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人牛一兵的津门往事

陈实V 记者站 2019-02-15

文丨陈实 来源 记者站


2018年10月19日,陕西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研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在当天18时60分许播出的《陕西新闻联播》头条对此事的报道中,牛一兵出现在镜头里。


随后,在《陕西新闻联播》第6条,牛一兵的简历被以主持人口播加字幕的形式播出,牛一兵的新身份为:陕西省委委员、常委。


10月19日晚间《陕西新闻联播》▲


同一天,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的官方微信公众号“208坊”则披露,陕西省委决定,牛一兵同志任省委宣传部部长。


从天津日报社体育部记者,到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委员、海外版总编辑,再到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从津门到首都,再到西北重镇陕西,整整30年。


与牛一兵的履历极为相似的,还有曾任天津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张建星。


两人的人生履历里,有着太多的相同:报业生涯均从同一家报社起步,均从一线记者成长起来;职业生涯的跨越,均从离开天津开始;而离开天津后,又从有在人民日报社工作的经历;随着牛一兵履职地方,两人又都有着地方的从政经历。


有意思的是,2014年4月,此前从天津转任黑龙江,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的张建星,从地方回到北京,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此时,已是牛一兵在人民日报社地方部主任岗位上的第4年。


两人又成了同事。只不过这次,两人的舞台已不是天津日报社,而是最高党报。


如今,张建星在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一职上干到今年4月退休。而牛一兵在宣传系统的新事业刚刚开始。


1.


1989年4月30日,江西省吉安市,中雨。


一场由天津青年队对阵云南青年队的足球比赛,正在这里进行。经过90分钟雨中激战,天津队最终以1:0的成绩淘汰对手。5个月后,他们将亮相沈阳,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足球决赛。


当时,作为体育记者的牛一兵全程采访了此次比赛。


在半年前,他还是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的一名学生。1988年7月,大学毕业的牛一兵,成为天津日报体育部的一名记者。


身为教师子弟,在此之前,校园是牛一兵最为熟悉的地方。他的新舞台,是中共天津市委的机关报《天津日报》。


牛一兵于1994年出版的著作▲


跨进报社的门,牛一兵成了天津日报体育部的一名记者。面对新的领域,年轻的牛一兵很快便成长起来。1994年3月,他开始担任天津日报社体育部主任助理。


牛一兵迎来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起飞,是在进入天津日报社第十个年头。


1998年4月,33岁的牛一兵开始担任天津日报社体育部副主任,同时任《球迷》报主编。


上世纪80年代,受《广州日报》创建子报《足球》的启发,天津日报社创办了《球迷》报。



这份天津地区唯一一张专业体育报刊于1985年7月2日正式创刊。《球迷》创刊后,发展十分迅速,在业界一度有“南《足球》,北《球迷》”之说。


这是牛一兵第一次担任一份报纸的主编工作。同时是他体育记者生涯的最后一站。仅仅3个月后,他便转任天津日报社财贸部任副主任。


足球,是牛一兵最为热爱的一项运动。10年体育记者生涯,他不仅采写了大量的足球赛事报道,还作为报社足球队的核心球员,司职中场位置。


在天津日报社,很多人都曾有过与他一起在绿茵场上拼杀的经历。“到了激动处,他有时会脱掉上衣,满场欢呼咆哮。”有《每日新报》记者这样回忆。


2.


20世纪初,全国的报业市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重要变化,就是都市报的快速崛起。


在那时全国的大部分报业市场,党报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但在报业经营上,受党报固有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的报业经营,普遍不太理想。


彼时,以天津日报为主的天津报业市场,受内外形势的冲击,正处于“库中无纸,账上没钱”的境地。但都市报的迅速崛起,成为搅动各地报业市场的一条鲶鱼。


2000年1月,《每日新报》创刊,这是天津日报社筹备的天津地区唯一一张都市早报。时任天津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张建星则同时兼任《每日新报》总编辑。而牛一兵成了这份新生报纸的负责人。



那时,全国都市报市场都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每日新报》也是如此。据公开信息显示,《每日新报》创刊当年便创下发行量40万,广告营业额5000万,被誉为“创中国报业奇迹”。


与此同时,在天津日报社主导下,《每日新报》主办的时尚消费类周报《假日100天》也在2001年的8月8日创刊。2006年,这份报纸在当年的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中,以排名第七居天津报业首位。


可以说,《每日新报》的辉煌,既有大局面大趋势使然,当然也离不开那一代报人的才智与付出。


在这里,牛一兵和他的同事们所秉承的创业精神和新闻专注,为这份报纸乃至他其后的事业,添加了更为精彩、专业的注脚。


3.


