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管院40年探索:用“顶天立地”研究驱动创新发展

文一君 2024-04-1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出   品 |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创新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在扎根中国创新实践40年的学者们看来,这正是对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的必然回应。


20世纪80年代后期,彼时的中国在科技管理方面尚是一片空白。自美留学回来的许庆瑞被委以重任,在浙江大学建立中国首个科技管理系。这便是如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前身。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奠基人许庆瑞

浙大管院供图


作为中国最早开展技术创新研究的学院,创新“基因”在“浙”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从技术创新开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下称“浙大管院”)的学者们开启并引领了此后长达三十多年的创新领域研究,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体系。


1

扎根中国大地的

理论创新


在40年发展历程中,浙大管院的学者们不断在现实中寻找突破口,致力于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凝练出一套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即管理学“浙大学派”。


管理学“浙大学派”部分著作。浙大管院供图


众所周知,技术创新的理论储备源自西方。然而,浙大管院的学者们更为关注中国的技术创新现实。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对创新尚不知为何物,他们便将关注点放在了国家正在进行的技术引进上。


1986年,许庆瑞和他的研究生们对位于沪、杭、甬地区及厦门的31个工厂走访调研,了解和分析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状况。基于对大量一手资料和数据的研究,许庆瑞提出“引进技术国产化、阻挡进口技术与积极出口并举”的政策建议并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所接纳。


许庆瑞(左2)在企业调研。浙大管院供图


此后,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长期调研,许庆瑞团队又提出“二次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理论,总结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这似乎揭示了管理学中国学派与企业实践的渊源:与企业共成长的学者,在总结提炼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自下而上“长”出更符合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而这样的理论也在影响中国企业的成长。


2002年,在常驻海尔内部调研10年之后,许庆瑞和他的团队帮助企业建立了全面创新管理体系,搭建了技术创新平台,使得海尔有了一年1000多项的技术创新成果。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这样肯定:“海尔未来发展的资本就是全方位创新体系。”


从实践中“长”出的理论又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理念和做法一直在浙大管院的学者中传承并发扬光大。


吴晓波是许庆瑞的弟子,在许的理论基础上,他提出了“二次创新”概念并进一步构建“二次创新动态过程模型”。该模型指出有效把握“机会窗口”对于后发企业发挥“优势”实现追赶的重要意义。


吴晓波(右)在企业调研。浙大管院供图


海康威视便是抓住“机会窗口”实现后来居上的典型案例。在某次浙大的活动上,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颇有感慨,创业时他尚在浙大管院攻读博士,从创业前9个月开始,导师吴晓波就开始指导企业的发展。此后,每逢海康威视关键时刻,陈宗年都会与导师商量。


作为许庆瑞的另一个弟子,魏江基于中国企业创新全球化提出的“非对称创新战略”,同样影响着中国企业的现在和未来。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沃尔沃的全资收购。在最初几乎没人看好这桩“蛇吞象”的生意时,李书福在“非对称创新战略”中找到了自己的理论依据。从中获益的还有万向集团。近年来,万向集团运用“非对称创新战略”,先后并购舍勒、AI等30多家美国公司,并初步形成全球资源整合创新、产业链互动创新、企业全面协同创新“三位一体”创新体系。


2018年魏江(左)赴万向集团调研并与鲁伟鼎(右)合影

浙大管院供图


扎根中国大地,自下而上“长”出符合中国情景的管理理论;与企业共成长,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现实难题。这是管理学“浙大学派”的特点,也是浙大管院始终坚持的事。


40年间,这支创新研究团队经历了中国自主创新道路的从无到有、再到独一无二,用扎实严谨的研究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创新管理理论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新道路。


2

把论文写在

祖国大地上


在浙大管院的使命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人类贡献管理思想与智慧。这无意中指明了管理学浙大学派的研究方向和现实作用:为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支撑。


早在20世纪80年代,浙大管院的学者就准确地察觉到中国科技发展道路的方向问题。是引进为主还是自主开发为主?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摆脱技术引进过多的困境?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前沿且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20世纪90年代初,许庆瑞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设立和启动做了许多前期研究、咨询和建议工作,特别是他和团队提出的“二次创新”理论对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框架和举措的制定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40年来,从服务国家战略到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再到帮助企业建立创新体系,浙大管院以“顶天立地”的实践,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展贡献力量。


