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江边的芯片传奇

谷宝骅 看世界杂志 2019-07-27



5月28日,韩国三星电子推出用于电源传输控制器的MM101和SE8A芯片,支持最新的快速充电标准USB-PD 3.0。在该标准下的最大输出功率,是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快充功率的6倍。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尽管华为“备胎一夜转正”的海思芯片很替国人长脸,但目前我国芯片企业和三星这样的顶级芯片企业相比差距仍较大。而三星的芯片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也就显得格外有借鉴意义。


01

废墟中诞生的巨人

黄海彼岸,地狭人稠的韩国与我们遥遥相望,这是少数几个二战后突然崛起成为发达经济体的亚洲国家之一。而三星又是韩国最大的一家企业,韩国的“汉江奇迹”,其实也是“三星奇迹”。


有人调侃,韩国人一生有三件事无法避免,即死亡、税收和三星。一手遮天的三星,营收相当于韩国GDP的约20%。



更重要的是,三星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韩国的范围。在目前整个全球手机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三星都没有缺席。人们通常所说的手机三大件:CPU、存储器和液晶面板,后两项三星都是全球第一,芯片代工全球第四。以存储器为例,三星DRAM的占有率高达50.2%,NAND闪存也有36.6%。


目前,不论多么著名的手机生产企业,都难以离开三星。苹果固然誉满全球,它的面板和内存却要由三星生产,CPU也要找三星代工。华为和HTC更曾因为三星对关键部件“断奶”而蒙受巨大损失——前者是缺UFS闪存,后者是缺OLED面板。



然而,在60年前,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当时亚洲最贫困国家之一的韩国,会诞生这样的芯片巨头。


20世纪50年代,铁幕的降临使得太平洋西岸并不宁静,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朝鲜半岛南北几乎变为一片废墟,青壮年人口大量死亡,城市和工矿企业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在对马海峡的另一侧,则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朝鲜战争使美国放松了对二战战败国日本的限制,还给日本送去了大量的军需品订单,“特需景气”令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元气。1965年日本GDP总量达到910亿美元,大约是韩国(31亿美元)的30倍,即便论人均也是韩国的8.5倍。



日本当时的重要产业,就是半导体电子工业。1971年,日本电子工业产值已达94.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芯片领域日本更是一枝独秀,到1985年时,日本DRAM芯片几乎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80%。日本的一代名相池田勇人出访法国时,被法国总统戴高乐戏称为“半导体推销商”。


在日本电子工业如日中天的六七十年代,三星已经是韩国国内知名的大企业,但那时还以生产化肥、加工农产品为主,科技实力不强。


然而,在商海沉浮多年的三星创始人李秉喆敏锐地作出判断:“由于受到世界各国经济长期不景气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影响,依靠大量出口增强国力的发展模式已经达到了一定界限,电子产品是最适合韩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


三星,要在韩国搞芯片。


02

从“偷艺”到自主研发

“这是不是个笑话?”刚刚解决温饱的韩国要开发芯片这样的高技术产品,这个消息传到日本时引来的是哂笑。日本三菱公司CEO毫不客气地说,“对于GDP水平较低的韩国,半导体产业并不适合”,并在公开场合宣扬“三星不能开发芯片的4个原因”。


李秉喆并没有气馁,他向美国美光及日本夏普这些著名芯片企业派遣员工,以学习半导体产业的初期技术。但是“拜师学艺”几经挫折:美光一开始曾表示将以400万美元向三星提供较为落后的产业链的设计图纸,但很快又变卦,以偷看文献为由取消了协议,赶走了三星员工。


△李秉喆


夏普虽然允许三星派员参观,但也是严加看管,不允许三星方面的人员接近最新的生产线,甚至连工厂面积这样的基本数据都拒绝提供。三星人员只能通过自己的脑子记住某些细节,比如有一位研究员通过自己的手指间距离、身高及步伐数,记录工厂的大概面积及其他参数,例如工厂生产线“宽为30步、长为222步”。


在这种情况下,“学艺”不成,就只能“偷艺”。三星私下邀请了日方技术人员来韩国游玩,隆重招待,聘请他们做“星期天工程师”,在周末从日本飞到韩国给三星做技术指导。这样,三星才有了最初的技术力量。


三星的成功,不仅靠日本的好“先生”,跟西方教出的好学生也是分不开的。就在三星三顾茅庐诚聘技术人员的时期,五六十年代前往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的韩国学子陆续学成归国,投入国家建设。三星抓住机会,延聘了近140名熟悉半导体产业的技术人才。


△李健熙


李秉喆的小儿子李健熙也从美国留学归来,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力排众议,大胆地对父亲说:“爸,就算只有我一个人,也要试试看那件事!”他先后50多次前往硅谷引进技术、招揽人才,在长期亏损的情况下仍然坚信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光明未来。多年后,这个被认为“偏执”的年轻人成为了三星集团当家人。


1983年,三星人心心念念的首个芯片工厂在京畿道器兴地区落成,开始量产64位芯片。很快,在美国电子消费市场的拉动下,三星又开发了256位芯片、486位芯片,开始参与全球芯片市场的角逐。1987年,苦熬多年的三星终于在芯片事业上实现了盈利,并在技术上领先日本。



在这一年,三星创始人李秉喆溘然长逝。这位出生在日本殖民时期的企业家,以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洞察力,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大企业,并在科技方面赶超了昔日的殖民者。


03

子承父业,续写传奇

作为三星集团的第二代掌门人,李健熙继承了父亲精准的商业眼光,在魄力上则显得更胜一筹。他大刀阔斧砍掉了三星旗下大量边缘业务,把资源集中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金融、贸易和服务等核心领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青年时代就结下不解之缘的半导体芯片事业。


李健熙格外重视产品质量。有一次,集团产品因质量问题遭到消费者集体投诉,李健熙大为震惊,他带领管理人员当场用铁锤砸碎劣质产品,高喊“除了妻儿以外改变一切!”的口号。这个口号迅速传遍了三韩国土,在消费者中重塑了品牌形象,也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敬。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DRAM芯片价格从2.25美元狂跌至0.31美元。就在众厂商哀鸿遍野时,李健熙再次以他的独特风格,作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破釜沉舟,扩大产能!


在同行一片惊愕的注视下,三星电子将上一年的利润全部用于扩大产能,以此故意扩大行业的亏损!很快,市场上的DRAM价格就跌破材料成本,实力弱于三星的其他厂商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被迫退出市场。


就这样,李健熙实现了“借力打力”,变危机为机遇,巩固了三星的寡头地位。从此,整个DRAM行业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其中,三星和SK海力士两大韩国巨头合占75%的市场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霸主。



三星的发展史,给我们以无尽的启示。对时势的精准判断,对人才的求之若渴,对品质的高度坚持,以及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大胆灵活的手腕,都是三星得以制霸的关键因素。在科技竞争的国际舞台上,我们期待和呼唤中国的“三星”。




作者 | 谷宝骅

编辑 | 谢奕秋 xyq@nfcmag.com

排版 | 范芷萱,Keith



点击发现更多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