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潮涌八年,大江北岸崛起“新主城”!
潮涌八年
大江北岸崛起“新主城”
古都金陵,长江北岸,“新主城”拔地而起,从2015到2023,江北新区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八年间,平地变高楼,江滩变新城,平均两年一条过江通道跨越天堑、连接主城,一个个新兴城市地标不断生长,医疗、教育、就业一系列民生清单逐项兑现,“3+3+X”现代化产业布局渐趋完善……八年日新月异,砥砺前行的江北一步一个脚印汇聚起“新主城”建设的磅礴力量。
“春笋”林立,天堑横跨
大江北岸日新月异
在长江北岸,江北新区市民中心、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一大批地标建筑拔地而起;扬子江生态公园、启龙亲江乐园、桃湖公园、浦口公园……一个个家门口的公园焕新亮相;浦园北路、横江大道快速化、天华西路、胡桥路……一条条新修道路提高了出行效率;南京北站、地铁11号线、芯片之城科创基地、世和基因二期……一个个项目展望新区未来。曾经人们口中偏僻的“江北郊区”,现如今已化身成为肩负国家使命的江北新区,直管区386平方公里内,大开发大建设每天都在上演。2016年的3月,春风刚刚点绿了长江北岸,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里,树叶片片映在高楼的玻璃幕墙上,在暖阳下光辉粼粼如画。经过近5年的规划、施工,第一批建设者们搬进了园区第一栋楼宇孵鹰大厦。紧接着,腾飞大厦、创源大厦、创智大厦、长三角科创圈总部基地、共享空间、8849人才公寓等高楼平地而起、鳞次栉比,整个园区从江边的农场,变成科技感十足的产业集聚地,载体总面积超300万平方米。从建设南京软件园,到国家级江北新区批复设立,再到产业技术研创园成立,弹指一挥间,一座国际化高端人才需要的“研创城”立于江畔,成为最显著的地标。穿行在江北新区滨江大道上,一路林园相映、锦带相连,一年四季常绿常新,不远处的江北新区市民中心造型别致,仿佛一只徐徐打开的“月光宝盒”。“月光宝盒”的斜对面,临江而建的扬子江生态公园绿意盎然,由生产岸线到绿色曲线,江北新区结合长江大保护要求和市民需求打造秀丽滨江景观,做到最大化还江于民、还绿于民。拆“工业锈带”建“生态秀带”,江北新区还先后建成了桥北湿地公园、桃湖公园、杏湖公园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有了休闲好去处。曾经,大桥拥堵、交通不畅是制约江北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今,12条通道连接长江两岸,南京两大新兴增长极横跨天堑、亲密“握手”,凌波一跨只需10分钟,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仙新路过江通道、龙潭长江大桥等诸多过江通道还在加速建设,城内骨干快速路网基本成形,一批“断头路”顺利打通,背街小巷实行环境综合整治,江南江北连接更通畅,居民出行更便捷,南京真正实现“双主城”格局,拥江发展增添澎湃动力。1月,《南京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北站快速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2月,北站快速路工程勘察、初步设计招标工作完成;3月,南京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西快线项目前期工作招标完成……在各建设项目疾蹄稳步推进过程中,枢纽经济典型代表南京北站捷报频传,作为南京铁路枢纽三大主客站之一,未来,这里将是南京“米”字形高铁网络的重要组成,是人流、车流快速集散的枢纽中心。还有芯片之城科创基地、中国移动长三角(南京)科创中心、中车数字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基地、世和基因二期等项目施工现场,车辆来往、脚步飞快,火热建设的工地,背后暗藏着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塔吊高耸、脚架林立、工程车来来往往……在江北新区各个省重大项目施工现场,一个个产业载体、城市地标正在拔节生长。开发的脚步不停,建设的进度条不断被刷新。据统计,2023年,江北新区纳入省重大项目5个,年度计划投资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个,目前世和二期项目1月份已按计划如期开工。纳入市重大项目70个,年度计划投资231.88亿元,1-4月份上报完成投资86.96亿元,投资完成率37.5%;13个新开工项目中,1-4月份已开工6个,开工率46.1%。编制新区重大项目139个,年度计划投资356.84亿元,1-4月份已完成投资137.37亿元,投资完成率38.5%,超序时进度5.2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139个重大项目中包括113个重大产业类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34.11亿元,1-4月完成投资92亿元,投资完成率39.3%,超序时进度6个百分点。未来的南京江北新区是什么样?《江北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直管区草案勾画出了“两带两楔多通廊,一轴三心多板块”的总体格局,以及加快过江通道建设等多方面蓝图设计。未来的江北新区在对外交通上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海港一体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在对内交通上打造“六纵十横”的快速路网、“带状网格”的主干路网体系,直管区过江通道规划18处19条,涵盖过江公路、城市道路10条,过江铁路2条,轨道交通7条。
民生承诺,一一兑现
幸福愿景变成实景
