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君共勉:为什么有些人的人生像开了挂?

2017-12-06 帕沃消防资讯

 



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是在受习惯和及时诱惑的影响,要么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永远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


01


前几天,男神钟汉良在一天内发了4条微博,晒出了他的早餐、午餐和晚餐。

早餐是一片吐司加蛋,外加两颗蘑菇和圣女果。

午餐是满满的一盘蔬菜,搭配米兰大教堂形状的意大利面。

晚餐是自制蔬菜沙拉和燕麦小点心。

清淡又营养的三餐里,藏着他在饮食方面的自律。

出道20多年,钟汉良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身材和不变的容颜。

连见多识广的记者、节目主持人也惊叹于他皮肤的质感,调侃他是不是睡在冰箱里。

然而,正如泰迪·罗斯福所说:“有了自律能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多少人羡慕着别人的身材与样貌,羡慕着别人的成功与精彩。

但是当了解到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和近乎残酷的自我管理后,又迅速打起了退堂鼓。

在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日子里,继续毫无意义地耗费生命。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是在受习惯和及时诱惑的影响,要么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永远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

你会发现: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都拥有了开挂的人生。


02


谷歌有位高级工程师,叫马特·卡茨。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30天改变的计划,每天做一些之前未能坚持的事。 比如:

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每天拍一张照片,写一本5万字的小说;

不看电视,不吃糖,不玩推特,拒绝咖啡因.....

可以说这份计划充满了挑战性,做不到自律的人势必无法完成。

但马特坚持了下来。

30天后,昔日那个肥腻的宅男工程师不见了,他开始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骑自行车去工作,甚至完成了在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远足。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这样的规律: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但有没有发现,大部分人都在自律的中期——痛苦期徘徊太久,以至于把痛苦当作是自律。

而当你自律到极致,你会发现:自律能够带给你发自内心的平静和享受。

因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变,自律已经变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

正如李开复所说:“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

《少有人走的路》里有这样一句话: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

那么,如何才能将自律坚持到极致?


03


《毅力——如何培养自律的习惯》这本书中介绍了3种方法,更新了我对自律的认知。


设立具体目标,坚持无一例外原则


我的表妹小蕊,每天嚷嚷着减肥,却从未成功过。原因之一,想必就在于没有设定具体的目标。

无数研究显示:当人们用具体的条文对他们的目标进行定义后,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大多数制定了明确目标的减肥者(比如:我要在2个月内瘦下10斤),会比那些目标含糊不清的减肥者减肥效果要好得多。

目标明确是很重要的,因为明确的目标可以减少思想上的歧义和执行中的变异。

设定目标之后,需要坚持“无一例外”的原则。

比方说,目标是在2个月内瘦下10斤,就坚持在达到减肥目标之前,一点甜点都不吃。

如果不坚持这项原则,那么每次面对甜点时,都必须决定是否要放纵自己。

在进行考虑的过程中,将会耗费能量,而这些能量,是维持毅力的关键。

所以,一旦给自己下了绝对不破例的原则,就不会再把能量花在一遍又一遍、无休止的自我纠结上。

那些自律到极致的人,都坚持了无一例外原则。

蔡依林从不吃任何有油的食品,甚至有三年的时间内没有吃过米饭;

杨丽萍为了呈现最完美的舞蹈,几乎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刘德华为了保持身材,几十年来都保持着每天一杯酸奶的习惯。

一旦你对某件事情百分之百地投入,那就不可能再有例外。事情已成定局,再也没有商量的余地。

放纵如山倒,自律如抽丝。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放纵,对自己严格一点,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原则。


一次只完成一项任务,不要过多消耗毅力


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许多人会一次性给自己定下太多目标:比如,半年内练出马甲线、考过XX考试、看50本书、看美剧不需要字幕......

