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盛世辉煌,离祸事滔天只有一步之遥

2017-11-18 猫蛋 乱花迷眼

(“乱花迷眼”微信公众号,猛击关注)


来源:猫蛋(ID:maodan0571),经授权转载


 

1、厌胜巫蛊

 

幼时刚记事,村里有一户人家的男主人,正当壮年,暴病而亡,留下新盖不久的房子,和年轻的媳妇及年幼的一儿一女。不久媳妇改嫁,一儿一女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艰难维持日子。

 

就这样,眼看着刚盖了新房,要过上好日子的一家人,遇到飞来横病后,家破人亡了。

 

80年代初期,农村流行盖房子,盖房子就要请匠人,我们老家把盖房子的所有匠人称为毛匠,东家除了所有盖房所用材料外,还要给毛匠帮忙做小工搬砖和泥,以减轻人工工资,除此之外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要款待好毛匠们的一日三餐,包括茶水香烟,当然还要按工程进度支付工钱。

 

死去男主人平日就比较节俭,待人接物难免显得吝啬,所以给毛匠们准备的饭菜香烟都比较差,毛匠们颇有怨言,手下的活就自然毛糙了些,而这男主人就借故在进度款里克扣了些工钱,直到完工,还以此为由拖欠尾款。

 

村子里人议论这件事情,传说是盖新房的时候,因为双方不和,一个老毛匠就在房屋的大梁上钉下了一颗大铁钉,这户人家的男人就是被钉死的。

 

这种在房子大梁上钉钉子的行为,是一种巫术,古称厌胜,“厌”字此处念yā(阴平韵),通“压”,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种术压制人或物,达到制服对方的目的。

 

厌胜之术据传起始于周朝姜尚,《太平御览》记载::周武王伐纣,天下归服,只有丁侯不肯朝见,姜太公就画了一张丁侯的像,向这张像射箭,丁侯于是生起病来。当他知道是姜太公捣的鬼,便赶紧派使臣去向武王表示臣服。姜太公在甲乙日拔掉了射在画像上的箭,丙丁日拔掉了画像眼睛上的箭,庚辛日拔掉了画像脚上的箭,丁侯的病就好了。(原文: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尚父乃画丁侯,三旬射之。丁侯病大剧,使人卜之,祟在周;恐惧,乃遣使者请之于武王,愿举国为臣虏,武王许之。太师尚父乃以甲乙日拔其头箭,丙丁日拔目箭,戊巳日拔腹箭,庚辛日拔股箭,壬癸日拔足箭,谓使曰:「归矣。吾已告诸神,言丁侯前畔义,今已遣人来降,勿复过之。比使者归,子之君所息念矣。」使者辞归,至,丁侯病乃愈。)

 

 

厌胜的克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人们生活环境中虚拟的物,比如邪气秽气、鬼魅疾病、飞来横祸,对环境中不利于人之因素的克制,避害趋利,这些厌胜作为一种显性的世俗文化现象,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屋脊上的风狮爷、门楣上的门神、八卦牌、倒镜、狮牌,到墙、篱、厅堂的照墙、照屏、屋顶置烘炉、入口设照壁与刀剑屏,村落四隅布置五营元帅、路冲安置石敢当,式样繁多,材质上或木或陶,或雕或塑,造型丰富,神色各异,这些集合起来成为民间官方吉庆文化的一部分。

 

王安石有一首诗叫《元日》: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声中一岁除,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桃符,也是一种厌胜工具,是用桃木刻上古代神话里专司捉拿鬼魂的两位神人——神荼、郁垒的名字,放在门前以辟鬼邪。在道教中,桃木剑更是驱鬼的法器。桃木剑在民间也广为流行,用以辟邪,而桃木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桃木性温,能镇静祛邪,活血化瘀,促脑安神。可见民间流传,往往其中也蕴含着不为常人所知的道理。

 

另一方面,针对具体的人或事的厌胜则是通过厌胜之术来克制影响结果,是一种隐性之术,比如文章开头在大梁上钉钉子就是这样的隐性厌胜之术,当然隐性厌胜之术也不仅是压制性的,也有吉祥克制类的,比如明代成熟的建筑著作《鲁班经》里记载着27种厌胜之术,其中有10种就是帮助居住者家宅兴旺,甚至升官发财的。

 

压制性的厌胜之术在民间隐秘流传,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比如据传,木工将在门梁上藏上一只碗和一只筷子,会令居住者家道中落,后代甚至要行乞维生;将一张画上两把刀图案的纸张藏在门前的左边枋木内,居住者会因杀人而入狱;将一张画上一只白虎的画像,头部向内藏在梁楣内,居住者会招惹是非,而女主人则会多疾病。将七口钉藏於梁柱的内孔内,家宅的人口会永远保持同一数目,如有添丁或娶媳,其他人丁必会离家或离世。类似的方法非常多。

 

直到现今,仍然有发生邻居间斗法的事情,比如一家门前挂一把刀,对门的邻居就挂一面镜子,都属于厌胜之术的范围。

 

另一种比较让人发怵的厌胜之术则在私人间非常普及,那就是针刺诅咒小人,俗称扎小人,就是刻一个木头小人,背后贴上被诅咒人的名字和生辰八字,遇上初一、十五这样阴气比较盛的日子就拿出小人来用针扎,边扎别诅咒;如果是认为遇到死去的人作祟导致生病或者不顺,就用桃木来刻小人,以针刺,可制此鬼。后来民间干脆用纸人、布人、草人来代替,效果一样——多数人无非是为了发泄一下心中的仇恨。

 

比厌胜更加令人恐惧的大概是蛊,古代称之为毒蛊,蛊字造字的原意就是器皿中有虫子,而制蛊也多以各种毒虫为之,《本草纲目》》“虫四部”集解引唐代的陈藏器原话说:“……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

 

《隋书·地理志》的记载就更恐怖神秘:“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有了这蛊还可以转移财产,端是厉害。

 

有毒的蛊多在中国南方各省养成,种类很多,有蜣蜋蛊、马蝗蛊、金蚕蛊、草蛊和挑生蛊等。放蛊的人趁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把蛊放入食物,吃了以后,就会染上蛊毒,染了蛊毒的人会染患一种慢性的病痛。以现代观点说,这是一种人为的,由许多原虫的毒引发出来的怪病。

 

历朝历代对放蛊都严令禁止,汉朝唐朝都有针对放蛊的律法,比如汉代的法律规定如果某个人家里饲养的蛊虫已经成形并且致人死亡那这个人要处以极刑,家人流放三千里。唐代也做过类似的规定,饲养蛊未成形者流放,成形者杀头。宋朝对于民间有过放蛊和养蛊前科的人,管理非常严格。宋太祖乾德二年(西元九六四年)下令将永州(湖南省零陵县)养蛊的人三百二十六家移往当地的穷乡僻壤,不准他们进城。明、清也多有类似的放蛊案件发生,美国的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曾写了一本在业内比较有名气的《叫魂》,就描写了清朝乾隆年间以厌胜巫蛊之术为蓝本的历史事件,通过这一事件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

 

厌胜之术+蛊术+咀咒交织在一起,成了一个综合的巫术概念——巫蛊,巫蛊之术从蚩尤开始就开始有传说,比如蚩尤战败后的赶尸就是一种巫术,到近代还流传在湘西沅陵县一带,这些巫术经过发展以后,在解放前的多数时间都有流传,影响着日常社会生活,甚至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生息。

 

巫蛊之术在民间是弱势群体保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手段,比如湘西女性的放蛊,就是为了防止男性对家庭和自己的背叛;而木工匠人则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比如自从文章开头那个建房男主人暴死之后,村里其他人家建造房子就会对毛匠们礼敬有加,好烟好酒好茶好饭款待着,工钱自然也不会拖欠。

 

就其实质,巫蛊之术里面夹杂了巫术、药毒菌毒、诅咒等各种旁门之技,很多时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是弱者发泄的一种手段而已。至于下毒蛊这样的手段,中华主体民族原本不产这个,春秋战国后期及至汉唐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胡夷混杂入主体民族区域居住的情况,导致很多蛮夷之术流传到中国,成为民间开始,流传域内的一大毒瘤。

 

之所以前奏这么长,用这么多文字介绍巫蛊,是因为巫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进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就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

 

 

2、巫蛊之祸

 

引:

 

正如前文所述,春秋之后,巫蛊之术传入中国,到汉初和亲政策执行后,这样的胡巫之术更加近距离的影响了中国。

 

汉景帝初立刘荣为太子,后太子生母栗姬即因施巫术被贬为庶人,并且废了太子刘荣,贬为临江王,另立梦日入怀而生刘彻的王夫人为皇后,刘彻为太子。

 

刘彻为登基为帝后,也因巫蛊祝诅事件废除了皇后陈阿娇,另立卫子夫为皇后。《汉书·外戚传上》:“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汉书》记载的这个媚道也是一种巫蛊之术,在民俗中主要是用药物和诅祝来获得宠爱,并不加害于人,但是在汉代,媚道轻则对着人背后吐唾沫、口头诅咒,残酷者甚至斩断婴儿四肢来施展邪术,更有建立“神祠”向邪神献祭而祝诅者。因此也是被汉政府严加取缔和禁止的巫术。

 

可见,在汉初时期,巫蛊之术已经在宫廷之中兴起,而为陈皇后设媚道诅祝的楚服就是一名胡人巫婆,说明胡巫也开始进入宫廷。

 

起:

 

丞相公孙贺的夫人卫君孺,是卫皇后的姐姐,公孙贺因此受到宠信。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接替父亲担任太仆,骄横奢侈,不遵守法纪,贪污军费一千九百万钱,征和元年(前92年),事情败露后被捕下狱。

 

