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入透视法国问题街区:极端主义是如何滋长的

张鑫源 看世界杂志 2021-03-17

巴黎街景


世俗化是法兰西共和国的基本原则,穆斯林等群体也被要求遵守;法国经济停滞和产业空心化,让一些社区成为极端主义蔓延的温床。



2020年10月29日上午9时左右,一名恐怖分子在法国南部的尼斯圣母教堂残忍杀害3人。


就在几日之前,巴黎郊区一所中学的历史老师,因其有关《沙尔利周刊》漫画的言行,被恐怖分子当街杀害。


时值“万圣节”假期,日益严峻的疫情,伴随着连绵的冰冷秋雨,使很多被迫取消假期安排的法国人心情烦闷,而发生在这几日的袭击,更是让几年前由多起恐袭惨案带来的阴霾再上心头。


2020年10月30日,人们在尼斯圣母教堂前点蜡烛哀悼29日被恐怖分子杀害的3人


恐怖袭击所产生的针对生活在法国乃至欧洲的穆斯林群体的排斥,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撕裂加剧的担忧。


几天后,一名女性穆斯林在尼斯街头勇敢高呼:“法国对我们打开了大门……你们就是这样报答它吗?”虽然其义举被广为称赞,但对于缓解当前的对立情绪依然是杯水车薪。


法国穆斯林的世俗化程度


自2015年以来,法国乃至欧洲各国陆续遭遇多起恐怖袭击。


《沙尔利周刊》的漫画仿佛一根若隐若无、却飞快燃烧的引线,在欧洲各国乱窜。该杂志的讽刺漫画往往涉及宗教和政治等敏感题材。


客观地说,并非大部分法国人都对其“非主流”的讽刺内容赞同,但2015年该杂志编辑部遇袭一事,涉及法国从第三共和国以来所确立的世俗化、政教分离、言论自由等基本原则,因此绝大多数人站在了遭袭的杂志一边。


法国《查理周刊》恐怖袭击案宣判涉案被告被判刑(视频来源:中新视频)


对法国乃至欧洲穆斯林群体世俗化认同度的质疑,自2015年以来便不绝于耳。


2016年,法国民调研究机构IFOP曾进行过相关调查,以参加宗教活动、对世俗原则的尊重程度以及对戴伊斯兰头巾和清真屠宰的态度为基准,将受访者划分为三个群体:受访者的多数(大约46%)已经完全世俗化,或者正在融入法国社会,同时也并不否定自己的宗教信仰;第二个群体大约占受访者的25%,与第一个群体相比更加虔诚,但并不接受伊斯兰罩袍;最后一个群体大约占28%,他们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明显与共和国价值相左,他们自认为是处于“社会边缘”,他们中不少是低收入者。


出人意料的是,这其中不少是年轻人。


总体来说,在法国绝大多数穆斯林都是遵守世俗法的。调查显示,定期到清真寺参加礼拜活动的人数,比人们预想的其实要少得多。


一名穆斯林在巴黎大清真寺做祷告


受访者中,甚至有30%从来没去过清真寺,还有30%只在斋月期间去清真寺。


因此,仅仅把近年来欧洲的恐怖主义问题归结于某一群体的世俗化程度,显然是武断的。


上文调查所显示的第三个群体,特别是里面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则是社会学者在这一问题上顺藤摸瓜的重要线索。


全球化下的问题街区


二战结束后,法国进入被称为“黄金30年”的经济发展快车道。大批来自北非的原法国殖民地劳工进入法国,并很快填补了劳动力的就业短缺。大批劳动力的到来,同样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巴黎城区全景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就业人口的住房问题,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法国当局在主要大城市周边建立了大批郊区保障性住宅。


