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我控制可能释放你的黑暗面

兰凡 刘梦恬 看世界杂志 2021-03-17

《闪灵》剧照


自控力真的总是一件好事吗?也许在某些时刻,它会悄然释放你的黑暗面。



自控力有多重要?数字时代,生活被分割为零碎的拼图,任何诱惑都能见缝插针,让你轻易中断手头的任务。工作、娱乐、休憩的界限日渐消匿,多任务处理成为常态。此时,自制力便成为划定任务边界、保证产出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通常把强自控力当作责任、效率和坚强的象征。


但自控力真的总是一件好事吗?也许在某些时刻,它会悄然释放你的黑暗面。


自制力:“道德肌肉”?


关于人的自控能力,科学家曾做过许多相关研究,譬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棉花糖系列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幼儿园的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得到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饼、巧克力等),或者选择等待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双倍奖励。


棉花糖实验


通过追踪被试者的人生轨迹,研究者发现能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在此类研究中,自控力通常被默认为是一种正面的、具有绝对优势的品质。

一些科学家甚至将它比喻为“道德肌肉”,认为自制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我们按道德行事的能力——高自制力的人不仅在学校和工作中表现得更好,同时也会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拥有克服低级欲望的能力,也不太可能产生攻击性或暴力行为。

即使那些自控力强的人做出反社会行为,行事也较一般人更加小心,以避免被抓个现行。美国西伊利诺伊大学的大卫·莱恩和同事最近开展了一项调查,试图就强自控力人群的某些可疑行为,以及他们是否因为这些不当行为遭受后果进行探究。果然,他们发现,与自控能力较差的人相比,自控能力较强的人更善于避免因危险驾驶和考试作弊而受到惩罚。


章莹颖案凶手Brent Christensen在亲友眼中是个“聪明、友好的人”;在其作案过程中,他对凶案现场的清洗十分慎密


同样地,高自控者也更善于判断某一行为的社会接受度,当他们察觉到该行为可能影响他们的声誉时,会更加严格地遵守社会准则以获得他人的好感。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恰恰是那些看起来理想的个人特征会使人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释放黑暗


几年前,80名巴黎人被邀请参加一个名为“La Zone Xtrême”的新游戏秀试玩。在游戏秀开始之前,制作人在演播室告知每位参与者他们将以“提问者”和“参赛者”的身份进行结对。

然而,当主持人解释完规则之后,事情开始变得非常“黑暗”。提问者被要求使用剧烈的电击来惩罚回答错误的选手,并且,每次电击惩罚都必须增加强度,电压最高可达460伏特(相当于欧洲电源插座电压的两倍多)。如果两人能通过27轮,他们将赢得比赛。

随后,参赛者被带进一个房间,绑在椅子上,而提问者坐在舞台中央,比赛开始了。


“La Zone Xtrême”节目


由于这只是一场试演,提问者得知即使赢得了这场比赛,也没有任何奖金。但绝大多数人在听到房间传来的痛苦叫声后依然选择继续实施电击。

所幸,这些呼救只是一场骗局——游戏中并没有人触电,提问者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一项精心设计的实验。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那些十恶不赦的罪犯无疑是冲动和反社会的,至少,他们身上不会拥有诸如坚强这类美好的品质。然而,法国科学家却通过这个实验发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来自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劳伦特•贝格分析了参与者的行为,他解释说:“那些习惯于和蔼可亲、有组织和社会融合良好的人,会发现自己更难违抗他人的指令。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人格特征意味着他们会在社会准则的指引下愿意折磨另一个人。”也就是说,受试者在尽责性方面得分越高,就越难以违抗他人的命令,也就更愿意承受更大的冲击。

反英雄电影《自杀小队》剧照。“好人”与“坏人”也许只差一念间的转变


这些发现与一系列新的研究相结合都表明,具有高度自控力和纪律性的人拥有令人惊讶的阴暗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模范公民有时会做出越轨行为,这对我们理解工作场所内外的不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贝格强调,在我们得出关于人性的一般性结论之前,这项研究结果还有待商榷,需要反复验证。莱恩认为,人们是否会做出不道德行为取决于社会规范的力度。“如果人们能够让自己相信自己正在做的是别人已经做过的、并且不会导致他人受到伤害的行为,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会付诸实践,并将这种恶果推广到其他行为之中。”

同时,研究者们还猜测,当群体凝聚力开始降低,如群体的权威受到威胁或者是受到外部竞争压力的挑战时,那些具有高度自制力的人更有可能做出一些“无情”的行为。比如,他们可能会为了获得职位上的晋升,在背后“捅你一刀”或者向老板卑躬屈膝,丝毫不会考虑到自己的这些行为会对他人产生何种影响。


邪恶的平庸


实际上,这场新游戏秀的灵感来源于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一项富有争议性的实验,通过该实验,米尔格拉姆测验了参与者是否会在科学的名义下用电击的方式折磨另外一个人,以此来验证“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权威保持高度服从的心理倾向”这一假设。

随后,法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最容易受到权威影响的性格特征。他们发现,游戏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受试者对他们的同伴所施加的电压比一般人要高出100伏特之多。

电击实验


有趣的是,高一致性(即一种通过与他人保持行为和态度一致以取悦他人的欲望)是增加这种残忍行为的唯一性格特征。“他们更倾向于‘电死’受害者,也许是为了避免与电视主持人发生不愉快的冲突。”劳伦特•贝格说,“他们希望通过遵守社会规则,成为大家眼中可靠的人。”

在他们的论文中,贝格的团队将这些发现与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此前对纳粹德国高官——被称为“死刑执行者”的阿道夫·艾希曼的人物分析进行了对比。阿伦特创造了一个著名的词语——“邪恶的平庸”,用以描述像艾希曼这样的人,虽然身份平庸,却做出了令人诧异的残忍行径。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


而贝格的研究结果表明,身份的平庸并不是导致人们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其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合意性”或者“一致性”的体现,即这个人身上所具备的与他人相一致的特征,才是导致这种不道德行为的真正原因。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足够认真勤恳、在价值观上与我们具有相似性的人,往往是我们选择雇员或配偶的最佳人选。人们为了迎合他人会保持这种“一致性”,某种程度上给不道德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编译 | 兰凡 刘梦恬

排版 | 李鱼

看世界杂志新媒体出品


| 往期推荐 |

点击图片即刻探索下一世界

 看世界杂志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   畅游世界


2021年全年订购(预售)

看世界杂志

¥468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预订




点击在看,一起看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