这时,汉武帝正诏令各地紧急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久捕不得(这里的侠可不是指人们心目中的侠义之侠,而是指以暴力乱法的人)。具体朱安世犯了什么事,历史没有记载,不过能被官方列为要案,武帝亲自下诏通缉,可见影响之大,已经影响到了政权的安稳。

 

公孙贺请求汉武帝让他负责追捕朱安世,来为其子公孙敬声赎罪,汉武帝准了。公孙贺历经艰辛,果然将朱安世逮捕解送朝廷。朱安世从狱中上书朝廷,揭发说:“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他得知陛下将要前往甘泉宫,便让巫师在陛下专用的驰道上埋藏木偶人,诅咒陛下,口出恶言。”

 

正在病重的武帝闻讯大怒,派人彻查此案,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孙贺被逮捕下狱,经调查罪名属实,父子二人都死于狱中,并被灭族,同时还牵连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另一个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卫氏在汉廷内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损失殆尽,直接影响到了卫子夫所生的太子刘据所依凭的政治生态。

 

兴:

 

这时,方士和各类胡巫多聚集在京师长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门的奇幻邪术迷惑众人,无所不为。一些女巫来于宫中,教宫中美人躲避灾难的办法,在每间屋里都埋上木头人,进行祭祀。因相互妒忌争吵时,就轮番告发对方诅咒皇帝、大逆不道。汉武帝大怒,处死犯事的嫔妃宫女,后宫妃嫔、宫女以及受牵连的大臣共杀了数百人。

 

从栗姬到皇后陈阿娇,再到宫内诸嫔妃宫女,此类事件多了,在武帝心中留下了心理隐患,为之后的巫蛊大祸埋下了种子。

 

汉武帝产生疑心以后,有一次,在白天小睡,梦见有好几千木头人手持棍棒想要袭击他,霍然惊醒,从此感到身体不舒服,精神恍惚,记忆力大减。

 

江充自以为与太子刘据、卫皇后有嫌隙,见汉武帝年老,身体大不如前,害怕汉武帝去世后被刘据诛杀,便定下奸谋,说汉武帝的病是因为有巫术蛊作祟造成的。于是汉武帝派江充负责查出巫蛊案。江充率领胡人巫师到各处掘地寻找木头人,逮捕了部分用巫术害人者,并施以铁钳烧灼之刑,强迫他们认罪。被捕杀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风声鹤唳,在民间,百姓们相互诬指对方用巫蛊害人,官吏则每每参劾政敌参与其中。从京师长安、三辅地区到各郡、国,因此而死的先后共有数万人。

 

江充窥探出汉武帝的疑惧心理,便指使胡人巫师檀何言称:“宫中有蛊气,不将这蛊气除去,皇上的病就一直不会好。”于是汉武帝派江充进入宫中彻查,又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协助江充。

 

江充等人在宫禁深处肆意搜查,甚至毁坏皇帝的宝座长,挖地找蛊。

 

江充先从后宫中汉武帝已很少理会的受冷落妃嫔的房间着手,然后依次搜寻,一直搜到皇后宫和太子宫中,各处的地面都被纵横翻起,以致太子和皇后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此后,江充说:“在太子宫中找出的木头人最多,还有写在丝帛上的文字,内容大逆不道,应当奏闻陛下。”

 

这个信息被太子刘据通过非正常渠道获知了,刘据非常害怕,问计于少傅石德,石德害怕因为自己是太子的老师而受牵连,便对刘据说:不要忘记秦朝扶苏公子的事情。意思是说,如果面对小人算计,不展开行动,会像扶苏一样坐以待毙。

 

刘据欲面禀汉武帝,但当时武帝患病在甘泉宫修养,平日里皇后和太子的报请,都无法到达武帝处,因此太子无法见到皇帝,情急之下矫诏逮捕并斩杀了江充、韩说等人,黄门(即太监)苏文逃脱后奔往甘泉宫向武帝告发太子谋反。

 

武帝不信太子会谋反,于是派人召太子到甘泉宫觐见,但该人因担心被太子杀而不敢入城,在城外假意转悠了一圈,擅自返回报告武帝说:太子已经造反,见了我就要杀我,我逃了回来。

 

自此武帝和太子失去了最后的沟通机会,太子兵败逃逸,躲藏于山民家中,后露出行藏自杀身亡,其三子一女皆受牵连,自杀或被杀,太子的母亲皇后卫子夫也自杀,大祸就此酿成。

 

后续

 

巫蛊之祸发生后,汉武帝一直没有立太子,于是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激烈起来。

 

燕王刘旦以为武帝剩余诸子中自己年纪最长,按次序排下来,也该到自己当太子了,但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之意。

 

后元元年(前88年),武帝年迈病重。刘旦派使者来到长安,向武帝上书,请求宿卫长安,以备不虞。武帝览信大怒,立斩来使,紧接着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国三个县邑,以示惩戒。武帝死后,刘旦密谋造反,未成,后自杀。

 

征和三年(即巫蛊之祸发生的第二年),内侍郭穰密告丞相刘屈氂夫人诅咒汉武帝,并与贰师将军李广利勾结,欲令昌邑王刘髆为帝。后刘屈氂被腰斩于东市,其妻则是枭首华阳街,李广利妻子被捕。李广利当时正在前线打仗,得知消息后仓促出击匈奴,以求胜利立功赎罪,然而由于求胜心切,深入敌地兵败,后投降匈奴。

 

作为巫蛊之祸的延续,军队系统的悲剧酿成了,汉族军队第一次如此成建制被被阵亡和投降,7万汉家儿郎葬身无名,李广利的投降比此前李广之孙李陵战到最后,兵尽粮绝的投降影响更加恶劣。

 

影响:

 

巫蛊之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一方面,汉庭上层从太子、皇后、皇子到丞相、功勋家属、将军、大臣、宫廷人员大量被杀,对于一个团队来说,等于包括接班人在内的骨干成员损失大半,动摇了治国之基的人才梯队构建,对一个帝国来说,损失不可估量;

 

2、巫蛊之祸从兴起到结束持续多年,前后40万人因此受牵连,一时人人自危,帝国的威信受到了挑战,影响深远;

 

3、作为巫蛊之祸的延续,李广利兵败投降后的第二年,汉武帝发轮台诏,改变了汉帝国的对外政策,从以往的外扩型王朝变成守成型,新疆直到武帝的重孙子汉宣帝当政时期才纳入汉朝版图,轮台诏实际上对汉帝国的根本政策做了转向性的调整,意味着武帝不再是武帝,汉帝国不再是帝国,重回汉初修养生息的王朝状态。

 

疑点:

 

巫蛊之祸可以说是汉武帝的悲剧,是汉朝的悲剧,也是华夏人的悲剧,我们每一个汉族子孙的悲剧。汉武帝由此从一个叱咤风云的雄主变成了常人,汉族外扩的脚步从此收回。

 

如果不是巫蛊之祸的悲剧,以汉武帝雄心和能力,汉朝的版图将在其任上更加广阔,我们这些后代子孙可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基础上。

 

关于巫蛊之祸,后人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汉武帝宠爱幼子刘弗陵,欲改立太子,所以驱江充发动巫蛊之祸;也有人说汉武帝纯粹是被身边的小人裹挟,是江充、苏文等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发动了巫蛊之祸;也有人说巫蛊之祸是太子的政治对手发动的针对太子及他身后的卫氏集团的打击手段。

 

那么巫蛊之祸背后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回到汉朝,来剖析一下。

 

 

3、汉武帝刘彻

 

刘彻原名刘彘,其母王夫人生刘彘前曾梦见太阳入怀,告诉其时尚为太子的景帝后,景帝大喜,说:此贵征也。及其长大,聪明通透,甚为景帝所喜,后立为太子,改名为刘彻,取其通天彻地,达到了圣德的要求的意思。

 

汉武帝即位以后,罢黜百家,尊崇儒学,但同时又任用桑弘羊等一批法家大成者来治理国家,汉武帝是中国帝王外儒内法,内外兼用,儒法合和的开创者。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中国汉族繁衍生息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开辟丝绸之路,开创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等创举,我们今天的春节就起自汉武帝时颁布的太初历,武帝以前用秦历,即颛顼历法,以每年10月为岁首。

 

我们自称汉人,其实是源自汉武帝,没有汉武帝的大开大拓,就没有汉朝的兴盛,也就没有汉族的称呼了,可以说汉武帝开创了不世之功,对整个中华民族影响深远。

 

但这样一位雄主,晚年却因为巫蛊之祸饱受争议,甚至亲自下诏反思国策(所谓轮台罪己诏,历史上并不确实,《汉书》所记载轮台诏只是一份政策调整反思文件,一千多年后的《资治通鉴》所载并非来自正史,可信度低,这个说法本身也包含了司马光秉承宋朝的抑武思想使然,司马光逃不出历史文人的思想锁套),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他个人年老昏聩才误信奸人,还是私心作祟,设计捕杀太子?

 

汉武帝真的曾想过废太子吗?这一说法是生幼子刘弗陵(即汉昭帝)以后才有的,当时钩弋夫人赵婕妤是经历了十四个月怀胎,才生下刘弗陵,汉武帝大奇,因为古尧帝相传也是14个月才出生,于是汉武帝把刘弗陵出生的门命名成尧母门。

 

当时正值卫子夫失宠,太子也多次谏武帝不要征讨四方,有父子失和的传闻,于是就有了朝野揣测汉武帝要立幼子为太子。

 

其实,命名尧母门只是一个父亲老年得子的喜悦,恰逢生子与古帝同十四月,故而命名尧母门表达喜悦之情,但要说立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为太子,那不是一个帝王所为,古来就立嫡长子,要立幼子非常困难,况且为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不可能为此掀起帝国的腥风血雨,而去动摇国本。

 

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武帝确实嫌他不像自己。后来武帝所宠幸的王夫人生了皇子齐怀王刘闳,李姬生了燕刺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刘髆,加之时光流逝卫皇后逐渐老去,武帝对皇后的宠爱逐渐衰退,因此皇后和太子经常有不安的感觉。

 

武帝感觉到此事后,对刘据的舅舅卫青说:“我朝有很多事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对我国的侵扰不断,朕如不变更制度,后代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辙。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听说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觉,难道真是如此吗?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转告他们。”

 

后来每当太子劝阻征伐四方时,汉武帝就笑着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的事情留给你,不也挺好吗?”