新区成立八年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从医疗、教育、住房、出行等各方面打通堵点、难点,努力打造医疗更好、教育更优、商场更多、公园更美、幸福更近的宜居宜业新主城,吸引更多百姓安家江北。看病,过去对江北人来说,是无法不面对的跨江之难;而如今对于江北人而言,选择已经无处不在。2015年,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全面启用,填补了江北地区长期以来缺少公立三甲医院的空白,院区扩建项目——江北新区妇女儿童健康中心已启动建设,设置499张床位,预计2024年建成;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于2019年投用,二期将以实现精准医疗为目标,布局“大专科”,计划成立中瑞国际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中美国际口腔中心、高端辅助生殖中心等;成功创建三级医院的南医大四附院与江苏省儿童血液肿瘤中心、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签署战略合作,推动生命健康领域临床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转化;与南京市儿童医院合作,建立南京市儿童医院江北分院,高级职称医生专家长期驻点、定期坐诊,并引进南京市儿童医院自制药、特效药。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活力,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新区不断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并对直管区范围内的七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居民患者选择在“家门口”看病,真正实现卫生资源惠及广大群众。同时,新区以创新为底色,聚焦突破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关键技术,延伸对急难险重防控和易发病早筛,打造综合健康服务中心,争取实现以疾病预测、“未病先治”为核心的健康管理体系。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提供全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非凡十年里,江北新区这座年轻的新主城,正从一个医疗洼地变成健康新高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孩子们生命中最灵动的色彩,江北新区这座年轻的新主城,以“好学校”“好老师”“好未来”三个关键词为着力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项目建设。自批复成立到2021年底,江北新区已完成41个项目的竣工投用,总投资135亿元,新增学位近4万个;同时,5年内新开办幼儿园49所,新增学位数1623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18所幼儿园被评为省优质园,45所幼儿园被评为市优质园,在省市优质幼儿园就读幼儿占比达93.17%。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学校数量的同时,江北新区还持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向新区学子们释放更多红利,不仅让学校多起来,更要让“好学校”多起来。目前,江北新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集团7个,覆盖25所中小学,占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43.8%。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进与生成“再加码”,对新区孩子们而言,“好学校”就在家门口的未来,已然就在眼前。近年来,江北新区“商超朋友圈”也在不断更新,逐步形成集聚效应,愈发浓厚的商圈氛围,给老百姓带来沉浸式的购物体验。2021年6月,以“桥见万象”为主打特色的商业地标万象汇正式开业;2022年9月,作为江北新区首创的“城市森林商业综合体”IP,金象城购物中心一开业便为这个国庆注入强劲活力;2022年12月,新区市民翘首以盼的砂之船(南京江北新区)奥莱正式开业,让消费选择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于道路破损、坑洼积水、停车难等热点民生话题,新区一一回应,以新方法新技术“绣”出城市新面貌。沿山大道一期交通及环境提升工程竣工验收,由原来的双向四车道拓宽为主六辅四的通行标准,有效缓解江北大道的交通压力;新马路不仅进行了优化改造,还成为了塑造片区特色、展现民国风格、文化体验的林荫大道;园西路、华美路、上游路、雨合路等多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道路修缮完毕……路上“补丁”不见了、坑洼积水解决了,一条条民生之路在精心雕琢中焕然一新。此外,江北新区积极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开放共享停车位万余个,合理配置优化停车资源,缓解停车难题。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医保市级统筹,建成保障性住房1500余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受益群众达41.4万户;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涉农区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在全省首批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居全省第一;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低保标准从每月810元提高到1030元,惠及困难群众8.6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全部脱贫摘帽;连续开展“创响江苏”春风行动专项服务活动招聘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直播带岗活动等,帮助百姓增设就业机会;打造宁青驿站,为来宁人才提供落脚归处……八年来,一项项关乎民生与幸福的新区实践不胜枚举。今年,江北新区以民生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发布十大民生承诺,为幸福主城建设进行全方位加码布局。
创新潮涌,产业集聚
加速培育经济增长极
作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自成立以来,锚定“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紧扣“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两城一中心”产业方向,逐步形成特色鲜明、链条完备的“3+3+X”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新主城建设路径。
