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跟老外介绍端午节,没有点跨文化的底子怎么能行?

2017-05-29 国才 国才


又到一年五月五,仲夏登高,顺阳在上,首先恭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节的英文翻译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想必大家都知道,要问更多传统节日的英文,估计也难不倒你,不过你有想过这些节日翻译暗含哪些玄机吗?从这些翻译中又能看到哪些更深的意义?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跨文化翻译的那些事。

 

传统节日翻译,先来回顾一下


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中秋节 

the Mid-Autumn Festival


寒食节

 the Cold-Food Festival



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重阳节 

the Double-Ninth Day


七夕节 

the Double-Seventh Day



清明节

 the Tomb-Sweeping Day


腊八节

 the Laba Festival


冬至  

 Winter Solstice


                △左右滑动有惊喜哦~


中华传统文化翻译困境


针对这些传统节日翻译,可能通过不同的字体颜色你已经看出些区别了。目前对于中华传统节日的英语翻译,有意译与直译两类。

 

端午节的英文翻译为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与元宵节的翻译the Lantern Festival还有清明节的翻译the Tomb-Sweeping Day类似,都属于意译。将节日里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作为了翻译对象。简单明了,可以让外国人迅速对此类节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然而一些中华传统节日的直译,即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在文化的传播上就没有前者那么合适了。春节的英语翻译the Spring Festival与中秋节的翻译the Mid-Autumn Festival缺少些许的“韵味”,但仍然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节日所蕴含的大意,外国朋友还是可以通过翻译对此了解一二。但重阳节的翻译the Double-Ninth Day与七夕节的翻译the Double-Seventh Day就会让外国人一头雾水了。虽说与春节、中秋节一样也是直译,但如果没有相关的解释说明,直接使用日期的翻译方法实在是难以有效达到文化交流沟通的目的。

 

不仅仅是中华传统节日的翻译,一些中国特有元素的翻译仍然或多或少存在这种无法明确阐释其文化意义的翻译情况。比如压岁钱的翻译,无论是gift money 亦或者是lucky money都只是在表达惊喜的意思,而对于“压岁”的中文深意却难以表现。年糕的翻译rice cake 亦是如此,虽然rice表明了年糕作为食物的功能表达,但对于中国“年”字,却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注意文化特色的处理


英汉两种语言系统历史久远,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沉淀着大量不同的民族特色与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所以处理本国语中没有的概念就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捕鱼业在古代英国经济中占较为重要的地位,英语中留下了很多与渔业相关的词汇:big fish(大人物),cool fish(厚脸皮的人)。但对于中国人无论如何是想不出这有什么关联性的。对于“狗”的态度,中英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狗”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卑微的象征,与狗相关的词语也多为贬义,比如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但在西方国家,狗却是忠诚的象征,具有褒义色彩。英语中也经常出现用“狗”来形容人的现象: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同样,中国文化对于“龙”有着近乎崇拜的好感,但在西方世界,“Dragon(龙)”则代表着“邪恶”与“恐怖”。

 

所以,需要时刻注意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workplace一文中作者曾指出“有效跨文化交流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并承认差异。但并不是指赞同或者接收另一种文化的价值观。而是必须分析两者的文化偏好,确定如何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更好的并肩工作。”英国著名的翻译学理论家苏珊.巴斯内特(Susan.Bassnett)也曾说“如同做心脏手术,人们不能忽略心脏以外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我们翻译时也不能将翻译的言语内容与文化分开来处理。”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



跨文化翻译的基本方法

 

1)直译法。直译不是一字对一字的死译,而是按照字面翻译,不作过多引申和注释。采用直译法一般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对于那些在两种语言中均有的民族形象,或虽为某一民族所独有,但比喻形象生动,容易为读者所接受理解,这时直译比较恰当。英语中有些词语就是从汉语直译过去的,比如the paper tiger(纸老虎)。对于一些英语的比喻,汉语读者可能比较生疏,但由于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具有强烈的民族意义,或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所以也应采用保留原文表达形式的直译法。比如blue-collar workers(蓝领工人),sour grapes(酸葡萄)等。

 

2)意译法。有时候采用直译法,读者无法接受,这时,只好牺牲原文的某些文化特色,配合上下文进行意译,尽量保持原作内容的完整性。对于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不为他国接受的表达方式,必须深刻理解,把它的精神意蕴翻译出来,此时不能逐字逐句硬译。只能通过牺牲原文的部分文化特色,尽量保持原作的完整性。比如Darkness released him from his last restraints.直译为“黑暗把他从最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十分生涩。然而如果用意译法则为“在黑暗中他就无所顾忌了。”毫无疑问更加通顺与简明,又不失文学色彩。

 

3)直译加意译法。有时为了更明确地表达原意,可以采用直译加意译法。一般为半部直译,半部意译。多用于谚语与俗语的翻译中。如“spending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a place to live in(立足之地)”,“a thorn in the flesh(眼中钉,肉中刺)”,“make a gift of something given by others(借花献佛)”,“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者必败)”等。

 

4)加注法。初次介绍某种文化现象,只有把背景与典故说明后才能表达原来意思。比如: Hygeia herself would have fallen sick under such a regimen;and how much more this poor old nervous victim?这句话,在翻译时应当为:按照这样的养生之道,别说可怜的老太太了,就连哈奇亚也会得病(注:哈奇亚是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通过以上的加注,使得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意思。

 

 

翻译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恰当的翻译方式可以向对方传达更准确的信息,尽可能缩小因为语言而产生的隔阂。跨文化翻译的根本还是文化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语言翻译来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文化,接触全新的角度,以此开阔视野,用开放的姿态进行国际交流,从而跨越文化差异进行世界沟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