 

汉武帝晚年常年外出游幸天下,每每出宫便将诸事交付给刘据,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如果有所裁决,待武帝回宫后就将其中最重要的事向他报告,汉武帝也没有不同意的,有时甚至不过问。

 

由此可见,汉武帝对太子是信任的,也深谙国家治理的一张一弛之道,自己把自己能干的活干完,留给太子一个安定的帝国以文治理,确实比较像武帝的性格,正如后世的朱元璋与太子朱标一样,虽然性格迥异,但是配合默契,这两位强人要做的都是替后世子孙开一个太平盛世出来。

 

所以,当巫蛊案爆发,太子杀了负责查案的一干人等时,他仍然不相信太子会造反,而是派人宣太子甘泉宫觐见,给他解释说明的机会。谁想到所差非人,谎报太子造反已成事实,这个使者是谁呢?正史没有记载,这个使者也是一个关键人物。

 

而恰巧这个时候,丞相刘屈氂也派人来说太子谋反了,而这个丞相刘屈氂恰巧又是汉武帝的亲侄子,江充、韩说等武帝的近臣被杀,派出使者宣召险被太子所杀的证言,加上这个重量级宰相的证明,多重信息印证叠加,三人成市虎,不由得武帝不相信太子谋反。于是,悲剧就这么酿成了。

 

排除这些之外,汉朝当时的环境是巫蛊之术盛行,而汉武帝也对这个深有忌讳,那个时代的人难免对这些有认知的局限性,即使到现在这个时代,不是仍然有名人高官们迷信这些个东西吗?生命本源之谜没有解开,就给神秘的东西留下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而小人们就可以借着这些东西左右局势。

 

当武帝醒悟过来的时候,悔之晚矣,江充已死,只有灭其三族,参与诬陷太子的太监苏文被烧死在横桥上,功劳最大的莽通被处死,因与太子战而获封侯的商丘成、张富昌和李寿分别自杀、被贼杀及被武帝诛杀,这是一个晚年屈死儿子的老皇帝的震怒。

 

后来武帝还为太子建了思子宫,表达自己对太子的怀念之情。汉武帝本人死后,葬茂陵,汉武帝陵墓的规模和高度是所有皇帝中最高最大的,其余皇帝都是12丈,而独茂陵高达14丈,而配葬茂陵的太子墓却又高出武帝的茂陵,这是极为超格的待遇,同时配建有“归来望思台”和“思子宫”,表达了武帝对太子的无限哀思和愧疚悔恨之情。

 

综合以上情况和汉武帝雄才大略的一生,汉武帝本人定然没有杀太子的想法,也不可能这么做,惜乎其晚年对神秘之术的误解误信,以至于被人利用,成为被动酿成悲剧的悲剧父亲,也客观上应该负有领导责任。

 

而这里也牵涉到个人的性格问题,无疑,汉武帝是强大而自信的,这个自信是相信自己对人对世事有强大的驾驭能力,事实上也是如此,正是在汉武帝的领导下,聚沙成城,干成了经天纬地的大事业。

 

然而这样的性格也有巨大的缺点,那就是对人辨别难度增加,为了建立强大的团队,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提议推恩令分消封国,实际上达到软性削藩目的的功臣主父偃,原本是一个到处不招人待见的人,在齐国被儒生排挤,游历燕、赵、中山等诸侯国而不受重视,却在汉武帝这里仅凭一份提出不同意见的上书而获得重用,后来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了包括推恩令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十分高明,但也就是这位主父偃借着武帝的宠信大肆收受贿赂,搬弄是非,为了女儿被齐王拒收为妃的私愤而搬倒齐王,导致齐王自杀,可谓私德极差而能力极高,非常危险的人物类型;

 

后面武帝死前的托孤重臣之一、拜为车骑将军的的金日蝉,竟然是个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及廷尉赵禹选拔自小吏;名将卫青、霍去病本是奴仆;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经济大臣桑弘羊出自商贾家庭,要知道汉朝可是个重农轻商的时代;甚至朝堂之上还站着一位整日跟大家嬉皮笑脸的东方塑。

 

巫蛊之乱后起用的宰相田千秋也仅是一位汉高祖刘邦的陵寝卫宿官,因上书为太子鸣不平而被提拔为九卿之一的大鸿胪,后又被任为宰相,可谓光速提拔的案例。

 

而同时,汉武帝也任用了江充这样的小人,至于这个小人是怎么炼成的,我们后文再讲。

 

所谓成也斯,败也斯,一体必有两面,这难道就是命运吗?

 

3、李广利的谋划

 

李广利,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和宠臣李延年的兄长,也就是昌邑王刘髆的舅舅。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匈奴入侵五原、酒泉,掠杀边民。两地守军出战,均不利,领兵的都尉(一郡的军事长官)都战死。三月,武帝命李广利率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

 

李广利离开京城时,丞相刘屈氂为李广利饯行。李广利的女儿是刘屈氂的儿媳,两人是儿女亲家。前一年爆发的巫蛊之祸时,太子刘据被人诬陷而自杀,而又未立新太子。于是李广利便想乘机让他妹妹李夫人所生的儿子昌邑王刘髆立为太子,自己就将是国舅,地位将更尊贵,权势也更大。

 

而刘屈氂不仅身为左丞相,又是武帝的侄儿,颇得武帝的信任。李广利于饯行告别时,对刘屈氂说:“希望你在今上面前建议,早立昌邑王为太子。昌邑王能够被立为太子,将来做皇帝,君侯还忧惧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二人利益完全一致,刘屈氂自然满口应承,答应寻找机会,向汉武帝建言。

 

恰在这时,武帝对巫蛊案盯得很紧,审理巫蛊之案的官员正在追查,内者令郭穣告发刘屈氂的夫人因为刘屈氂多次受到汉武帝谴责,所以指使巫师在祭祀土地神时诅咒汉武帝,有恶毒的语言,以及刘屈氂与李广利共同祷告祭祀,想使昌邑王刘髆当皇帝。

 

主管巫蛊案的官员将此事奏告汉武帝,请求审讯查验,汉武帝批准,办案人员将刘屈氂定罪为大逆不道。汉武帝下令把刘屈氂放在载运食品的车上游街示众,然后在长安东市腰斩,刘屈氂的妻子押赴华阳街斩首示众。李广利的妻子儿女也收捕入狱。

 

李广利听到这个消息,急于立功扩大战果,结果战败后投降了匈奴,其宗族全部被处死。

 

从汉武帝对李广利和刘屈氂案件的处理来看,可谓异常果断,甚至到了心狠手辣的地步,其一是刘屈氂是宰相,也是他的侄子,这样的处理十分坚决;更重要的是,李广利正带领大军与匈奴作战,这样的不管不顾,确实说明汉武帝对巫蛊之祸的忌讳和悔恨到了任何人不得牵涉其中的地步。

 

而这样的决绝的处理方式,也暴露出一个疑点,那就是李广利和刘屈氂到底在巫蛊之祸害死太子刘据的案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从动机来看,李广利和刘屈氂是有的,后面密谋欲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就是证明,而在汉武帝派出使者谎报太子谋反后,就是刘屈氂派人进一步证实了太子谋反,从而让汉武帝从心里坐实了太子举兵谋反,发出了错误的指令,酿成大祸;在执行打击太子的过程中,刘屈氂发挥了关键作用,所有兵权均归其领导,正是在其领导下,把太子置于死地。

 

如果把使者的谎报和刘屈氂的证实加在一起看,李广利和刘屈氂是有重大嫌疑的;另外,江充、苏文如果要加害太子,在汉武帝死后,必然要依靠新的势力,也就是新的太子,这个新太子,按当时的氏族势力,李广利和刘屈氂支持的昌邑王最有可能,把这些环节串联到一起,巫蛊之祸发生的背景就逐渐清晰起来。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处理这个案件如此决绝的原因,李广利和刘屈氂所谋甚大,让汉武帝感到不寒而栗,而痛下杀手。

 

 

4、钩弋夫人

 

《汉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巡狩,路过河间国(今属河北)时,观天相、占卜吉凶的“望气者”对汉武帝说此地有奇女,汉武帝立即下诏派人寻找。

 

果然如望气者所言,一会儿的工夫,随行官员就找到一美少女,据说此女天生双手握成拳状,虽年已十多岁,但依然不能伸开。汉武帝唤此女过来,见其双手果真是紧握拳状,汉武帝伸出双手将这女子手轻轻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开,在手掌心里还紧紧地握着一只小玉钩。随后,汉武帝命人将此女扶入随行的轺车,将其带回皇宫,由此而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号称拳夫人,此女便是赵氏。

 

这个赵氏来历可疑,有人认为握拳藏钩就是当地官员和随行人员取悦汉武帝的一出好戏,赵父的宦官生涯使得赵氏的美貌被一些官员得知,于是趁着这个机会将赵氏送给汉武帝。

 

而其父当年曾因犯法而被处以宫刑,入宫做了宦官,担任中黄门,即皇帝的宿卫随从,跟地方素有来往,虽然当时已死,但影响仍在。

 

后来,赵氏晋升为婕妤,居住在甘泉宫中,她的宫殿被命名为钩弋宫,所以也称钩弋夫人。太始三年(前94年),赵氏为汉武帝生下一子,取名为刘弗陵,号称钩弋子。

 

