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黎巴嫩爆炸,一场本可避免的人祸

钱克锦 看世界杂志 2020-09-23

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后


8月4日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导致至少171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约30万人无家可归,黎巴嫩政府难辞其咎。


这是一场本可避免的人祸。7年前,悬挂摩尔多瓦国旗的俄罗斯货船“罗瑟斯”号搭载2750吨硝酸铵前往非洲,因引擎故障停靠贝鲁特港,结果被禁止离港。


后船东破产,将货船废弃。几经周折,船员获准弃船回国。如此危险的两千多吨硝酸铵于2014年被带上岸,并一直存放在港口仓库中。


贝鲁特港口区


据说,黎巴嫩多名海关官员曾给法官写信,要求解决扣押的货物问题并提出各种建议,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复。更有传言说,一名曾发出警告的海关官员,在2017年神秘死去,至今死因没有确定。


这起货船被扣事件,如果发生在任何一个管理良好的国家,都不可能演变成一起大灾难。


不幸的是黎巴嫩是个动荡、腐败之地,政治家族长期垄断权力(2018年议会选举时,128个议席中,有约1/4的席位是在政治家族内更替),社会管理水平极差。


8月10日,黎巴嫩总理迪亚卜宣布政府集体辞职,以回应民众要求变革的呼声


黎巴嫩本非“天生”如此。虽然国土只有1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约600万,但黎巴嫩历史悠久,是所谓现代文明因素比较多的国家,也是中东为数不多的民主国家之一。


然而,由于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冲突,黎巴嫩爆发了持续15年的内战。自1990年内战结束起,总统、总理、议长分别由基督徒、逊尼派穆斯林、什叶派穆斯林担任。


但外部势力如以色列、叙利亚、伊朗和沙特经常干涉。几十年折腾下来,受过良好教育的基督徒纷纷移民离开,而进入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却增至150万左右。


在黎巴嫩生活的叙利亚难民拉娜(左)


在爆炸惨案前,黎巴嫩就因经济危机和疫情冲击,陷入社会动荡,民众怨声载道。爆炸前一天,外长刚向总理迪亚卜辞职,以示抗议。惨案发生后,示威者很快上街,要求政府官员下台。一些人还接管了经济部和外交部的办公室。


黎巴嫩对群众运动并不陌生。2005年,因为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被炸身亡,黎巴嫩民众上街,发动“雪杉革命”;


2015年,以一起垃圾填埋场事件为导火索,黎巴嫩民众再度抗议,要求推翻政府;2019年10月,因为政府准备针对汽油、烟草和使用聊天软件收税,民众抗议再起。


8月8日,黎巴嫩首都发生大规模示威活动


这些大规模的游行,逐渐从针对特定教派,演变成各种宗教背景的民众联合起来反对腐败。2019年大游行的目的,已经是要求腐败无能的政客下台、呼吁有能力的专业人士组成政府。


鉴于这次爆炸集中体现政府的腐败无能,人们自然想到,黎巴嫩会不会终于走向变革?甚至有人联想到当年的切尔诺贝利灾难,间接地导致苏联解体。


然而从黎巴嫩的形势看,这次灾难固然会导致一批劣迹斑斑的政客下台,但对黎巴嫩因此走向善治的指望,恐怕依然会落空。



不错,在一些缺乏透明、缺乏韧性的社会,一起重大灾难往往会揭开整个社会的伤疤,促使民众觉醒。


但在相对透明的选举社会,灾难的冲击很难导致根本性的改变。黎巴嫩的问题不在于缺乏透明,而在于人人可见的腐败和无能,在于无法摆脱的强大的外部干涉。


灾难也许会导致黎巴嫩政府更迭,但很难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作者 | 钱克锦 高级编辑,专栏作者

编辑 | 谢奕秋 xyq@nfcmag.com

排版 | 哆啦

看世界杂志新媒体出品


| 往期推荐 |

点击图片即刻探索下一世界



 看世界杂志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   畅游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