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鸿蒙成功的概率不大,中国企业能推出成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吗?

陶建辉 爱倒腾的程序员 2023-07-24

过去的两天,华为鸿蒙在朋友圈、微信群里被刷屏。赞誉声远超质疑声,作为一个正在开发基础软件的老兵,要为华为的壮举大大的点赞。如果全球市场有一款源自中国的操作系统的话,一定出自华为,因为华为有足够的资本、资源来支持鸿蒙系统的开发;华为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华为手机有巨大的市场份额,而且EMUI现有华为手机上的应用可以无缝整合到鸿蒙系统。中国找不到第二家象华为这样实力的公司来冲击主流的Android系统。

 
毫无疑问,这次华为的营销是巨大的成功,“分布式“ “全场景” “微内核”这些词整在一起,让普通老百姓觉得技术太牛,在中美贸易战的今天,华为更显伟大。但发布的消息来看,目前鸿蒙还只是用到智慧屏上,华为手机还没有换为鸿蒙,只是作为备胎,而且开源要等到一年之后。让不少搞技术的吐槽,这还是PPT开源。


从我个人的分析来看,虽然华为技术、商业实力超强,但按照公开的信息来看,鸿蒙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而华为做操作系统,中国公司做操作系统,或数据库等基础软件,还有没有机会?有没有成为Windows, Android, Oracle的可能性呢?完全可能,但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大家首先看一下操作系统的现状,桌面操作系统完全是Windows的天下,占住近80%的市场份额,排第二的MacOS占有近20%的市场份额,而且两家都是闭源,谷歌的Chrome OS的市场份额不到2%。服务器,开源的Linux则是占住大壁江山,微软的闭源的Windows Server则是第二。到手机,开源的Android占住了76%的份额,闭源的iOS占住了22%,微软则在今年年初宣布完全放弃手机OS。
 
再多看一下手机OS的历史,微软2000年就布局手机OS,推出Windows Mobile。我个人的第一台智能手机是2004年HTC出的Windows Mobile。2002年诺基亚推出Symbian。到2008年初,我离开Motorola回国创业时,全球智能手机最大销量是诺基亚的Symbian, 其次是微软的Windows Mobile,再其次应该是黑莓。2007年iPhone的出现,一下改变了智能手机的局面,但更大改变来自谷歌,它推出了基于Linux内核的开源的手机OS。2008年9月,第一款Android手机HTC Dream面世。现在Android已经占住了近80%的市场份额,而且除手机外,在机顶盒、嵌入式系统里,也占住超过80%的市场份额。
 
微软在整个手机操作系统的布局最早,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物力,并有世界上最好的软件生态系统。诺基亚毫无疑问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做,但都输给了谷歌的Android,为什么?先分析微软和诺基亚犯的错误。微软Windows Mobile一直兼容桌面OS,因此历史包袱很大,而且Windows Mobile不只是为手机设计,导致从技术角度来看,Windows Mobile不是一款最好的手机OS。商业的角度来看,不仅没有开源,还要从手机厂商收取不菲的License,小手机厂商根本玩不起。虽然2010年将Windows Mobile改为WindowsPhone,用户体验好了不少,但与诺基亚联盟,又是犯错。再看诺基亚,因为自己本身是手机厂商,搞的Symbian自然无法获得Motorola, Samsung等大厂商的支持,要玩也只是友情客串一下。虽然2008年也成立Symbian基金,想吸引更多厂商进来,但闭源,License费,而且更新节奏很慢。我还清晰的记得到2010年,已显颓势的Symbian,发布一款应用,申请签名都要耗时几周时间,完全跟不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节奏。
 
反观Android,首先完全开源免费,自己只靠GMS一套软件带来的广告赚钱。虽然他自己2010年推了一手机Nexus,2016年推出Pixel等,但做这手机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做的样机,展示谷歌的技术。中间收购Motorola手机部门,目的是解决专利问题。因为谷歌在手机上没有给任何手机厂商构成威胁,这样获得摩托、三星等大厂商的支持,更是马上获得中国众多手机厂商的支持,无数做山寨机的厂商摇身一变,都做智能手机了,更是成就了今天的华为、小米、Vivo等手机品牌。如果谷歌力推自己的手机,这局面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人人都不想做别人的嫁衣。准确的来讲,Android是手机行业的赋能者,而不是掠食者。
 
再看技术上,Android采用Linux做内核,上层应用用Java开发,而且一开始就是瞄准手机来做,而不像微软的Windows Mobile,想解决所有移动终端问题。开源之后,获得的市场反馈很快,导致产品的迭代更新速度完全打败微软和Nokia。虽然与iOS的用户体验相比,总慢了那么一点,但不会太久。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讲,Android更容易上手,门槛更低,应用上线的步骤比iOS, Windows Market都少好几步,因此更受开发者的欢迎。整体上来讲,仅仅就技术而言,Android是一款优秀的手机OS。
 
因此在移动终端的OS上,谷歌打败微软、打败诺基亚,根本原因是它的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从华为发布的信息来看,看不出鸿蒙有何真正的技术创新,也看不出有商业模式的创新。那么在一个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市场,要杀进去是极其的困难。只是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原因,给了华为一线机会。但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小米、Vivo、Oppo、三星等都视华为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华为决心要做鸿蒙,那我要决策的话,不是开源,而是闭源。因为即使开源,也不会有大的手机厂商,包括中国厂商的跟进。做一个成功的类似iOS的出来,那也是一相当了不起的事情。
 