据说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汉武帝甚喜,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

 

有了汉武帝这样的夸赞,有了尧母的名号,钩弋夫人自然想母凭子贵,更进一步。而当时的朝野也闻到了新的政治机会,有那么些人觉得既然太子和卫皇后受冷落,钩弋夫人正当宠,又有汉武帝称赞的尧母名头,可能会废太子立幼子也不一定啊。

 

在这样的情况下,钩弋夫人身边自然就围绕了一些人,成了宫廷新崛起的势力。

 

后来果真如钩弋夫人所愿,汉武帝在临时之前立刘弗陵为太子,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汉武帝同时也处死了钩弋夫人,说是以防子幼母壮而后宫干政,步吕后、窦太后的后尘。

 

如果说赵氏的入宫是一场刻意为之的策划的话,那这个钩弋夫人确是具有比较深的心机,在小小年龄就能配合演出,显然工于心计。

 

所以,也有一种可能,钩弋夫人也参与了巫蛊之祸的推波助澜,甚至是主谋之一,成为推倒太子的一股力量,这也才有了汉武帝在经过数年调查后,杀了这个钩弋夫人。

 

正是由于这个梗,也才有了汉武帝托孤霍光之后,刘弗陵开始了他的悲剧人生。

 

 

5、霍光的使命

 

后元2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此前已让黄门画师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周公辅成王见诸侯图》,赐予霍光,暗示霍光准备辅助幼主。

 

汉武帝病重后,召霍光、田千秋、金日蝉、桑弘羊、上官桀等五大臣,遗言托孤于五人,让8岁的刘弗陵立为太子,在武帝死后即皇帝位。

 

除田千秋已然为宰相外,光禄大夫(隶属于宫内总管的内宫顾问职位)霍光晋升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光禄大夫金日蝉升为车骑将军;太仆(九卿之一,掌管皇帝车马)、侍中(汉武帝时期的近侍职位)上官桀升为左将军,搜粟都尉(农业部专职副部长)升任御史大夫。

 

这里最显眼的当然是霍光,从一个无实权的顾问职位,一跃成为超越九卿,高于三公的实权大司马、大将军,成为位高权重的首辅大臣,可谓一跃冲天,在皇帝幼年、皇帝生母被赐死的情况下,霍光实际上掌握了大汉真正最高权力。即使当年军功累累而名镇天下的卫青,虽然也曾任大司马、大将军,但那时汉武帝尚在,卫青连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也没有拥有过,更不要说大汉帝国的最高决策权了。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会选择霍光呢?

 

这里除了霍光半生谨慎,从不犯错,让武帝感觉可靠以外,还应该有别的考虑。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是武帝最宠爱的战将,即使是霍去病在上林苑围猎时射死了李广之子,郎中令、关内侯李敢,也没有加以怪罪,反而替霍去病遮挡过去了。霍去病死后,更是恩宠有加,武帝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不能不说,霍光获得武帝的绝对信任,跟霍去病是有很大关系的,而霍去病是卫青和皇后卫子夫的亲外甥,也是太子刘据姨表兄弟,如果汉武帝猜忌卫氏集团而灭之的话,显然不会去任用属于卫氏集团的霍光。

 

有人说武帝借霍去病平衡卫青的权力,后来二人渐生嫌隙,但这也只是表面现象,霍去病在死之前的一年,听闻李敢曾经因为父亲李广之死殴打过舅舅卫青,就在上林苑射杀了他,要知道,李敢是名将李广之子,时任郎中令,封关内侯,掌管皇帝卫队,是九卿之一的高管,更是汉武帝的近臣近侍,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了,实在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做的事情。

 

结论是:说到底,卫霍是一家的。

 

而汉武帝用霍光,恰恰是因为霍光是卫氏集团的一员,这里面饱含着汉武帝的深意。

 

后元元年(前88年),丞相田千秋为宽慰武帝于巫蛊之祸中留下的伤痛而劝诫武帝寻找自娱自乐的方法。武帝在与田千秋的对话中曾提到:巫蛊案初,廷尉的审理中并未查问审讯出有力罪证。

 

也就是说,后来复查江充主理的调查,并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能证明太子涉巫蛊案,这时候武帝本身已经认识到巫蛊之祸是有人为太子刘据和他身后的卫氏集团量身定做的惊天策划,先以公孙贺案入手,一举拿下了公孙贺(时任宰相,也是太子刘据的姨父)和公孙敬声(时任太仆,掌皇帝车马)父子、卫青的长子卫伉、卫子夫所生诸邑公主等太子身边的重要屏障。随后,再雷霆一击,通过巫蛊之祸把大火烧进宫廷,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成为最后的攻击的目标,随着二人的死去,太子的政治对手完成了所有政治搏击,只待功成。假设,卫青、霍去病还在,巫蛊之祸断然不会发生,因为太子还有强大的屏障在。

 

谁知道,随着武帝清醒过来,一代雄主,岂甘被人算计,他不按常理出牌,让包括后来当上皇帝的刘弗陵及其母亲钩弋夫人在内的所有的谋划者都功败垂成。

 

这里又牵扯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既然已经意识到了太子被算计,冤枉而死,汉武帝甚至为太子修建思子宫、归来望思台以明确纪念太子,但为什么不给太子刘据平反呢?

 

不是不想,是不能。

 

为什么呢?

 

给太子平反,意味着确认卫皇后的地位,意味着确认皇长子的地位,那么既然皇长子不在了,怎么也应该轮到次子继承皇位了吧?你总不能立太子刘据唯一的孙子,也就是汉武帝的曾孙子刘病已继承皇位吧?师出无名,自己没有死立,儿孙尚在,能立曾孙子做皇帝吗,这是说不过去的,也是不可能的。

 

汉武帝生有六子,老大,也就是太子在巫蛊之祸中死去;老二刘闳18岁就早死了;三子刘旦想继太子位而要求宿卫京城,被汉武帝杀掉使者,削去三县封地,显然,他不是武帝心目中能接受的太子人选,也不符合武帝所拖霍光之事的要求;四子刘胥一介武夫,经常不守规矩,所行悖德,显然不适合做皇帝;五子刘髆在武帝死前已经死去,且有李广利、刘屈氂为其争立太子涉嫌巫蛊之祸元凶的嫌疑,即使他没死也不会立他为太子。

 

最后,只剩下小儿子,年仅8岁的刘弗陵最合要求,也符合让霍光掌握大权的,行使使命的要求。

 

我犯的错,我无力挽回,甚至不能补偿我最亲爱冤死的儿子,霍光,你跟随我二十多年,一向可靠,也亲近太子刘据和卫家,这个难题就交给你吧,我相信你!

 

世间最可贵的大约就是信任了,以武帝这样的雄主,临时托付自己所不能完成的大任,霍光能不舍命为之?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往常的,那个万事唯谨慎的霍光,权臣霍光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个霍光不仅把持朝政,独揽大权,还管理起汉昭帝刘弗陵的下半身,他以爱护皇帝身体的名誉让皇帝不近女色,为此还特别发明了前后带裆的裤子,这据说也是短裤最早的模型,以前的人交合起来非常方便,但有了短裤就不一样了,效率大大降低;于是大汉皇宫里的女性们都穿上了这样的这样的特制裤子。

 

于是,汉昭帝21岁还没有子女,这在那个时代是很不正常的,对了,皇帝唯一可近的女色是霍光的外孙女,——所有能生育后代的漏洞都被堵上了。

 

也于是21岁没有子女的汉昭帝突然莫名其妙的死了。

 

汉昭帝死后,由于没有子女,在霍光主持下,立汉武帝五子刘髆的儿子昌邑王刘贺为帝,可这个刘贺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废了,短短27天留下的是长长的多达1127项的不规行事记录。

 

霍光不知道刘贺是个什么玩意嘛?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为什么还要立他为帝呢?正是因为知道刘贺的荒淫混乱,霍光才立他为帝,因为立他就是为了废。

 

于是,哐哐哐,太子刘据唯一的血脉,他的孙子刘病已隆重登场,成了后来的汉宣帝。

 

刘贺只是一个过渡,从刘弗陵到刘贺,都是过渡,为了完成辈分的过渡,从汉武帝的儿子,到孙子,现在终于轮到汉武帝曾孙子,也就是刘据的孙子上位了

 

汉武帝的所托霍光之事完成了,终于把当年太子唯一的血脉推上了皇帝之位,霍光又做回了霍光,那个一生唯谨慎的霍光又回来了,刘病已(后改名刘询)登上大位不久,那个一向把持政权不放的霍光就要求就出权力,让宣帝亲政,只是刘病已不敢接而已,毕竟自己远离权力中心久矣,一切还得依靠霍光。

 

当然这里还得补充交代,汉武帝在死前特别下诏,给刘病已补上了宗室身份,这个身份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身份就没有资格继承皇帝位,就像现在的官员,如果失去党员身份,也就没有政治前途的任何机会了。历史上最知名的例子莫如摸石头的双耳王爷,三起三落,正因为太祖没有剥夺他的身份,没有把他一棒子打死,才使他有机会重回权力中心。

 

从汉武帝巫蛊之祸后杀光所有围攻太子的官员、建思子宫、杀刘弗陵母钩弋夫人、托孤霍光、给刘病已补上皇室身份以及霍光的所作所为,我们似乎清晰地看见一个老皇帝对自己所犯的不可挽回的错误的弥补之心。

 

刘据吾儿,我的爱子,你是冤死的,这是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错误,我死不足惜,就让我以我的方式来尽可能的弥补你吧。

 

地节二年(前68年)春三月,霍光病重逝世,霍光死后两年,霍家因谋反被灭族,然而霍光的死大约不是他本人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他后娶的继室夫人显(真是人如其名,显而险也),这个显夫人贪得无厌,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在霍光不知情的情况下买通医生淳于衍毒死了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后来淳于衍入狱受审,这个显夫人开始害怕,向霍光坦白了,霍光终于还是下不去手对自己的夫人,替他遮掩过去了。

