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记者手记|榆林产妇案,让我想起10年前采访的肖志军

2017-09-06 韩辉 记者站

文|韩辉


10年前,北京。有一个从湖南来京名叫肖志军的男人,带着妻子李丽云到来到朝阳医院京西分院看感冒。


当时,李丽云已有9个多月的身孕,接诊医生诊断李丽云感染了重症肺炎,急需手术。肖志军在医护人员的多次劝说下拒不签字,最终造成一尸两命。



李丽云死后,其父母先后对当事的朝阳医院和肖志军起诉。经过漫长的审理后,法院认定朝阳医院对患者李丽云的诊疗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但医方的不足与患者的死亡无明确因果关系,不构成侵权,仅判决医院补偿家属10万元。而肖志军,事后一直下落不明,法院也找不到其身影响,最终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


这起惨案,当时舆论一片哗然,社会各界曾召开过多个会议进行研讨。


同样因为手术签字的问题,这两天陕西榆林一个孕妇跳楼身亡事件,再次引发社会热议。医院和家属,至今仍各执一词。


又是手术签字,又是一尸两命。十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但同样的悲剧再一次出现。


十年前,肖志军案发生后,我曾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医院采访他。那天,雪花飘舞下,肖志军胡子拉渣,穿件毛衣、外套松开,像丧家之犬一样被丈母娘从医院这头,打到医院那头,毫不躲避。


包括我在内的媒体同行,那几天一次又一次追问他:当时为什么不签字?


在外人眼里,肖志军如此偏执不签字,实属不能理解,甚至有精神病。


肖志军当时给我的回答,一会儿说是害怕签字找他要钱,一会儿又说他不签字医生也应该给妻子手术,是医院害死了妻子。


那天晚上,我和另一位同行,在他蜗居的小旅店里,把他随身携带的一个小包,翻了个底朝天。里面包括经常记账的小本本,和几本书。通过物证和肖志军的介绍,我们知道这位爱读书梦想做官但却经常连饭都吃不饱的中年男子,原来是以中国农民特有的恐惧、怀疑、失望、偏执、无助和无知,来打量这个社会和面对周围的陌生人。


以我和他接触那几天对他的了解,他不签字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钱,穷怕了,害怕签字后上当,他想以某些底层人的那种狡诈侥幸来躲过签字,从而不担责。可最终,现实比那几天的天气还冷。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也因为“肖志军”这三个字没有签而死了。


从此,他被千夫所指,是个愚昧者,懦夫,他也成了现实悲剧的丑角。与此同时,因为恐惧和无助,他一次又一次从医院偷偷溜走,甚至在后来从人间消失,连法院都找不到他。


在那之后,我也再也没有见到过或联系过肖志军。倒是他的丈母娘,事后给我打过多次电话,告诉当时案件的进展。


他以为自己比别人更能看透这个社会,他提醒自己不要轻易上当。当医生要求他签字的时候,他不相信;当检察日报记者告诉他只要签字就给他一万块钱时,他不相信。眼前的一切让他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当最终错过命运的机会,他只有仰天号啕。


医院本来有能力救两条人命——在最后一刻他们让肖志军签下了“后果自负”的字据,他们甚至叫来了110。的确是做到了最大化的免责。


如果说,十年前肖志军的这个悲剧,母子死于他的无知和愚昧,那么十年后的这起孕妇跳楼惨案,则死于世俗和习惯。


这十年,我们其实都没有弄清楚的一件事是:怎么生孩子,究竟该听谁的?


即使我们反复观看监控视频,即使有新京报、澎湃、财经的多篇新闻,我们仍然无法真实还原榆林产妇临死前几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到底是谁把她推向了死亡?是不顾她死活的家属,还是不等到家属签字就不肯做手术的医院,或者是,疼痛、失望交织在一起的冲动?


可是在无数的产房里,每一天都上演着产妇疼痛要死,家属坚持顺产的情节。榆林产妇直到最后一刻都能自行活动——也许家属和医院都没想到,自己习惯性的不当事儿,以及习惯性的不坚持,最终让一个并没有生命危险的人选择了自杀。


有些时候,正是我们都认可的世俗和习惯,杀死了身边的人。


引用《南方周末》对肖志军案的评论做个结尾:


在这个悲剧里,我们所能得出的一个简单而又沉重的结论就是——这个社会太缺少爱,医生和病人之间,穷人和富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在一个法治本不健全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试图穿上法律的盔甲,共同制造一个冷冰冰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站,媒体人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