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事业编、干部竞聘、绩效,这家报业动了最难的三件事

记者站 2019-12-28
作者:马小平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
本文首发于《城市党报研究》2019年第12期
原题为《双规并存 先行先试——苏报集团人力资源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因为编制,阻塞了年轻干部晋升通道,这对强调创新、脑体并重、年轻人冲锋陷阵挑大梁的新闻事业,是不利的。为此,苏报集团向市编办、市人社局申请开放事业编制——对报业的核心人才——优秀采编人员,可以进入事业编。
1.报社八九百号人,身份有五种
苏州日报社跟大多数报社一样,早就成立了报业集团,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但是多年来,并未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管理,还是沿用老的一套事业管理体系。
报社八九百号人,身份有五种,事业编、人事代理制、合同制、劳动派遣制以及返聘制(后四种都是非事业编,即企业编),以事业编体系设置月度奖金和年度奖金。
在2014年以前报业辉煌鼎盛时,外部压力小,大家收入都不少,矛盾相对较少,内部相对和谐。但从2014年始,随着广告经营的断崖式下滑,苏报集团连续三年降薪,员工大批量流失。
值此危机时刻,2017年8月,苏报集团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开始融媒改革,按照“大编辑中心+垂直采编部门”的改革模式和思路,进行全集团采编管理的中心制改革。
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试行,集团无论新闻稿件的数量,还是广告经营的收入都有了大幅增长。为了将这股动力得以保持,必须从制度设计的层面推进下去。
2017年10月,苏报集团引进第三方咨询公司与单位人事部门一起组建项目组,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干部聘任制改革等,在事业性质管理与企业化管理之间谋求动态平衡。
2.从“一般推事”变成主动干事
2017年下半年,项目组花了三个半月时间,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案的制定,即定岗(岗位)、定编(编制)、定责(职责)、定薪(薪酬),简称“四定”方案。其核心就是从以前的身份管理转向能力管理,即岗位绩效管理。
经过梳理,苏报集团采编和行政管理部门形成三个层次人力资源架构,即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确定岗位类型97个,并按照各个岗位价值,从最高层到基础层分了15个层级。
苏报集团2018年后开始分步实施“四定”方案。在“四定”的前提下,行政职能部门精简成六个,进行二级考核。集团对部门(部门负责人)进行考核,部门负责人对部门员工进行考核。
通过“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明晰责权利,按照岗位职责进行绩效管理。行政职能部门每月召开绩效考核会,交流每月的工作,沟通协调各部门之间需要解决的问题。
行政职能部门实行岗位管理后,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从“一般推事”变成主动干事,从“被动应付”改为“主动服务”,大大提高了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态度。
行政职能部门人员,在目标导向的驱使下,不断研究管理政策,优化细化管理办法,向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迈进了一大步。
3.基本工资的占比越来越少,绩效工资越来越高
2018年5月份开始在融媒中心推行新的岗位绩效考核办法,所有的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不论身份,实行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大大提升了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三年内要退休的事业编制人员,视情况给予适当照顾,确保了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稳步推进。
实行岗位管理后,原来所有的身份资料,一律存入档案。而在集团内部日常考核中,则统一管理统一针对岗位业绩考核,事业与企业人员,只存在纸面上的区别——合同不一样。
2017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集团行政和采编人员通过竞聘竞岗,完成了月度绩效改革,员工的月度绩效奖励由按身份发放改为按岗位绩效考核计发。但是企业编员工的基本工资,还留有按身份核发的痕迹。
2018年下半年人事部门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测算,设计了新的工资结构,先行归并非事业编人员的工资结构。原来的工资结构简单地以身份和学历为标准制定;调整后的工资结构,以岗位为基础,兼顾着学历、社龄、职称等因素,比原来的更为科学合理。
事业编人员工资,苏报集团一直跟着国家的事业编工资体系,原来的同岗位事业编人员基本工资比企业编基本工资高三四倍,甚至五六倍。
为了照顾事业编老同志,也为了更好地推进融媒改革,集团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对于融改前的事业编人员,保留现行的事业编基本工资(实发工资)不变,国家新实行的事业编工资结构保留进档案(档案工资),档案工资跟着国家政策实时更新。
对于融改后进入的事业编人员,一律按企业编工资结构发放基本工资(实发工资),将事业编身份工资保留进档案(档案工资)。
市里事业编与企业编人员的社保政策不同,所以事业编工资与企业编工资结构还是有一定区别。但是,经过薪酬制度改革,基本工资的占比越来越少,绩效工资越来越高。
4.推行干部内聘制以来,已有五位副职落聘