 

后来,霍光的女儿虽然如愿被立为皇后,但祸根就此种下,霍光死后,霍家被灭族,这个显夫人也走上了断头台,其女皇后霍成君被罢黜,后自杀于冷宫,端是霍光一生唯谨慎,娶老婆却是毫无眼光,在关键时刻,由于自己的妇人之仁而害了全家。

 

霍光之所以被灭族,应该是没有说出自己所担负的秘密使命,因为这牵涉到太多皇族秘密,不能说,也不可说,这就是霍光及霍家该有的命运吧。

 

正如另一位叫丙吉的人,他也是汉宣帝的护命恩人,在其5岁之前,担任监狱长的丙吉,一直秘密保护幼年的刘病已,到汉宣帝即位时也没有说出自己的功劳事迹。

 

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病重,往来长杨、五柞宫之间,望气的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这是要对刘据唯一的血脉赶尽杀绝啊),当时的汉武帝尚且不知道,世上还有一个太子的血脉,武帝便派使者分别登记监狱中关押的人,不分轻重一律都杀掉。内谒者令郭穰夜晚到郡邸狱,丙吉闭门拒绝使者进入,说:“皇曾孙在,别的人无辜杀死都不可,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双方相持到天明,郭穰不能进去,于是回去报告武帝,并弹劾丙吉。武帝闻之有刘据之孙尚在人间,大喜,说:“这是天的保佑。”于是大赦天下。郡邸狱关押的人独赖丙吉得生,而大赦之恩又遍及天下。刘询重病,几次几乎死去,丙吉多次安排护养他的乳母好好用药治疗,并给他起名刘病已,盼望他以后不再生病。

 

丙吉以一己之力保护了幼年的汉宣帝,从没主动说出真相,直到一件偶然的事情(有人骗赏,说曾在狱中哺育幼年的刘病已)发生后才被迫说出了事情。为什么不说?也是因为这样的皇族秘密,不能说,不可说 47 66856 47 31672 0 0 6916 0 0:00:09 0:00:04 0:00:05 6915这是大臣应有的德行。

 

前63年,宣帝知道实情后,封丙吉为搏阳侯,4年后再被拜为宰相,再4年后,丙吉病逝,谥号为“定”,一个字概括了宝贵的品格,死后又4年,宣帝颁布麒麟阁功臣十一人榜,丙吉第6位,算是好人终有好报!

 

汉宣帝即位以后,提出要给太子刘据,也就是自己的爷爷追认谥号,最后谥号为“戾”,太子的墓也成为戾太子墓。

 

为什么要给汉宣帝要给自己的爷爷这么一个谥号呢?有人说,这是按行论谥,戾是知错而不改的意思。这完全不符合汉宣帝的要求,也与真实的太子所遭遇的一切相违。说文解字说,戾,身体屈曲的意思。《说文解字·犬部》:“戾,曲也,从犬出户下。犬出户下为戾者,身曲戾也。

 

诚哉,斯解,刘据所遭遇的正是犬落平阳被犬欺的委屈。另,戾,淚无水也,难道不可以理解为欲哭无泪吗,正如太子刘据所遇事耳。

 

惜乎有霍光担任使命,才有了刘据一脉复起的一天,也正因为如此,汉宣帝在霍光死后17年,灭霍光族15年后,立麒麟阁功臣榜,以霍光为第一功臣。这是不是汉宣帝感知真相后的幡然醒悟呢?

 

6、江充的疑点

 

说巫蛊之祸,不能不说江充,江充是巫蛊之祸的急先锋,是这个大案中的关键人物,没有弄明白江充为什么诬陷太子,就没有解开巫蛊之祸的谜底。

 

后人描写江充,多以一副小人嘴脸出现,事实上,根据历史所载,完全不是这样,像现在很多被打倒的“大老虎”一样,开始的时候,人家也是楷模啊。

 

江充原名江齐,有一个妹妹,能歌善舞,美丽可人,后嫁给汉武帝的弟弟赵王刘彭祖的儿子刘丹为妻,江齐因此成为赵王的座上宾,跟妹夫赵国太子赵丹也关系不错,经常厮混在一起,后来赵丹怀疑江齐把自己见不得人的隐私(与姐姐及赵王妃通奸)告诉了赵王,就派人捉拿他,可是江齐机灵,逃走了,赵丹无处发泄,就杀了江齐的父亲和兄长。

 

江齐化名江充逃亡到京城,上书武帝,告发赵王太子赵丹与其胞姐及母妃通奸,并勾结地方上的不法分子,在赵国行不法之事。行什么不法之事呢?

 

原来这个赵王也不是什么好鸟,中央给他派去的丞相和地方官均不得善终,以各种手段拿住他们的把柄,不听他的,就把证据上报给有司,非死即罢官。长此以往,赵王在地方上获得绝对的权力,在国家之外私收税费,因此十分富有,但民怨也颇大。

 

而武帝时期一直都在推行推恩令,削弱封国的实力,江充这个告发正符合武帝当时的政策导向,加上私通乱伦也更为武帝不可忍,于是派人捉拿赵太子刘丹收监,并要判他死罪,后虽经赵王求情,但还是废了刘丹的太子位。

 

话说,汉武帝见到江充的第一面就被震惊到了,这天,江充别出心裁地把自己打扮一番,穿上他自己设计的纱袍,围着燕尾式的裙裾,戴上插着羽毛的步摇冠,加之江充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武帝一见就称奇,还对左右说:“燕赵之地果然多奇士。”遂问以时政,江充竟然颇有见地,其见解很对武帝的心思,武帝一下子觉得,这是个人才啊。

 

更为奇怪的是,江充自请出使匈奴,要知道武帝时期,大汉与匈奴处于直接对战时期,出使在正在处于战争状态的匈奴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前有何敞、郭吉、路充国等十几人次的使臣被匈奴滞留不许归汉,后面就有苏武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出使,也被匈奴扣留了,在那苦寒之地滞留19年,归来时已面目全非,郭吉更是死于贝加尔湖。很多人听见出使匈奴都要吓死,这个江充为什么不怕匈奴呢?

 

《汉书》和《史记》没有记载江充为什么要去出使匈奴,以当时的情况而言,无非是劝降及缓和关系等事项,那个时候苏武还没有出使匈奴,不可能是为了接苏武回家,总之是带着特别的使命去的。武帝问江充有什么办法?江充回答说:“出使应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情不好预先打算。”

 

江充出使匈奴,前后整一年时间后回来了,应该是差事办得还不错,回来后即位授予绣衣使者身份,负责督查京畿地区的治安执法,同时监察豪贵们的越礼过分行为。

 

当时贵戚近臣中很多人骄奢越僭,江充一一举报弹劾,还奏请没收这些人的车马,让他们到北军营待命准备上战场与匈奴打仗。

 

这下把这些贵戚子弟吓坏了,纷纷到皇帝那里叩头哀求,表示情愿出钱赎罪。汉武帝答允,令他们各自按俸禄地位到北军交钱,这次朝廷共得数千万钱,缓解了当时军需不足的经济压力。汉武帝觉得这江充忠直,奉法不阿,言语也合心意,真是个难得的干才。

 

江充外出,碰上馆陶长公主等人在驰道上坐车行走,就喝问为何如此放肆,馆陶长公主说:“是太后的诏命。”江充说:“只有公主可以,随从车骑都不行。”便把随从处罪,车马没收。

 

这长陶公主是谁呢?是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的女儿,也就是汉武帝的姑妈,名叫刘嫖(这名字现在看来起得不太好,票的本意是轻轻飘过,所以嫖的本意是女子姿态轻盈而美好的样子),是当时皇后陈阿娇的母亲,也就是皇上的丈母娘,为什么叫长公主呢?都是公主,加个长字就不一样了,地位等同有封国的王,馆陶公主也就是封地在馆陶的公主,汉朝历史上只有两位有封地的长公主。这样的身份,可以说比皇帝都难对付。

 

江充陪随皇帝前往甘泉宫,正巧遇上皇太子刘据的家臣坐着车马在驰道上行走,江充抓了交官处置。刘据得知,派人向江充求情说:“我并非舍不得车马,只是不想让陛下知道了怪我平日不管教左右。希望您宽恕一次。”江充不理睬,径直上奏。

 

汉武帝听说这两件事后表扬说:“作为人臣应当如此!”对他更加信任。也正是这两件刚正不阿,公正赛过包公,耿直甚于海瑞的行为让江充威震京师。

 

那么江充是不是真的这么刚直公正呢?答案是否定的,后来武帝升迁他担任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和制钱,这个岗位相当重要啊,上林苑涉及皇帝隐私所在,制钱更是涉及帝国的经济血脉,但就是在这个重要岗位上,江充让亲族好友沾光的不少,并因此被免职。

 

虽然遭到免职,但汉武帝还是信任他的,这才有了后面巫蛊之祸中,当江充进言说宫中有人犯巫蛊之事的时候,就让他来负责查案,这才酿成了大祸。

 

汉武帝为什么就这么信任江充呢?

 

江充多才多艺,相貌俊伟,在那个年代就会自己设计服装,而且精通医道,对天下大事了然于胸,让汉武帝也颇为惊叹,主动出使当时汉朝最大的敌人匈奴九死一生之地,为汉朝办难为之事,并办事成功,在归来获取权力后能忠于职守,刚直不阿,就连太子、长公主这样的仅次于皇帝的尊贵之人也敢于用法律来硬碰硬。后面虽然犯了些经济错误,能上书检讨,认错认罚,保证永不翻案。在领导看来,这样犯过错误,经过敲打的臣子值得信赖啊,况且江充在前面积累大量的正面形象,足以抵消些许照顾家族利益方面的经济错误。

 

这让我们想起了另外一对搭配,秦始皇与赵高,巧合的是,赵高同样是邯郸人,跟江充是老乡,赵高同样多才多艺,书法堪比李斯,相貌堂堂,同样忠于皇帝,同样处理政事能力一流,同样精通律法,同样犯过错误而被皇帝原谅,并仍然委以重任。这难道是巧合吗?雄才大略的皇帝为什么会任用这样被后世证明是真正的小人呢?