和传统的中产阶级社区的独栋房屋或高档中低层公寓楼不同,这些郊区的建筑往往是统一设计、统一建造的大型高层建筑。


虽然当时远远比不过那些传统上繁荣富庶的街区,但是这些新的郊区在“黄金30年”期间,给大量前来大城市务工打拼的本国人以及外来移民提供了栖身之所。


法国尼斯


不过,随着上世纪90年代经济繁荣的结束,特别是原本位于周边的工厂大量外移,这些郊区开始每况愈下。


失业率的攀升导致治安恶化。当局在建设这些新郊区之时,曾着力推动“社会融合”,旨在避免不同出身、不同背景的社会群体之间渐行渐远。


然而随着居住质量的下降,原本经济情况较好的居民逐渐搬离,剩下的居民大多就业困难,自身经济条件不断恶化。这其中不乏原本经济基础就较为薄弱的北非穆斯林移民。


久而久之,这些街区进入了相当糟糕的恶性循环,逐渐成为一块充斥各类犯罪的“法外之地”。


法国巴黎“斩首案”,马克龙:典型的恐怖袭击


法国行政当局避免使用“贫民区”这类带有贬义的词汇指代上述街区,而以相对中性的“敏感地区”代替。


然而,这些街区存在的贫困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始终令几届法国政府头疼。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这一局面继续恶化。收入的骤然减少,对于原本就生活拮据的郊区居民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上世纪随着大批穆斯林移民劳工进入法国的,还有不少来自外国的神职人员。他们素质良莠不齐,为宗教极端主义在法国扎根创造了条件。


这些街区近年来长期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加上贫穷所带来的艰辛,还有被主流社会排斥的遭遇,很容易使人倒向极端主义。这其中包括了不少土生土长的年轻二代移民。


2020年11月2日,法国师生为“斩首案”遇难教师塞缪尔·帕蒂默哀一分钟


近年来,问题街区的一部分甚至出现了“社群主义”倾向。“社群主义”在当代法国政治语言中具有明显贬义色彩。


法国官方的意识形态承认并鼓励文化的多元,但是贬斥一部分社会成员在与共和国原则相悖的价值观引导下,衍生出一套独立、平行于主流社会的社群文化。


2020年,在当局看来,这种“社群主义”甚至和更为严重的“分裂主义”相挂钩。


是社会问题不是宗教问题


由此可见,简单用是否世俗化来衡量法国乃至欧洲的外来移民群体并不客观。其中大部分人,正如调查所显示的那样,早已实现了世俗化。少部分人的非世俗化或者逆世俗化倾向,也不仅仅是宗教问题那么简单。


正如调查报告所说,对于很多在法国的穆斯林来说,各类社会问题其实大于宗教问题。



其实,“世俗化”本身又何尝不是个社会问题呢?世俗原则作为当今法国共和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同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起源于启蒙时代,经历了大革命,以及此后百余年的进退反复,最终在20世纪初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


这一过程伴随了国家理性化、自然科学知识的进步和普及等一系列社会进程。可以说,世俗化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宗教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性工程。


当今法国当政者对极端主义在问题街区蔓延这一现象并没有袖手旁观,除了遣返宣扬极端主义的外国神职人员,切断外国宗教势力的渗透,并尝试培养符合共和国价值观的宗教人士这类宗教政策外,对问题街区的综合治理始终是几届法国政府的施政核心之一。



除了打击街区犯罪这一顽疾以外,当局也采取了包括规划交通、翻修房屋、加强就业培训、拆分和分散问题街区(尝试和中产阶级社区相融合)等一系列常规措施。


不过客观地说,当局的施政效果不尽如人意。缓慢的经济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当局所做出的努力。


要消除问题街区的贫困问题,及其带来的包括极端主义蔓延在内的其他问题,法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界君问💡

在巴黎你敢独自随便逛吗?


作者 | 张鑫源

编辑 | 何任远 hry@nfcmag.com

排版 | 翁杰

看世界杂志新媒体出品


| 往期推荐 |

点击图片即刻探索下一世界

 看世界杂志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   畅游世界


2021年全年订购(预售)

看世界杂志

¥468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预订




点击在看,一起看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