那么做操作系统,华为鸿蒙还有没有机会?中国公司还有没有机会?我认为,在桌面操作系统、手机操作系统上,战斗已经结束,完全没有机会。虽然由于中美贸易战,中国强调自主可控,支持国产化,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已经无法撼动微软和谷歌。同样是谷歌,Android就没能在桌面OS颠覆了闭源的Windows。但是不是就完全没有机会了?不是,机会依然存在。
 
任何颠覆式的创新,一定是在一个细分、非主流、还没有垄断地位的市场开始的。2008年的手机OS,就是一个这样的局面,这个机会被谷歌抓住了。那么现在,是否还有其它设备需要崭新的OS?肯定,汽车OS就是其中一个。由于智能驾驶,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对于传统上属于机电行业的汽车,软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软件,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发动机,成为了核心部件。相对手机、桌面OS,汽车OS要解决的问题还更多更复杂,比如高精度导航、自动或半自动驾驶。汽车工业界历来保守、封闭,IT软件水平更是一般般,产品迭代速度完全没法与互联网行业相比,自己推出的可能性很小。微软、苹果、谷歌都已经在汽车OS上下了大的力气。但这三家,会犯当年微软同样的错误,或所有大公司的通病,只是想把现有的OS挪到汽车上,做一定的优化,而且还想与手机或桌面的OS兼容。但汽车OS应完全重新设计,应采用全新的架构,才能保证汽车数据能绝对实时的处理,保证系统最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汽车OS现在的局面,与2008年手机OS的局面一样。如果我是华为决策者,我一定押宝在汽车OS,做一款只为汽车服务的,而不是解决所用终端设备大一统的鸿蒙,并且100%开源。由于华为自己不造车,一定能受到众多汽车厂商、特别是中国厂商的欢迎。这款汽车OS只会让华为成为汽车行业赋能者,而不是掠食者。凭华为多年的技术积累、资金实力、人才实力和品牌地位,成功可能性很大。中国有自己OS的梦想有可能实现。
 
我自己创业的领域,数据库,是仅次于操作系统的最重要的基础软件。全球市场有源自中国的数据库是无数IT人的梦想,更是国家所期盼的。2016年,我花了至少2个月时间研究整个大数据处理生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的战斗已经结束,市场格局已定;对于过去十年流行起来的NoSQL数据库,稍微好一点,但格局也是基本固定。虽然政府倡导自主可控,去IOE,国内出现了不少家做数据库的公司,而且在不少地方,甚至包括银行系统,都上线运行,可喜可贺。但从技术角度来看,还没有一家具备在全球市场冲击Oracle的实力,商业模式上,也没有一家有所创新。特别是中国的2B软件市场,比拼的是“茅台”的实力,而不是产品的实力,你能搞定贵州的银行,我就能搞定湖南的银行,他就能搞定广东的银行,最后市场分割极为厉害,难以形成市场霸主。这样下去,只要政府保护一撤,很难抵挡具有全球品牌地位的产品的进攻。
 
但数据库就完全没有中国公司的机会了吗?不是。2016年,我看到的是图数据库以及时序数据库的机会。这两个领域还没有真正的市场垄断,属于非主流、细分市场,没有引起大厂商的高度关注和投入,而这两个领域潜力很大,因此有颠覆式创新、诞生独角兽的可能。我最后挑选了时序数据库这个方向,因为我具备这一细分领域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而且我坚信物联网(包括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定会起来,5年的时间,世界上90%的数据都将是物联网产生的数据,这个行业有足够的空间支持一个专用数据库,一个专用的大数据平台的发展。
 
按照我自己对颠覆式创新的理解,技术上产品上要比市场上现有产品好五倍以上,因此我放弃了走捷径采用第三方存储引擎的想法,放弃了在其他开源软件上优化的想法,而是完全从零开始,开发了只针对时序数据的存储引擎和计算引擎,而且不只是一个数据库,开发了缓存、流式计算、数据订阅等系列功能。2018年8月产品TDengine正式推出,其性能完全碾压InfluxDB以及流行的大数据处理生态Hadoop。一个月前,7月12号,我们正式宣布开源,核心代码全部上传到GitHub上供全球开发者下载,时至今日,GitHub上star已经超过9000,fork数超过2400,而且有五天时间在GitHub全球趋势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源自中国的基础软件,应该还从未受到过如此高的关注。
 
相对于鸿蒙,TDengine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我们瞄准的是一个细分但会高速增长的市场。我看好中国的基础软件产业,因为中国国内就有很大的市场,而且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培养了数百万的软件工程师,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演变成工程师红利。有这么多软件工程师,只要努力,一定会开发出成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其他基础软件。但是,要成为新一代霸主,成为独角兽,能与微软、谷歌、甲骨文等公司PK,一定要先瞄准一个非主流、细分的市场,这样,机会就永远存在。

无论未来如何,华为鸿蒙的出现,都是中国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实力冲上世界之巅的壮举,大家的热情也说明大家对此的期待已久。作为技术老兵,唯有和团队更加努力,方不辜负时代赋予的最好机遇。
 
2019/8/11  陶建辉写于北京望京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开源的TDengin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