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过也掰过,日本与美国的分分合合

马国川 看世界杂志 2020-08-25

右翼团体在推倒纪念碑后合影



1945年2月8日,横须贺的久里滨小镇上热闹喧嚣。乌泱泱的一群人在呼喊声中,将高大的佩里来航纪念碑推倒,然后在原址竖立一块3米高的木牌,上面写着“护国精神振起之碑”,人们还在木牌前面合影留念。


《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

马国川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2月


如果说,竖立佩里来航纪念碑是日美友好的见证,那么推倒这块纪念碑则是日本仇恨美国的象征。这块纪念碑的遭遇,是日本历史的一面镜子。从竖立到推倒,折射了日美两国关系的变化,也反映日本对世界的认识。


国粹主义兴起


1853年佩里将军率领“黑船”舰队叩响日本国门,也为15年后的明治维新打开了道路。正是明治维新将日本推上了富国强兵的近代化道路。所以日本并不认为佩里是侵略者,反而把他视为恩人。


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


1901年,佩里来航48周年之际,日本决定在他最早登陆的久里滨建立纪念碑。这个计划得到日美两国的热烈响应,明治天皇也捐赠了1000日元。


碑体是一块巨型花岗岩,碑文由多次担任首相的伊藤博文亲笔书写,纪念碑的基座上的说明文字称,佩里来航“成了将幕府统治下的锁国状态的日本拉回到世界的原动力”。


此后,日美关系一直比较友好。1905年,日俄双方在美国的朴茨茅斯举行谈判,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正式结束了日俄战争。谈判选在美国,说明日本信任美国。


日俄签订《朴茨茅斯条约》


为了解决巴黎和会未完成的问题,1921年有关国家又召开华盛顿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美、英、法、意、日五国的海军力量比例,结束了战后的军备竞赛。由于限制日本的海军发展,引起军部对美国的不满。


从此开始,这两个正在崛起中的国家冲突不断。1924年美国通过排日移民法案,日本舆论哗然。知识分子纷纷发表意见,主张为日本重新定位,回到亚洲主义的立场,凭借强权进占亚洲的霸主地位。


只是这些议论主要停留在军部和精英阶层,民间仍然喜欢美国文化,好莱坞的电影就吸引了大量日本观众。1934年美国棒球联盟访问日本,在12个城市与日本明星队对垒,观看的球迷蜂拥而至,东京6.5万个座位的棒球场被挤得水泄不通。


1934年,美国“棒球之神”贝比·鲁斯率领美国明星代表团访问日本,图为鲁斯与日本少年泽村荣治合照


就在日本球迷为当红的美国棒球明星着迷的时候,一股国粹主义的热潮正在涌动。国粹主义大张旗鼓地强调以古为尊、万古常新的行为原则及理想,要求以此作为日本道德和行动的基石,反对外来文化的“侵略”。


在国粹主义者看来,日本人浑浑噩噩,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益和享乐,整个社会充斥着“摩登女郎”、美国电影。这些都是西方文化侵略,特别是美国输出毒素的结果,必须清除。


对内愚民,对外扩张


一些政治家也呼应这样的思潮,声称国民的思想出了问题,甚至出现了“思想国难”的说法。政府提出针对学生要“思想善导”,专门设立“学生思想对策调查会”“教学革新评议会”等机构。


难怪美浓部达吉发表文章讽刺说:“如果所谓思想善导在于想消灭革命思想,那就只有禁止全部教育,使国民完全成为文盲。


尽管政府还不至于“禁止全部教育”,却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灌输偏见,达到“使国民完全成为文盲”的目的。1937年3月,文部省出版小册子《国体之本义》,分发至全国学校和政府机关,以加强思想统制。


该册子宣称,神国日本是以皇室为宗家的一大家族国家,臣民必须绝对服从万世一系的天皇,忠君爱国,各守其分,以实现君臣相和、君臣一体。它鼓吹日本特色,强调日本的特殊性。它呼吁清除外来的欧美近代文化,刷新教育、学术、政治、经济,建设日本新文化。


1936年,裕仁天皇一家


在攻击西方文化的同时,政府加强了对“日本特殊论”的鼓吹。对内愚民,对外则是扩张。随着日本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美国政府不断对日本进行谴责和制裁。


1941年7月,日本派军进占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政府随之冻结日本所有在美资产,全面禁运石油,随后英国、荷兰、新西兰和菲律宾也都采取了相同行动。


作为侵略者,日本却把自己说成是委屈万分的“受害者”,把美国说成是“加害者”,这就是强盗的逻辑。可怕的是,仇恨情绪是传染病,在日本民众中迅速蔓延开来。


日本偷袭珍珠港


所以,在“偷袭珍珠港”成功后,日本国内一片欢腾,日本政府则公然排斥英美文化的影响力。美国电影被禁止,只准播放德国、意大利的歌颂英雄的影片。美发用的吹风机被送往军队,作为再生军用物资使用。棒球也在禁止之列,文部省下令停止“东京大学棒球联盟”间的大学比赛。


净化语言运动


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净化语言的运动,声势浩大。日文中用片假名表述的外来语极多,日本先将外来语以“轻佻浅薄”的罪名发难,进而又贴上“敌性用语”的标签来加以排斥。“烫发”成为“敌性用语”的首选,改用汉字“电发”两个字来取而代之,美其名曰“爱国语”。此例一开,其他类似所谓“轻佻”的外来词也纷纷被改。


日本海军从英国引进的广受欢迎的咖喱饭被改成“辛味入汁掛饭”,果味汽水被改为“喷出水”,牛奶软糖被改成不伦不类的“军粮精”。低音提琴被改成“妖怪的四弦”,萨克斯管变成了“金属制弯曲型尺八”,长号成了“可拔可插弯曲金属管黄铜喇叭”。


因为球类运动在日本几乎皆为外来语,改起来更是五花八门。橄榄球改为“斗球”,手球改为“送球”,足球改为“蹴球”,篮球改为“笼球”,网球改为“庭球”,曲棍球改为“杖球”,台球改为“杆球”。


1943年2月3日,日本《写真周报》杂志第257期的封面上,用杀气腾腾字体,醒目地印着一条标语:“一扫米(美)英之色!”


在高涨的“文化自信”背后,其实是深刻的“文化自卑”。自明治维新以来,大量的新词汇不断涌入日语,已经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所有角落。它们丰富了日本文化,也方便日本与世界文明沟通。


“净化语言运动”本想维护日本语言的“纯洁”,却注定成为一场滑稽的闹剧。事实上,战后几乎所有改过的名词又都改了回来。


1945年8月30日,美军在横须贺登陆。半年前推倒纪念碑的人们,被召集来参加重修。至今,这块纪念碑仍然矗立在太平洋岸边,无声地告诉着人们:不要忘记那个疯狂的岁月,要保持独立思考,要警惕洗脑教育!


(本文获出版社授权,标题为编者所加)



作者 | 马国川 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秘书长

编辑 | 郑嘉璐 zjl@nfcmag.com

排版 | 兰凡

看世界杂志新媒体出品


| 往期推荐 |

点击图片即刻探索下一世界



 看世界杂志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   畅游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