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linsantu Intro 阅读、思考、观察、参与、生活。 整理电脑文件夹时翻出爱人2009年的一篇获奖书评,删节版发表于2010年1月7日《科学时报》。 失之交臂 《朗读者》中爱的缺席 《朗读者》,[德]本哈德·施林克著,钱定平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   初读《朗读者》,为之动容;再读《朗读者》,为之神伤。像走在浓雾笼罩中的钢丝索上,回头不见来路,远望不见尽头,俯视不知渊深,只得步步留神,好在脚下的绳索虽细,却环环相扣,不让人放弃希望。   (一)情欲与爱   米夏为汉娜读书的情节深深叩动了我。我想象着,人类文明中复杂丰富的种种元素,或流光溢彩,或深沉厚重,统统溶入米夏饱含个人生命体验的朗读声中,浇灌汉娜内心的荒野。出于爱,米夏用如此高贵的方式牵引着他的爱人去开掘她的内心世界,反思她的罪责,以此与她共担罪责。   但后来我却渐渐领悟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我得出一个起初让我十分疑惑后来却愈加坚定的结论:米夏从未爱过汉娜。然而,米夏对汉娜刻骨铭心的情欲浸染全书,成为他一生幽暗的底色。我凭什么说这不是爱呢?   汉娜出现在米夏的生命中,具有一种超出她个人的象征意义:她是米夏的成人礼,让米夏此后在心理上从对父母的亲缘依附关系中独立出来,作为一个成年个体,从而可能与世界建立一种完全不同的、由他的生命主动创生的联系。当米夏向父母提出病愈返校从而可以天天与汉娜相会时,他心中感到,「我的确是向他们珍重道别过了。」(第28页)这时米夏懵懂茫然地闯入这个成人世界,他身后的门已悄然关闭,然而在往前的路上,他却在关键的一步踩空了脚——因为男女之爱是个体进入成人世界的关键一步,而米夏与汉娜之间有情无爱。   米夏在他们当时如火如荼的热恋中写下了诗文:「与君同心,两心相互来占有;与君同衾,两情相互来占有;与君同死,人生相互来占有;与君分袂,各自东西不回首。」(第52页)其中核心的字眼即「占有」。可以说,这一时期他俩关系的轴心正是相互占有的权力之争。他俩由着各自的禀性极为自然又不自觉地采用了不同的争夺手段。   汉娜暴虐而温存,二者作为她生命欲望凝聚迸发的两种模式,看似水火不容的两极,恰好天上地下将米夏紧紧裹在中间,无处可逃;同时又强劲有力,直钻米夏的灵魂深地,成为他一生最高亢痛切的情欲体验。在他们共同的旅行中发生了一次剧烈的争执,汉娜用细皮带一鞭抽在米夏脸上,打得他顿然满口血腥,紧接着汉娜的盔甲似乎瞬间崩溃,她像一个无辜无助的孩子失声痛哭,然后他们做爱、和解。汉娜始终心疼地呵护米夏那破了皮的嘴唇,直至它痊愈,还不时用手轻轻抚摩。(第51页)这一极为紧凑的戏剧性情节将汉娜热烈而分裂的情欲倾泻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与汉娜的关系中,米夏看似一味屈就,然而他的屈就不过是一种策略,于是,表面上占尽优势的汉娜其实更像一个被轻易哄骗的孩子。汉娜之刚劲与米夏之柔顺,使二人的情欲纠缠逐渐达成一种奇妙的平衡,二人的生命力量、人格特征借由他们的鱼水之欢宣泄、绽放,他们彼此成为对方存在得以尽情舒展的私密空间。但即便是在情欲碰撞下激烈的相互占有也只是包裹在二人关系之内的私人体验,这并不是爱。为什么?   十五岁的米夏不敢爱,而三十六岁的汉娜却不会爱。要说清爱的问题,便绕不开文明的问题。如果说情欲是没有历史、与文化无涉的一种自然现象,那么爱却是文明社会中的一个独特元素,它在历史中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同时追问着自己超历史的品质。如果说情欲是个体的、私密的,那么爱情的一个内在品质便是公开性。公开性意味着相爱的人渴望向他人宣布他们之间的爱,让他人理解、认同、见证他们的爱。然而,米夏和汉娜可曾彼此承认,并向他人承认对方呢?都没有。   米夏在应该承认汉娜的时候退缩了,他清楚地自觉这是对汉娜的背叛。