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大名著里的“冰雪”故事

荣智慧 看世界杂志 2019-07-30



明清小说里的“雪”十分常见,作者往往以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风雪交加的时刻,总令人心怀怅惘,百转愁肠。


集大成的“四大名著”,著名情节和雪有关的不少。这些或紧张、或谐谑、或激烈、或浪漫的桥段,让人回味无穷。当又见雪花飘过,这些故事里的风雪也将伴随人们,一起体会曾经的人生际遇、命运转折。


01

风雪山神庙


《水浒传》的 “风雪山神庙”这一节,是入选了中学课本的,可见其经典。

水浒整个故事,突出的概念是“逼上梁山”。林冲的“被逼无奈”极其典型:林冲本来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庭美满,体制内工作,算得上宋朝的中产了,结果不得不投奔梁山。他在山神庙大开杀戒,是少有的“快意恩仇”。


杂志《幽默大师》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过“幽默水浒”的漫画连载,奔赴草料场这一段画得十分有趣。画面上,林冲脚踩雪橇,手持滑雪杖,在山间滑翔,一边高声歌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林冲一出门,雪正大。书中说:“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草料场的屋子四面漏风,冷得受不了,林冲就去店里买酒吃肉。迎着北风回来,发现茅屋已经被大雪压倒,他只好抱着被子去半里路外的山神庙借宿。


林冲盖着被子,吃着打包回来的剩酒剩菜,忽然听到外面哔哔剥剥在响。他跳起身一看,草料场火起,烧得半个天也红了。他赶紧出门救火,只听到门外有人说话。三个人走到庙门口,一边看火,一边念叨烧死林冲——可谓“反派死于话多”。


林冲听出来外面分别是管营、陆虞候和富安,心头火起,开门举手,一枪先刺倒管营,又一枪刺倒富安。陆谦不住声地喊“饶命”,却被林冲劈胸一提,丢在雪地上。



林冲对待陆虞候的方式非常暴力,可能要算NC-17级(17岁以下不得观赏)。一起长大的发小,为了官运亨通,竟然献上朋友的妻子,还铁了心要朋友的性命。


他连长枪也没用,用脚踏住陆谦胸脯,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林冲把心肝提在手里,又把陆谦的人头挑在枪上,喝光了葫芦里的冷酒,一路奔东而去。那雪下得越发猛了。


情节的每一个转折,都有风雪的映衬。随着风雪变大,天气也正在推动林冲一步步走向命运的转折点——山神庙。在破烂的门板后,看清他所抱以美好希望的世界的残酷无情。而且,风雪和大火也正形成了鲜明对比。外在环境的冷酷,和内心的挣扎反抗,从两个方向施压。终于,一场大火,手刃仇人,让林冲压抑许久的痛苦得以释放喷发。



一件长衫,一顶斗笠,一杆长枪,还有一场足以淹没一生的大雪,林冲就这样走进了他的江湖。


02

冰封通天河


唐僧一行渡通天河的故事,很多评论家都认为是《西游记》最重要的一章。它正好是全书的中间部分,而西天取经的路程,正好也走了一半。


师徒四人走到陈家庄,发现灵感大王要吃童男童女。孙悟空和猪八戒变成童男童女,把灵感大王吓跑了。灵感大王回到通天河里,找来虾兵蟹将一商量,才发现吃唐僧的好处远大于吃童男童女,于是设计降下漫天风雪,将通天河冻住。唐僧师徒急着赶路,走过结冰的通天河,结果正中灵感大王下怀,冰河开裂,唐僧被捉。


孙悟空几番争斗,都奈何不得,只得去求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用竹篮收了灵感大王,原来它是莲花池里的金鱼,修成了手段。唐僧自此得救。



对通天河的这场大雪,书中也花了大量篇幅描述。


“师徒们都睡不得,爬起来穿了衣服,开门看处,呀!外面白茫茫的,原来下雪哩!但见那:彤云密布,惨雾重浸。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


《西游记》是一部内行看门道的小说,“门道”指的是宗教上的修行,而宗教不仅包括佛教,也包括道教。冻住的通天河同样具有一定寓意,作为居于全书中心的“通天河”,实际上意味着一种肉体上的修炼。



凝固的通天河就像凝固的欲望,象征着修道者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经此一役,唐僧才成为一众异性的垂涎“美味”,而下一回,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儿国”了。


03

踏雪寻梅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正是贾府繁花锦簇、荣华富贵的鼎盛时期。在这一片琉璃世界里,白雪红梅,拥裘披氅,美人少年,是一幅极其鲜艳的幸福景象。


当时正是冬天,贾府来了一群亲戚。有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堂弟薛蝌,李纨的堂妹李纹、李绮,邢夫人哥哥的女儿邢岫烟。贾宝玉简直乐昏了头,逢人就讲,新来的谁谁谁有多好。又来了一大批姐姐妹妹,他开心得不得了。


