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英国的灵魂在乡村,中国的灵魂在哪里?

2017-02-06 历史大论坛


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近在咫尺的城市,而属于相对远离自己的乡村,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英国的贵族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对整个民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个真正的英国绅士,一定是热爱乡村野趣的。如果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那么,中国的灵魂在哪里呢?

来源:世界华人圈    

文 | 若兰 

中国作家贾平凹说起家乡,总是两眼放光,欲哭无泪。他曾一再呼吁保护古村古镇和乡村的自然风貌,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他多次提案,希望在城镇化进程中兼顾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面对英伦美丽如画的乡村,难道中国准备在城市化进程中埋葬更多乡村美景吗?

英国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认为,“在英国人的脑海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这位作者写过一本书,叫《英国人》,在对自己的国家有过深刻认识之后,他有资格这样说。帕克斯曼说: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近在咫尺的城市,而属于相对远离自己的乡村,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英国的贵族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对整个民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个真正的英国绅士,一定是热爱乡村野趣的。如果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那么,中国的灵魂在哪里呢?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 “日不落”时代,它就是工业化与现代化的代名词。这样的认识定位,显然忽视了英国的一个根本属性,其实它更是一个有着古老农业传统的国家。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也一直说自己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在三十年的经济进步之后,广大的农村地区却迎来了一场城镇化与城市化的改造,这是一种远见,还是一种短视呢?不妨看看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表现吧!

在很多国家,城市往往意味着更高级的文明、更优雅的行为和更舒适的生活,是社会名流和各界精英的聚集地;而在乡村居住的多是生活比较艰苦的农民,他们文化程度比较低下,举止行为比较粗俗。在中国,农村常常与贫穷落后,与愚昧低俗划等号。可是在英国,情况却是相反。城市在英国人心目中仅仅是一个聚会的场所,大部分生活优渥的家庭都只在城里度过忙碌的工作时光,在喧嚣之后,又一如既往地返归乡村生活。

英国人对于乡村生活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英国乡村不但生活舒适,就连天气和教育环境都比城里更好。最让城里人想象不到的,是乡下人的收入都比城里人高。在乡下,他们可以更加自由自在地生活,耕作土地、装饰自家的庄园、庭院,迷人的乡村景色遍布周围。许多的社会的精英从乡村里走出来,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发达之后首先想到要把乡村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为了一张 “城市户口”而背井离乡,从此不归。


徐志摩最著名的诗作《再别康桥》(现通译为剑桥),作于1928年的,如今诗人已逝,而康桥边金柳与桥下的碧波,却一样能激发游客的兴致。每年,都有不少中国游客手捧这首诗游览康桥,面对着一片英国典型的乡村景致,性质勃勃地猜测,那些典雅而富古香的小桥流水,究竟那一块,才是引得徐志摩诗兴大发时所面对的景色。康桥距离伦敦不远,而那里的风景,已与那座英国都市全然不同。能追溯到十五世纪的建筑隐匿于郁郁葱葱的树木中,而这些风景,与八十年前的诗人所见,并无太大不同。

英国的许多大学就建设在乡村,他们没有把乡村土地上的一切先夷为平地,然后用水泥森林代替原先的植物森林。中国各地兴起的大学城,在三十年前,这片土地上也是田原风光,一派自然生态的生活气息,如今已与都市别无二致。英国的大学是镶嵌在乡村里的风光,这里首先是乡村,是森林;其次才是建筑,才是师生,剑桥大学如此,牛津大学也是如此。一所大学,就是一个乡镇,让自然的幽静,化为思想的幽远。

如果在英国的乡间游历,便会发现许多像康桥这样,保持着淳朴乡村景色的小镇,整个英国还保持着一派田园风光,一如百年前众多画家诗人所吟咏描画的模样。作为最先发生工业革命,曾经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的国度,这些乡村风景,在不断扩张膨胀蚕食周边环境的都市冲击下,仍能保存得这样完整,这份功劳,至少大部分可以归于英国的乡村保护协会。中国的乡村保护协会在哪里?

1926年,英国城镇规划委员会主席帕特里克·艾伯克隆比爵士发表了《英国的乡村保护》一书。在这部宣言一样的书中,艾伯克隆比对城市到郊区街道两侧带状发展而出现大量建筑群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城市扩张,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使城镇和乡村之间如同连续的消费品传送带,而没有明显分界线;此外,大量轻工业工厂、郊区住宅、广告牌等也扩张到了乡间,最终,城市的发展将会侵吞整个乡村的自然与传统人文景观。

在这部书中,艾伯克隆比更呼吁成立一个相关的委员会,作为与城市无限制扩张抗争的手段与组织,这一提议受到了当时不少人的支持和肯定。于是在当年10月7日,英国乡村保护协会宣告成立,艾伯克隆比爵士也顺理成章成为这一组织的荣誉秘书长。中国作家贾平凹说起家乡,总是两眼放光,还是眼圈红红欲哭无泪?他曾一再呼吁保护古村古镇和乡村的自然风貌。为此,贾平凹曾经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多次提案,希望在城镇化进程中兼顾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很多地方的历史风貌惨遭破坏,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但大同小异的城镇、村庄风貌,失去了各自独有的地方特色。如今,不仅仅是贾平凹欲哭无泪,有多少中国人永远失去了家乡而欲哭无泪。面对英伦美丽如画的乡村,难道中国准备在城市化进程中埋葬更多吗?

