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旅行伴你与莫扎特隔时空相望
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分布在多瑙河支流萨尔察赫河两岸,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城市被苍郁的陡山围绕,充满魅力。河右岸南山坡的霍尔亨萨尔茨堡历经900年风雨,巍峨挺立,是中欧地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中世纪城堡。本尼狄克隐修道院建于7世纪末,长期以来是当地布道活动的中心。
圣方济会教堂建于1223年。模仿罗马圣彼得教堂的大教堂建于17世纪初,是奥地利第一座意大利式的建筑。大主教宅邸是16—18世纪的一座文艺复兴式宫殿。米拉贝尔宫原是17世纪为萨尔茨堡大主教建造的皇宫,18世纪又经扩建,现在是包括宫殿、教堂、花园、博物馆在内的游览中心。城市南部是17世纪建造的皇家花园,以“水的游戏”著称。花园内建筑物的门旁檐下,道路两旁都有暗道水管不时喷射,水花飞溅,雨帘雾障。
走进萨尔茨堡,无处不见音乐天才莫扎特的踪迹。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在城中粮食街9号。莫扎特的父亲雷欧波得·莫扎特是一位宫廷乐师,母亲也特别喜欢音乐。他们有七个子女,莫扎特最小。1747年租下了这栋楼的第4层,莫扎特一家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773年离开萨尔茨堡去了维也纳。现在莫扎特出生的楼房是莫扎特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这条街是萨尔茨堡老城最著名的步行街。莫扎特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就能谱曲,而且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音音名,甚至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如此过硬的绝对音准观念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辈子都达不到的。1772年,16岁的莫扎特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却受到主教的种种奴役,生活得很不愉快。
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也离不开刻苦与勤奋。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在莫扎特身上,处处都体现出典型的艺术家天性。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意、富于感情的人。他认为穷人最讲信义,“世界上只有穷人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朋友,有钱人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友谊”。他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他易受感动,爱掉眼泪,具有女性般的柔情。他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似乎永远长不大。
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由于他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因而使乐曲的最复杂的创作也看不出斧凿的痕迹。这种容易使人误解的简朴是真正隐藏了艺术的艺术”。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说得好:“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莫扎特挚爱自己的亲人,每当他谈起父母、妻子时,脸上都不由闪现出幸福的光彩,语调也格外甜美。在神圣的婚礼仪式上,他和妻子双双落下激动的热泪。大家深受感染,都跟着一起哭了。
1789年4月,莫扎特贫困交加,由他的学生卡尔·利希诺夫斯基公爵带领,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虽然轰动一时,却未能解脱他的经济困境。有一天,一位神情冰冷、身着黑衣的陌生人前来拜见,请大师为他写一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后,身心交瘁的莫扎特含着眼泪对妻子说,这部作品将为他自己而写。“他带着一种狂热的拼死劲儿开始写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
莫扎特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中,他摆脱不了这部为死亡而作的弥撒曲是为他自己而作的这样一种念头,他认为自己不能活着完成它了,他鞭策自己来写这部充满死亡景象的杰作,开始了与时间进行的悲剧性竞赛。一个永远的遗憾是,这场竞赛的胜利者是死神,《安魂曲》写到一半时,莫扎特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笔……,这部传世之作的最终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门生修斯梅尔。
《魔笛》上演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濒临崩溃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维也纳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语地想象着《魔笛》的演出:第一幕现在结束了…….现在开始夜后的咏叹调……凌晨1点,他悄悄地阖上了双目。此时,豪华的威登歌剧院灯火辉煌,舒适的包厢座无虚席,维也纳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
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个掘墓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这是一个埋葬罪犯、流浪汉与贫民的坟场,下葬的墓穴里已有两口他人的棺材。妻子康斯坦采当时重病卧床,没能到场。当她数日后前往坟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身后留下尚未还清的1682弗罗林的债务。一百年后,他的墓碑於1891年从圣马克斯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55号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纪念像创作于一八九六年,如今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园,是游客们观光的地方。
莫扎特毕生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他的羽管键琴演奏、视奏能力及运用各种乐器的即兴表演和作曲,都使人叹为观止。1917年莫扎特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每年1月27日左右的一周是萨尔茨堡的莫扎特周,纪念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萨尔茨堡的伟大音乐家莫扎特。
萨尔茨堡也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1965年,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在萨尔茨堡与其附近的山区拍摄,故事是根据一个萨尔茨堡修女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她被派到一个奥地利家庭照料7个失去母亲的孩子,玛丽亚和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家庭合唱团在奥地利巡回演出,她与特拉普男爵相爱并结婚,二战爆发后她们一家经历千辛万苦,凭借着唱歌,逃离了德国纳粹占领下的奥地利。影片获得了同年10项奥斯卡提名,最后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内的5项奖项,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一个人影响了一方水土,一座城市因一个人而扬名天下。莫扎特生前没有享受到的荣誉和富有生后得到了补偿。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如同莫扎特一样,生前用生命谱写人生,贡献卓著却贫困潦倒,甚至困厄而死,如耶稣,梵高,贝多芬,布鲁诺,曹雪芹等。然而,历史定有公论,为人类做出业绩的人终究会被人类所纪念,他们的生命跨越时空,成为永久。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就是一个例证。
想去萨尔茨堡旅行?想与莫扎特隔时空相望?来参加多彩旅行萨尔茨堡线路吧!戳这里多彩线路|充满魅力的莫扎特故乡——萨尔茨堡了解更多。等着和你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