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庆来了】一个人的理想和希望总是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



《小沫小若说校史》

第四期

回忆乐山高师班最初的两年成长

2018.3.27




前面,我们用三期说完了乐山师范学院的三条不同支线的草创故事,从这一期我们着重说说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线——乐山高师班。说说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的那些值得回忆的人和事。


1979年,从乐山教育学院中分出来单独建制的乐山高师选择了西湖塘作为校址,这里山环水绕、绿树成荫,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1979-1981的两年间对于乐山高师班的师生而言是值得好好回忆的。两年来,乐山高师班修建了一幢图书楼,一幢教学楼,为每个教室安装了6支日光灯,教室里变得光线充足,通风透气,还添置了崭新的桌椅。



图书楼除藏书部分外,还有杂志阅览室和教学参考书阅览室,这些阅览室在下午和晚上开放,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在离教学楼不远处,新修了四层楼的学生宿舍,每间寝室住了8名同学,寝室里的床都是双层的钢架床。每层楼还有一个厕所和洗漱间,备有自来水和清洗衣服用的水池。



回忆79级新生刚进校时,没有教室,只好暂时在一所旧实验室上课,宿舍也是在一座旧食堂的基础上加紧整修出来的,那时的老师和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如此差的条件、却一心搞教学、搞建设,没有半点怨言。记得那时的图书室是在一所旧房子里,新图书馆建成后,需要搬迁,书籍有很多,工作量很大,图书馆党的同志们一切从教学需要出发,抓紧时间分类分批清理图书,安置书架,制定书目,保证了师生们的及时需要。仅1979-1981的两年间,学校共藏书从数百册到五万余册,订有各类期刊杂志三百多种。



回忆那时的西湖塘,77级、78级、79级的同学都不会忘记刚到西湖塘的情景,偌大的一块场地,杂草丛生、坑坑洼洼,一片荒凉。同学们在学校“自力更生,勤俭建校”的号召下,发扬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不到一学期的时间里,平整出了一块450平方米的运动场,并修建了两个篮球场,铺出了300米的环形跑道,设置了高低杠,双杠等体育器械。



回忆乐山师专党委书记李代泌对84级新生的讲话,他这样说道:“你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你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时刻起,你就从中学生转变为以人民教师为终身职业的大学生了。要成为一名称职的中学教师,必需具备渊博的知识,懂得教育科学,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李代泌说:“学文科的同学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理科的同学还应当具备相当的文字素养。”“每日三省,均有收益,则三年所学,终身受用不尽;否则,光阴虚度,学无所成,三年之后必将追悔莫及”。



就在这一年,149名应届毕业生离开母校,奔赴基层、农村和边远山区从教。中文科81级的胡正清同学在即将毕业的上一个学期就订阅了《凉山报》,关心边区的建设和发展,在即将毕业的这个学期他第一个向校党委递交了到凉山去的申请书,他在申请书的结尾写道:“一个人的理想和希望,总是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胡正清同学的行动在其他同学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快,同班同学石永昌也向党委递交了到甘孜州的申请,化学科81级的张禄明同学也递交了到甘孜州和阿坝州的申请。这就是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人的觉悟,在今天这种觉悟仍然难能可贵。




现在的他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1336y8gj5l&width=500&height=375&auto=0

1987年到康定的校友程远友已经在那里工作了31年,他与那个时期去藏区支边的人一起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蒋三青老师2012年毕业于我校数学系,如今他也在甘孜任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36shkw2k&width=500&height=375&auto=0



敬请期待下期

「小沫小若说校史」


编辑:唐欢欢

文稿:梁晨

图片:党委宣传部

审阅:梁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