 

秦亡在赵高手上,无可争议,从某种程度上说汉朝也亡在江充手上,因为自巫蛊之祸后,汉朝实际上已经由盛转衰。

 

分析背后的原因,小人为什么能干出灭天的大事,这也许更有意义。

 

小人只所以能在伟人那里获得信任,其实就是八个字:投其所好,应其所需。

 

人要干事情,就要用人,明君用人和庸君用人的标准自然不一样,但只要你有用人,小人就有机会,你想用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不是喜欢用坚守原则的人吗? 他比谁都有原则,不但六亲不认,还能以下抵上,对地位远高于自己的人也能坚持原则,哪怕你是皇帝的儿子和丈母娘,全部,拿下,牛皮吧;

 

不是没有人敢出使匈奴吗?不是去的人都办不成事情吗?他敢去,而且能把事情给你办好,很容易啊,因为他们懂交易,敢交易,知道人心人性,有了这样的底子,搞外交办个事情算啥难事呢,厉害吧;

 

打仗国库缺钱,皇帝急吗?但皇帝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办法不多,但他又办法,能想出让人花钱买自由的办法,这钱不就解决了么,解决的同时,还能让这些贵戚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这事情办得,漂亮吧。

 

你不是担心巫蛊之事在宫内蔓延吗?我来解决,掘地三尺,也要把巫蛊之事查到底,不管宫内,哪怕是皇帝的宝座下面,他也能给你挖一下,谁想得到?谁敢这么干?敢想敢干吧。

 

总之,他们能做到你能想象的极致,能为人所不能为、不敢为、不屑为,能干成正人君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丢得下尊严,抗得住严寒,也可以毫不顾忌别人的脸面,能抗压,能坚持,能把世界都干翻。

 

他不仅是指哪打哪,那是不够的,他能在你想到之前就想到,你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能帮你做到,为你谋利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以让你睁大眼睛,原来事情可以这样办。

 

为了坚持把你交代的事情办好,他们可以六亲不认,而不是任人唯亲,把自己和亲朋的利益放到一边,甚至亲人朋友触犯原则,他们可以比对别人更加严格要求,直至大开杀戒而不顾人伦。

 

手下有这样的人,作为领导来说,不爽吗?你能不用这样的人吗?他们几乎是完美的,看起来毫不利己,专门利你,一心忠于你,死心塌地跟随你,比狗忠诚,比人聪明,比手下大臣能干,你还有什么话说?

 

小人的修炼,到了这里,已经走向极致,让用他的人开心,而毫无负担,可以任事,可以交办一般人不适合办的事情,甚至可以托付身家性命。

 

上者骄,安其心以顺。上者忧,去其患以忠。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

 

上无不智,臣无至贤。功归上,罪归己。戒惕弗弃,智勇弗显。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诚如是也,非徒上宠,而又宠无衰矣。

 

把君主研究到这样的程度,即使明君,能逃出小人的手掌吗?伟人虽大,终究是人,只要你是人,小人就有机会。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他相信,只要办案子,就要把案子弄大,案子不大,不能惊人,波及的人不多,办案的功劳就不能显现。把案子坐大,把事情办绝,可以上安郡王,以获宠信,虽然冤枉,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对江充来说,巫蛊案做得越大越好,波及的人越多越好,不把这个案子做成惊天大案,怎么能显示自己的功劳呢?

 

当然,江充没有想到太子会杀了他,没有想到会发展到鱼死网破的地步。

 

江充为什么要把这个案子搞大呢?真就是为了邀功吗?有没有李广利、刘屈氂、昌邑王这边势力的支持呢?甚至有没有江充的老乡,后来的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的勾结呢?当然还有史书上记载的原因,江充因为驰道拦太子府的车马责罚而不给太子面子,算是得罪了太子,小人之心,一切不利于自己的事情,都要消灭于未成形之际。

 

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匈奴。

 

7、真实的匈奴

 

提起匈奴,很多人的想象大概就是披发左衽(华夏人皆束发右衽),不堪教化只会砍砍杀杀的野蛮人。

 

匈奴真的是这样吗?

 

至少匈奴人自己是不承认的,特别是汉朝前期的匈奴,匈奴狐鹿姑单于曾派使者递书给汉昭帝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闿()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糵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

 

这封书信的意思是说:你是大汉,我是强胡,你大汉虽然大,但是我比你厉害啊,咱是天子骄子,你是天之常子,我们也不要纠结什么礼节了,我可以委屈一下,与你们扩大贸易,要娶你们汉家的女人做老婆,每年还要给我美酒一万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六万多斤),稷米5千斛(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3.5万斤),各类布匹10000匹,其定他的还按以前约定的给我们,我们就不来侵扰你汉朝的边关了。

 

自称天子骄子,悍然勒索财物,强通贸易,逼抢汉女,辱我天子,这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汉武帝死后三年。

 

如果你以为这仅仅是因为武帝死了才如此,那也错了。

 

汉朝天下一统后,封韩信(跟著名的大将军韩信同名,但不是同一人,这个韩信是原韩王的后裔,追随刘邦而得封)于代地,后来这个韩信被匈奴围攻竟然投降了,汉高祖刘邦亲帅大军32万与匈奴会战,结果由于汉军多是步兵,先头骑兵和部分步兵包括刘邦被匈奴骑兵32万合围于白登(今山西大同附近),7天7夜突围不了,也没有食物补给,好在汉高祖刘邦惯于使间,派人贿赂了匈奴单于的老婆,才得以突围。

 

匈奴经常骚扰汉朝边关,后面连燕王卢馆也率领上万军队投降了匈奴,汉高祖不胜其烦,然而经过白登被围事件后,也不敢贸然开战,只能派大臣楼敬前去忍辱谈和,把汉皇室宗亲之女送给单于,并约定每年宋棉花、布匹、酒肉、食品若干,同时与单于冒顿约为兄弟,在这样的情况下,匈奴略边的行动才略微减少。

 

高祖刘邦死后,其子刘盈即位,匈奴更加肆无忌惮,竟然写信给刘邦的皇后,当时的太后吕雉说:孤偾之君,生於沮泽之中,长於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原(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原(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翻译过来就是说:我生长在北方沼泽草原上,非常孤独寂寞,我曾经多次到过你们汉朝边境,很想到你们中国腹地一游,现在听说您刚死了丈夫,现在也是孤独一个人了,我们俩现在是孤男寡女,都不快乐,不如咱做个情人吧,这样互通有无,不是挺好吗。

 

吕雉接书后大怒,但迫于形势,也无奈妥协,采用了宰相陈平的意见,回信说: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被匈奴侮辱,还要陪着笑脸,送香车宝马给对方,以求安稳。

 

这样名为和亲,实为臣服的政策从高祖刘邦开始,一直持续到吕雉当政时期和文帝、景帝时期,直到汉武帝时期,中间匈奴屡次背约骚扰汉朝边关,然后又屡次和亲,汉朝历经侮辱,以求和平。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匈奴为什么能导致汉朝屈身以待,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强大呢?

 

据《汉书》记载,匈奴原为夏朝苗族后裔,而苗族在远古时期又是蚩尤的后代,被黄帝打败之后,蚩尤的后代崛起了苗族一脉,在尧舜时期又被放逐到西南西北蛮荒之地,匈奴这股苗族是夏朝淳维的后代,到汉朝已经越过千年,算是一个有历史的族种。

 

匈奴原来仅是北部少民的一支,虽然比较强悍,还没有足够强大,战国时期曾被赵国名将李牧打得不敢接近赵国一步,远遁漠北。

 

但到了秦汉之交,冒出一个冒顿单于来,并逐渐强大起来。这股匈奴很具特点:

 

1、残忍:

 

冒顿他爹和小老婆生了小儿子后,宠爱小儿,不喜欢这个太子,竟然把他送给月氏国为质,然后攻打月氏,想借刀杀人,月氏要杀冒顿,这个冒顿竟然抢了马匹自己逃了回来。

 

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匈奴人都欣赏够狠的人,他爹看冒顿能只身逃回,够厉害,就让他带领一支万人队伍。

 

冒顿带兵后,用响箭射杀目标,军士必须跟随响箭指向的目标一起射杀,如果违反就砍头,冒顿分别以自己的爱马、宠爱的女人为目标发出响箭,身边不敢跟随射箭的人都被杀掉了。当第三次他再发响箭射向一匹自己的爱马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跟随射击。

 

冒顿认为时机成熟了,就在一次跟父亲一起打猎的时候,把响箭射向他的父亲,于是他爹死了,他成了单于。

 

父子相杀,可谓残忍。

 

2、冷静

 

当时匈奴有一个强邻,叫东胡,东胡的头领听说冒顿杀了他爹自立为单于,就派人向冒顿要冒顿他爹当时著名的一匹宝马,匈奴众臣都说:“这是我们的千里宝马,凭什么给他们呢?”

