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极问题:如果禁用滤镜,世界将会怎样?

2017-06-21 尹珊珊 奇爱博士讲电影

随笔

essay


曾经,专业的摄影师在镜头前加滤镜片可以改变影像的色调,拍电影的人也会有后期胶片调色调光这个阶段,为的是将影片的调子调整得更加符合设计。你看王家卫就是个调色大师,不仅如此,还专门使用一些过期胶片,或者用负片正冲的方法故意营造光怪陆离的效果。


《重庆森林》 王家卫


后来数码相机大行其道,摄影师在给杂志编辑交作业之前要通过photoshop进行处理,但这仍然局限在摄影和美术行业的专业人士之间。


当时普通人的家庭相册仍然是真实的脸庞,颜色会因为各种原因失真或不够理想,但我们一点也不觉得丑,真实的图像从未困扰我们,这些相片被我们珍视,如今还会反复观看。



直到有了个神奇的app叫hipstamatic,一个早期极负盛名的修图软件,类似于今天的VSCO,堪称第一代掌上photoshop,你在上面修张图,不同滤镜组合都来一遍,轻轻松松可以废掉一个小时。

 

现在大概没几个人手机里不装美图秀秀,几乎所有发布的照片都被修改过。不是有这么个说法吗?女性的友情,是合影之后各自p好,然后再发布。



这种爱好走得更远一点,就会变成让我难以理解的面部畸变、自动化妆、脸上自动加猫咪胡须这种可以称之为歇斯底里的修容嗜好。

 

手机卖得好不好,关键看自拍肤色修正得好不好,脸能不能自动变小得很合理,腿是不是能够拉长成像意大利面条精一样。


大姐,你脚都等比例放大到50多码了知道吗?


在高质量数码相机全体价格跳水的时候,有一款Casio的自拍神器仍然卖到7000元——一台牛逼的全画幅单反也就这价格好吗?但Casio仍然卖得好极了。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我们已经越来越拒绝接受真实的自己。

 

口水流行歌最喜欢唱的一句歌词是“做自己”,百分之七十高唱这种傻缺歌曲的人,正好就是不修容不发自拍的人,这如果不是精神病,让我把键盘吃下去。


连自己的眼睛不够大都不能接受,做自己个毛线做自己。

 

我有个好朋友,他对滤镜的研发极其痴迷。就我所知,他从来不会把自己的脸修尖、痘p没,但是他就是喜欢变色之后的世界。也许中国的空气太脏,我们要获得一张漂亮的风景照难如登天,所以他花了很多时间要把这事儿搞大:他找的是著名导演维斯安德森的调色团队来合作。


维斯安德森


维斯安德森啊!


我那朋友本身是个极有天赋的摄影师,同时我被他所开发的滤镜之强大震惊了——三十多种,几乎可以把任何一张狗屎图片滤成杂志封面,人人都可以是《国家地理》摄影师,人人都可以是安娜莱博维茨。

 

这两次旅行我都答应给他拍回一些新鲜的风景照片。有一天我拿着beta版的app在调试不同滤镜,比较哪个出来的效果更让我满意的时候,我突然脑子短路了一下:我在干什么?这片海、这片森林就在我的眼前,它是什么色相、亮度、饱和度、对比度,难道我不知道吗?为什么我要修改它,让它用一种并不如期所是的样子去见人?这是更像它,还是更像我希望它是的样子?能获得朋友圈更多的点赞?能证明人类可以改变大自然的样子?



手机里滤后的风景,要出现也只能在平行宇宙中。


放下滤镜,这片海没有任何改变。如果我是海,会觉得人类非常可笑。

 

我是一个特别守旧的人,但在那一瞬间意识到:我们不仅已经不能接受自己本来的面孔,就连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也不能接受了,这是一个新视觉新时代——我们只接受被滤过的大自然,哪怕你就站在这片天地之间,也只接受它是你修过之后的样子。而且你竟也相信了它!别人发布的那些一看就知道每个数值都调过的风景照片,它们如此扭曲,你如此买账。



浣熊拿过一张风景照给我看,说真美,我们去那里旅行吧。我看了一下说,这都是修出来的。我讨厌这种诈骗犯。


好多人相信照片约网友,大都是悲伤段子——我想说的是,你当时想拔腿就跑,对方其实也是一样,而且恨不得戳瞎自己双眼。

 

其实我们的眼睛,大部分都是自带“认出原图”功能的,但我们拒绝使用。

 

这个时候,拉康的理论是多么的浅显易懂。我的欲望,都是他者的欲望。

 


我曾经那么讨厌自拍和修图的人,后来也被卷入这股洪流(不过我至今都极少发自己的照片),我用美颜,但都是一键完成,因为那种修图场景下实在是多呆一秒钟都尴尬。


合影时我就比较舒坦,因为女孩子们集体自拍的时候,我总是勇于站在最前面,其实这里面有那种心机女,只不过我心里清楚:你脸大还是我大,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


当这些照片发布之后,很多人惊呼:腿好长、腿好短、脸好大、脸好小——大家都是学过四五年物理的人,难道不知道镜头里近大远小这种最基本的道理?脑袋都被辐射过吗?


你把自己p得脸那么尖、皮肤那么白,你的朋友难道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吗?你贴了三层睫毛,眼线画成埃及艳后,你睡觉的时候不卸妆、不照镜子吗?

 

这位女星的粉丝可别喷小编


由于滤镜的泛滥,人类正在对虚假的图像免疫,继而我们反感真相,假装不不知情地活在一个不仅是虚拟、而且还严重变形的影像世界中。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拒不接受我们亲眼所见,我们拒绝如实记录他们,我们还必须把它修改成我觉得比较好的样子。


不仅愚蠢,还很可悲,还很可笑。

 

美图秀秀也好,VSCO也好,都是对真实的舞弊。你拍摄的对象被你篡改了,你糟糕的拍摄技术被抹平了。


人类目前噩待进化(或科技创新)的是三方面:1.给人脸上安一打气嘴,方便想要填充玻尿酸的人随时随地满脸鼓起来,鼓成千人一面;2.改变肤色的按钮,随时随地让那些有黄皮肤恐惧症的美白狂变身冰雪皇后;3.在人的角膜外覆盖一层自动滤镜,而且一旦探测到别人看到的自己是真实的自己,立刻让对方原地爆炸。

 

有一句老话说“眼见为实”,它现在已经静悄悄地作废了。



本雅明有一本书《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说的是复制技术使得艺术作品原先独有的光晕消失。他显然没有预计到,在21世纪,不仅艺术作品的光晕没了,就连真实客观的物体图像,也被人类主动取消啦!

 

今晚,让我重温一次《北方的纳努克》。


  

读书笔记

reading notes

本次珊珊老师为大家展现的读书笔记不是针对某一本特定的书目,而是总体针对现代主义文学这一类书籍,涉及到很多书目。珊珊老师将此次的读书笔记命名为《什么是现代主义文学与卡夫卡》。想要看到更为清晰的PDF版本读书笔记网状结构图,请戳阅读原文,百度云一键保存观摩。



安东尼奥尼 放大 T恤

淘宝口令

【电影系列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放大 Blow up T恤】

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打开

http://c.b1yt.com/h.Q7Bdvk?cv=ZKeDZCExfjT 

或复制这条信息¥ZKeDZCExfjT¥后打开手机淘宝



往期阅读

 康德也教过我们怎么看电影

这么大阵仗,一看就没好事儿

现在的艺术电影比大片更平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