2008年,张建星离开天津日报,牛一兵接任张建星,任天津日报社社长。


牛一兵的剪影,始终烙印在《每日新报》上,即便在他担任天津日报社社长后,他仍旧活跃在这张报纸的前台和背后。


在新闻业务上,牛一兵是极为专业的人。“在组版房,他经常和我们这些一线编辑们泡到深夜,为了一个头版的标题,我们可以争论四五个小时。”有记者回忆,牛一兵是出现在新报组板房最多的报社领导。


相比上一代报人的稳健与成熟,在更为年轻的牛一兵的身上,则更多了些激情、冲劲和创意。


2004年12月31日,《每日新报》创刊5周年的前一天,516个版的《每日新报》准时出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创造了当时中国报纸单日版量的最高纪录。



2009年,天津航空新购买的一架E190客机正式交付,其“每日新报号”的涂装,也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


不仅于此。2010年7月,《每日新报》与天津天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报采访直通车由此全部更换为崭新的宝马3系轿车。这也被合作方视为其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地区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在报纸营销活动匮乏的年代里,牛一兵借助于巧妙的营销活动,实现了品牌推广、广告投放与报纸发行的多重目的。



2005年1月,《每日新报》创刊5周年的日子。当年的1月14日,中国都市报发展论坛天津年会在天津举行,时任天津日报社副总编辑、社委会委员、《每日新报》主编的牛一兵,在会上介绍了新报创刊5年来的历史经验。


“依托党报的优势,融入做大、做强,确实是新报和我们这个团队五年来真真切切的努力。”在牛一兵看来,日报总编辑直接担任新报的总编辑这一特殊的体制设定,使得《每日新报》既能坚持正确导向不犯错,又能在此前提下,办的活一点。


在第二年的中国都市报总编年会上,牛一兵进一步说:“办报就要办老百姓喜爱的报纸,这是《每日新报》的切身体会,也是全国都市报10年发展总结出来的一个简单道理。”


4.


但辉煌之下,大环境问题开始显现。一路高歌猛进的国内报业市场,开始出现增长停滞的情况。


2008年5月,升任天津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的他,决心在原有津报网的基础上成立天津网,开始尝试发展新媒体,这也是承载其报业转型实践的重要抓手。


但没过多久,作为中组部组织进京交流的地方官之一,牛一兵就离开了奋斗了20多年天津日报社,交流到人民日报社任地方部主任。



几年后,牛一兵则迎来了岗位的密集调整期。先是临危受命,担任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后又担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等职。


直至此次,牛一兵再度回到地方,任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开始执掌一省宣传工作,迎接人生新的挑战。


但牛一兵留给天津报业人的记忆,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有新报记者回忆,在天津日报社时,有时值班到深夜,牛一兵会把在场的编辑记者叫到一起,吃饭、嗨歌、玩游戏,没有任何架子。“他是那种能和任何人打成一片的人。”


在记者站(ID:jizhezhan001)接触到的多个在天津日报社工作过的人眼里,他既能与上级领导严肃对话,也能与报社的保安聚在一起抽烟,与保洁们开些玩笑话。在天津日报社,有牛一兵在的场合,“绝对没有人会觉得枯燥。”有新报记者回忆。


在牛一兵负责《每日新报》,以及后来执掌天津日报社的那段日子里,是天津也是中国报业的“高光”时刻。那是报业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代报人最为骄傲的时光。


如今,新技术的发展一日一新,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早已不复从前。


那一代报人的荣光,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市场环境的变革,有了新的变化,但这一群兼具时代情怀与理想主义精神的创业者故事,仍旧是很多报人心中最为珍贵的回忆。


国内知名的媒体人社群

记者站,欢迎回家

更多文章:


报道痛苦的记者,在痛苦中死去


那个干了十年体育记者的牛一兵,成了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人日国社和央视,中国三大央媒,最爱招聘这些学校的毕业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