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城市变得拥挤,为此英国建筑师雷蒙德·昂温也提出了他影响广泛的主张:“拥挤的生活一文不值”。也正是在逐渐失去之时,人们开始思考英国乡村的存在意义。当时的首相斯坦利·鲍德温爵士也曾说过:“对我来说,英格兰就是乡村,乡村才是英格兰。”而自行车旅行、乡村漫游、甚至民间文化,更是在广大的中产阶级中前所未有的盛行。建筑师雷蒙德·昂温最受好评的经典花园式建筑代表作,就是隐藏在青翠的花园和树木之间、类似旧式英国农舍的设计。


英国乡村有很多豪华又朴素的府邸。典型的村庄是建在古老的教堂以及舒适的小酒馆周围的,在这里,生活节奏变得缓慢。在舒适的乡间酒馆里边烤火边喝麦芽酒、品尝苹果派,是英国人长期以来的习俗。英国的乡村,有教堂、乡村旅店、还有许多餐厅、茶室和商店,房屋大多数都是石头建筑。如果只是匆匆一览而过,是无法真正欣赏到这里的美丽情调的。

在英国的乡村,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找到挂着“B&B”招牌的小旅舍,尤其是在乡村的路上,这样由当地人自己经营的“农家客栈”随处可见,成为英国的一大特色。B&B,其实是Bed and breakfast的缩写,意思是“提供床铺和早餐的家庭旅社”。这样的家庭旅社很容易找到,尤其是在收获的季节,小屋外面醉人的苹果香和熟透了的苹果落到地上发出的噼啪声就可以带着你找到一个温馨的家庭旅社了。

英式乡村庄园酒店绝对是英国贵族的心头爱。有人说,只有入住一次庄园酒店才是真的体验过英式乡村生活;也只有在乡村,才能更加彻底地体验到庄园酒店的魅力。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月亮如同一笔清淡的水墨挂在庄园教堂尖尖的塔顶,略显清冷;渐渐地,淡淡的太阳光线穿过低低的云层射过来,历经百年的酒店大堂在晨光之中庄严而又古朴,挂着露珠的红色藤蔓爬满了墙壁,编织着庄园悠远的历史;大堂门口的一片空地上,黄白相间的牛儿正悠闲地吃草,突然间,太阳完全升起来了,整个庄园酒店也变得金灿灿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打在房间的四柱床上,一切看起来都是蜜色的。

假日的早晨,田野一片静谧,教堂响起庄严的钟声,优美的小河穿过宅邸前鲜绿的“地毯”,在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下扩展成一片明净的湖水,农夫们装扮一新,面容红润,心怀喜悦,平静地穿过青葱小路拥向教堂,英国乡村的美景不只是单纯的美丽和静宜,历史积淀出乡村之美的淡雅和从容,而时间则将这种美炼就得愈渐醇香,愈渐真实。

位于英国白金汉郡艾尔斯伯里镇东南方的奇尔顿山脚下的契克斯,建成于16世纪,是一幢具有都铎风格的庄园宅第,这里曾经接待过美国总统里根和布什、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一批足以影响世界的大人物。想一想,在中国的乡村,能够找到一处建于16世纪的中式建筑,隆重接待一位远道而来的国家元首吗?中国的灵魂在哪里?


  如果你看不清当下,就读读历史,因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如果你看不懂历史,请看看当下,因为历史正在重演。喜欢读历史的朋友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尽量多关注几个,每个号文章都不一样。感谢您的支持!

 中外历史黑幕
  

简介:在别处绝对看不到的历史黑幕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天朝野史


 简介:鲜为人知的天朝黑历史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FBI黑幕解密
 

 简介:一般人接触不到的黑幕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历史大论坛
 

 简介:专爆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精英读史
  

 简介:力图做中国最好的历史读物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黑幕揭秘
  

简介:古今中外历史黑幕大爆料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茶余饭后读历史      
  

简介:美人英雄、刀光血影、阴谋爱情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天下趣闻

  

 简介:天下奇闻趣事集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夜深人静读历史
  

 简介:适合在被窝里偷偷读的历史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