曾几何时,钢铁和石化一直是江北的支柱产业,虽然产业规模可观,但由此带来的能耗、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始终制约着区域整体发展。如今,走进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道路两侧的绿植、清澈的河道、精致的口袋公园……几乎闻不到一点异味,颠覆了人们对化工园区的传统印象。江北新区成立后,顺应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要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于2018年升级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开启了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之路。“园区坚持新兴产业做加法与传统产业做减法并举,把产业结构调轻、调优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逐步形成以石化、碳一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以新材料为发展导向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新材料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新材料科技园创新材料展示中心,从遁入海底的钻井平台、飞向太空的火箭,到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鞋、化妆品、包装盒,数以万计的产品都能在科技园找到源头。近年来,江北新区从人工智能到5G通信,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江北新区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持续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重点推动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驱动制造业不断做大规模、提升发展能级。截至目前,江北新区拥有国家级智能工厂1家、5G全连接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4家、省级智能车间20个。其中,南钢成功入选新兴信息技术最前沿领域“百强”榜单,建成了钢铁行业首个集群式一体化智慧运营中心,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透明化。同时,南钢继续加快产业向绿色低碳和数字智慧的方向主动转型,通过绿色低碳发展和内生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双碳产业链的集聚和发展。在发展新材料、智能制造、汽车及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江北新区还布局了以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研创园作为江北新区最重要的产业平台之一,近年来大力发展研创经济,确立了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制造研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园区成立至今累计注册企业1.4万余家。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园区集聚了近40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材料设备、EDA工具、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芯机联动的全产业链布局。八年时间,江北新区锚定“芯片之城”产业方向,实现了集成电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进阶发展,汇聚了以台积电为龙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500家,其中规上企业142家,2022年实现营收270亿元,占据了全市半壁江山,推动南京首个EDA国创中心落地,并成功建设国家“芯火”双创平台,链接全球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生物医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竞争的焦点赛道。作为南京江北新区“基因之城”建设的承载区,南京生物医药谷超前布局、系统谋划,在不到15平方公里内,集聚千余家创新企业,原创性技术不断涌现,带动区域千亿级产业爆发式成长,探索出了适应产业发展、接轨国际的进击之路。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新区形成了覆盖医药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大数据、原料药和高端制剂等的完整链条。目前,生物医药谷已集聚10余名中国两院院士、36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专家。未来两年,预期会迎来一波国际原创新药创制和新技术的爆发期。在去年8月南京发布的2022年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中,全市共535家上榜,而江北新区就有111家,约占全市总数的21%。其中,独角兽和培育独角兽企业数占全市33%,位列全市第一,瞪羚企业数位列全市第二。而在2018年,这份榜单首次发布时,南京市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共64家,其中江北新区仅有3家。从3家到111家,江北新区高成长性企业数量猛翻多倍。新区的政策支持及优质服务正是诸多创新企业落地江北、创新前行、扎根成长的强劲养分和不竭动力。