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观 · 草木志 | 山川草木盛,各有其意蕴

龙观 遇见龙观 2019-05-06

 


六月食郁及薁,

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

 

——《国风 · 豳风 · 七月》



《诗经》可以说是一副自然与时间的画卷,描绘了何为“美人如诗,草木如织”。古人讲究“意境”,将各种颜色都冠以了诗意的名字。走进龙观,可将画卷里装点的颜色一一对应开来……



转眼,时令已经是一年之末。12月的光景,万物还未尽显萧瑟姿态,尤其是四明山上的泱泱竹林,晃眼的绿色让人分不清身处的季节。



今年55岁的翁师傅,是老磻溪人,如今因为新村建设已经搬到山下居住,但只要有空,他还是习惯背上竹篓,带上锄头,来山里转转。这既是一场登山之旅,也是一场寻宝之旅。



你一定想不到,寒冬未至,冬笋已临,但要想挖到这个季节的冬笋,十分考验眼力。山里人与山为伴,识得“山性”,所以往往一眼就能看出土地下是否藏着令人雀跃的惊喜。 



顾不上刚挖到笋的欣喜,翁师傅匆匆又往山的更深处走去。他知道,每年到了十月下旬的时候,前方的某处山林里,有几棵特别的果树。为此,他还临时特制了采果的工具。



古人将“白色”又称为秋色,将檀香和沉香的颜色称为“香色”。秋色加香色,便成了秋香色。秋香色接近浅橄榄色,带着一点绿,透着一点香,说的不正是翁师傅想要采摘的野生猕猴桃吗?



野生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喜欢长在大山深处,自在地呼吸着。站在猕猴桃树下,阳光透过树干打在身上,暖暖的,再望着手里的小小果实,虽未入口,已经体会到果实的甜蜜。



翁师傅依稀记得,自己发现这棵猕猴桃树已有至少五年的时间。这之后每年的采摘,便成了他与果树之间的约定。每次来,翁师傅也不采多,采够家人品品的量就回。



相较于野生猕猴桃,对很多说人来说,另一种呈现姜黄色的根状物要陌生许多。它的学名叫做黄精,民间称其为“长命百岁草”。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记载:“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



黄精是一味经典中药,味甘、性平,具有润肺滋阴,补脾益气之功效。杜甫有诗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客。翁师傅说这味藏于大山中的药材,曾给龙观人带来一比小收入。



从采集到晾晒、售卖,成品要经历好几道工序。山里人朴实,依照古法,每一步都用心对待。其中,光“蒸”这一步,用土灶来回就要蒸上七八回。



黄精长在地下,地面上的植株呈细条长条状,掩于竹林间,需要细心搜寻。翁师傅用“可遇不可求”来形容黄精的难得。所以说,野生黄精,是大山的馈赠,也是山里人用手捧出的珍贵。


/ 龚国荣 摄 /


今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植物专家林海伦老师带着一行人来到龙观,给大家上了“识草木”的生动一课。在行走之际,大家偶然发现了一颗“巨型蘑菇”。


/ 龚国荣 摄 /


只见这棵“巨型蘑菇”主体呈白色,高约20厘米,蘑菇圆盘直径约15厘米,菇面可以撑住一部手机,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奇妙。



余秋雨说:真正的财富、真正的悠闲、真正的风景,都只在人的内心。我们需要慢下来,让原本慌乱、浮躁的生活多一些回味的时间,凝神静观这自然中细微的草木,感悟最初的美好,找到我们本初的赤子之心。



当然,属于龙观的草木志远远不只此,还有很多美好的相遇在静待有缘人来开启。路迢迢,水漫漫,风景赏不完,若秀美龙观能留住你的目光,片刻也许就能点染出一番慢生活的心境。 


编辑 | 遇见龙观

摄影、设计 | 图璟、锐蜂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