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中国,有两亿人在朋友圈假装学习

2017-07-27 LinkedIn 金融八卦女频道


“x天/x小时 学会xxx”的技能速成文章之所以在今天特别受欢迎,就是因为我们面临着极大的学习焦虑。那么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这种焦虑呢?


本文2608个字,大概4分钟读完。


我是八妹有话说:

感激各位朋友这么多年对八妹的不离不弃,以后本公众号“金融八卦女频道”就是金融八卦女的另一个阵地了,将每日为你送上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彩内容以及新惊喜哦,欢迎置顶关注“金融八卦女频道”,比心~



作者:朱聿欣

来源:“LinkedIn”(ID:LinkedIn-China)


你是不是也这样:看朋友圈里被疯转的文章、围观炒得火热的社会新闻、关注最吸睛的院线电影,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喜欢,而是因为害怕落伍。


我们跨越了生存焦虑,不再操心严寒、疾病、吃穿,却又开始了知识焦虑。


罗振宇说:


我们这一代人,面临一个与过往完全不同的生存环境,时间碎片化、信息大爆炸、知识跨界融通、阶层正在固化,知识焦虑已经不仅仅是‘谋生’问题,而是一个‘求存’问题了。

作为一个有知识焦虑的细节控,本文作者的知识焦虑就已经深入骨髓:


就算是看小说,类似主人公爱把钥匙藏在阳台的第几个花盆下、作者的小传这些细枝末节,我都要强迫自己记下,生怕漏掉什么。


通过梳理背后的原因,她找出了4个摆脱知识焦虑的方法。


知识焦虑,是一种时代病

 

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看书学习,只是每天像完成任务一样用青涩的嗓音高声朗诵古文默写。


以前我常常在课桌肚里悄悄打开王小波文集,在同学们《阿房宫赋》的背诵声中,高举白话文的大旗。那时觉得一切课外书都是好看的。

 

现在长大了,却总是带有目的去看书,失去了那种“纯粹的快乐”。总想要借书填补无聊的间隙,想要借书抵抗焦虑的情绪,所以拿起书本就觉得沉重。


在每个人都忙着当终身学习者,试图用一个Master或PHD头衔提升自己格调的时代,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只是知识经济浪潮裹挟下拼命向前跑的缩影。


知识碎片化,现代人将面临最严重的知识焦虑

 

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一秒都会产生无数新知识。并且各类社会协作关系极其复杂,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各类社交平台的涌现更是让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在急剧碎片化。


但是,在传统观点里,学习新知识,需要一整块时间。


在新知识有如海浪般袭来的时代,现代人很难甚至无法整合出一大块专门用于学习的时间,这导致了他们面临着极大的学习焦虑。


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一些类似于“3天教你学会编程”、“1个小时教会你写作”、“5天快速瘦腿”的技能速成文章特别受欢迎。


体验消费的年代,知识为王


体验消费的盛行,更是加剧了现代人的知识焦虑。

 

我在澳洲读本科时,当地旅游商们就很会营销这类体验消费了,经常打出一些标语:


“火车上的perth,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

“塔斯马尼亚学浮潜,感受那一片蔚蓝的海”;

“昆士兰,黄金海岸上的明珠”......


然后一大群中国游客被忽悠来到澳洲,穿了大拖鞋去个海滩,在景点前留个影,跟去一趟三亚没什么两样。

 

真正会玩的人,去了一趟澳洲,会知道悉尼歌剧院顶部的屋顶不是贝壳也不是风帆,而是掰开的橘子瓣;


袋鼠是一种只能朝前移动的生物,而澳洲国徽上的袋鼠,则象征了澳洲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因为勇往直前之前不怕死的精神,袋鼠也是当地人民爱吃的盘中餐;


处于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底层的Wi-Fi,也是大土澳发明的。

 

花一样的钱,别人去旅游,得到是对当地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的全方位了解,而你只能朋友圈“晒讲究”。

 

如何应对知识焦虑?用好2/8原则

 

2/8原则就是,用20%的时间,去学习某个领域80%的知识。


这么做的原因是:


该领域余下百分之二十的内容,其精深程度,就好比金字塔的顶端,就算倾注一生也难以参透;


