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专访 | 戚嘉林:在真实的历史中,建构民族记忆

江玉婷 好书探 2024-01-29

7月初,统一联盟党主席、台湾史研究会理事长戚嘉林来到北京,此行主要是为了接种新冠疫苗。接种完第一剂疫苗后,他又赶到上海参会。戚嘉林曾长期在我国台湾外事部门任职,退休后创办《祖国》杂志,任发行人兼社长。2019年,他曾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国庆70周年阅兵大典。


不可逆转的天命


在7月5日CCTV13新闻直播间,戚嘉林出现在《台湾各界人士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两岸同心 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新闻节目中。戚嘉林说:“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也特别注意到,总书记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我想这是对台湾释出非常大的善意。这是一个契机,重启两岸大交流。”在视频的最后,他表示:“我相信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下,统一是不可避免的,一定会统一。”


今年,他所著的《台湾史》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在该书结尾,他写道:“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一如汉唐般中国崛起的盛世。故以史为鉴,当中国再次振兴复兴之际,展望未来,两岸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天命。”其中,“天命”指的是“历史的必然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鹏曾评价,戚嘉林博士的《台湾史》是从一个中国视野下叙述台湾的历史,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阅读,以了解真实的台湾历史,了解祖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追溯到2008年,一通来自北京电话。电话那头是海南出版社版权部的孙芳,她告诉戚嘉林,海南社想出版《台湾史》一书。当时,戚嘉林正好要到杭州参加“两岸关系研讨会”及长春“第17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于是相约在北京面谈。海南出版社的认真与恳切打动了戚嘉林,7月12日首次见面后,7月16日即签下了出版合约。


正如张海鹏的评价:“戚博士的所有著述都明确地、强烈地体现了中国情怀。”在《台湾史》自序中,戚嘉林写道:“台湾属于中国,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国际所公认的事。如果台湾不属于中国,那日本何须侵略中国,强迫中国割让台湾?如果台湾不属于中国,那么台湾人为何发动长达数十年的武装抗日,接着又从事数十年的非武装抗日?”



客观展现历史全貌


戚嘉林介绍,在日本侵占中国台湾的50年间,前20年是大肆屠杀,后30年是高强度的社会歧视。该书在《日本侵略台湾》一章,介绍了义军抗日的壮烈事迹。当时,黑旗军将领刘永福令将士殊死战斗,他们面对的是拥有近代武器装备、受过精良训练的日军。不少人为保卫国土,在战役中牺牲,尸骨埋葬在荒烟蔓草中。在日本当局长达一二十年的残忍统治下,1907~1915年间,当地不断发生小规模武装抗日事件,包括北埔客家蔡清琳事件、客家华侨罗福星事件、东势角赖来事件、大湖张火炉事件、南投陈阿荣事件、六甲罗臭头事件、噍吧哖余清芳事件。


噍吧哖余清芳事件,又称西来庵事件。1879年出生的余清芳,17岁投身武装抗日义军。1915年,余清芳率300余人袭击噍吧哖支厅辖下南庄派出所,随后占据虎头山,准备攻击噍吧哖支厅,与日警形成拉锯战。然而,日军日警协同攻击,迅速扑灭了此次抗日事件。噍吧哖余清芳事件参与者多达数千人,仅8月5日日本军警以现代化武力攻击虎头山一役,阵亡抗日民众多达309人。除现场大肆屠杀外,日本殖民当局于事后大规模逮捕1957人,更进一步以法律形式公然判处866人死刑。经过日本大规模的恐怖血腥镇压后,台湾民众武装抗日运动渐趋终结。


日本当局在后30年,虽没有延续大屠杀的统治手段,但对国人的侵害仍然是强烈的。戚嘉林以大学教育举例。1943年,当时台北帝国大学(岛上唯一一所大学)学生共453人,其中中国学生69人、日籍学生384人,后者占学生总人数的84.8%。然而,1943年在台日本人占全岛人口6%。即便中国学生只有69人,日本当局还是不能放心,设法使他们学医——其中,64人学医,农学部与理学各1人,文政学部3人。这是因为日本人认为,法律系、政治系、文学系能培养人的抽象意识,可能会“助长民族认同”,学医能避免培养政治人才。“所以我们就可以想到,在异民族的统治之下,他们是想尽办法来歧视国人,这种歧视是非常强烈的高强度歧视。”戚嘉林说。


“日本在台湾引进了教育制度,引进的本质是为日本人服务,从大学教育这一个数据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当时日本人的统治是多么残酷。”戚嘉林介绍,日本设计了一整套教育制度,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设置了歧视性的入学限制。而这些不平等的录取方式,层层盘剥,尽可能地把国人剔除在优质教育资源之外。



建构真实的历史记忆


戚嘉林讲述这一段历史故事,是想说明真实历史的重要性,这也是他写下《台湾史》一书的重要原因。“真实历史会和民族记忆、生活经验相挂钩。尤其是,我们生活在现实中,只有建构真实的历史,我们才会产生共同的民族记忆,才会产生共同的国族认同。在政治学里,这是基本的常识,像ABC一样,国族认同的基础,那就是历史记忆。”他说。


写书也是为了驳斥“分离主义史观”。日据时期,日本殖民政府列为内部参考资料的《台湾总督府警察沿革志》中指明,要警惕部分台士进行带有显著民族运动色彩的运动,其思想言行之一就是“立足于对中国将来寄予莫大瞩望,认为中国不久将恢复国情而雄飞世界,必定能收复台湾。基于此一见解,于此刻到来前不可失去民族特性,涵养实力以待时机”。日本警方的这一则分析,很清楚地显示,日本占领时期,台湾人认同的就是中国。


“分离主义史观”从早期的粗糙,发展到近年“台湾主体论”的精致化,这些论调潜移默化地误导或迷惑当地民众。戚嘉林分析,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隔行如隔山,即便是政治学学者、国际关系学学者,虽然各有所长,但未对这一段历史深入了解。在400年的历史中,台湾曾历经明末、荷兰、西班牙、郑氏、清朝、日本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与治理,时间跨度极大,且各有其时代氛围。戚嘉林投入台湾史的研究,希望能写出一部叙述历史真相的台湾史,建构两岸同胞共同的真实历史记忆。


戚嘉林出生在中国台湾地区,祖籍是湖北。他记得自己第一次踏上湖北的土地的场景,走在武汉的街道上,听着店员带有湖北口音的普通话。他说:“乡音我已经不会说,但是听到他们说话非常亲切,跟我小时候听父母说的语音是类似的。我不是文学家,那种心情是很难形容的。”


他讲到自己第一次看到故乡的图片。那是在他18岁接受军训时,有一两张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照片是黑白的,清晰度很低,建筑都是小小的,很难看清楚。他还记得,1989年放开两岸探亲后,办事处门外人潮汹涌,回中国大陆探亲的老兵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可以看到,两岸人民的亲情是无法被隔绝的。”戚嘉林说。


在文章中,或在讲话上,戚嘉林介绍自己时,他说:“我是台湾人,我也是湖北人。”这两者都是省份,是同一个类别,可以在一句话里同时出现。他提出了“双乡理论”,也就是两个故乡,以及“是中国人是不用讨论的,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写书的时候,戚嘉林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写一个真实的历史,因为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建构共同的民族记忆。


《台湾史》戚嘉林著

海南出版社2021年3月版/108.00元


排版|童 尚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独家专访 | 戚嘉林:在真实的历史中,建构民族记忆

江玉婷 好书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