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晒,不只是为了白

居然 看世界杂志 2019-04-23




无论多么贵的防晒霜,都无法做到100%阻挡紫外线。涂抹防晒霜的同时,还是需要一顶宽檐的帽子。


如果有人觉得防晒可有可无,那就大错特错了。数据显示,在中国,仅有21.3%的人有使用防晒霜的习惯,主要是女生,而94%的澳洲人出门会涂抹防晒霜。


事实上,70%以上的皮肤老化问题都是由紫外线引起。为了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从1928年世界上第一款防晒霜问世至今,历史已近乎百年。防晒不仅仅是为了美白,更是为了健康。


  紫外线凶手  


要想了解如何防晒,就得先弄明白紫外线是如何对人的皮肤产生伤害的。紫外线指的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400nm辐射的总称,其中,UVC因为波长较短,在大气中就已经被臭氧层给吸收、散射掉了,所以无法到达地面。对人的皮肤具有伤害的,主要是UVB和UVA。



皮肤分两层,表皮和真皮。UVB波段波长275到320nm,又被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它具有中等穿透力,波长较短的部分会被透明玻璃吸收,日光中含有的中波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只有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在夏天和午后会特别强烈。


所以,UVB紫外线能到达肌肤的表皮,对人体具有红斑作用,能促进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但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晒黑,并引起红肿脱皮。



而波长较长的UVA,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其穿透能力更强,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会深入肌肤的深层,伤害肌肤的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弹性纤维组织等皮肤内部的微细结构,产生皱纹和幼纹,令皮肤松弛衰老。


在阳光中紫外线的能量分布中,UVA是UVB的15倍,也是令皮肤晒黑的主要原因。它能使皮肤里结合水的透明质酸含量减少,令皮肤干燥,加速黑色素形成,使肤色变黑,同时也是引起皮肤癌的重要原因。



医学上称之为光致老化。绝大多数皮肤变化如皱纹、黄色皮革样变、皮肤萎缩变薄、色素沉着、色素减退、老年性色素斑、毛细血管扩张及老年性紫瘫等,均与皮肤的外源性衰老有关。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Unilateral Dermatoheliosis》有一张很著名的照片,讲述一位驾驶货车28年的女司机,由于长期左脸靠窗,接受更多日光照射,左右脸颊呈现出巨大的反差,左边脸比右边脸苍老得多。正常衰老的皮肤特点是浅皱纹和皮肤松弛,而光照使得皮肤更粗糙和干燥,皱纹更深。


驾驶货车28年的69岁女司机,由于长期左脸靠窗,接受更多的日光照射,左右脸颊呈现出巨大的反差,左脸比右脸苍老得多。中间图片为女司机原貌,左右二图是通过镜像拼接技术,分别利用女司机左右脸制作的头像


防晒产品能有效抵抗紫外线UVA和UVB对皮肤的损害。在购买防晒霜时,要注意SPF值,它是防止UVB射线的,中文为防晒系数(Sun Protection Factor)。简单说来,它就是皮肤抵挡紫外线的时间倍数。


比如,一个没有任何防晒措施的人如果待在阳光下20分钟后皮肤会变红,当他采用SPF30的防晒品时,表示可延长30倍的时间,也就是在600分钟后皮肤才会被晒红。防晒系数SPF是测量防晒品对阳光中紫外线UVB的防御能力的检测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SPF值不一定越高越好,防晒指数越高,化学防晒剂添加得也就越多,其通透性越差,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分泌与呼吸。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已经建议,将防晒霜的SPF最大值限定在50。因为没有证据证明SPF值超过50的防晒霜能够延长防晒时间,或有更好的防晒效果。


而PA值(ProtectionUVA),是日本对防止UVA的有效程度的分级认定,PA后面加号越多表示防晒效果越好。


  防晒霜里的隐忧  


从成分来看,防晒霜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物理防晒,全称为物理防晒剂,是防晒剂划分的一种类型,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主要是靠反射或散射作用来阻挡掉紫外线,达到防晒的目的。


化学防晒即化学防晒剂,又称紫外线吸收剂,是通过吸收有害的紫外线实现防晒。由于化学防晒剂分子会被皮肤吸收,因此吸收紫外线的过程发生在皮肤内部,并由人体代谢而清除。化学防晒剂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常见的化学防晒成分有二苯酮、水杨酸乙基己酯等。



从成分上看,物理防晒相对于化学防晒更安全。例如,含有二苯酮-3的这种防晒剂可以被皮肤吸收,在使用时可能造成接触过敏或者诱发光过敏。另外,这种防晒剂有干扰内分泌的可能,安全性存在争议,敏感人群、孕妇都需慎用。


成分的特殊性,使得国家将防晒的化妆品列入特殊用途化妆品。这类化妆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部门批准,取得批准文号后才可以生产上市,其介于化妆品与药品之间,是含有药效成分的化妆品。


据了解,防晒产品的配方除了核心的防晒剂(UV Filter)和成膜剂(Film Former,防水抗汗)之外,还有防腐剂、润滑剂、稳定剂、乳化剂、保湿剂等复杂成分,这些成分对皮肤的作用一直是学界以及业界关注的热点。



例如防晒剂可以改善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这是好处,但是也可能堵塞毛孔或者刺激皮肤,这是坏处。成膜剂可以让防晒霜防水抗汗,但也可能影响皮肤的代谢。


所以,中山大学化学博士、基础医学院教师叶剑清称,“防晒不等于一定要搽防晒霜”。他有一个防晒的ABC三原则,即Avoid,避开阳光;Block,阻挡阳光;Cover,搽防晒霜。在他看来,做好了A和B,搽防晒霜就是锦上添花之举。只有在A和B不适用的特殊场合,例如军训、游泳,才依靠防晒霜来唱主角。简单来说就是,能选择“硬”防晒,即能采用打伞或戴帽子、口罩、围巾等方式,还是尽量不要搽防晒霜。


  防晒的正确姿势  


在必须使用防晒霜的情况下,使用必须足量,才能真正阻止长短波紫外线的辐射。大致来说,欧美的产品用量要达到1枚1元硬币大小,日系有钢珠的“涂改液”式防晒霜要2枚硬币大小。



叶剑清有一个算法:“中国人正常的面部面积按450cm2计算,每次防晒霜的用量接近0.9g。即使不用在脖子和身体,也不补搽,一瓶30g的防晒霜大概也只能用一个月。反过来说,如果一瓶30g的防晒霜一个月还没有用完,那就说明你的用量没有达到要求。”


此外,应该在出门前15分钟涂上防晒霜,因为隔离成分必须渗透至角质表层后,才能发挥长时间的吸收隔离效果。在阳光下暴露两小时,就要重新涂抹一次防晒霜。



将防晒霜涂在手背上,洒上水后,是能形成水珠的。判断防晒霜是否卸干净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化学防晒剂大多都有一定致敏、致粉刺性,而物理防晒剂不做好清洁也极容易堵塞毛孔。


这两年非常流行喷雾质地的防晒产品,它比防晒霜稀薄的同时,有效含量更少,可以直接往身体喷,但直接喷于面部的方式是错误的。如果要在面部使用,最好先喷在手心,再往脸部搽。同时,使用环境应当通风,避免吸入的风险。



当然,无论多么贵的防晒霜,都无法做到100%阻挡紫外线。涂抹防晒霜的同时,还是需要一顶宽檐的帽子。



作者 | 居然

编辑 | 荣智慧 rzh@nfcmag.com

排版 | 王仲,Keith



点击发现更多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