从去年6起,江北新区推出“企业诉求直通车”服务平台,在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过程中,实现政府服务无缝对接,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细细数来,包括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EDA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我的麦田”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的17条措施”等在内的一系列给力政策和贴心服务,都在不断完善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生态圈”。“给予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流片支持,最高补贴3000万元”“支持创新药物开展临床试验,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奖励1亿元”“鼓励持牌法人金融机构总部落户,最高奖励5000万元”……今年,新区追加发布了“1+6”系列政策,从纾困解难、资源嫁接、要素保障、环境优化等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主体高质量发展1个普惠性政策,以及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金融产业发展、外资扩量提质、外贸培优扶强、会展高质量发展等6个专项政策,形成“1+6”系列政策体系。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江北新区都把培育经济增长极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助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3亿元、增长5.7%,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增速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9个,数量排名全市第二;签约项目开工运营数34个,全市排名第二……从起步到爬坡、从追赶到超越、从洼地到高地,潮涌8年,江北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迅速跻身全国第6位,江北全域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465.8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3700亿元,占南京市比重超20%。其中,直管区实现GDP 2628.5亿元、占南京市比重超15.5%,规上工业总产值397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7.7亿元,同比增长7.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5%,经济社会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中科院麒麟创新高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落地运营,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成为交通运输部行业重点实验室,新区全域创新动能强劲。
山水相拥,一城青绿
“会呼吸”的生态新城
八年来,江北新区持续巩固优良生态环境这个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全心守护碧水蓝天。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24.5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一;大气优良率80.3%,排名全市第二;8个省控以上水质断面优III比例连续四年保持100%,13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各级河长履职达标率100%;累计建成63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覆盖江北新区建成区面积50%以上,完成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新材料科技园创成全省首批节水型工业园区,大气异味整治成效初显,省控小微站VOC浓度从建站时的130PPb下降至10PPb以下,去年相关信访投诉件数量较2021年同期下降94.9%,各项建设成果斐然。长江南京段全长97公里,其中新区段全长48.5公里,占全市岸线的50%。面朝长江、背靠老山是新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也是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曾经的长江岸线码头聚集、塔吊林立,如今,长江两岸风景宜人、各美其美,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江北新区滨江岸线的华丽转身,是南京推进长江大保护的生动缩影之一。江北新区重点突出生产岸线清退整治和原生态湿地保护,实施了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工程,以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堤防生态化改造、珍稀物种保护、景观通廊打造、文化挖掘为手段,采用“清岸线、整江滩、守湿地”的综合提升理念,对江北长江岸线进行长远的保护,用7.5公里的青龙绿带串联起启龙亲江乐园、飞龙丽景公园等五大主题公园,分别以樱花、玉兰、海棠、桃花、梅花为绿化主题,总用地近百公顷,与沿途居住区、产业区等城市结构无缝衔接,构成江北核心区发展的主轴线,也勾勒出新区绿色建城的框架。作为江北重要生态样板,五大公园充分实践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湿地缓冲、植物修复,叠加独特空间设计,实现管理雨洪、削弱水污染等功能。一条“临江、忆江、见江”的景观通廊实现了“最美的岸线、最近的未来”这一美好愿景。其中,精心打造的定山城市客厅,是南京规划的九大城市客厅中第一个建成的,展现了“一环一道多节点”景观,成为大家休闲娱乐、赏景锻炼的网红打卡点。