然而,毅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样,会产生疲劳。同时接受太多挑战,通常无法坚持实施下去。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100个人被随机分为三组。

A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得到了一盘小萝卜,并被要求全部吃光。

B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得到了一盘饼干,并被要求全部吃光。

C组中的每个成员可以选择他想要吃的东西,或者什么都不吃。

在所有的萝卜和饼干都被吃光以后,每个人都被要求解答同一道难题,这道难题实际上根本没有答案。

B组和C组的人在猜了大约15分钟之后放弃,A组的人只猜了7分钟就缴械投降了。

研究者从这次实验中得出结论:A组成员已经耗尽了所有的毅力去吃掉那些萝卜,而B组和C组成员仍有大量的毅力去解那道难题。

意志力就像手机的剩余电量一样。

每天早晨你都是充满电的,随着你不断使用你的电力,最后电力耗尽,你也就毫无意志力可言。

你在一件事上用的意志力太多,不等它恢复就投入下一件事,那么肯定会疲惫不堪。

注意保存你的意志力,以便在最需要的时候使用。


把挑战分解成小而易于管理的目标


太多人幻想着能够一蹴而就,一夜之间达成目标。

当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跨度很长、难度很大时,许多人容易半途而废。这个时候,需要学会对任务进行分解。

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曾在自传中写到自己成功的秘密:

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

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

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

比赛开始后,我就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

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是由许多细小的、易于管理的步骤组成的。

不要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慢一点、稳一点,关键在于把大目标分解成易于消化、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04


以前总觉得,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风流枉少年。

直到后来,我渐渐发现: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

长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会让你不得不为自己的健康付出代价;

熬夜打游戏、刷微博,带来的是第二天的无精打采、浑浑噩噩;

没有目标、得过且过,会让你迷失方向、日渐空虚。

设计师山本耀司说: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

我要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不要做欲望的奴隶,自律可以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共勉。

在近代中国,有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物,名叫胡适。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有一句极为出名的流行语。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当时,“上至总统、主席,下至企台、司厨、贩夫、走卒、担菜、卖浆一一行列之中都有胡适之的朋友”。

和胡适相处过的人,无论观念有何差异、是何身份,都对胡适交口称赞,就连见谁骂谁的李敖对胡适也甚是服气。

而这一切,都源于胡适本人高明的做人之道。

跟胡适往来的人,都觉得胡适厚道、靠谱,他做事,大家都觉得放心、舒服。

而大家对你放心,是对一个人修养的最高评价。

懂得感恩

当时在民国有一个笑谈,提倡纲常伦理的康有为,却把女儿一嫁再嫁,一辈子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胡适,最后却接受了包办婚姻,娶了一位小脚太太!

这位小脚太太,就是江冬秀。

如张爱玲所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胡适那么帅那么有才,却与她相守一辈子,没有纳妾,又那么听话。

而这一切都源于胡适懂得感恩。

当时,江、胡两家订了婚约之后,胡适就先后到上海、美国求学去了。过了十多年他俩还未结婚。

但是江冬秀却已经把自己当做过门的媳妇了,江家本来是望族,在家里,江冬秀有自己的丫环婆子,凡事都不用自己动手。但是她却亲自来胡适家照料胡适体弱多病的母亲,胡适一去十年,她就照顾了十年。

胡适的父亲早亡,是母亲一手带大,他知道母亲的不容易,在外漂泊十年的过程中,幸得江冬秀能代他尽孝,胡适甚是感激。

所以,但是胡适虽然在美国已经有了挚爱,但是回国之后,还是选择和江冬秀结婚。

这其中多半便是感念江冬秀照顾母亲的恩德。

几十年夫妻下来,胡适可谓对江冬秀温顺服帖。甚至曾经开玩笑说自己加入了“PTT”(怕太太协会)。

他非是怕太太,只是感恩妻子、爱护妻子罢了。

感恩之心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只有懂得报答、有善良之心的人,才会有感恩的心。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相互的。