2013年,魏江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专家组成员,参与并完成了《“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部署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它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方向做出总体部署。


此后,魏江又主持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十四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并牵头提出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任务。


民营企业和创业公司云集的浙江,为创新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海康、吉利、华为、万向、诺贝尔(瓷砖)、浙江医药、杭州起重机股份公司……多年来,浙大管院创新研究团队用基于企业实践发展出来的理论来指导企业实践,帮助浙江省内100多家企业搭建技术中心或创新平台。近几年,团队又与华为展开合作。纵观企业发展,从模拟到数字,从2G到5G,不难发现“二次创新”“全面创新”的理论体系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追溯历史,从许庆瑞起,创新“基因”便融入了浙大管院的“血脉”中。从建成中国首个科技管理领域的学系,到发展成由院士领衔、汇聚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的梯形化研究团队;从最早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到提出中国原创性创新管理理论体系;从编写并出版中国首部领域内著作《技术创新管理》,到形成管理学“浙大学派”并出版相关著作70余部;从20世纪80年代招收第一个本科生,到培养人才遍及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创新研究团队;浙大管院以“顶天立地”实践书写的40年,正映射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当年播下的种子正在开枝散叶,根植于中国情景的创新实践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与认可。


2018年10月30日上午8点,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RobertBurgelman在其课堂上引导MBA学生对中国手机制造商小米的案例进行讨论,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分享和热议。该案例由浙大管院郑刚教授团队开发,描述了小米从崛起到开拓国际市场,再到成为“创新领跑者”的过程。


由郑刚等开发的小米案例登上斯坦福商学院MBA讲堂

浙大管院供图


与此同时,基于理论总结,浙大管院的创新研究团队又编写了首部融入中国本土创新管理实践的《管理学》教材。第一版获得了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版被列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成为中国管理学方面的高级教材。


3

独创案例研究

方法论


浙大管院的创新研究成果,离不开特有的“案例研究”方法论。


为了总结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这支创新研究团队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了长期扎实的调研。他们与企业人员深度交流,受访者从高层领导到各职能部门经理,从关键技术人员到普通工人。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深入企业实际,广泛收集意见,只为全面客观地总结出中国企业的成功经验。除了访谈,他们还进行调查问卷,搜集大量的二手资料。


这套“到企业蹲点,从实地调查出发”的方法是许庆瑞在进行研究时的特色和风格。为了更好地促进“从实践中产出真知,将真知上升为理论”的良性循环,他常常指导学生不带“框框”到企业调研,产出对研究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与此同时学习相关理论并思考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这在以建模为时髦的20世纪90年代实属少见。然而,结合实际进行理论研究,不仅让学术成果有了真实数据做支撑,也对调研企业本身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些做法被传承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与一流企业同行”的良好研究传统。


“我们企业研究为什么做得好,就是翻企业档案翻出来的。”在吴晓波看来,这样做研究很扎实,保留调研企业的原始笔记和资料,也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数十年坚持不懈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练就了学生们对中国问题的洞察力。“这种行动思维太重要了,所以你才可以到企业里面发现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你才可以做出这样的规划,对国家提出政策建议。”魏江认为,正是这种长期扎根实践的积淀,让他了解创新、懂得创新,从而自然地厚积薄发。


这些都不约而同地阐明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只有先“立地”,才会真“顶天”。


从了解中国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浙大管院的学者在中国情境下思考西方的理论和观点,发现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研究议题,凝练出原创的理论和思想,探索出中国模式。正是这种根植于中国实践的深厚“功底”让管理学浙大学派拥有“与企业对话”的底气,在得到越来越多国际认可的同时,指导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向上发展。


不创新,毋宁死。浙大管院用“顶天立地”和“实事求是”诠释着创新的意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创新研究者和实践者,引领着中国发展的“创新浪潮”。



—END—


往期回顾:

他的遗言,为什么刻在纪念馆大门口

金牛聚福!2021年杭州灵隐寺祈福年历免费领取!

杨建武:打造湖州莫干山成为中国旅游的“常青树”

如果素媛案罪犯在中国,会怎么判?

全西湖寻找普通秋沙鸭 赢新年礼物~


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