 

冒顿却说:“为什么要跟邻居争爱一匹马呢?”于是就把这匹宝马给了东胡人。

 

东胡人以为冒顿软弱可欺,过了不久又派人问冒顿要他的老婆,一个著名的美人,众臣子都说:这东胡人太没有道理了,竟然问我们要我们单于的夫人,应该攻打他们,教训一下。

 

冒顿却说:“为什么要跟邻居争爱一个女人呢?”于是就把这个美人给了东胡的首领。

 

经此两次之后,东胡人愈加看不起匈奴人,不断西侵匈奴的领,后来竟然派人对匈奴说:我们之间这一片千里的荒芜废弃之地,你们要也没什么用,就给我们吧。众人都说:这是片荒芜废弃之地,没什么用,就给东胡人吧。

 

冒顿勃然大怒:“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送予别人呢?”还把说要把地给别人的臣子都杀了,纠结大军,直袭东胡。

 

东胡经过前两次事件后,一直看轻匈奴人,对冒顿没有任何防备,被冒顿大军一举攻破,尽掠其财产,东胡王也被杀了。

 

在归来途中,乘着大胜的士气高涨,顺带着就攻破了月氏、娄烦、白羊等小国,还一鼓作气把中国原本蒙恬夺下的河套等地也夺取了。

 

这种忍辱,惑敌,等到关键时刻发出致命一击,可谓冷静,可不是一般蛮夷可以做得出来的啊。

 

3、全民皆兵

 

匈奴人自蹒跚学步就开始骑羊,开始引弓箭射杀老鼠、鸟类玩耍,长大了就开始射杀狐狸、兔子等野物,吃他们的肉,在这样玩耍中长大的孩子当然是武装到了牙齿,是真正的打仗从娃娃抓起。

 

这些孩子长大后就成为骑兵战士,远战则以弓箭,近战则白刃短刀,个体战斗力十分厉害。

 

冒顿的时候,已经拥有骑兵三十万以上。其时匈奴人口不过百多万,这样的兵民,使得匈奴成为当时战斗力最强的族群。

 

4、有效的激励

 

凡是团体出战,必有赏赐,砍下敌人头颅一颗,赏好酒一皮囊;

 

掠夺到了平民,谁掠来的,就归谁使用,可以为奴,可以换钱,甚至可以杀了玩耍,随便;

 

如果同去的匈奴战死,谁如果把他的尸体给背回来,那么这个死者的家产甚至妻子家人都可以归此人所有。——似乎以这样的激励,做到了一个都不放弃啊。

 

所有人等,并非平等,所有掠获,强壮者食肥美,老幼弱病妇食其余,也就是所有的资源向一线集中,向干事情的人集中。

 

这样直接、简单的激励,非常有效,而且是高效。

 

5、战法灵活

 

匈奴不以占领土地为目的,他们的目的往往只是抢掠,所以灵活机动,打得赢,有财物可抢就打;打不赢,没有东西抢救走;从不以撤退逃逸为羞耻,他们没有这个概念。为了利益,可以舍弃一切,目的十分明确。

 

这就造就了他们像鹰一样的战法,来无影去无踪,快进快退,十分便捷。

 

6、重视人才

 

彼时匈奴势力大盛,汉人多有投降,这些人多被委以重任,比如李陵就被封王,李广利也如此,苏武因为不肯归顺,被滞留19年。

 

匈奴强于攻占,单人战斗力很强,单次战役也很厉害,但他们的弱项是组织管理、后勤保障,所以匈奴很注意吸收汉族人才。

 

匈奴人的后代,蒙古人,学到了汉族一点皮毛,加上他们的强大战斗力,就足以横扫天下,这是后话。

 

而当时中国的骑兵资源非常少,加上当时正处在秦朝大乱,后面楚汉相争,再后面,汉朝接手的是一个经历了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经济频临破产的中国。

 

而匈奴有冒顿这样冷静的头领,有这样残忍而战斗力卓越的族人,有灵活的游记战法和直接有效的激励政策,匈奴人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所以当时的汉朝对匈奴没有任何办法,打是打不过的,而且打仗打的是钱,特别是远距离作战,没有经济做基础,是没有办法打仗的。

 

所以自汉高祖开始到汉武帝初期的的前六七十年里,汉朝除了忍受屈辱的和亲,和进贡给匈奴财物以求和平之外,并没有任何办法。

 

汉武帝即位后,汉朝经济上已经渐趋繁荣,国力大大提升,到窦太后死后,汉武帝掌握了实权,这才有了李广、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一批将领多次大胜,实际上动摇了匈奴的根本,让匈奴失去了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到李广利破大宛之后,整个西域与北方的小国大为震惊,匈奴也被打怕了,所以很怕汉武帝一直坚持对匈奴的打击政策,可想而知的是,匈奴对汉朝采取了战争之外的斗争方式。

 

这里不得不说,汉朝投降过去的很多人,包括赵信、中行说、李陵、李广利、卫律等一批人实际上非常了解汉朝,对汉武帝及其性格的了解应该是非常深入的。

 

据《汉书》记载,深入到宫廷里给宫廷妃子、美人、宫女们做巫蛊消灾的女巫都是胡巫,其中大部分又是匈奴人的巫婆,而江充在查处巫蛊案的时候,最主要的巫师助手也是匈奴胡巫。

 

再联想到江充出使匈奴,功成而返,授绣衣使者,为什么江充敢于主动要求出使匈奴,并且能把事情办成呢?这里不能不怀疑,原本身处赵国与胡人匈奴多有接触之地,是不是早就与匈奴有联系呢?把事情顺利办成,是不是达成了某些交易呢?否则如何解释当时的政治大环境下,十数人出使匈奴,多半被扣留,独江充功成名就呢。

 

回首复盘巫蛊之祸,不得不怀疑,巫蛊是匈奴对付汉朝的一个武器,整个巫蛊之祸可能就是匈奴勾结汉朝内奸兴起的颠覆策划。从巫蛊之术盛行汉朝,到天下巫师方士聚集京城,再到后来巫蛊之祸愈演愈烈,直至动摇了汉朝的国本,从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发展来看,这是一次有详细计划的文化攻击。

 

回头再说匈奴,匈奴后期,在汉宣帝之后逐渐衰落,四分五裂,最后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在攻击乌孙过程中亡逸于中国史书,不再见诸历史。

 

匈奴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后面五胡乱华,也多是胡人匈奴的残部;再后面,匈奴人的一支,化成了蒙古族,蒙元的兴起,又一次给中国造成了不可抹灭的伤害。

 

回首来时路,汉族人一路走来,真是太不容易了,所谓强汉,也时刻处在北方蛮族的威胁之中。

 

 

八、怎么评价伟人

 

汉武帝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汉族由其开,国域由其定,历法由其始,儒法由其正,正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汉族发展的基础,可谓不世之功。

 

但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人们在肯定汉武帝丰功伟绩的同时,总要提到两点汉武帝的问题:晚年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汉朝国力下降;巫蛊之案中牵连太多,导致了包括太子在内的帝国高层死亡,动摇了国本。

 

这是对汉武帝的功过七三开啊。

 

怎么样,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让你不由得不想到我们新时代的太祖,同样遭遇了这样的评价。

 

第一点,如果回到汉朝,任何一位有为的帝王,在面对平城之围、致书之辱、和亲之痛、进贡蛮夷之曲,都不会不作为;况且,匈奴时时扰边,不讲信用,不打击匈奴,就会被匈奴掀翻,这是无可置疑的。

 

至于南越、百越、朝鲜、大宛等也都是攘夷拓土的盛举,由此奠定了中国的国域基础。

 

所以说汉武帝穷兵黩武,历史上多有争议,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不值一哂。

 

我们重点来说说,巫蛊之祸为什么会发生,汉武帝为什么会对巫蛊之事要赶尽杀绝,不留后路。

 

法家管仲曾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倾危覆灭。这礼义廉耻,又可以归为两个字:文化。而文化不是空的,表现为无处不在的民俗民风。

 

如果回到汉武帝时期,我们会发现,当时的文化出问题了,从江充的发迹不难看出,赵国太子赵丹与姐妹、父妾乱伦,这是汉武帝不能容忍的,所以不管赵王刘彭祖如何利益交换,公主、大臣如何说情,一定要废了这个太子。

 

对于当渐渐弥漫于中国的巫蛊之术,汉武帝更是深恶痛绝,这样的旁门左道,小人之术,如果蔓延开来,身边的人人自危,那哪里还有什么礼义廉耻呢,这个国家还能不完蛋吗?

 

而当时的情况正是如此,巫蛊之术从民间到宫廷,盛行开来,连皇后陈阿娇都对卫子夫施巫术,汉武帝不得不废了这个皇后。

 

我们再回到巫蛊之祸的起始,丞相公孙贺之子,不但贪污1900万钱,竟然还与公主私通,最不能容忍的是,这他让巫师在汉武帝专用的驰道上埋下木偶人,诅咒汉武帝。这些每一个都是死罪,加在一起,促成了汉武帝的雷霆之怒。

 

从此之后,京城上下人人自危,巫术巫师横行,巫师成了香饽饽,到处有人请去做法保平安,人不信法而信巫,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所以,汉武帝痛下决心,在江充提出巫蛊已经在宫内盛行时,汉武帝坐不住了,派出自己绝对信任的江充,同时让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三人协助,组成1+3四人专案领导小组,专一彻查宫内巫蛊之事。

 

回首巫蛊之祸,再来审视汉武帝,我们发现汉武帝所要铲除的是一个异常强大的文化敌人,一个比宗教更加毁坏人心的巫蛊之术,对人心的影响不可预计,当时的帝国,必须在京城把这个邪恶的文化现象打压下去,君不见某轮公的影响么,巫蛊之祸比这个可严重多了。

 

当一个国家的从皇后到丞相,从平民百姓到宫廷宫女黄门,都卷入这邪恶之事的时候,眼看着国家沦丧于巫术,作为皇帝的刘彻能不痛下决心去挽救这已经失控的乱局吗?