这样高效的学习模式做有助于实现跨界学习,而下一个科技和商业热点异军突起的地方,恰恰是各大金字塔边缘的跨界领域。


那么在这个知识急剧碎片化的年代该如何学习呢,我主要分享四点:

 

1. 跟有口碑的牛人学习


这点我们在学生时代就深有体会,看一整页《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习题讲解,也不如问你隔壁那个常考高分的同学,对方三言两语,就能让你豁然开朗,所谓跟牛人学习也是这么回事。

 

我在本科第三年的寒假曾经回国去北京学GRE,当时我的老师是《就要你命3000》的那本GRE词汇书的作者。


后来考高分,并不是因为我词汇量多么大,也不是因为我多刻苦,仅仅是因为这个老师给我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应对此类考试的方法论,让我在入门后的学习能事半功倍。

 

传授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交互网络,而知识存在的真正场景是在牛人的大脑中。

 

此外,还有一些老道理是颠扑不破的,比如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是综合交互式(听别人讲)与非交互式(自己阅读学习)的。学生时代,好学生上台介绍学习经验时,都会说这么一句话:

 

先自己通过书本预习一遍,再听老师在课上讲一遍,这样所学的知识就能记得比较牢固。

 

2 . 采用纲举目张式的学习方法记住知识点


各类知识繁复多样,你需要在脑海中自己编织概念的篮子,把不同的知识放到不同的篮子里,这就是所谓的“纲举目张”。


一件东西之所以显得脏而无用,只是因为它放错了地方,比如把饭放在地上那就是“残羹冷炙”,放到碗里就是“美味佳肴”。

 

碎片化知识的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在于要将碎片分门别类,让它碎而不乱。


所以我们在浏览网页时要善于建立各类书签,还要在旁边加一句概念化的备注,这样你当你把书签里的内容再次提取出来时,记忆能够迅速回温。

 

3.  把所学的新知识缝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

 

新知识最先进入你大脑的时候,往往是以一种蛋黄散开的方式,混沌不清。而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你学到的那些新知识缝合到你的思维树上。


锻炼缝合能力的方法中,最有用的一种是,在学习新知识后,用自己的方法跟别人讲一遍。


举个例子,比如我中学学物理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个哲学迷,他那一天学完“重力势能”这个概念后,对我说过一番话:


重力势能只取决于你初始的高度和最后的高度,至于你走过了怎样的路径,并不重要,人生也是这样。


这句富有哲思的话我当时听得心中一震,记到了今天。


当初学习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时候,有一个爱跳舞的女生说:


协方差就是两人跳舞舞步的协同程度,如果一起朝前或者朝后,协方差就是正数;如果一个朝后一个相反,协方差就是负的。如果各自不动,协方差为0。


相关系数就是标准化的协方差,剔除了两人跳舞时舞步尺寸大小不一致的影响。

 

结合你自己的经历和爱好,把学习的新知识,用你自己的内行话,跟别人讲一遍。

 

4. 设立目标

 

这个算是老生常谈了。但实际上很少人能够很精准地设立自己的目标,很多人往往是立场、感受、意见装一脑子。比如:


我要成为更好的人,最近很多人都在学大数据学编程,我也得去学;

健身练马甲线好酷啊,不行,我也不能落后;

......

 

而真正把事情做成的,往往是把目标、方法、行动装在脑子里的人。


四个字,就是少想多做。


按照行动的方式去思考,在初步行动的结果中获得反馈,并且由此调整自己的后续行动。


知识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存活,它不是你空想时聊以自慰的空中楼阁,它是在你决定行动时向目标物扣动的那一指板机。

 

碎片化的学习趋势在所难免,当知识经济的潮水退去之后,希望你并没有在裸泳,而是早已建好了远航的思想之舟。



------我是八妹有话说的分割线------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越来越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这个时代,唯一限制我们的是认知。认知差距的本质就是我们能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完成思维方式的切换。这个时代已经快到不允许我们有任何思维定式,就是没有定式。 


我们需要关注事实,升级认知。在思考中行动起来,一起去解决学习焦虑。



— THE  END —

作者【朱聿欣】:哥伦比亚大学在读,知乎热门答主。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领英是全球知名的职业社交网站,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金融八卦女APP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500万人的选择。点击阅读原文,这里有更大的视界,金融八卦女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