米夏本是文明社会中被自然而然地接纳了的一员,他却不能向他生活与其中的文明共同体承认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这个秘密从此向内蚕食他与共同体的联系,在他心里凿出一个幽深的黑洞,其中的情欲因不得见天日而暗潮汹涌。而且,这个黑洞像有巨大引力的漩涡,把他的整个生命往这个情欲的结点收敛,使他日益成为一粒与外在世界没有实质瓜葛的单子。慢慢地,他便只适于以一种看戏似的多愁善感和旁观式的反思态度,藕断丝连地维系着自己与他所处的文明社会之间的关联。   但后来米夏不是向他的女友们讲述他与汉娜的那段经历了吗?然而,与其说他讲述的是自己的经历,不如说他讲述的是事实。他把自己的体验从经历中剥离下来,把剩下的事实甩手丢给他人,这不是坦诚地寻求理解,而是以坦诚的姿态作为内心封闭的屏障,挑衅似地冷眼望着那个不理解他的世界。   米夏患上了蔓延在整个文明社会中的一种疾病,病兆便是冷漠与疏离。他的父亲,那位哲学教授;他的老师,那位法学专家:他们或多或少与米夏处于类似的悬空状态。米夏说他选择法律,不过因为没有什么别的事儿他真想去做;他不再去爱人,以免一旦失去便会悲痛万分。(第78页)   其实,米夏误解了自己因汉娜离去而深感忧伤的原因。爱是让人眼睛明亮、脚下有力的品质,即便让人痛苦,却不会让人忧戚;让米夏忧伤的不是失去爱人,而是面对情欲的纠缠,却没有爱的能力。汉娜的存在为他们彼此营造了一个欲望奔涌、相互成全的空间。这个有情无爱的空间幻化成米夏一生的梦境中既走不进去又无法释怀的那栋宅子,汉娜的宅子,孤立地坐落在米夏涉足过的世界各地——一个女人身体内深邃之处发出的邀请和招引,却被「不能爱」的屏障隔离在外。汉娜死后,米夏才突然明白了,他「对于汉娜的情欲虽然附着在她身上,其实与她无关。」(第186页)   爱原有一种一往无前的力量,一旦它背叛了自身,便像霉菌落入美酒,最后得到的全不是滋味。米夏对汉娜深负罪感,并且很长时间里都认为汉娜是因为他不肯相认而离开了他。他痛切地感到,是自己的背叛、拒绝将汉娜推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汉娜也没有给予米夏爱的承认,原因却不同于米夏。米夏不敢向他的文明共同体承认汉娜是他的爱人,甚至情人;而汉娜却因为自己始终处在文明共同体之外而根本不知道应该向谁承认米夏,或怎样才算承认,进而怎样才是爱。   (二)蒙昧与文明   如果说米夏因为不敢承认汉娜而日益成为游离在文明共同体中的一粒单子,那么,汉娜不可能承认米夏,却是因为她从来就是一粒与他人无涉的单子,用一种紧张的自我封闭,保守着她是文盲这一秘密。   汉娜作为一个文盲,她在文明社会中的遭遇、她的自我认知,饱含了作者对文明社会的深刻反思。汉娜宁愿被误审误判,加重刑罚,也不愿暴露自己是文盲。「罪犯的真相极其可怕,而做文盲的真相根本无害,她为什么宁愿舍无害而取可怕呢?」(第117页)要知道,汉娜看似不合常理的心态是在高度文明的社会才可能出现的特异现象。一个人是文盲,只有在一个不假思索便假定每一个人都不是文盲的社会才可能成为一个被越埋越深的秘密。「文盲」,最终成了汉娜在这个文明社会中自我认知的坚硬内核;与这种自我认知相对,她对文明产生了一种强烈却又空洞的体认。文化、文明构成一股她无法理解、只能拜倒屈就的强权,把她的生存圈死在一个狭隘局促的场域内。「文明」没有教给她对善恶的判断力,只强暴地在她的脑袋瓜里深深地烙下了对「非文明」状态——作为文盲——的耻辱感。这不是对「文明」本身的反讽吗?   汉娜的自处方式,俨然也似患上了一种疾病;它的病理虽不同于米夏等文明人所患的病,而病兆却殊途同归——冷漠与疏离。她作为一名集中营的看守,参与这部巨大的杀人机器的运作,而她仅仅将之理解为与别的工作无本质差异的另一份工作而已。由于她将自己彻头彻尾地封入了「文盲」这个秘密,因此对她而言,真切地参与他人的生命、承担行为的责任变得不再可能。她与别人的任何关系都虚化为她自哭自笑的一种私人体验。所以,她可以亲切善待那些为她朗读的犹太小女孩,然后再将她们送进毒气室,她感受不到其间的分裂。进而,由于她无法与人分享、分担她的存在,从他人的确认中反观自身,从而她的存在对她自己而言也只是一堆由于缺乏参照系而不能统合起来的散乱碎片。