这些青春少女,对整个场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吟诗作赋时,她们提供了更新鲜的内容。如果依然像赏菊吃螃蟹那样,还是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几个,就太显重复了。



芦雪庵联诗十分热闹。姑娘们吃完烤肉,喝了点酒,开始作诗。王熙凤没念过书,但是人人都说她开的头好:“一夜北风紧。”剩下的大家就你两句,我两句,又要押韵,又要即景,又要有意境。本来是一人两句,后来抢得厉害,只好一人一句。史湘云不让人,抢得最多,这一回成了冠军。


联完诗,大家意犹未尽,又让贾宝玉去妙玉的栊翠庵要梅花,好让联句联得少的邢岫烟、李纹、李绮和薛宝琴作“红梅诗”。正好贾母也过来了,跟大家说笑了一阵子,猜了几个谜语。


这一回也正是贾府由盛转衰的高潮。这么一片银装素裹、花团锦簇的快乐景象,实际也隐含了“后事终难继”的悲剧。



史湘云最后编的谜语“点绛唇”,说“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谜底是耍马戏的猴子,“后事终难继”指的是它被剁了尾巴。这一条谜语放在繁盛宴会的末尾,倍增凄凉之感。


前面踏雪寻梅,诗酒欢歌,“下的雪也是暖的”。而等到贾府衰败,贾宝玉出家,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才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对比。没有这一次圆满聚会、美好年华,就没有下一次的世事无常、寂静空虚。


雪是贯穿了《红楼梦》的一种意象。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具,或是环境背景,还一直是推动情节展开的重要环节,甚至成为隐喻、象征。从“菱花空对雪澌澌”,写甄士隐小家庭的破败,到结尾“白茫茫大地”的“食尽鸟投林”,曹雪芹写尽人世悲欢。权势金钱,欢乐团圆,都如冰雪般易消易散。



04

雪中请卧龙


或许不少读者没有注意到,但“三顾茅庐”的时候也下雪了。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这些话说得十分诚挚,也非常礼貌。不过至少从小说中判断,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也是做了不少精心准备的。


诸葛亮两次拒绝见面,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验刘备是否真的足够谦虚、足够宽容,座榻之侧,能不能让一个“村夫”指点江山。



像曹操麾下,英才汇聚,去了很难显山露水;江东孙家,世家子弟居多;其他枭雄,又望之不似人君,袁绍袁术之流,难担大任。


刘备是汉室宗亲,名正言顺。那时候搞公羊学的都知道,开宗明义,先分正朔,名分对不对很重要。而且刘备麾下武力值很高,关羽、张飞都是大将,硬件可以,唯独软件不行,什么糜竺、简雍、孙乾,加在一起还不如一个郭嘉,这样自己的地位会得到保证。


孔明自比有管仲、乐毅之才,目标是军事家;若当一个小幕僚,肯定是不会开心的。


第一次,刘备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了,没见着;第二次,漫天大雪,又没见着,张飞已经开始骂街;第三次,刘备吃了三天素,以示虔敬。



好不容易赶上诸葛亮在家,结果中午还没起床,刘备老老实实在阶下等着,气得张飞要在屋后放火。


好在过了半个时辰,诸葛亮的考验结束了。他起身更衣,没有什么额外的寒暄,直接说出了那番振聋发聩的“隆中对”。


无论是小说,还是1993年的电视剧《三国演义》,“隆中对”这一章都堪称经典。首先,诸葛亮是个迟迟不露面的主角,跟《笑傲江湖》开头类似,第一主角令狐冲,这个人说他好,那个人也说他好,但是“他”就是没出现,让读者十分好奇,期待值大大提高。


果然,诸葛亮一出现就不负众望,颜值高于常人的情况下,还把本来一团浆糊的天下形势分析得一清二楚,并在三分格局里为刘备划出了一方天地。



漫天大雪也是“凑巧”,为刘备的求贤之路增加了难度。好在这场大雪没有打消46岁的刘备逐鹿中原的念头,也没有掩盖27岁的诸葛亮锋芒毕露的雄心。


“雪”在中国古典文化里的意象是很明确的。它既代表着高洁、纯粹,也代表着短暂。除了作为环境描写,反映人物的处境,它也可以作为人品、事件的“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慨叹。唯一唱反调的可能是南朝时的文学家谢惠连,他有一篇《雪赋》,可以说比较“抬杠”。


赋中写: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此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意思是,还是像白雪一样好。冷的时候冻上,白色也不会变黑。热的时候化了,也没有固守什么形状。碰上什么就像什么形状,染上什么颜色就变成什么颜色。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爱咋咋地吧。这是比较玩世不恭的态度了,不过放在南朝也不奇怪。


当然,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谁的人生不会遇上几场大雪呢?把人生中的大雪和古代人遇到的大雪融合在一起,也许将体会到别样的雪的味道。




作者 | 本刊记者 荣智慧

编辑 | 胡万程 hwc@nfcmag.com

排版 | 龙明佳,Keith



点击发现更多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