苏报集团进行融媒改革,日报和晚报融合,成立了纸媒编辑部、各个垂直条线的采访部、新媒体编辑中心以及数字产品创意中心等。
因为机构重组,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集团通过民主推荐、竞聘上岗、方案答辩、党委综合考察审定等程序,进行了干部内部聘任制探索,将原有的干部身份放入档案,成为档案干部。
竞聘上岗的干部,成为内聘干部。按照这种方式,集团两年内部新聘任了正职干部10名,副职干部32名,试用期一年,职务与档案不挂勾。
干部选拔任用采取竞聘上岗,不唯资历、只比贡献,充分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以及公开、透明的干部聘用程序,既激励了年轻骨干,也倡导了干部选拔任用的良好风气,特别是干部能上能下,经过分步推进,已在集团逐步统一观念、形成共识。
融媒改革,推行干部内聘制以来,已有五位副职落聘,有一位干部从正职岗位降聘到副职岗位。选用干部,除了政治素质过硬,还要用业绩说话,没有能力或犯了错误的干部,只能落聘。干部内聘制度,得到了集团员工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5.编制,阻塞了年轻干部晋升通道
内聘干部,是集团融媒改革后自行提拔的干部,应对了融媒改革后的新机构。这种新的身份与档案干部身份完全不一样,报社内部承认,所有的干部待遇全部跟进。
通过这种方式,提拔了一批有想法有干劲的优秀年轻人。报业的采编质量、广告经营有了很大的提升,报业广告很快止跌企稳,并已连续两年逆势增长。
融媒新设机构,是先行先试的实践,在稳定运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下,2019年,集团又通过市委宣传部、组织部的协调,市编制办公室正式发文,内设机构数、干部职数不变,核定了苏报集团融媒后的机构名称。
这样,在年底新一轮的干部竞聘中,有相当数量的年轻干部,经过这两年融媒改革的试用考核,可以晋升至正规的干部通道,即正式进入档案干部。当然,为了留存更大的竞争性,会有一部分干部,身份还将留在档案外,进行不断的历练,等待时机成熟。
报社从2002年就封存事业编制,目前事业编人员在集团中约占25%,队伍严重老化,平均年龄近50岁。市里选拔年轻后备干部,要求推荐事业编人员,苏报集团80后的事业身份干部(指档案干部,不是内聘干部),没有一个符合条件。
因为编制,阻塞了年轻干部晋升通道,这对强调创新、脑体并重、年轻人冲锋陷阵挑大梁的新闻事业,是不利的。为此,苏报集团向市编办、市人社局申请开放事业编制——对报业的核心人才——优秀采编人员,可以进入事业编。
6.五位中层岗位的优秀人才引进事业编
2018年,集团参加苏州市的人才定岗特选招聘,引进双一流大学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接着又制定高层次优秀新闻融媒人才进编方案,争取用二到三年时间,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留住一批报业优秀人才。
2019年实施高层次新闻融媒人才进编方案,对于来集团十多年的报业骨干人才,集团与人社局一起组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对于具有研究生或者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才,通过综合考核,以及面试,将优秀人才留住。
2019年集团通过这种方式,将单位五位已走上中层岗位的优秀人才引进事业编,极大地激励了非事业编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
岗位设置上,打通优秀人才的内部上升“双通道”。一是职级发展通道,把更多有能力、想做事的“85后”“90后”提到集团中层干部总监、副总监的位置;二是专业通道,在岗位层级上创设晋升空间,从初级记者(编辑)到记者(编辑)再到首席记者(编辑),通过增强业务人才的荣誉感、提高物质待遇,强化业务岗位吸引力,留住人才。
管理岗位是有限的,对于专业人才,营造专业技术氛围,鼓励更多的专业人才,精进技术,只要评上专业技术职称,一律给予相应待遇,无论是事业编职称还是企业编职称。
苏报集团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以前员工常念叨“我是事业身份人员”,已经转变成“我要竞聘什么岗位”、“我做出了多少岗位业绩”,集团上下已逐步形成“提干不问身份,分配只讲贡献”的良好氛围。

几点思考

一、报社是一个老单位,原有的事业编人员,年龄老化,思想老化。改革,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稳步推进,先小范围试行,否则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
二、媒体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边行边试边改革。苏报集团的融媒改革,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两轮三次“双向选择,全员竞聘上岗”,每一次,方案都有变化,在试行中不断调整修正政策。
三、作为一个市级机关报社,上面有一套事业单位的管理政策,既要符合事业单位管理的要求,应对好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编制办公室等的各类检查,又得有报社自己的特点,在传统纸媒遭遇危机时,要创新管理模式,激发所有员工特别是企业身份的年轻员工的内生动力,才能“化危为机”。
四、双轨并存的模式,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加大了管理部门的工作量。所有行政管理部门,基本上得有两套管理方案。特别是人事部门,干部管理、档案管理、合同管理等,都是配套的双轨制管理。
阅读更多
携手广电媒体,贝壳视频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
十多个月没发工资,媒体人“被逼”微信群卖苹果谋生?
又一家报纸停刊!《生活日报》明年起不再出版发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