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国才:服务国家,沟通世界
近日,中国外语测评中心接连在杭州和成都举办“国际人才评价与教学”座谈会,就国际人才培养、选拔及“国才考试”的理念与特色和高校教师进行探讨,共商新时代人才培养与选拔之路。“国才考试”以其独特的反映职场需求的任务设计,考查学生真正的英语沟通能力,得到了众多老师的认同,也给外语教育带来更多思考,同时积极推动教师发展。
今天,“国才”汇编了众多外语教育界权威专家的采访实录,分享他们对国际人才培养的真知灼见,倾听他们对外语教学的远见卓识。
采访到的专家包括:
石 坚教授 四川大学
孙有中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海啸教授 南京大学
贾国栋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
王俊菊教授 山东大学
陈向京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严志军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
石毅副教授 外交学院
石坚教授
原四川大学副校长,现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才考试”契合人才培养的目标
“国才考试”偏重于能力,这点与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契合。老师教给学生的应该不仅是作为工具性的语言,而是这种语言特有的思维方法、思辨方式和其背后的文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处理得更恰当、更到位。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只有智慧才能让学生受益终身,只有能力才能伴随他走得更远。
考试的内涵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国才考试”偏重于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学生的基本素养考查,激励学生去提高实践应用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语言本身在“国才考试”中只是能力和素养呈献的载体,所以“国才考试”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学习的目的、调整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通晓国际事务,既有精湛的语言技能又有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也就是说“国才考试”能够帮助学生弄清楚怎么做一个国际化的人才。
孙有中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国才考试”定位独特,为国家选拔国才
“国才考试”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考试,它有一个很独特的定位,就是要选拔人才。所选拔的是国家需要的外语人才,具有国际视野、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的人才。现在国家全面崛起、大踏步走向世界,政府有关部门急需要一大批能参与国际治理的高层次人才,还有跨国企业、文化产业走出去,需要一大批视野开阔、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国才考试”定位非常高远,直接满足国家走向世界的时代需要,是要为国家选拔国才,有广阔的前景。
另一方面,“国才考试”的研发团队非常强大,基础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但是吸纳了全国的考试专家,也邀请了国外一流的考试专家加盟,这样组成的研发团队可以确保考试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考试对于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国才考试”在很大意义上将引领中国外语教育的改革方向。目前面向十三五、建设双一流大学,外语教学也需要让学生更重视能力。“国才考试”的推出,会对外语教育的改革、为时代培养高层次人才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王海啸教授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国才考试”依据职场实际需求设计
“国才考试”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依据职场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设计,而非纯粹地按照考查语言技能来设计。“国才考试”一方面侧重于岗位实际能力的检测,另一方面非常注重沟通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对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一个短板。出于历史原因,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弱。而“国才考试”的推出将会对我们接下来的教学起到推动作用,让更多的老师关注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国才考试”从一开始的设计,就对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十分注重。可以说,它从一出生就具有了很优秀的血统。第二,“国才考试”也是对我们国内现有的测试系统一个非常有力的补充。目前,还没有跟它类似的测试。第三,它是应运了我们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是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我相信它会有一个非常光明的未来。
贾国栋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才考试”体现语言测试发展方向
语言学习的成效或者说语言能力必须要有一个评估机制来检测,“国才考试”从设计理念上具有指向性,它是为了选拔将来能够在各类国际舞台上施展才能的人才而设计的特殊考试,是以笔头和口头两种形式来考核职场语言沟通能力的,主要应该是服务职场,聚焦书面和口头实务沟通,而不仅仅是针对一般语言能力的检测。它的试题涵盖职场上涉及语言实际使用的一些具体任务。这是“国才考试”的一个特色,是其他水平考试无法比拟的。
“国才考试”从语言测试的角度上,能在信度、效度、可操作性、评分等方面把握好它的科学性,将很有前途。其一,它设计的测试任务实用,与现实商务沟通实战内容相通,任务具有真实性;其二,它测试任务有分级,可以检查不同级别的应用能力;其三,它的任务同时考核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国际商务实践中的需要;其四,它的任务还包涵了一定内容的跨文化理解能力的考核,体现出国际沟通的实用性。总之,“国才考试”的设计遵循了语言测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交际型测试原则,体现了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
王俊菊教授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国才考试”理念超前,符合人才选拔
“国才考试”的理念设置非常超前,在我国众多外语考试中有自己独到的地方。目前,大部分考试可能更多关注语言能力的考察,而非在实战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语人才的培养不应只局限于语言能力和知识维度,还应关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才考试”的推出,符合当下我国对国际人才的实际需求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国才考试”和职场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方面大有可为。现在,用人单位在选聘人的时候,肯定希望毕业生一到工作岗位,就能独当一面,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我们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空缺,二者的衔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把“国才考试”作为一个平台,利用网络资源的便捷优势开发出一些在线课程。学生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有选择地去学习,这对大学课堂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陈向京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教学名师,中国外语演讲与辩论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国才考试”选拔的学生能更好适应职场
我有很多学生在世界五百强或者国内比较大的企业任职,根据他们的反馈,在企业工作,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最为主要。尤其是沟通能力,跟领导、跟同事、跟下属有效沟通,有逻辑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是尤为重要的。
“国才考试”把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结合考察,这是很好的方式。考试通过各个的题目设置让学生去完成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看学生的能力,这种思路很好。“国才考试”对教学会产生一种正面的引导,在教学中贯穿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考虑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国才考试”去年首考在西安交通大学设考点,我们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以及翻译专业硕士学生都有报名参加,总体成绩还不错。通过观察考得好的学生在各种活动和课堂的表现,能够发现他们不管是组织协调、语言表达,还是摄取知识的积极性,都优于其他学生。“国才考试”考查的沟通能力是职场上特别需要的能力,选拔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
严志军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江苏省翻译协会副会长。
“国才考试”对外语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是第一批参加“国才考试”的高校,我们去年组织了六十多名同学参加了高端、高翻的考试。从考试的过程,包括后期对考试成绩的分析,我们觉得“国才考试”对外语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我们通过对“国才考试”试题和考试目标的分析,在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以输出为导向的教学安排。我注意到“国才考试”特别强调口语和书面的输出,而这两点在我们之前的教学中可能被弱化了。通过“国才考试”的引进,我们在教学当中更加强调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及演讲能力的发挥。第二点对于我们的启示,就是“国才考试”等级的设定和欧洲语言共同框架是非常紧密相关的,能够找到一种对应关系。这也使我们高校得到一个启发,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这些国际通用的语言考试量表或考试参数来指导我们平时语言评价体系的建立。
石毅副教授
外交学院英语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外语院校大学外语教学协作会副会长。
“国才考试”考查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
外交学院去年有一百多名同学参加了首次“国才考试”。 “国才考试”的考查涉及到了跨文化交流沟通,包括一些商务谈判能力,这很重要。根据跨文化沟通的场合不同,国际人才要有一定的商务谈判技能。具有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就某一个话题来进行深度讨论的技能,能够以恰当的方式与对方交换意见,甚至说服对方,能够体现自己的立场,达到自己的目标。
目前中国是国际上非常重要的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积极进取,对外交往比以往更加活跃,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总体而言,国家对于高端国际人才的需求很大。高校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服务于国家发展,因此,高校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到培养方案的调整,具体到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应该围绕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来进行。同时,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等等环节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工作能力。
更多“国才”资讯:
☆ Learning Is Becoming:学生最终要成为“国才”!
关
注
国
才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ocai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