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脚下是今天,眼里是明天——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预制构件厂人物纪实

2017-08-02 综合办 霍宣如 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预制构件厂员工合影

        今天要说的,是他们的故事。

        他们是谁?

        ——如果说生命是一抹鲜艳的红色,蓬勃的青春是一片耀眼的绿色,那么,他们就是挥洒汗水,用劳动铸就多彩岁月的人。

        ——如果说岗位是一方广阔的舞台,每一个人都是认真的舞者,那么他们就是为了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目标,与大家心手相牵,华美起舞,散发出耀眼光芒的人。

        ——如果说明天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脚下是一条蜿蜒向前的路,那么,他们就是将希望的果实装满行囊,迈过荆棘、坎坷,一路歌唱,走进阳光里的人。

        他们中有意气风发的蓬勃青年,亦有鬓染霜尘的古稀老者,他们这样评价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建筑产业工人,仅仅是这样。

 

        他们说:“岗位本身没有平凡与高尚的区别,不同的是工作在岗位上的人,如果能扎实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播种·有梦不觉天涯远

        2015年6月,中国建筑在西南地区的首个装配式建筑试点推广企业——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6年4月26日,随着机器轰鸣,第一块预制围墙板试生产成功,这标志着公司所属预制构件厂具备批量生产条件。

        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预制构件厂是公司为开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节能与环保、新能源等创新产业的研究和实践而建立,主要功能是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和研发。工厂拥有全国技术领先、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的标准化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厂房,厂房内部包括钢筋线、内墙板线、外墙板线、叠合板线、固定模台等五条生产线,其构件产品覆盖房建工程各类构件和基础设施的道路板、地下综合管廊预制构件、地铁管片预制构件等。

        高品质的工厂与设备,需要高素质的人员队伍与之匹配。在工厂建立伊始,领导层便致力于培养规范、稳定、成熟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一批来自于职业技术学校,具备系统建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年轻人由此进入工厂工作。

        这些“90”后的到来,为工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同时,公司内部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年轻人缺乏经验、耐力不足这样质疑的声音。“证明给大家看”,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们并不争辩,而是用行动向公司全体人员展示出好学、坚韧、悟性、激情、乐群的优秀特质。

工厂青年职工组成的“青年突击队”

        工厂混凝土搅拌站是全厂拥有青年职工最多的工段。该工段不仅设备多,而且操作、维护、保养危险系数高。岗位上8位年轻人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利用班前、班后时间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事故案例等知识,强化安全生产知识储备。同时,他们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结成师徒对子,在传帮带活动中,不断提升安全技能。付出总有收获,8位年轻人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便熟练掌握了皮带运输机、提升机、搅拌主机等设备的操作技能,一举将2016年度中建总公司“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荣誉称号斩获囊中。

        “作为年轻人,必然是心怀梦想的。而我们的梦想,就是能够站在所从事岗位的最前沿,有了这样的梦想,无论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会成为阻挡我们前进的力量”,在收获所有人的认可与称赞时,8位年轻人如是说。

       截至目前,这支年轻的队伍已连续安全生产370天,为公司生产做出积极贡献,用勤奋和执着在钢筋水泥之间弹奏出一首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他说:“我的父辈们为企业奉献了一生的心血,我也扎根在这里,企业就是我的家,为家里做事,当然要全心全意。”——

勤耕·无限风光在险峰

        2017年4月17日,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预制构件厂的30余名管理人员齐聚会议室,对着面前的摄录机大声而整齐地说:“翟书记,生日快乐,我们想您了”……他们用这种方式,向远在北京医院治疗的工厂老书记表达最为真挚的祝福与思念。

翟书记(前排右一)和他的“孩子们”

        员工口中的老书记,名叫翟盛文,今年已67岁,退休前就职于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的东方汽轮机厂,是该厂下属二分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工会主席,在工厂建设、精益制造、员工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2015年6月由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返聘至预制构件厂担任厂务总监,因此前工作职务关系,员工都亲切地称呼他翟书记。

        工厂建成初期,从管理规范、制度建设到人才选聘、员工培养,各项工作都是一片空白。针对这种情况,翟书记向公司提出:“资金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管理可以引进,而具有专业技能、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只能自己培养,才能为我所用”的观点。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公司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工程建筑学校招录了一批经过专业技术学习的年轻人进入工厂工作,与此同时,厂内自有建筑产业工人培养计划予以大力实施。

        在新员工交流座谈会上,翟书记和蔼地问这些十八、九岁年纪,脸上仍有些稚气的年轻人:“孩子们,你们怎么定位自己?”

        “建筑工人”,一位年轻人回答。

        “不完全正确”,翟书记摇摇头,接着说:“你们不是顶着烈日、经受风吹日晒盖房子的普通建筑工人,而应该是富有专业性、技术性、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建筑产业工人,你们现在从事的是生产制造业,产品就是这些流水线上的预制构件,你们需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

        高起点、高定位,与之伴随的是高标准、高要求。翟书记在厂内制定并推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先后提出“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的“四个凡事”工作标准,以及“按图纸、按文件、按工艺”的“三按”生产办法,积极开展员工定岗定编、班组建设,明确员工“责、权、利”,工厂精细化管理及员工岗位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工厂集聚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年轻人,工作之余不免想家。翟书记便组织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毛笔字,并开展了名为“一封家书”的写作活动,让员工在体验到组织温暖的同时,增强企业归属感。

        宽严相济的管理方式,让工厂吹响了奋进的号角。2017年年初,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承接成都市三环路改造预制构件生产任务。2月初,当整座城市还沉浸在春节欢愉的节日气氛之中时,公司预制构件厂已投入紧张繁忙的生产。生产任务重、交件时间紧,承建单位反复询问工厂是否能在约定时间内供货,这让全体员工内心充满巨大压力。就在这时,翟书记特意从德阳老家赶回工厂指挥生产。他掷地有声地告诉全体员工:“工作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领导带头,誓必完工!”

翟书记(左二)与公司领导商议生产方案

        就此,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风雨无阻的坚守在生产现场,一线员工24小时昼夜轮班,从物料使用、机具安排到生产研究、产品记录,一项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初心不改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泰山移。在最短时间内,公司实现了130套模具最大化使用,生产效率由原先的50立方/日大幅提升至300立方/日,成功保证了建设产品有效供应。

        “做到了,我们做到了!”工厂上下欢欣鼓舞,然而,一直在生产中忙里忙外的翟书记却病倒了。这时工厂员工才知道,老书记患有严重腿疾,根本不能长时间站立及行走。老书记就是瞒着大家,拖着患病的双腿,在2月份成都室外湿冷的环境里忙碌了30余天。

翟书记(左二)在成都市三环路改造项目预制构件生产任务中坚守生产现场

        “我一辈子都在企业,无论是过去的东汽,还是现在的工厂,我都把它们当做我的家。现在年纪大了,有些不中用了,但我总感觉我还能为家里人再做点什么”,翟书记这样和前来探望他的人们说。

        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处于砥砺前行创业时期的企业,就是这样一群执着无悔的人们,在恒河沙数的光阴里,开拓着、耕耘着。他们坚定地知道职业生涯意味着什么,那不是平淡琐碎的日子,不是蹉跎而过的岁月,而是勤奋、坚强、自信换来的所有成功。在他们看来,成功需要的是——脚下踩着今天,眼里看到明天,目标伟大,手段扎实,他们,就站在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57 26764 57 15287 0 0 3247 0 0:00:08 0:00:04 0:00:04 324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