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燃点》里那个傻X创业者就是我老板!

bigmelonxi 记者站 2019-02-07

撰文:张熹   来源:记者站


有关《燃点》印象最深的段子是:“电影演到一半,听到后面一个女孩说:刚才那个傻X就是我老板”。


尽管《燃点》拍了14个创业者,但大部分观众记住的还是罗永浩、戴威、安传动三个人,给人的感觉,这就是一部有关loser的电影。


截止发稿时,《燃点》的票房是316万,发行方说:“这样的票房,算是一个小奇迹了。”



经纬宣传片

or

    创业者纪录片?

《燃点》的出品方是北京细蓝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关琇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本人。关琇当年在央视最出名的作品是《赢在中国》,那是10年前的一档聚焦创业的真人秀节目,主持人是王利芬。

 

在北京英皇电影城举办的“点燃在路上的你”首映礼上,导演关琇旁边站的是以主创身份出席活动的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

 

影片中,作为主角之一的张颖频繁露脸,牢牢地占据着C位。他说面对创业者时,有99%的时间用来聆听、讨论、拒绝,一年至少会面对面聊三四百位创业者,但最后投出的概率不到1%,感觉自己有点像一个算命先生。

 

这位“算命先生”也是电影的投资方的代表。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部电影更像是为经纬创投量身打造的官方宣传片,影片里面重点提到的ofo、猎豹移动、新氧等多家企业的共同点是都拿到了来自经纬的投资。

 

不过,张颖本人未曾想到的是,《燃点》上映的当天,经纬创投投资的亚文化内容电商平台“公路商店”的微信公众号被关停了,对开机都要祭拜的电影人来说,这似乎不算好彩头。

 

老罗在宣传片中开玩笑:《燃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纪录片,拍完之后公司都出事了。嗯,他那个时候还有心情开玩笑。

 

这也是电影的本身自带的卖点——真实和未知。电影里的老罗不会想到,锤子公司会落得如此处境,还得再做个聊天软件来苟延残喘。戴威更没有想到,如今的ofo的窘境连自媒体人都懒得写了。

 

“我拍摄的就是最真实的纪录片,创业里面有什么,我希望这里边就有什么。做纪录片最大的魅力、魔力就是在于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关导如是说。



人间遍地安传东

有观众表示,这个电影内容上没有内在逻辑,更像是一块一块的碎片片段拼接,14个创业者中没有绝对的男一号女一号,在100多分钟中每个人出现的时间长短也是不一样的,很多内容感觉看了没太大触动,比如对皇包车创始人的采访,“戏份”就少得可怜。

 

有人抱着好奇心,想看看ofo到底是怎么由盛转衰的。但明明是冲着戴威和罗永浩去看过电影的,却都莫名地被一个叫安传东的人吸引住了。

 

他出生于河南农村,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跟刘强东师兄一样的路径,成为了一名草根创业者。他认为创业是证明自己的最好办法,最初的目标是上市成功去美国敲钟,后来心想着做一家公司,然后卖给BAT也行。

 

然而现实情况则是,他的“跨界美食家”项目生意惨淡,因为200多块钱的电费,跟同伴争论热水器到底是一直开着还是拔了重新烧水更费电。

 

安传东带着自己的项目去找张颖寻求投资,被对方问得哑口无言,但他坚持认为只是这个项目存在漏洞,而张颖并未否定自己这个人,于是跑回去翻起了《易经》,他开始相信“一命二运三风水”。

 

最终,安传东给餐厅拍视频的创业项目失败,他解散了整个公司,哭着跟合伙人道别后,回到了河南老家,他无法融入种地、跳大秧歌的乡村生活,心里想的还是要创业,要改变的自己的“阶层”,影片中最泪目的是安传东父亲对着镜头说:“穷人家的小孩出去创业,不比人家富二代”。

 

大多数观众本来是冲着打鸡血去的,但是看完之后却并没有被燃起来,反而心里有点难受。


是的,没燃起来,反倒挺丧的。



“票房是奇迹了”?

上映至今,累计票房316万,豆瓣评分6.2,在豆瓣电影分类排行榜中仅高于1%的同类纪录片,从数据上看,《燃点》的口碑和票房均属不利。


记者站公号联系到《燃点》发行方,他们的这个回复显得比较淡定。毕竟,片方反复提到了排片低的问题,这也几乎也是国产纪录片的普遍现状。

 

“我觉得我们对这个评分儿不做评价了。用几天的时间,排片儿是0.2的这么一个低的排片儿率,撬动了300万的票房,这个还是算是一个小奇迹的”。

  

此前,豆瓣评分高达9.7分的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在上映排片仅0.1%,最终这部电影的票房勉强刚过100万,有网友留言评论,许多城市排片量都很少,有些地方的电影院甚至是没有排片,票房不及烂片一个零头,优秀的国产纪录片不该如此对待。

 

和《最后的棒棒》相比,《燃点》的票房能算得上“奇迹”了。

 

但《燃点》的宣发显然比《最后的棒棒》更成熟,官方定位这部电影为“年会最佳团建影片”——“讲道理,手拉手跑20圈,不如肩并肩来看《燃点》!2019,献给企业年会、团建的鸿篇巨制!给我107分钟,还你公司上下一整年的心照不宣——广告有点儿硬,但不能不打。”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燃点》的票房绝大多数来自于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它的目标受众很垂直,用户画像以白领和职员为主力军,更有不少的创业型企业专门包场观看,更像是一部专门面向创业者的“订制电影”。

 

昨天,猫眼对《燃点》的票房预测是988.5万元,今天又将这个预期下调至了713.5万。

 

我们对这5年来的国产纪录片票房做了一下梳理,从2013年至今,进入院线的只有41部国产纪录片。2017年的《二十二》创下了记录,达到1.7亿。再往下,除了两部合拍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地球——神奇的一天》达到了6600万和3500万,《重返狼群》为3291万,《5月天诺亚方舟》2084万,《喜马拉雅天梯》1156万,其他基本都在1000万以内分布,而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室出品的《飞鱼秀》尽管豆瓣评分8.4,票房却只有可怜的9.4万,陈晓卿的《舌尖上的新年》即使有了IP加持依然惨败,只有193.5万。


纪录片,的确是令人心酸。



似乎数据是在告诉创业者们,如果你要创业,尽量别拍电影,如果拍电影,尽量别拍纪录片,如果你拍纪录片,千万别拍失败者。

 

并且,年会去电影院看loser,的确不是一个好选择。



国内知名的媒体人社群

记者站,欢迎回家

阅读更多:

央视张羽加入字节跳动任副总裁从事公益工作:我想换一种活法

导师不够格,选秀节目都成了“小咖秀”?

华谊兄弟告急,崔永元:活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