在河湖清洁保护上,新区积极落实《南京市幸福河湖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相关要求,2021年完成桃湖、丰子河幸福河湖创建;2022年完成七里河、珍珠河、珍珠北河的幸福河湖建设;2023年计划完成17条幸福河湖创建。计划投入30亿元的水环境“治理再提升”专项行动在去年全面展开,痛点、堵点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新区强化工业源管控,大力实施VOCs源头减排,完成173项VOCs综合治理项目、15家企业VOCs清洁原料替代工程,培育2家源头替代示范型企业。全面开展工业源排查整治工作,累计完成5个工业园区、20家产业集群、880个储罐、298家活性炭治理设施排查建档工作。在江北新区这片土地上,各项治理工程、修复项目、保护行动梯次推进、滚动接续,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枝繁叶茂,一座“会呼吸”的山水生态新区将呈现在大家眼前。
红色传承,文旅共融
工业文脉熠熠生辉
江北新区发源于南京长江以北的老工业卫星城,这里被誉为中国化工摇篮,曾陆续诞生了远东第一化肥厂永利铔厂(现南化公司)、南钢集团等众多民族企业,沉淀了近百年的工业文明血脉和红色革命精神,滋养一代代人砥砺前行、创新创业。近年,江北新区依托工业资源禀赋,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培育大厂工业文明小镇工业旅游发展区和扬子江滨江文旅集聚区两条文旅脉络,在工业文旅项目打造、文旅消费圈层建设、文旅商品线路研发等方面集中发力、能融尽融,全面推动工业旅游区发展向集群化转变,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升南京江北现代化新主城建设的软实力。新区以统筹建设大厂工业文明小镇为抓手,扎实推进桃湖公园、街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全面促进老工业基地换新颜,构建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城市新空间。同时,鼓励工业企业紧抓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机遇转型升级;强化政企合作,推动1934文化创意产业园、南钢集团等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文化旅游,在“工业生产空间”上做好“创意生活空间”的加法,打造主客共享的工业文化创意名城。重点培育的南钢工业旅游区,目前已成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旅游区强调保留工业特色、绿色生态的低影响开发模式和资源互联、智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1大服务核、3大功能片区、6条主题链、N个吸引点”的规划设计,通过重点实施工业生产项目优化改造、沿江厂区配套提升、疏通交通出行、联通活动空间、贯通景观景点、融通生态体系等举措,建成集钢铁智造、人文历史、绿色智慧、科普教育、自然景观为一体,工业文化与山、水、城、林相融合的特色工业文化旅游区,并以开放共生的姿态打造了20个成熟景点和若干“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南钢”的主题参观游线,为人民群众沉浸式体验工业文明魅力提供好去处。近年,在加快推动南京江北新主城建设的过程中,江北新区靶向“塑造城市精神新风貌、打造活力江北新IP”,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特别是突出加强滨江文化带建设和工业文旅开发工作,按照“封闭运作,滚动开发”的模式,推动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修复改造,把浦口火车站打造成了展示历史风貌、现代风貌、滨江风貌的发展新高地。挖掘研究王荷波、范旭东等一批革命人物、工业先驱精神事迹,加大投入力度,开发建成总建筑面积约55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广场以及各类沿江文化展示区等,着力赓续红色血脉、激活工业文明历史记忆;积极创建3A级国家旅游景区,申报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推动太古可口可乐、南钢集团、浩明乳业成功申报江苏省级工业旅游区,推动1934文化产业园、浦镇车辆厂成功创建市级工业旅游区等,提升工业旅游标准化服务水平,力促旅游区提质升级,更高标准打造长江文化带的江北工业特色名片。此外,依托举办创意活动加强IP引流,打造长江潮文旅品牌,提高长江工业文化展示力度、传播广度。紧抓我国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战略机遇,江北新区将进一步摸清历史文化“存量”,做好新项目、新业态“增量”,打造特色鲜明的南京滨江北岸风景魅力区、人文活力区、工业文化承载区,打造具有时代典范价值的长江文化南京江北公园,聚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依水而生、拥江发展,年轻的江北新区,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昂首迈进,城市经济发展硬实力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更加强劲,从“秦淮河时代”迈向“扬子江时代”,是重塑发展格局、打开城市未来的必由之路,南京江北新区也将在拥江发展东风的吹拂下强力生长、阔步前方。
▼
END
来源| 新区轩 全媒体记者 张玉莲
编辑| 新江北报融媒体中心 王若卉
责编| 刘瑞
主编| 江风楚韵
责校| 唐肖春
[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部分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可在微信后台留言
[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部分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可在微信后台留言
往期精选
2. 最新公告!江北这个地块规划拟变动→
3. 官宣!江苏43所高校发布预估线!
2. 最新公告!江北这个地块规划拟变动→
3. 官宣!江苏43所高校发布预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