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品味春节里的“文化中国” |文明时评

2018-02-06 文明重庆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参加人数最多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祭灶、除尘、守岁、放鞭炮、贴春联等一系列习俗无不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气魄,无不承载着中华儿女对美好与幸福的期盼。

一、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这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将民间过春节的习俗描写的淋漓尽致。按古俗,春节自腊月二十三起,至正月十五止,每每这时,随处可见街头缤纷的灯饰、乡间诱人的腊味儿、集市上漫天的中国红。腊八过后,家家户户要杀猪宰羊、蒸花馍做年糕、做豆腐备年货,进入小年要贴春联写福字、除尘祭灶吃麻糖,除夕要守岁接神、吃饺子煮汤圆、垒旺火放爆竹。到了大年初一要穿新衣戴新帽、发红包拜大年,正月里还要攘瘟唱戏、舞龙灯等,这些共同绽放着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中华年文化。

二、向上向善的和合文化。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尽管不同的民族、地域有不同的年俗风情,但却共同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幸福美好、吉祥如意、和美团圆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比如:春节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年糕,从材料上来看,二者都是用白(黄)糯米为原料,馅儿大体都用糖饴、红豆等,从形状看都呈圆形,不仅象征着团团圆圆、节节攀登,而且象征甜蜜幸福。再比如春联灯笼上的中国红、年画剪纸里年年有余(鱼)、四(柿)季平安、诸(猪)事(柿)如意、花开富贵等,从吃穿用度到起居装饰再到背上行囊踏上春运的列车回家团圆等种种意象与行动无不体现着民众对新年的美好向往与追求。

三、崇文尚德的孝善文化。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化时代,在科技生产力水平极为有限的农耕时代,特别是受“万物有灵说”等哲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更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的等民间信仰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按民间习俗,腊月二十三要送灶王爷上天,除夕要上坟扫墓为祖先送吃送穿,大年初一早上接财神、进祠堂祭祖、大年初五要送穷神。不光民间百姓,古代皇帝在年末岁尾、辞旧迎新之重要节俗均要举办各类大型祭天、祭地、祭神活动,为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崇文尚德的传统孝善美德。

(作者:阎亮珍)


(来源:重庆文明网)

官方网站重庆文明网

官方微博:重庆文明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