她只活在此时此刻,没有过去和未来。   汉娜的生活清洁有序,她对工作恪尽职守,在审判中表现得坦诚实在……她一直尽她的心力去体察文明社会的要求,试图以合乎要求的方式在其中谋得一个恰当安全的位置。所以,她始终按照她对文明的初浅理解,谨慎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直至受审,她也无法真正觉悟自己究竟为何有罪,以致在最后宣判到来之时,她竟身着纳粹党卫队的女式制服出庭。   这并非对审判的嘲弄、挑衅。如果说文明社会给汉娜贴上的第一张标签是「文盲」,那么可以说,「纳粹」是文明社会借助公开审判而为她贴上的第二张标签,再次强迫性地构成她的自我认同。她身着制服出庭,只不过表明她顺服地接受了第二张标签,如同她一贯顺服而肤浅地接受文明社会给予她的一切指令一样。她承认自己是纳粹,却不明白纳粹之罪恶;她以文盲为耻,却不知文明为何物。汉娜表现出一种令人心酸的尊严,而尊严内部却是空洞的蒙昧。   但蒙昧的不仅仅是汉娜;文明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的蒙昧。汉娜蒙昧而质朴,文明却蒙昧而狡猾,看看那些与汉娜身为同犯、急于推脱栽赃的女看守们,那些「聪明过人」的辩护律师,那些无心审判却热衷于借机旅游的司法成员……对汉娜的审判,不过是狡猾的蒙昧凭借其狡猾,宣称朴质的蒙昧罪恶滔天,从而确保了自己高贵安全的地位。对罪的反思与承担,在审判中统统缺席。审判纳粹本应是文明的自我反思,然而,作者通过将罪犯设置成一名文盲,而使审判表现为「文明」对「文盲」的又一次压迫和弃绝。   冷眼旁观这一切的米夏敏锐地嗅出弥漫在整个审判过程中的麻木不仁。在审判快要结束时,米夏意识到,对他而言,「审判不但没有了结,而是刚刚开始。」(第120页)他说道:「如果说背叛一名罪犯不会让我罪孽深重,爱上一名罪犯却使我罪责难逃。」(第118页)他参透了汉娜的秘密:她是一个文盲,因此不可能是事故报告的执笔者、女看守中的负责人,将汉娜作为主犯加以重判将是不公正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真的爱汉娜,他应该做什么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是告诉审判长实情,使其重新斟酌考虑;二是与汉娜面谈,说服她以真相换取公正的判决。出于对汉娜个人意志的尊重,他否定了前者;然而,最终他也放弃了后者——因为他无法做出决断。而爱恰恰要求爱者的决断,要求爱者的积极担当。如果说年少时的米夏没有力量爱汉娜是因为他没有承认的勇气,那么这一次,成年的米夏仍没有力量爱汉娜,则是因为他无力参与所爱之人命运的缔造,影响改变她的决定,以真相和正义帮助她获得公正的判决,并承担这样做的责任。   米夏不愿在汉娜的审判中有所作为,他认为只有麻木才能让他继续安全无扰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但这只是表层的原因,而且是米夏错误的认知,否则他不会在汉娜服刑八年以后蓦然开始通过录音磁带为她朗读十年之久;消极逃避并未如他所愿地将汉娜彻底撵出他的生命。   更深的原因在于,他自己深陷困惑与虚无,拿不准对人而言什么是善的、好的、值得向往追寻的,那他怎有信心去说服汉娜接受一个所谓更好的结果呢?米夏的困惑与虚无属于整个时代——对历史进步的信念土崩瓦解,正义与善的应然状态被木然的现实悄悄掩埋,在看过多少虚假的理想和蒙昧的热情之后,似乎只有自沉于麻木才诚实而安全。米夏意识到,逃避已成了他永久性的选择。(第158页)   (三)罪责与救赎   中学生米夏因否认汉娜而背叛了爱;大学生米夏因逃避责任而放弃了爱;那么,成年的米夏为狱中的汉娜持续十年的倾情朗诵可是他对爱迟到的追认和补赎?米夏认为,朗读的书单反映了德国那些受过教育的、具有市民意识的人在文化上一种基本而巨大的诉求。(第161页)通过这些书籍,米夏展开了对汉娜的启蒙,引着汉娜反思自我,从而与汉娜一同受审、一同认罪、一同期望救赎之路……然而,真的是这样么?   