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金陵折扇,在江北“扇”出了什么?
在六合区风雨廊桥下,有一座特殊的雕塑,形状呈扇形,扇面上还“画”着一座浮桥。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据了解,这座雕塑的设计师来自于六合区大墨艺术工作室,他不仅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雕塑设计师,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折扇的制作与传播。近日,新江北报记者走近这位民间艺术家,探寻金陵折扇背后的故事。
“折扇文化起源于北宋,源远流长。到了明朝时期开始真正盛行,因便于袖藏,扇面以书画相宜,常被文人墨客用来赶考使用。”张毅从小酷爱绘画,起初条件艰苦,他便就地取材在沙子上作画,直到21岁才开始接受系统性的绘画训练。“在深圳打工时,我认识了许多令我受益匪浅的老师,也看到了许多制作精良的文玩折扇,折扇上的精致绘画勾起了我做扇的想法。”
说起折扇做法,不仅用料讲究、做工精细,而且花样种类繁多,有团扇、蒲扇、纨扇、纸扇、绢扇、羽毛扇等等。制作一把扇子,工序繁多。“一把折扇从取料到成扇,期间需要经过选材、制杆、制纸、绘制、折叠、组装、修整、装饰等工序。”张毅说道,首先是要选好料,选料就是要看木料适不适合做成折扇。
“最有难度的是绢扇的制作。虽然跟宣纸相比绫绢更有韧性,拿在手上充满光泽度凸显优雅气质,但绢扇的扇面在制作时容易崩坏,是制扇人的一个难题。”张毅将制扇的困难之处告诉记者。
为了探索和追求折扇上的绘画艺术之美,张毅十分重视对生活的积累,数年间他沉在生活里,跋涉于中国山川之间,在大川奇峰中汲取自然界的形态、气泽等。“空闲时间,我会去桂林、广州、云南等地采风,用画板记录下所见风景,再应用到折扇上。”张毅告诉记者。
“非遗的传承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创新。” 金陵折扇带给张毅的灵感,让折扇不仅可以被拿在手上,更可以跃然桥下。在南京市六合区的浮桥下,就有这样一座雕塑。整座雕塑以折扇为形,“扇面”由重檐山阁、游廊组成,远观仿若宫阙浮于河面。随着制扇技艺的不断精进,一把折扇带给张毅的启发越来越多,于是,折扇就这样被张毅“搬”到了浮桥下。“一个非遗的文化项目必须要有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被年轻人铭记。”张毅告诉记者。
张毅设计的雕塑加入了六合浮桥特有元素,将廊桥景色在这把“特殊的折扇”上体现出来,使扇文化与雕塑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机械化生产等因素影响,功能性折扇渐渐被市场所淘汰,而富有文化内涵的工艺品折扇需求越来越旺盛。金陵折扇在被列入非遗文化产品之后,借助各地深耕非遗旅游精品路线,渐渐地在旅游项目中“活”了起来。
作为南京市六合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张毅带领徒弟们设计了金陵折扇的文化体验课程,走进学校、社团,辐射场次上百。“作为民间手工艺人,我的愿望是将本土文化发展下去,即便传播这项非遗文化的路十分艰难,但我还是想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年轻人记住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
宫纱蜂趁梅,宝扇鸾开翅。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传承非遗文化是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
*本文内容已刊登在《新江北报》
20230905期>第06版
▼
END
来源| 《新江北报》编辑部 来源| 新江北报全媒体记者 张怡宁
END
编辑| 新江北报融媒体中心 钱婧欣
主编| 江风楚韵 责校| 唐肖春
[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侵权处理] 部分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联系方式] 可在微信后台留言
往期精选
1. 走近江北非遗丨这个技艺不简单,葫芦上的“另类”作画2. 即将交付!江北这个33万㎡安置房最新进展来了3. 曾任浦口区委常委,援疆归来,他已担任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
1. 走近江北非遗丨这个技艺不简单,葫芦上的“另类”作画2. 即将交付!江北这个33万㎡安置房最新进展来了3. 曾任浦口区委常委,援疆归来,他已担任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