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都是谣言!
3月26日,“典赞·2022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播出,现场揭晓2022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十大科学辟谣榜
谣言NO.1
吃素就不会得脂肪肝。
长期吃素、营养不良、过度减肥的人,也可能得脂肪肝。脂肪的代谢需要载脂蛋白作为“交通工具”。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体内没有足够的载脂蛋白,肝脏无法向外运输多余的脂肪,这些脂肪堆积在肝脏导致脂肪肝。
谣言NO.2
孩子生病后打针比吃药“好得快”。
口服药物多数会经过肝脏的首关消除作用,起效相对比较平缓,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风险会降低。而注射药物直接进入人体,不良反应风险增加。通常在不适合口服给药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注射方式给药。
谣言NO.3
吃了橘子后做抗原
或核酸检测会阳性。
吃橘子难以影响检测结果。抗原检测时如操作正确,取样部位是鼻腔黏膜,此处也不会接触到食物。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通过扩增新冠病毒的核酸来判定结果,该过程中要经过洗脱、纯化,杂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
谣言NO.4
土豆发芽,
把芽削掉就可以吃。
龙葵素有毒,土豆发芽后,其龙葵素含量会大大提高,一次摄入200mg龙葵素,即相当于约30g已经变青或者发芽的土豆,就可以使人中毒,严重还会致命。发芽严重的或无法判断发芽程度的土豆,坚决不要食用。
谣言NO.5
O型血更招蚊子。
蚊子通过触角来识别人体散发出的气味,通过气味来选择叮咬对象。而人的气味主要由基因决定,这种差异跟血型并无关系。招蚊子的人一般可以采用物理防护和化学驱蚊的办法。
谣言NO.6
蜂蜜、大蒜能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网传“杀菌神器”如蜂蜜、大蒜等,并不能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细菌在蜂蜜中会因失水而凋亡,但蜂蜜进入胃部会被稀释,无法达到杀菌效果。大蒜所含的大蒜素虽能抑制细菌生长,但进入人体后会分解,也难以发挥杀菌抑菌功效。
谣言NO.7
感染新冠后要综合用药,
这样好得快。
这种做法可能带来生命危险。每种药物都有严格的用法用量,擅自服用多种药物,很容易造成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危害人体健康。居家治疗的患者,建议按照卫健委居家治疗指南用药,不要自行联合用药。
谣言NO.8
近视可以通过手术治愈。
近视不可逆。近视的原因是眼轴变长。现阶段,包括手术、戴眼镜在内的任何手段,只能矫正视力,而不能使眼轴变短恢复原状,也不能预防高度近视带来的并发症。因此,近视预防更重要。
谣言NO.9
可以靠只吃水果来减肥。
只吃水果难以减肥且不健康。要想维持健康,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长期只吃水果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而且部分水果含糖量较高,过量食用体重甚至会增长。
谣言NO.10
家附近有变电站很危险,
需要搬家。
中国变电站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电磁辐射领域属于极低频率,辐射范围非常小,居民无需担心。同时,变电站有一定的覆盖区域即供电半径,超过供电半径,就无法保证有效供电,因此城市变电站也无法随意远离居民区。
“2022年度十大科普作品”领奖人合照。中国科协 供图
年度十大科普作品
科普图书
《山川纪行——臧穆野外日记》
《古建奇谈——打开古建筑》
《医学的温度》
《典籍里的中国工匠》
科普短视频
“中国历代疆域变化(第十三版速览)”
“从1G到5G,中国经历了什么”
科普展览“冬梦飞扬——中国科技馆‘科技冬奥’主题展览”
“百年韶华科普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科普展”
科普影视片
“神奇的嫦娥五号”
“勇往直前的我们”
NO.1
天宫三次开讲科普课,京港澳共话“太空梦”,掀起全民航天科普热潮。
NO.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实施,进一步明确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NO.3
涡流制动、永磁牵引系统等多项自主创新技术相继应用,中国高铁屡创佳绩。
NO.4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引发科技界热议。
NO.5
2022年版标准地图和参考地图发布,全民国家版图意识显著提升。
NO.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NO.7
2022年全国科普日掀起各地科普热潮。
NO.8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明确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NO.9
中国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
开启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NO.10
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新江北报融媒体中心 王若卉 责编| 刘瑞
主编| 江风楚韵 责校| 唐肖春
往期精选1. 一周江北 | 南京10家网约车签署公约;两位副行长被查;房票安置新政
3. 中疾控最新通报!
1. 一周江北 | 南京10家网约车签署公约;两位副行长被查;房票安置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