汉娜入狱后,米夏结婚、生子、工作、离婚、恋爱……看似一切正常,然而汉娜依旧是米夏生命的底色,总是左右着米夏的内心思虑。(第160页)这样,米夏开始了为汉娜朗读。但米夏小心翼翼地将他与汉娜的关系限制在朗读之内,他从未探过监,也从未给过汉娜有关他个人生活、情感的只言片语。对米夏而言,朗读与其说是修复他与汉娜的私密关系,不如说是以迂回的方式背对着汉娜渐行渐远。   当米夏在汉娜的审判上无所作为时,他选择了一种强迫性的逃避方式。但日后证明,这种方式徒然无功,于是朗读便替代了强迫性的逃避,成为米夏感到满意的逃避策略,它看似高贵温情,不仅是对汉娜甚至对米夏自己,也深具迷惑色彩。不过,冷静的米夏仍然自知,他与汉娜这种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关系,既很惬意又很自私。米夏为汉娜朗读的书籍,没有成为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反而成了米夏的文明城堡。通过朗读,米夏试图用非个人的人类文明去溶解汉娜留在他生命中浓墨重彩的痕迹,驯化至今仍能被汉娜唤起的情欲和忧伤。   在米夏唯一的一次探监,也是他与汉娜最后一次相见时,面对汉娜的说辞,只有死去的人能够要求她讲清罪责(第173页),米夏自问,「生者的位置在哪里?我难道没有权利让她讲清楚吗?我的位置又在哪里?」(第176页)   至此仍可以说,「承认」的斗争是贯穿米夏与汉娜情欲纠葛的轴心;他们初识时的占有之争从属于「承认」的问题,因为占有之争是二人之间的承认之争,而这里涉及的承认之争却携带着整个文明背景。米夏因自己仅把汉娜整个人的存在缩减为他生命中的一席之地而自觉问心有愧,同时又因汉娜不曾给予他的生命一席之地而心怀愤懑。(第173页)   汉娜终究拒绝了向生者忏悔,甚至在入狱一段时间后,彻底退出了生者的世界。据监狱长所说,汉娜在狱中的最后几年,完全将自己幽闭于斗室之中,放弃了清洁、节制的生活方式,但又并非自暴自弃。她阅读关于集中营的书籍,怀想自然的美与生机;她似乎投入了一条独绝的救赎之路,仅与死者对质、相伴。她曾尝试将一些小小纸片、简单的话语投入生者的世界,然而望穿秋水等来的却是无尽的沉默。终于,她也退回了沉默之中。   试问始终缄默不语、远远避开的米夏凭什么有权要求汉娜讲清罪责?正是无所用心的审判,正是米夏自己的沉默,先行屏蔽了汉娜的忏悔,封死了汉娜向生者寻求理解与宽恕的路径。如果米夏仅仅试图用非个人的同情、博爱和宽恕来对待汉娜;如果他认为,搬出了人类文明中的瑰宝赠给汉娜,这便是爱的话,他不过是以「以为自己在爱,以为自己爱得伟大」来置换了爱,这根底里只是没有决断和担当的自娱自乐罢了。   而汉娜生命中却有两次动人心魄的决断,第一次是学习阅读和写作,第二次便是自杀。汉娜一生受困于文明强加给她的隔离,先前她顺受了这种隔离,然而在狱中,她万分艰难地学会了阅读和写作,第一次冲击这种隔离,试图以真挚、合宜的方式送出自己的消息,叩问文明之门,寻求与米夏活生生的生命关切,但米夏的沉默堵回了她的尝试;最后,汉娜以死再次反叛这种隔离,这一次再没有任何人可以将它堵回来了。汉娜不寻求宽恕,因为她以死偿还。至于一死能否偿清罪责,已不是生者可以问的问题;如果生者不承认死者对罪犯追魂索梦的审判,那么他们所能设想的最高惩戒也不过就是死刑而已。   在一次次的逃避中,米夏始终与爱失之交臂。当他凝视汉娜的遗容,感到老夫老妻之间才有的情愫时,这可是米夏与汉娜最后的和解和团圆? 「妈妈,那么说到底,爱情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嘛,还是等你长大后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失之交臂:公众号中赞赏的缺席 Reward people gave a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失之交臂:公众号中赞赏的缺席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