 

只可惜,汉武帝用的人是江充,所用非人,臣知君,而君不知臣而已。

 

关于汉武帝,还要再说一下传闻甚广的轮台罪己诏。

 

历史上并没有这么一份诏书,汉书所载的诏书是一份政策反思文件,只是在经过巫蛊大乱之后,汉朝已经国本动摇,国力衰微,需要重新进入一个战略收缩期,不再进行大的对外战役,但诏书还是极为重视战备,并不是一份所谓的全面推翻自己的罪己诏。资治通鉴所载,司马光之心,路人皆知。

 

事实上,这份反省诏书也并不是传说中的帝王第一份罪己诏书,历史上的大禹、商汤、周成王、秦穆公,都曾下过类似的责己诏书,反思过往所为,调整政策。

 

反过来,应该肯定,汉武帝在经历过巫蛊之祸后,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能及时调整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可谓明矣。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行翻案,在评价民族英雄和伟人的时候,喜欢搞所谓“辨证法”,爱把英雄伟人拉下神坛,将他们庸俗化,爱弄三七开的把戏,最终的目的,是一些人要把我们的民族英雄搞倒搞臭。

 

这些有心惑乱英雄伟人的势力,其实非常清楚,只要把一个国家的英雄、伟人、圣人都拉下神坛,这个国家的人民也就没有精气神了,一个没有精气神的国家是走不远的,很快就会四分五裂在个体的私欲之中。

 

不仅要反对污名化我们的英雄、伟人、和圣人,连以前已经记载入历史的,被腐朽文人集团用名词固化了的所谓历史污点,也要重新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

 

焚书坑儒,焚的是民间杂学,目的是为了恢复官学,结束杂乱的文化乱象;坑的也不是儒,是一些玩巫术的方士。所谓“焚书坑儒”的真相是为了恢复道统,建立一个不分裂的文化顶层设计。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另一位伟大的皇帝,汉武帝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究其本质,这也是一次承接秦始皇对文化进行顶层设计的划时代事件,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这是一个集权的、统一的国家必须要干的事情,无此无以成中国,那将会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后果。

 

从文化的高度再来审视巫蛊之祸,自然就能理解当时大乱之下,不能不施以雷霆手段,事实上虽然巫蛊之祸波及的人之多、对国家影响之大无以复加,但到李广利、刘屈氂案之后,巫蛊的影响戛然而止,不复为乱。

 

同样,从文化的高度,也更能理解主席晚年的奋斗的伟大。

 

那些从所谓人性、权争、求仙怕死要长生、晚年昏聩等角度去理解先圣的人都是夏虫不可以语冰之辈,他们的智商是理解不了高级的东西的,所以不把伟人、英雄、圣人拉到他们的智商高度,是不会罢休的。

 

夏虫限于时,蛙困于井,猪局于圈,鸡失于翅,小人止于利,文人仅窥一孔,每个人所理解的都在他们能理解的范围里面。

 

太阳悬于天空,老鼠不但视而不见,还非常讨厌,盼望夜晚来临,好偷米。

 

人之间的差异,有时候会大到物种之间的差异,是令人绝望而往往无法弥补的。

 

说了这些,并不是说,从巫蛊之祸及类似的历史祸事里不去汲取教训。

 

 

九、从盛世到祸事,可怕的一步之遥

 

秦国从商鞅变法强大,到秦朝统一中国而覆灭,差不多经历了150年时间;

 

汉朝从立国到巫蛊之祸,之后汉帝国由盛趋衰,差不多110多年年时间;

 

唐朝从立国到发生安史之乱,之后由盛转衰,前后差不多135年时间;

 

明朝从朱元璋揭竿而起到发生土木堡之变,还不到100年时间;

 

每一个帝国从奋发到建立,不过百多年时间,就发生历史性大事件,整个帝国由此转衰,甚至灭亡。

 

总结这些历史事件里,总有那么一个来自内部的非常人物主导了这些历史大事件的发生,秦朝覆灭中的赵高,巫蛊之祸里的江充,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土木堡之变的王振,这些人无一不是皇帝宠信的人,而当时的秦、汉、唐、明无一不是看起来超乎想象的强大。

 

但突然之间,就发生了惊天大事件,帝国从此衰落,民族从此走向灾难,这难道都算是黑天鹅事件吗?

 

其实,我们认为,这是灰犀牛(大概率)事件。

 

国家强生之际,到处都是用人之时,这个时候,各类人才都突然发现多了施展的舞台,而在这样的时代,小人也拥有了更多一举成名而进入权力中心的机会。

 

赵高以外国(赵国)人兼犯人之后的身份,因为勤奋机变,精通律法而获始皇赏识;江充,一个逃犯,仅凭一封上书就获得了皇帝宠信的机会;安禄山,一个外族巫婆的儿子,凭着底层人的小聪明,从被砍头的囚犯起家走向军旅高层;王振,本来是个读书人,但考试不行,只中秀才,做过教官,为了晋身,竟然阉割做了太监,凭着狡黠的读书人的特点,在太监中独树一帜,而成为英宗的宠臣。

 

无疑,这些人都是小人,但都获得了皇帝宠信,所以有人说,皇帝就是爱用小人。

 

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明英宗这些皇帝要么雄才大略,要么聪明过人,咋就被小人忽悠了呢?

 

答案是,小人琢磨人以获利,君主研究事以成功,小人一切的着眼点都围绕人来做,只有做对了人、跟对了人,才能做对他们认为对了的事情,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而君主所考虑的都是如何把事情做好,对人的理解远远没有这些从底层,甚至已经沦为囚犯的人对人的理解那么通透。

 

君主位居深宫广庭,小人常驻相爷市井,所思所想,完全迥异,正因为这样的迥异,小人才对皇帝有吸引力,完全是互补型的结构。

 

所以,当武则天看到来俊臣写出小人经的时候,她震惊了,对人性,主要是对人性的缺点理解的那么深透,只要是人,几乎都逃不出这些人的算计,而来俊臣的老师就是赵高、江充、安禄山们。

 

从斗争中走过来的武则天震惊了,感叹来俊臣如此心机,就算自己也有不如,于是对其下了杀心;聪明绝顶的的狄仁杰也被吓到了,冷汗直冒,这绝对是小人里的极品。

 

这些小人以忠直、干练的面貌出现在帝王面前,表现出很大的欺骗性,不到最后暴露,往往不能发觉,赵高、江充、安禄山、王振,那个不是皇帝恩宠信任到极致的呢?

 

这些人一旦掌握了重权,又往往表现出勾结内外,编织保有自己权利的天罗地网,赵高不仅把控朝政,还私下里与项羽、刘邦交通,以防万一;江充,跟钩弋夫人、李广利昌邑王都有来往,与匈奴人也关系密切;安禄山本身就是胡人,更是内外兼收;王振,也是勾结内外势力,建立了自己强大的关系网。

 

为了利益,他们可以放弃一切礼义廉耻,在他们心里,没有这些概念,他们只信仰利益,什么汉奸、卖国贼,在他们这里都不是个事。

 

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这样的特洛伊式的人,又掌握了重权,所以破坏力也是惊人的。

 

怎么才能防住小人呢?

 

君主除了琢磨事,也要琢磨人,特别是要懂小人,用其可用,控其为恶之可能,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要扎紧权力的笼子。

 

但是,这些篱笆又往往是有孔隙的,制度再好,却不可能完全脱离人治,只有人民的觉醒,上下合力,发动人民监督,这样的才可以防小人、破小人,最大程度上减小他们的破坏力。

 

回首历史,秦、汉、唐、明都是在盛时突然被突发事件逆转,看似盛大强壮,前途一片广阔之时,也往往就是危险来临的时候,正因为帝国的光彩夺目,才会引来阴暗势力的攻击。

 

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现在已经将近100年,而中国现在也正在走向更广阔的历史舞台,在这个看似广大繁盛的时刻,在我们最接近,也最有能力实现华夏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防小人上位,外部颠覆,防内外勾结,防阀门结网,这四防,仍然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这也是本文回顾“巫蛊之祸”的历史带给我们历史性启迪的意义所在。

 

最后引用班固对巫蛊之祸事件的反思作为全文结尾:

 

《书》放四罪,《诗》歌《青蝇》,春秋以来,祸败多矣。昔子翚谋桓而鲁隐危,栾书构郤而晋厉弑。竖牛奔仲,叔孙卒;郈伯毁季,昭公逐;费忌纳女,楚建走;宰嚭谗胥,夫差丧;李园进妹,春申毙;上官诉屈,怀王执;赵高败斯,二世缢;伊戾坎盟,宋痤死;江充造蛊,太子杀;息夫作奸,东平诛;皆自小覆大,繇疏陷亲,可不惧哉!可不惧哉!可不惧哉!

 

可不惧哉!

可不惧哉!

可不惧哉!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矣。

补记:近日被小儿占去了多数时间,所以久未更新,这篇文章越写越长 ,前后见缝插针抽零碎时间写了大概一个礼拜多,全文共27000字,算是补一下功课吧。

                                              猫蛋  10.20于杭州

 



- END -

{ 近期推荐文章 }

蓝色的徐静蕾,金色的赵薇,黄色的章子怡

中国对美外交的重大隐患:误判、包围与新思考

2个月前澎湃新闻报道:江歌母亲和刘鑫见面始末

网络上隐藏的大神太多,看了想跪

你参加的学术会议,可能间谍比学者还要多

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列车,沿途风光美爆了!

香港“殖民地思维”令李嘉诚惨失2000亿,出路何在?

消失的登山队,17条人命和一座神山

北大教授李玲:4万亿投入怎么养活不了200万医生?

博士,你还好吗?顶级期刊调查5700多博士,揭示背后沉重问题

麦当劳,24点后不是快餐店


长按扫码关注小号,以防失联。



乱花迷眼:每天为您精心挑选有价值、有深度的好文章。

部分文章转载网络,标注来源作者,只为分享价值,无关商业利益。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