一个人只有怀有一个感恩之心,别人才敢放心与之交往,在相处的过程中才敢放心付出,不必担心有一天这个朋友会头也不回的弃人而去。

一个人懂得感恩,别人才敢信任你,才敢帮助你,才能对你放心。

心地善良

江冬秀常说:“适之帮助穷书生,他开起支票来活像一个百万富翁,待我,他就好像一个穷措大。”

林语堂刚去美国读书的时候,生活拮据,曾经向北大申请过一笔生活费用,胡适非常欣赏林语堂的才华,于是以北大的名义每月捐赠林语堂40美元。

这种帮助,极大的解决了林语堂的生活难题。

林语堂后来学成归国,顺利成为北大的教授,这一点,胡适居功至伟。

胡适帮助林语堂的事,直到胡适逝世后,林语堂来胡适墓地献花道出此事,才为世人所知。

1961年2月,李敖从军中退伍,回到台北,担任姚从吾先生的助理,月薪1000元台币。由于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成立不久,一切还没有走上轨道,常常拖欠助理人员的工资。

于是李敖写信给胡适,向他抗议。

没几天。他就收到胡适的回信,信中说:“现在送上一千元的支票一张,是给你‘赎当’救急的”,李敖后来说:“我收到胡适的信和一千元后,非常高兴,也很感动,很感激他的照顾。”

虽然有人说胡适邀买人心,但是有谁见过一个老师对一个当时名不经传的学生也慷慨解囊的吗?单这一点,胡适就比普通人强太多。

胡适还帮助过很多人。比如后来的罗尔纲、吴晗和周汝昌等,有的是在经济上生活上,有的是在知识上学问上,甚至是做人上。

就是这样一个大师,天天资助别人的生活,念着别人的艰辛,但是他自己却过得十分清贫。

胡适逝世后,清点他的余款竟然只有153美元。

心里时刻念着别人,行动上时刻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又怎么不让大家死心塌地地敬佩呢?大家对他的人品,又怎能不放心呢?

懂得宽容

鲁迅有过一句特别有名的话,叫“我一个也不宽恕”。胡适刚好相反,他对于各色的人物,始终保持着一份宽容的心态。

胡适去台湾之后,昔年好友相继反目,对胡适展开批判,胡适却一点也不怪他们,反而设身处地为这些好友辩解,说他们有自己的苦衷,他们没有不说话的自由。

胡适曾任驻美大使,他周旋于美国各色的政客名流之间,反复游说演讲,让美国加入二战。

很多人说,正是因为胡适的成功游说,才把美军拖入了太平洋战场。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对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尊重与包容。正是这种包容,让他对各色的人物,各种文化都没有偏见,一视同仁,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他赢得了盟友的好感,成为当时中国最出色的外交家。

他不仅是学界大师,也是P.T.T(怕太太)的楷模。有些人在写文章时,难免添油加醋,胡适即使读到挖苦、嘲讽他P.T.T,他也是一笑而过,不与计较。有时候甚至当成笑话讲给妻子听。

胡适的晚年,曾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他认为“宽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

宽容还是一种美好的情感、高贵的品质、是一种仁爱的光芒、一种崇高的境界。胡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一生都在践行着这种高尚的宽容理念。

一个人懂得感恩,人们才能够放心大胆地为他付出,而不必担心养出一个白眼狼。

一个人心地善良,人们才愿意与他共事,和他交往。善良是人的起点,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交的基础。

一个人待人宽厚,人们在他面前感受到舒心、轻松,不必时刻小心谨慎,战战兢兢,不必担心对方吹毛求疵,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

一个人做到这三点,才能让别人信任,才能得人心。这样的人,才能让别人安心,让别人放心。




帕沃电子乔迁新居—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12·1天津重大火灾事故初步调查结果公布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法在心中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逐条解读

央视:城乡结合部火灾呈高发态势 消防建设严重滞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