应该鼓励或肯定他;但如果孩子不愿意谦让,家长也不能压制,这样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也会让孩子觉得‘凭什么’,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古人有言:“兄友弟恭”,教会大孩子谦让的同时,也要教会小孩子尊重。

父母不应该以年龄的长幼作为处理矛盾的标准,首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等他们平静下来耐心询问缘由,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地采取措施。


二.逼孩子打招呼

——你这孩子,怎么不说话呢?



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强迫式礼貌了。我们经常能见到家长强迫孩子向别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害怕或是害羞不肯叫人,家长就会说一句:“我明明教过你啊,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啊!”


主动打招呼的孩子当然更招人疼,但是,如果孩子不爱打招呼,爸妈也不要当众批评孩子,给孩子贴个“不讲礼貌”的标签。


对于孩子来说这只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当熟悉以后,孩子就会放松下来,愿意和人交谈,但这个变化需要一个过程。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把孩子的主动权交还给他,让他慢慢适应,不必过于心急。在家时也可以多和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教给孩子如何打招呼和称呼别人。


三. 逼孩子展示自己

——背首诗给叔叔听!


有些家长还喜欢把孩子当做炫耀的工具,如果孩子多背了一首诗,或是新学了一首歌,逢人就要让孩子表演一下。当小孩表现出扭捏、犹豫姿态的时候,他们就感觉丢了面子,给孩子摆脸色。殊不知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应是大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工具,更不是长辈们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法宝。


而且强迫孩子表演,只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惶恐,严重的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建议家长不要强迫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以免适得其反。


四. 过分谦虚

——“哪里哪里,我家这孩子不行。”



谦虚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过犹不及,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对于家长来说这只是在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一种正常的谦虚,但孩子不懂这么多,当着孩子的面,这种谦虚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自己做得不好。


建议听到别人夸奖孩子时,如果孩子在场,家长可以说“是的,他最近很努力”,然后再跟孩子说“但是你不能骄傲哦,要更加努力”。这样既尊重夸奖孩子的人,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


五. 和他人比较

——“看,你家孩子多聪明,不像我家孩子…”


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有时候家长会出于礼貌或是客套来夸奖一番,但问题在于家长总会在夸别人的同时把自己的孩子拿来比较。


其实,这种夸别人贬低自己孩子的话语,会在潜意识中伤害自己孩子的自尊心。


建议夸人就单纯夸人,不要带上自己孩子做比较。不然孩子会觉得你不爱他了,或者是觉得自己很差劲,从而可能会变得不自信。


想让孩子懂礼貌,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循循善诱,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的夸奖、鼓励,相信孩子会逐渐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

妈妈们都在看

陪写作业只有妈妈会吼?来感受下爸爸排山倒海的愤怒...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再过三年知道就晚了

期中成绩出来后,聪明家长做好这3件事,孩子成绩暴增!

孩子考试只考了30分,爸妈的反应却影响了他一辈子!有孩子的都好好看看!

班主任透露:同班级孩子间差异的真正原因,原来是这个!

“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震惊了全国父母!家长再忙也要花2分钟看看

来源:教育,ID:edu618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编辑:图雨

▍标签:家庭教育 尊重孩子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台:小学奥数网 ID:xxas1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