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卫工夫妇月入六千送女儿澳洲留学,就怕你自己早早放弃人生,还嘲笑别人挣扎

2017-10-15 伊冯 金融八卦女频道


“环卫工人夫妇为送女儿出国留学,十多年节衣缩食。”当你看到这样的新闻,是会敬佩底层奋力挣扎的勇气,还是嘲笑他们的不自量力?


本文2452个字,大概5分钟读完。 分钟读完。


金融八卦女频道每日为你送上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彩内容,欢迎置顶关注,八妹等你



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 伊冯


近日,南方都市报“凡人梦想家”栏目刊出一则引发社会热议的故事:


47岁的环卫工人资阿姨和丈夫2000年到广州,从事环卫工作至今。夫妻俩月薪加起来一共6000元,为了支持女儿留学,两人节衣缩食,已经十多年没有买衣服,每月剩下三分之二的收入在年底汇给女儿,在澳洲留学的女儿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虽然资阿姨的女儿小莉目前已在澳洲留学3年,但相当多的网友对她的行为表示谴责:


光雅思语言考试,小莉就参加了7次。


小莉还参加了补习培训班,其中最贵的,一个小时便要价200元。


在知乎,点赞最多的几个观点大致是以下画风:


观点A:改变出路自然是读书,但是考7次雅思6.5,还是个很一般的本科,还来澳洲读英语,我说句不好听的,这不叫读书,这叫败家!


观点B:平心而论,我没觉得这个女孩子励志,我只看到了盲目、自私,以及对于语言的没有天赋,也可以说是,没有正确而有效的努力。


观点C:一个人手上明明只有一点赌注,还喜欢盲目all in,德州扑克遇到这样的对手一般我很喜欢,因为就是给大家喝汤的鱼。


观点D:去澳洲钓金龟婿,是不是把富二代和富二代爸妈都当成智障了?


几乎超过大半的回答都在声讨这位姑娘,从自私、盲目,更有不少中产家庭出身的海龟站出来从投入产出比去分析澳洲留学的含金量、前景、钱景,甚至揣测姑娘的留学意图。


大多数人选择性忽略了:


小莉最终拿到了6.5分的雅思成绩,并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顺利出国;

 

已留学3年的她,也将成为家族里,拥有最高教育程度的人;


懂事的小莉自己也在勤工俭学。


姑娘前脚刚迈出整个家族走得最远的一步,身后就跑来一堆把她骂惨了的人。这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奋力挣扎,还是精英社会眼中的不自量力?


1


都说电影源于生活。星爷在《长江七号》中曾扮演过一位民工父亲,为了让儿子过上好生活,他到建筑工地打工,还省吃俭用供儿子上贵族学校,因此还遭到了包工头的嘲笑:



从包工头的话来看,民工星爷不配过好日子、一辈子没有出息、他儿子也不该不自量力去读贵族学校,好好地做他们底层人们该做的事就得了,安分守己,不要异想天开。


这也正符合大众的视觉偏好:别瞎折腾了。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自己多少斤两还不知道吗?


心理学上有个叫“定势效应”的现象。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然而民工星爷却突破了“定势效应”:



相信民工星爷的儿子,最坏的结局也不会是走他的老路。


他的儿子最后能走多远,我们不得而知,但起码他玩命似地想推下一代往上走上一个社会阶层,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已经超越了不少生活在社会底层、不思突破、甚至劝说子女认命的父母。


后来,他儿子考了100分,这引起了包工头的嫉妒:他穷困潦倒让儿子读贵族学校,他儿子成绩还真不错呢!



当一个从来都生活在你的阶层之下,在你眼中应该安分守己,不管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的人,突然有一天做出了一些让你感到就算是你自己本人也无法做到的成就时,通常会换来两种结局:赞美和诋毁。


有人说,对这种吸血似的索求和玩命似的付出进行赞美,是一种残忍。然而,阶级的突破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牺牲,是必须面对的,它终究给阶级提升带来了希望。


2


不管是看不惯穷人的努力,还是声讨穷人逆袭的方法不对,在平衡的世界里,总有人拿着一手好牌做着看似“不可思议”的事


一位目前在美国常青藤八大名校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博士后学位的朋友,常常向我吐槽在美国生活的“孤独与寂寞”。


在美国,他拒绝融入白人的生活圈,每天的社交活动就是和几位华裔踢踢足球,偶尔聚餐下厨,在他看来,日子已经百般无聊,如果不能吃个痛快,那就更痛苦了。于是他的体重顺利从出国前的120斤暴涨到现在的160多斤。减肥太痛苦了,不能吃更痛苦,那就吃吧。


在他看来,赴美留学,远离父母、朋友、忍受孤独,是巨大的牺牲。像他这样家境优渥,无需肩负带领家族翻身、晋升更高社会阶层使命的人,出国只是开开眼界、镀镀金,争取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回国,享受国家的政策红利,力求过得体面、舒适、安逸即可:“我身边的人出来留学,最后大多都回归了平庸。”


即使身处美帝、坐拥最顶级优质教育资源,平日里微信群讨论的都是国内的新闻八卦、身边生活的鸡毛蒜皮小事。那些回国创业小有名气的创业者是他们羡慕的对象。


也许,在他这个社会阶层以下的人们看来,眼里只剩下羡慕的份,毕竟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也没有肩负家族晋升阶级的使命。同时心中不免YY:


  “如果换做是我,这一手好牌在手,我一定会比他更努力更出色!唉,真不懂得珍惜!”


当我们在讨论“寒门再也难出贵子”的时候,有那么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有着惊人的勇气,为了突破自己的局限和阶级,如此奋力一搏,却遭到这么多功利化的揣测和批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挣扎和痛苦,价值观的批判总是容易且不负责任的。


有位朋友曾对诸如《罗辑思维》之类的知识社群嗤之以鼻,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应该手捧书本,从一而终仔细研读,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是,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地付费订阅?


那是因为,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地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知识改变命运,人人皆知。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价值,通过掌握知识,可以提升自己,把握时代机会的时候,这些知识虽然是碎片化的,但能在心理上带给人慰藉,人们可以得到方向的指引,看到自己慢慢地进步。


《罗辑思维》的诞生可谓顺势而为,它们贩卖知识和焦虑感,以一种无害的方式带给人们希望,正如选择澳洲留学的小莉一样,这至少是一条看似光明的、无害的道路。与实际付出行动改变命运的穷人家对比,那些从来没有感同身受的高冷指责又能高明到哪里呢?


小莉的上进心、小莉父母的远见和胸襟已经超越了很多同阶层甚至更高阶层的人们,在这个不断前进、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或许只会剩下两类人: 做的人和看的人。


我不怕你否定我的人生,只怕你自己早早放弃挣扎,还劝说别人放弃挣扎。

 

— THE  END —


关于作者【 伊冯】:  89后,ENTJ型职场女性,创过业,混过大公司,喜欢倾听和分享,是一枚热爱写作的女青年。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金融八卦女频道更多精彩原创文章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